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蓄水池上的累累弹痕

2016-09-10丁进

唯实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山陵蓄水池联队

丁进

一、蓄水池上的累累弹痕之谜

中山陵流徽榭以东方向的树林之间,有一座布满弹痕的民国蓄水池,为圆柱状,檐口是琉璃瓦纹样,底部为须弥座样式,工艺精美,建筑质量非常之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直径约8米,高约4.5米。

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这座蓄水池布满了累累弹痕。笔者数了一下,大小弹孔共32个,其中西北面池壁27个,东南面池壁5个。西北面池壁弹孔甚至有4枚弹头嵌入蓄水池壁。其中两枚弹头直径约0.79厘米,另两枚弹头直径约1.2厘米。

这座蓄水池建于什么年代?为什么蓄水池壁上密布数十处弹痕?这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这些疑问,像谜一样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

2009年出版的《钟山志》“蓄水工程”一节称,1931年中山陵园“在陵墓西南开两大蓄水池”。2013年发行的《中山陵志》对此载录稍详,并指出:“30年代所建的两座蓄水池至今尚存,现仍为自来水公司的水库及增压站。”笔者又查阅了1931年10月印发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其中有关于“蓄水池”的专节,并配发了两幅“蓄水池捣水泥工程”的现场照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当时陵园管理委员会建了两座蓄水池,其中第一蓄水池造价为8850元,于1929年6月开工,月余完成。第二蓄水池由公和建筑公司张孝庭设计,面积及深度与第一蓄水池相同,只是池壁改直。这座蓄水池由馥记公司承造,于1930年6月中旬开工,于1930年年底完成。1931年印行的《总理陵园地形全图》标注了一处蓄水池的位置,笔者初步推断应为第一蓄水池。根据“池壁改直”的特点以及实地寻访的感受,笔者初步判断,弹痕累累的这座蓄水池应为《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中提及的第二蓄水池。

那么,蓄水池上数十处弹痕又是什么年代留下来的呢?西北面池壁有4枚弹头留在池壁之上,其中两枚弹头直径约0.79厘米,根据抗战史学者唐恺的判断,符合捷克式机关枪弹头的直径;另两枚弹头的直径约为1.2厘米,唐恺初步判断可能由苏罗通机关炮击发。

笔者查阅中山陵史料,使用捷克式机关枪投入战斗的就是发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当时守卫紫金山的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以下简称教导总队)。教导总队是南京保卫战中装备最好、兵员足额的主力部队,下辖步兵三个旅计六个团,另有三个新兵团在湖南训练。步兵旅第一、三、五团的编制和装备,均仿效德国步兵团的编制,每团有16个连,即每个团下辖步兵三个营,每营三个步兵连,另有直属小炮连、重机枪连、八二迫击炮排,团的第十三连为榴弹炮连,第十四连为战车防御炮连,第十五连为通信连,第十六连为输送连。其中团直属小炮连装备有苏罗通机关炮六门。教导总队步兵旅第一、三、五团的编制情况,系笔者根据李西开回忆《紫金山的战斗》(载《南京保卫战》)和于宁论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述论》(载《民国档案》2014年第1期)综合整理而成。教导总队单纯就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而言,代表了当时中国陆军的最高水平。

由蓄水池壁上的捷克式机枪和苏罗通机关炮弹痕可见,正是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中留下的战斗遗迹。距离蓄水池西北方向数百米处的山丘,就是光化亭、仰止亭所在的高地,即为当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一处阵地二道沟。

二、七十八年前的中山陵保卫战

中山陵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具体守备分布是怎样的呢?时任教导总队步兵第三团团长李西开在《紫金山战斗》一文中回忆了第三团的兵力部署:“团以孙仲献之第二营为右翼队,占领陵园新村至中山陵东南高地阵地,右与第一旅第一团联系;以邹蔚华之第一营为左翼队,占领中山陵东侧一带地区,包括灵谷寺至老虎洞南端阵地,左与第三旅第五团联系;以卢禹鼎之第三营为预备队,在吴王坟(梅花山)、明孝陵东侧一带地区占领阵地。”由此可知,中山陵的主要守卫部队是教导总队第二旅步兵第三团第一营,营长邹蔚华。另外,根据韩建国主编的《南京中山陵之谜》记载,中山陵警卫大队官兵也参加了保卫中山陵的战斗。中山陵警卫大队隶属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警卫处,下辖三个中队,官兵多时有400多人。

那么,进犯中山陵的是日军哪一支部队呢?日本军方文件《第十六师团作战经过概要》记载:“师团自8日以右翼队(步兵第三十三联队)攻击紫金山,以左翼队(步兵第十九旅团)攻击下麒麟门至中山门沿路地区。”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1937年12月11日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担任左翼部队的草场旅团片桐部队(原注:片桐部队即步兵第九联队)的两个大队称,在无栎汕(编者注:原文如此,似为中山陵东侧的无梁殿)的西南阵地正准备进攻中山陵及其南侧阵地。”由此可以判断,进攻中山陵的是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十九旅团的步兵第九联队,联队长片桐护郎大佐。

