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尽的萧华

2016-09-10水新营

党史文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治委员萧华兵团

水新营

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帅中,谈起萧华,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39岁的他成为开国上将,就“最年轻上将”而言,迄今尚无出其右者。实际上,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岁月里,萧华曾数度出任重要职务,展现出他不平凡的人生。

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

1916年1月,萧华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苦工人的家庭。他从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1928年12月,年方12岁,正在兴国县平川中学读初中一年级的萧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同年底的兴国暴动。1930年7月,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一部来到兴国县城,萧华第一次见到了他。在兴国,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并在位于县城的潋江书院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萧华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在训练班,萧华多次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课,以至多年以后,仍对授课的细节记忆犹新。同年12月,年仅13岁的萧华接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任职后,他奔走各区乡,发动青少年参加共青团组织,工作卓有成效,很快团员由几十人发展到1000多人。1930年3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兴国,就让身边的警卫员找来萧华,详细了解兴国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交谈中,萧华的谈吐表现深得毛泽东的好感。

不久,经毛泽东提议,萧华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后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等职。在担任红军青年部负责人后,萧华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发挥了青年在战争中的突击作用。萧华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中央苏区领导人以及林彪、罗荣桓等红一军团首长的充分肯定。

1933年夏,萧华作为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主持召开红军青年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中央苏区掀起了扩红高潮,组建起近万人的“少共国际师”。同年11月,年仅17岁的萧华接替冯文彬,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不久任由“少共国际师”改称的红五军团第十五师政治委员。

红军时期,各级指挥员都很年轻。除中央红军外,在红六军团,1934年10月,18岁的段苏权任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在红二军团,1935年秋,19岁的谭友林任红二军团第五师政治委员。在红四方面军,1933年7月,19岁的陈海松任红九军第二十五师政治委员。同年11月,18岁的郑维山任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政治委员,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17岁的萧华不仅是红军队伍中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也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萧华任师职干部比著名的军中“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时间还早,年龄更轻。“三杨”都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才走上师级领导岗位的。

在担任师政治委员的日子里,萧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挫败了敌军一次次进攻。长征开始后,萧华率部随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并血战湘江,完成了掩护军委纵队的任务。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由于减员严重,第十五师被撤编,萧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不久调任红二师政治委员。他率部参与指挥四渡赤水、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在长征中屡建战功。到达陕北后,萧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长征途中的1935年9月,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萧华缺席当选为执委会委员,成为中国青年在青年共产国际领导机构中的杰出代表。

最年轻的旅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萧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训处(后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要职。其中,在八路军改编初期就担任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的萧华显得相当不寻常。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取消了政治委员设置,在团以上机关设立政训处。不久,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黄克诚受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指派,带工作组来到位于晋西北的第一一五师驻地,调研部队政治工作情况。经过半个多月的调研,他发现,与改编前的红军部队相比,改编之后的部队作风明显变得松垮,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黄克诚和第一一五师首长交换意见后,回到总政治部向任弼时汇报了对部队目前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恢复部队政治机关和政治委员制度的建议。任弼时听后,让黄克诚立即把了解的情况和建议整理好,经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审核后,于10月19日发电给中央和中央军委。三天之后,张闻天、毛泽东即复电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并告周恩来明确指出:“关于恢复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原有制度,我们完全同意,请即速令执行。惟党代表名义不妥,仍应名为政治委员。”

10月2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八路军总部委任聂荣臻任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关向应任第一二师政治委员,张浩(后邓小平)任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随后,又任命了旅和团一级的政治委员。当时,八路军3个师下辖6个旅。第一一五师下辖两个旅,萧华为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时年21岁;黄克诚为第三四四旅政治委员,时年35岁。在红军改编八路军时,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一、三、五、八军团等4个军团的所保存部队仅被编为八路军一个旅(即第三四三旅)另一个独立团(即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杨成武为团长),红九军团减员严重,余部被并入第一二师。可以说,和红军时期担任的师政治委员相比,萧华担任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实际上是他在人民军队任职的进一步跃升。

在八路军其他4个旅中,政治委员分别是:李井泉为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时年28岁;王震为第三五九旅政治委员,时年29岁。王维舟为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政治委员,时年50岁;王新亭为第三八六旅政治委员,时年29岁。在八路军改编初期的6个旅中,21岁的萧华是最年轻的旅政治委员。

1938年9月,萧华率领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机关和部分干部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冀鲁边区乐陵县。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后,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打开了局面,发展壮大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底,边区部队发展到15000余人。萧华在冀鲁边还有一段轶事,一次,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在迎接萧华时,没想到萧华如此年轻,竟和他擦肩而过。过后,牟宜之感慨萧司令竟如此年轻,简直就是个“娃娃”。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

1939年11月,萧华率部进入鲁西地区,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进一步巩固了中共和八路军在鲁西地区的领导地位。同年6月后,萧华历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分局委员等职。任上,他协助政委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扫荡”,为加强军队和政权建设,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年轻的兵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部队横渡渤海,进军东北,并由萧华统一指挥。此后,萧华历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局委员、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分局副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萧华参加了四保临江、围困长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指出:野战军以下设兵团,兵团以统一番号排列,共确定20个兵团的番号。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后,到1949年6月,解放军各兵团相继组成,全军共编成16个兵团。通过这次整编,人民解放军在正规化建设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在第四野战军部队整编中,萧华被任命为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时年33岁。其他15个兵团的首位政治委员为: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张子意,时年45岁;第二兵团政治委员王世泰,时年39岁;第三兵团政治委员谢富治,时年40岁;第四兵团政治委员陈赓(兼),时年46岁;第五兵团政治委员苏振华,时年37岁;第七兵团政治委员谭启龙,时年36岁;第八兵团政治委员袁仲贤,时年45岁;第九兵团政治委员郭化若,时年45岁;第十兵团政治委员韦国清,时年36岁;第十二兵团政治委员萧劲光(兼),时年46岁;第十四兵团政治委员莫文骅,时年39岁;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赖传珠,时年39岁;第十八兵团政治委员周士第(兼),时年49岁;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罗瑞卿(兼),时年43岁;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李井泉,时年40岁。

