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区:建议办理驶入“快车道”

2016-09-10哲生斯董瑾

浙江人大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快车道西湖区人代会

哲生 斯董瑾

人大代表行使权力,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审议相关报告,提出议案和建议。如何避免“开空头支票”“建议长跑”,如何让议案建议“落地有声”?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人大、政府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探索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办理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快速回应“不怠慢”

人代会期间,是代表履职的集中“高峰时段”,真知灼见的审议发言,方方面面的议案建议十分活跃。但实际中,一些地区,由于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也存在代表一头热,政府部门一头冷,基层的真实诉求和底层的好声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被忽视的现象。

而在西湖区,记者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王振华代表:感谢您在区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对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1月19日晚,区政府召开区长办公会议就您提出的‘做好留下古镇改造’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反馈如下……”

2016年1月20日下午,西湖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闭幕式之前,区人大代表王振华收到了工作人员递交给他的一份《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建议的情况反馈》。和王振华一样,西湖区90多名代表都收到了这份特别的“礼物”。

“当了9年区人大代表,这样的事还是头一遭碰上,两天前刚提的审议意见,现在收到了反馈意见。”这份意外惊喜,让汤珏弘代表强烈感受到政府的真诚和务实,也成了激励和鞭策她履职尽责的新动力。

这样的工作速率确实让人意想不到。西湖区政府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在2015年西湖区人代会期间,政府推出了一项新举措:代表在人代会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提出的意见建议,政府做到24小时之内研究、48小时之内反馈,会议期间书面反馈到人。

记者了解到,在人代会期间,许多地方的一项常规做法就是将代表的审议发言形成简报,并在人代会后进行梳理,反馈给各政府部门。代表们只能在简报上“亮个相”“冒个泡”,却不知道政府部门如何对待和处理。

“代表提了什么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反馈。”区政府办公室的同志表示,人代会期间,在做好常规工作外,西湖区政府专门组织力量,抽调工作人员,分别到24个代表讨论组现场听取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发言,并于第一时间汇总和梳理;按照24小时研究答复的要求,区政府连夜召开区长办公会议。

“反馈的意见,区政府领导是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实打实地进行回应。”据区政府办公室的同志介绍,2015年,对165名人大代表提出的147条意见建议,2016年,对91名人大代表提出的188条意见建议逐一进行研究,并在区人代会闭幕当日全部给予书面答复。

此外,西湖区人大、政府还根据承办单位是否能完成为依据对代表建议件进行了分类。据统计,2016年,117件议案和建议中,问题答复可以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A类)68件,占58.1 %;答复可以部分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B类)43件,占36.7%;答复因条件限制或者其他原因需要以后解决的(C类)5件,占4.3%;答复留作参考的(D类) 1件,占0.9%。

面上是意见建议的反馈,背后则是对代表权利的尊重。西湖区区长章根明指出:“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一份法律职责,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领头办好议案建议办理工作。”

快速启动“不敷衍”

人是需要定期体检的,有病当治,无病调理。某种程度上而言,办理落实代表议案建议就是为政府、部门工作查缺补漏,强身健体。

近年来,西湖区人大、政府强化以法治理念和政治意识办理议案建议,真正在思想上实现由“要我办”向“我要办”转变。

2014年人代会上,汤珏弘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被区人大确定为大会议案。结果,春节后第4个工作日,区政府落实、部署建议办理工作的专题会议便一个接一个,还成立了教育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落实区人大重点建议的实施方案,其快节奏的办理进度让汤珏弘都感觉有些跟不上。

“1个月内准时提出会办意见,并将会办意见反馈至区议案建议提案系统且书面函告主办单位。”据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分管代表工作的同志介绍,区人代会后,区政府办公室迅速牵头召开办理任务分解会,会同城管、住建等承办大户共同研究分解办理任务,对于涉及职能交叉、综合性较强的建议,以部门职责和年度重点工作分工为依据,明确主办和协办单位。

