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闻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论析

2016-09-10李晓辉宋俊成

党史文苑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论学习张闻天马克思主义

李晓辉 宋俊成

[摘 要] 张闻天在革命活动中,不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把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统一起来,同时还创新学习方法。他还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的系统学习以及党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意义。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观,对于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张闻天 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

张闻天作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不仅重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而且还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他的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著作,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对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为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张闻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刻不容缓

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局创办了高级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后接替任弼时兼任校长)张闻天“勉励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广泛地有系统地传播马克思所创造的共产主义学说”[1]p196做准备性的工作。1934年4月1日,张闻天在苏维埃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苏维埃大学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际课程教育学生”,学生要“学习领导革命战争”,“学习改善群众生活问题”,“学习怎样管理苏维埃政权”[1]p220。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结束后,进驻陕北延安的中央机关暂时处于相对稳定的休整期,张闻天立刻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明确提出组织在职干部开展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此外,他还在中央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特别强调指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2]p434在这次大会上,张闻天“通俗地解释列宁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断,分析党的理论水平不高的情况和原因,启发大家学习的自觉性”[2]p434。随后,在张闻天提议下,“中央机关干部于1936年10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先学辩证法,每周座谈一次”[2]p434。

在张闻天看来,即使是经过长期战争考验或长期地下工作锻炼的干部,也迫切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37年3月,张闻天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重新教育干部,培养干部,使他们懂得新的政策,适合于新的要求”[3]p143。1937年5月,张闻天在党的苏区代表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学习马克思列宁的工作作风”,“巩固我们的党,现在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4]p267。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全党同志也越来越认识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当时的延安还没有一所专门研读马列主义理论、着重培养有更多理论修养的干部学校。有鉴于此,1938年春天,党中央创办了“马克思列宁学院”(简称“马列学院”),由张闻天兼任院长[2]p437。马列学院的创办“对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培养了一批具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干部,在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艰苦斗争中和各条战线的广泛实践中都起了应起的骨干作用”[2]p445。总之,张闻天一贯非常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为这是党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二)以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改进各项工作,避免错误和失误

张闻天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与公式,而是行动的指南,而是全世界革命运动综合起来的经验。对于我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4]p188“理论对于我们的需要正如空气之对人一样,每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必须获得这个效用无穷的强有力的武器。”[4]p188但是,当时仍有不少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致使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对此,张闻天指出:“我觉得我们同志中平常所犯的许多错误,不是由于什么一定的政治路线或政治倾向,而简直是由于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知。他们在实际斗争中表示了英勇的斗争模范,表示了满腔的革命热情,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因此犯了许多错误。”[4]p277为了在今后工作中少犯错误甚至是不犯错误,不断地改进党的各项工作,张闻天指出,“在思想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武装全党同志,是党目前争取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最主要的任务。必须使全党同志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兴趣,只有这一武器能够使我们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正确的解决问题,而不犯严重的错误”[2]p435。对于“我们党内有不少从长期实际工作中出来的干部,他们有着极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他们没有机会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4]p190。张闻天强调:“这些干部也千万不应该看轻理论的学习,相反的,他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理论,养成学习的习惯。因为这种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把实际经验提到原则的高度,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找出一定的发展规律,使他们更能在原则的指示下进行自己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减少一切可以避免的错误。”[4]p189-190