不久,随着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增加,同年又增设了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兵团,使实际兵团数达到了19个。第二十一兵团政治委员唐天际,时年45岁;第二十二兵团政治委员王震(兼),时年41岁;第二十三兵团政治委员高克林,时年42岁。萧华是上述19个兵团政治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平津战役胜利后,1949年3月3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北平香山接见并宴请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萧华见到了阔别十余载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当萧华向毛泽东敬酒时,毛泽东笑着说:“萧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39岁的萧华成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这一情况已广为人知。而他在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当选为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就鲜为人知了。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是八大的一项重要议程。选举之前,中央并没有提出候选人名单,也没有提出中央委员会人数,而是由各位代表自由提名,再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酝酿和预选,最后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确定了一个170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单。

八大开幕后,又经过反复酝酿,进行了第二次预选,97人被提名为中央委员候选人,73人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正式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选出后,大会公布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名单,均按得票多少为序。这次选举体现了高度的民主精神,也较好地体现出代表的意志。

据《萧华传》介绍,八大前夕,在谈到人事问题上,毛泽东说要重视“两华”。“两华”即邓华和萧华。应该说,无论从历史表现和当时任职看,邓华和萧华都是人民解放军上将群体中的突出代表。邓华时年46岁,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之前任东北军区代司令员(原司令员为高岗,邓华1954年2月起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而萧华时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较长期主持总政治部的日常工作。“两华”并列,也反映出萧华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

在八大一次会议选举出的97名中央委员中,40岁的萧华是其中最年轻的委员。八届中央委员大都由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担任,其中40岁左右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45周岁以下的八届中央委员只有6人,即:胡乔木,时年44岁,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毛泽东的政治秘书;萧华,时年40岁,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胡耀邦,时年41岁,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在书记处书记中排列第一);习仲勋,时年43岁,任国务院秘书长;贾拓夫,时年44岁,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第四办公室主任兼轻工业部部长;黄敬,时年44岁,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从八大一次会议选举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中的高级将领情况看,能进入中央委员会殊为不易。除十位元帅、十名大将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之外,57名开国上将,只有11人被选为中央委员,即乌兰夫、李克农、宋任穷、萧克、邓华、刘亚楼、王震、萧华、赵尔陆、谢富治、吕正操。军中“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以及许世友、叶飞、陈锡联等19位开国上将也仅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最年轻的总部主要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萧华在人民军队历任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要职。在众多的任职岗位上,也充分体现出萧华在人民军队肩负的重任和中央领导层对其的器重。

1949年10月,萧华担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时年33岁,他是新中国人民空军任职时最年轻的政治委员,同时也是新中国各军兵种最年轻的政治委员。尽管担任空军政治委员时间不长,他同司令员刘亚楼一起对空军的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1950年4月,萧华调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由于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长期带病坚持繁重的工作。经罗荣桓提议,中央同意总政治部的日常工作由萧华主持。萧华处在总政治部这样一个枢纽岗位,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毛泽东作为军委主席,十分关心总政治部的工作。在罗荣桓生病期间,主持总政治部日常工作的萧华被毛泽东召见就成了常有的事。

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增补黄克诚、粟裕、陈赓、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许光达、萧华、刘亚楼、洪学智为中央军委委员。萧华、刘亚楼、洪学智是当时中央军委委员中仅有的三名上将。

1956年12月,罗荣桓因身体原因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谭政大将接任总政治部主任,萧华接任总干部部部长。40岁的萧华成为人民解放军当时八总部中最年轻的“一把手”。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八总部还是四总部时期,萧华一直是各总部历史上最年轻的主要领导人。

1963年12月,二度兼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不幸病逝,萧华主持总政治部的全面工作。1964年9月,萧华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这两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首次由开国上将担任。萧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期间,众多的开国元帅、大将都还健在。萧华的这一任职,也体现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层对他的充分赏识和重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总政阎王殿”大冤案,对萧华进行了残酷迫害,使他身陷囹圄长达7年。1975年7月恢复工作后,萧华历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等职。1977年4月,萧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后任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在为萧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对萧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价很具代表性,他说:“萧华同志在很长时间里担任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萧华同志文武兼备,军政兼优。论武,他有统军之才,当过纵队司令、军区司令;论文,他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从红军的青年部长一直到人民解放军的总政治部主任;论才,他能诗善文,《长征组歌》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周恩来总理说萧华人才难得……”

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萧华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1985年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萧华病情急剧恶化,转为绝症。病重之际,他仍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心系当时的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在弥留之际,他还喃喃地说:“这么多年,是党把我培养大的,可我为党和人民做的事太少、太少了……”8月11日上午,刚从新疆考察归来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听到萧华病危,立即前来看望。在病房里,他俯在萧华耳边大声说:“你为党、为人民奋斗了几十年,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8月12日上午,69岁的萧华走完了人生之路,也永远留下了人民军队的一段传奇。♥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政治委员萧华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萧华将军的家风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萧华与王新兰:外力促成的红色恋人
罗荣桓与萧华
百战不殆铁将军 文韬武略真英雄——记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才子上将 统战楷模——萧华统战工作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