通过科学交办,主办、协办单位责任更明晰,协作更有效,积极推动了议案建议的办理、答复和落实。承办单位对于交办任务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办理明细单的7日内书面提出翔实理由,交由区政府办公室重新研究,增加了“路径纠错”流程。

“启动办理工作迅速,任务分解到位,与代表的面商沟通及时有效,变‘埋头办’为‘当面办’。”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承办单位接收办理任务后,在7个工作日内将承办信息告知代表。在书面答复办理前确保 100%的面商率,第一时间向提议代表了解议案建议的真实意图,征询解决的办法。而在面商沟通时,打破以往文字汇报、口头协商为主的单一形式,更多地通过召开现场会。

“对于群众提出来的问题,我们今天在这里多方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但首先需要有关部门提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方案。”北山组代表、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徐天安和部分民情观察员针对社区内河道淤积数年没有清理、水泵站管理不善等问题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面商对话。

据悉,2012年,西湖区北山人大街道工委探索“民情圆桌会”,简单来说就是把民生问题摆到圆桌会上说,然后集思广益,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4年多来,圆桌会成为了代表、民众和政府部门面商对话的重要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办理单位要提议代表全过程共同参与办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决策、落实,杜绝用见面代替共同研究,用面商代替全面研究。”在今年3月召开的议案建议交办会上,章根明对办理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区政府办公室的同志介绍,近两年来,各承办单位坚持在办理前、办理中、办理后做到“三上门、三面商”,由分管领导带队与人大代表进行“面对面”沟通,做到办理前告知、拟稿后协商、正式复文答复、定期反馈进展。

代表的议案建议,大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安排相吻合,但常常因年初预算等问题,提出后无法在当年落实,只能在下一年度完成。

“一些承办单位变‘被动答复’为‘主动应对’,在年前通过走访镇街人大和相关代表,将可能提出的建议议案,结合年度工作列入下年度工作计划,并落实预算资金,使议案建议的办结率得到提高。”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聪介绍道。

快速解决“不含糊”

答复只是态度,答案才是结果,问题的解决则是根本。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在办理议案建议时,解决率偏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老大难问题,不能老方一帖,必须创新办法。”马聪告诉记者,《两纵三横立面整治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改造的建议》就是代表呼吁反映多年的遗留问题,今年承办部门积极谋划,创新方式,变“集中管”为“分散管”,变“局里做”为“局里统筹,街道落实”,变“区级下拨资金”为“区镇分摊配比”,解决了人力和资金问题,破解了难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6年是杭州市G20峰会举办之年,各承办部门在全力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落实议案建议力度不减、要求不降,确保了重点项目落实与建议办理两推进、两不误。

啃掉几块硬骨头,解决率自然上升。“到目前为止,2016年议案建议的解决率接近6成,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难点问题得到了推动和解决。”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同志表示,通过与往年数据比较发现,西湖区今年议案建议的解决率相对较高,体现出较好的办理实效。

“张仲明代表,您在区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要求解决外东47号住宅楼化粪池吸粪问题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就您所提的建议复函如下……”

2016年5月,西湖区召开的议案建议办理会上,议案建议承办单位的负责人,一一汇报建议答复的“初稿”意见,接受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审”。两年来,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

“所有的人大议案和建议必须坚持集体研究。”章根明要求,在经办人提出办理意见后,要先经承办单位班子研究,再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防止出现“政府意见部门化,部门意见个人化”的现象,切实做到联合办理、集体办理、规范办理、依法办理,真正把工作做得让群众和人大代表满意。

“原本还以为每个单位只是将建议办理情况简要汇总性报告一下,没想到,会上是逐件汇报,实打实地进行集体研究。”马聪直言,区政府常务会议的“动真格”让他意想不到,也给部门负责人不少压力。只有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议答复才能成稿由承办单位发文答复代表,不然还要打回去重新研究、办理答复。