根据时为第十六师团步兵第十九旅团司令部通信班长、后来成为军史学者犬饲总一郎《南京攻防战之真相》,以及时为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九联队第三中队长赤尾纯藏等人的回忆,笔者推断主攻中山陵的是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第二中队、第三中队等部。赤尾纯藏关于南京保卫战的回忆录包括《泥与血之中》和《火化的青烟——悼念殉国之士》两种,前者1959年由日本人文书院出版,文中主人公用的名字是“武田”;后者1987年在东京日刊书房出版,文中叙事者就是“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赤尾纯藏回忆录汉译本的“编者注”称作者是“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九联队第二中队长”,而笔者研读赤尾纯藏的两种回忆录,均表明其时为“步兵第九联队第三中队长”,日本军史学者犬饲总一郎的文章也证实了这一点。此点存疑提出来供《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修订再版时参考。

综合中日双方的文献记载,可以大致复原中山陵保卫战的战斗进程。日军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攻击目标是通过中山陵前方,直至美龄宫所在的小红山,然后就是中山门。1937年12月11日下午三时左右,日军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开始发动进攻,其南部是步兵第二十联队的位置,在其北端阵地发动攻击的依次是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第二中队。在12月11日晚上八时左右,教导总队步兵第三团英勇反击,一度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阵地。到了12月12日上午八时左右,中日军队的攻防战全面展开,枪炮声震耳欲聋。激战到下午六时,防守第二峰的教导总队步兵第五团防线被突破,保卫中山陵的步兵第三团第一营的右侧背受到攻击。团长李西开即令第一营节节抵抗,退守天堡城、明孝陵东侧高地一带,继续奋战。

中山陵保卫战中,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极大阻滞了日军的前进速度。从灵谷寺至中山陵不到两公里,日军步兵第九联队每迈出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1937年12月12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述步兵第九联队:“片桐部队仍在中山陵跟前。他说,中山陵极为坚固,难以进攻”;“但实际上仍然没有进展”;“中山陵的敌军已经不多(或者没有)了,片桐部队才稍有进展。无大成果”。《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报道:“我片桐部队的川濑高繁大尉也壮烈牺牲,另外还有十余人负伤。”事实上,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伤亡远较报道惨重。根据赤尾纯藏回忆录《泥与血之中》载录,在12月12日早晨发起的攻击中,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有50名官兵战死,100余名官兵负伤。“在战死者中,包括两名中队长(田川、川濑两位长官),大队长以下有14名军官负伤,部队的骨干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这里被中国军队打死的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两名中队长,一个是第一中队长川濑高繁大尉,一个是第一机关枪中队长田代大尉。步兵第九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长赤尾纯藏大尉也身受重伤。

三、今日蓄水池可评定为文物

1928年3月,民国江苏省政府将省立第一造林场紫金山林区移交给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管理,同时紫金山林区更名为中山陵园。

1937年12月日军进犯南京,中山陵成为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南京保卫战中,中山陵几乎每一块土地都是反复争夺的阵地,中山陵园遭受巨大破坏。其中,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警卫大队部、园林组办公处、植物园办公处,以及永慕庐、永丰社、桂林石屋等建筑均毁于战火。在保卫中山陵的战斗中,中山陵警卫大队有24名官兵阵亡或被杀害。官兵们多在灵谷寺、五棵松、二道沟等地的战斗中牺牲,其中分队长黄惠三在12月12日日军扑向中山陵时,仍然坚守不退,不幸中弹牺牲。

笔者自少年时代起就喜欢风雨苍茫的紫金山,至今已经登过400多次。近年来因为研究南京保卫战,每每徜徉在山林之间,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枪炮声以及喊杀之声。2015年1~10月笔者7次寻访流徽榭以东树林间的蓄水池,特别是看见蓄水池壁上那些弹痕和弹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蓄水池的建筑特征和工程质量的优良,这座饱受枪林弹雨的建筑物才能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只有站在当年中国军队打击侵略者的二道沟上,只有凝视蓄水池壁上充满岁月沧桑的累累弹痕,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残酷的战争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每天按部就班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珍贵!

为了保护好和利用好这座蓄水池,笔者提出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第一,在蓄水池旁立景点说明牌。2014年12月24日开始的一个多月工期,一条漂亮活泼的绿道从灵谷寺蜿蜒经过蓄水池至流徽榭,景点说明牌可以介绍这座蓄水池的功能、建设年代及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故事。第二,将蓄水池列入“中山陵园风景区文物古迹名录”。这座蓄水池至今已经建成85周年,其本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就值得我们珍视,列入“中山陵园风景区文物古迹名录”,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第三,评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南京保卫战的重要遗存,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2017年南京保卫战80周年的大背景下,布满弹痕的这座蓄水池的历史价值尤其凸显。多年以前,流徽榭、光化亭、仰止亭等作为中山陵的附属建筑已经成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紫金山的数十处碉堡也作为“民国碉堡群”名列文保目录,这座蓄水池作为一处重要抗战遗迹,理应尽快跻身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在20世纪爆发的艰苦卓绝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生过首都保卫战的,除了苏联莫斯科,就是中国的南京。为脚下这块土地留下一批抗战文物,是我们留给南京这座英雄城市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中山陵蓄水池联队
构筑人才“蓄水池”增强发展“源动力”
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
试论中山陵建筑的东西方文化因素
Pico便携式浇花器
Aqueducts
南京中山陵蜡梅资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