APP下载

马新朝:“黄河漂流”对我的人生是一个改造

2016-09-10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6年1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黄河报纸

董海燕

马新朝是奔流作家改稿班诗歌专题的授课专家,他曾以大气磅礴的长诗《幻河》摘取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桂冠。在这首轰动诗坛的巨作背后,是1987年马新朝跟踪采访“黄河漂流”时走过的血泪历程。在那一年,奔流作家改稿班的学员叶晓燕刚刚20岁,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找报纸,寻找“黄河漂流”队员们的消息。28年后,马新朝和叶晓燕在奔流作家改稿班上相遇,“黄河漂流”的话题被他们徐徐展开,当年一个在采访现场跟踪报道,一个从报纸上追看新闻的情景让会议室里整个静了下来,学员们凝神屏息,静候一场神圣的洗礼。

当年的“黄漂”队员们都知道一个故事,当北京队队员马挥他们漂流至青海省的尕玛羊曲时,两位当地妇女有了这样的对话:

“他们在干啥?”

“去峡谷划船哩。咱们这里的峡谷从来没有人敢去,村里一个娃不服气,自己划船进峡谷,再也没有出来,现在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这个娃了。”

“这就是漂流探险,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然后,大家都知道你了。”漂流队的勇士们说。

马新朝说,“黄漂”与“长漂”最大的不同是因为黄河的落差大,漂流更具危险性。

在“黄河漂流”的百科词条上,将“黄漂”与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并称为当时中华民族的两支精神催化剂。

1987年,而立之年的马新朝跟随黄河漂流队到了黄河第一县青海省境内玛多县,休整了七天,当地海拔4300米,缺氧30%,做饭用高压锅。有些人不能适应就返回了,而马新朝怀着巨大的勇气留了下来,正如他所说的,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黄河情结。他要了解黄河,他要踏进自己的母亲河,他要写下这条河。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漂流队员们没有吃过任何热东西,没有洗脸刷牙。六月的黄河源头还是冰天雪地,吃的是部队支援的压缩饼干。每天吃,吃到想吐。漂流队共有三支: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和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每次下水,对于队员们来说,都是生死考验。马新朝说,每次下船的时候都非常感动,因为下去之后就意味着不一定能回来了,可是队员们还是争着下去。

在黄河拉加峡入口处,河南漂流队的三十多个人,停了三天,研究对策,他们都不知道下去之后会是个什么样子。队长郎保洛最后下了决定,漂吧!

漂下去之后好多天,无影无踪。

在何向阳《自巴颜喀拉》一书中,写到黄河漂流章节时,她查当时的新闻媒体资料,写到整个8月份找不到相关报道,众多媒体在喧闹一阵后都已对黄河漂流沉默了,不宣传,不支持,而《时代青年》的马新朝还在坚持报道。

在奔流作家改稿班上,马新朝充满自豪地说,我是随队记者,也是好多报纸的特约记者。1987年,20岁的叶晓燕每天从报纸上寻找“黄河漂流”的那些报道,多数出自马新朝。不得不说,这一场跨越28载的相会让他们异常兴奋、感慨。让叶晓燕印象颇深的,是河南漂流队的队长郎保洛。

关于郎保洛,马新朝讲了一个颇具时代感的爱情故事。像叶晓燕一样,当年追随着漂流队消息的还有全国很多的年轻姑娘,她们被漂流队员们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有一个上海女孩,从家里跳窗子跑出去,坐火车到大西北找郎保洛。那个女孩最终见到了郎保洛,并得以保存郎的漂流日记。

而女孩不知道的是,等待她的将是一场噩梦。

郎保洛带着队员漂下去之后毫无踪影,青海省军区派了直升机、民兵,并号召两岸居民共同寻找漂流队的下落。直到七天以后,才有了消息,下去的五名队员仅有一人存活。

“我游到岸边,精疲力竭爬上岸,独自上山慢慢地走。我在山上采到两棵大黄,它的秆酸酸的,4天,整整4天,靠这两棵大黄和山上的泉水,我活了下来。”侥幸生还的袁世俊后来说。

而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雷建生却再也没能睁开眼睛。

在青海省的恰卜恰镇,郎保洛的遗体要被推进火葬场时,上海姑娘嚎哭着要往上扑,被众人拦下。姑娘把里面的衣服脱下,写上“郎保洛,我爱你”,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找到郎保洛之后,马新朝马不停蹄跑到邮电所给报社发稿子。夜里将近两点,邮电所的工作人员得知他要报道“黄河漂流”,配合十分积极。没有时间写,就口述电报,发回了报社。第二天,全国的报纸都报道了漂流队员的消息。

对于黄漂的采访,成了马新朝写下《幻河》的一个诱因。因为有了这一段的历险,他对黄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黄河漂流对我的人生是一个改造,那是一种生死的改造。”马新朝说,“我目睹了黄河漂流的全过程,黄河伟大而神秘的震撼力慑服了我的心灵。这改变了我的写作方法,改变了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由于和黄漂队员们的朝夕相处,不仅看到了河,更重要的看清了人,人在生命危急状态所表现出来的风景。”

在《马新朝研究》一书中,有一个独立成章的专题——《幻河》论。某种程度上,这让读者加深了《幻河》之于马新朝重要意义的印象。“长篇抒情诗《幻河》,以黄河为依托,含容着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它以神祗般的光辉照彻古老的东方大地,又以圣灵般的宏奥和深邃萦绕着人的灵魂。”这是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对《幻河》的评语,这是马新朝创作史上的巅峰时刻。

青春的岁月,他曾是一名热血豪情的军人,但文学的种子却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才华横溢,以自己文学的功力和斐然的成就,最终成为河南省文学院的专业作家,并以磅礴的诗作——长诗《幻河》折取鲁迅文学奖,为河南省文学界赢得无上的荣光。军人的豪情与诗人的浪漫成就了马新朝老师独具内涵、激越澎湃的诗风,为诗坛创作了一部部广为传颂的经典作品。文字的力量、诗歌的光芒,让他的诗品与人品、诗风与文风名播四方。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奖黄河报纸
朱辉
确实不容易
黄河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写作课堂中的小说授课模式探究
非常魔典
旧报纸·巧存放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