“在办理过程中要明确三个‘不等式’。一是解释不等于解决,要真正把每一个办理件解决好。二是满意不等于同意,要将议案建议办理到位,真正让人大代表满意。三是答复不等于答案,要以结果为导向,切实落实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章根明强调。

在机制上,西湖区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据悉,区政府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区领导领衔办理责任。在办理过程中,区长和各位副区长认真落实领办责任和督促责任,积极领衔办理重点议案和建议。再次强调各承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

“西湖区区长办理代表议案建议认识很到位,措施也很到位,体现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办理议案建议工作的深刻认识和工作抓落实的作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茅临生对西湖区的做法给予肯定,并要求相关单位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快速督办“不松弦”

以往政府部门在承办代表议案建议后,只向提出议案建议的代表反馈结果,由相关代表对办理情况确定是否满意。代表往往碍于情面或其他原因,难以表达真实意愿。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在议案建议办理满意度反馈过程中,邀请部分选民进行打分测评,进一步推进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2015年1月30日,在西湖区政府七楼会议室,身为教师的汤珏弘代表参加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她是考官的一员,“考生”是西湖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考题是她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会议案的落实情况。

这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大会议案办理结果满意度测评会。“重点议案建议必须要重点办理、重点督查、重点评议”,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施增富的要求,每一年度,在区政府对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和成效进行全面汇报的基础上,由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工委、各镇人大及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人代会上的大会议案领衔代表及附议代表对办理结果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测评会上,西湖区教育局递上的“答卷”,是一本厚达40多页的册子,上面详细记录了一年来该议案办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包括目标完成情况、议案办理体会、下一步打算,以及竣工项目的实景图片和12期《西湖区教育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还有一封致各位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感谢信。

最终,经过79位区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无记名投票测评,当天参加测评的两件大会议案,均获得了“满意”的评价。

由于议案建议提出是一年一度的,一些跨年议案建议以及未能及时办理的当年议案建议,一不留神就会“泥牛入海”。为此,施增富提出,议案建议不仅每年要开展“回头看”,还要对换届以来的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2015年底,西湖区对本届人大换届以来的631件议案建议件和24件实事项目进行“回头看”,重点督查书面答复件中承诺的事项是否落实,跨年度办理的“B”类件中所提的问题是否解决。据统计,四年中已实现“B”转“A” 64件,“C”转“A” 2件,“D”转“A” 1件。

“为了议案建议办理的跟踪机制更透明,西湖区采用‘线上线下,双向办理’的网上同步办理模式。”据介绍,大数据的运用,实现了会办意见、复文材料、办结情况等重点环节和相关数据及时上传、随时可查,增加办理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使代表和群众更便于查询、便于监督。下一步,西湖区人大还将会同政府一同开发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和跟踪督查的软件,议案建议的办理进程在网上将一目了然。

考核是指挥棒,也是压力器。据悉,西湖区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纳入各承办单位年终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和分值,增设加分项。考核总分 100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占 30分,其中办理数量占20%,代表满意率占30%,解决率占50%,最终分值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参考依据之一。各承办单位将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内容。

此外,西湖区还探索建立了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代表工委、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以会议督查、实地督查、专题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督促,推动办理工作按时间节点落实。

“西湖区人大和西湖区政府联手,从议案建议的提出、交办、办理和督办评价这四个环节入手,以问题为导向,依法依规,整体设计,公开透明,责任到人,有效克服了以往议案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议案建议办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交代,值得学习和借鉴。”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余逊达教授评价说。

猜你喜欢

快车道西湖区人代会
高速公路,让中国驶入快车道
小鸭遇险
人代会上看民生
省级人代会立法渐入佳境
野六大行动冶助力教育扶贫驶入快车道
镜头闪过人代会
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
喜看人代会上“微信热”
品质工程驶入快车道
西湖区:扎实推进科技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