可见,在张闻天看来,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之所以能够改进党的各项工作,主要在于,一是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二是能够区分工作中的正确与错误,三是能够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以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是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准备而理论准备又不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成立的。党成立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不仅党的主要领导来不及进行理论上的补课,党员干部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必要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5]p94。如此一来,致使很多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普遍偏低,结果导致“党的组织力量远远跟不上它的政治影响。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还不高。能够独当一面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还不够”[4]p317。张闻天对这一现象和事实深感忧虑,认为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要使我们的干部在思想上武装起来,学习马列主义,掌握马列主义”[1]p591,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使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方向有办法有信心,从而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这一点,张闻天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如果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真正精通马列主义者,中国革命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一半。”[1]p591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中国革命事业兴衰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要使党员从对马列主义的‘无知’向‘有知’转化”[5]p94,就必须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张闻天结合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一)倡导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根本方法。张闻天一再强调:“理论给我们指出一般的方向,而实际则证实理论,使理论充实发展与丰富起来”[4]p190。但是在当时,现实情况是理论与实际脱离十分严重。对此,张闻天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党内的很大弱点,即是还有很多同志善于背诵马列主义的教条,善于背诵上级党部的决议,善于根据自己主观的愿望而提出‘包罗万象的工作计划’,或是善于纵谈自己经过的许多历史事实,善于夸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然而对于认真的去了解具体情况,认真的去收集具体材料,认真的去分析与研究这些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则表示不愿意,表示轻视或表示完全无能。”[4]p68尤其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割据状态,阶级力量结合的变化多端,使中国的环境特别复杂。如何把唯一正确的国际路线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出来,这是一个极端困难的任务。这个任务的解决,只有依靠我们那些能够统一理论与实际的干部”[4]p190。而“这类干部在我们党内现在还不多”[4]p190。在张闻天看来,如果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会出现教条主义倾向,甚至危及党的安危。张闻天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谈到了当时党内主要危险是关门主义,认为关门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由于“不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活泼的运用到中国的特殊的具体环境去,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变成死的教条”[4]p58。1936年10月,张闻天在白区工作训练班上再次强调:“为了要使我们的干部取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必须认真办理我们的党校,改善我们的教育工作,提高全党所有干部的学习精神。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过去的那种公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残余,这种残余不幸在我们的机关内还是存在着。我们教育工作的中心,全不在于使我们的干部多记一些教条与公式,多读几本新书,而是使他们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动的革命精神,而是使我们的干部学会能够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具体的环境,并从这种分析中得出一定的行动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成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当一面的干部。”[4]p188为了取得这样的学习效果,张闻天要求党校教师“每次讲课要注意把问题联系到当地的实际工作”,“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1]p222。为了使学生切实了解马列主义的精神和方法,他强调“应该经常研究与讨论党中央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各种文件与指示,应该经常多请当地和外来的负责同志报告各种时事问题及各种实际工作的情况与经验”[6]p71。他“除了亲自讲课,主持课堂问答以外,经常就党内重大事件、党中央重要的方针和决定作报告”[2]p439。他还曾多次约请毛泽东到学院作报告。张闻天认为党校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着重于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与方法的教育,着重于拿实际问题来说明马列主义的原则”[2]p440。在这一教育方针指导下,当时“从马列学院毕业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感到,通过这一段学习,初步获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对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整个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大大提高了思想水平,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懂得了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党性修养,是终生受益,永世难忘的”[2]p446。党校学员的这些收获,足以说明马列学院在整体上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

(二)倡导独立自主学习。

在张闻天看来,要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方面,张闻天十分重视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在理论学习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他说:“一个干部要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首先应该知道,学习马列主义,必须自己下一番功夫。因为马列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发展的科学,光是到大课堂上、演讲会上、研究会上去随便听听,自己不去研究,是很少用处的。”[6]146他又说:“学习马列主义必须有很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做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马列主义者,是不可能的。”“每个干部要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理论,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步就跨进马列主义的大门。”[3]p294独立自主学习对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倡导小组讨论式学习

张闻天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中逐渐发现小组讨论式学习,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1939年,“他组织了一个《资本论》学习小组,参加者有王首道、王学文、吴亮平、王思华、艾思奇、何锡麟、邓力群等十来个人。隔周在自己的窑洞里学习讨论半天,不论溽暑寒冬,从不间断,一直坚持到把《资本论》第一卷的25章全部学完,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2]p442。每次小组讨论都由张闻天亲自主持。第一次小组讨论后,张闻天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他着重讲了《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货币讲起的问题。“以后讨论由小组成员轮流作各章的中心发言人,读懂了的,讲心得体会,没读懂的,提出问题,充分讨论。”[2]p442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若“碰到重点、难点,不惜花费时间,反复研究。为了学懂第一章第四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共讨论了3次。为了理解马克思的原意,还经常把《资本论》的德文原版与中、英、俄、法、日文等译本,对照起来分析和研究”[2]p442。张闻天倡导的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对今天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应把它继续发扬光大,落到实处。此外,张闻天“特别提倡在学习中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与同志式的辩论问题的学风。无论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党的文件的研读,或是各种辅导报告的消化,都要学员们进行民主讨论。班里常举办辩论会”[2]p443。这种学习使学员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解得深透,掌握得牢固。

(四)提倡研究性学习

张闻天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马列学院除办学员班外,还成立了一些研究室,有马列主义研究室、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哲学研究室、中国革命问题研究室等”[2]p442。而要想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必要读经典原著。张闻天为了尽快让广大学员和广大干部读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原著,组织“设立了编译部,专事翻译。对翻译人员规定任务,平均每天译1000字,一年完成36万字”[2]p442。编译部的成立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张闻天逐渐意识到编译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学员和广大干部对经典原著研究学习的需求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让广大学习者、研究者学习外语。为此,1940年春,张闻天邀请刚刚从苏联回来的师哲,让他在马列学院举办了一个俄文班,吸收中宣部干部参加。他希望有一部分人通过学习外语,能够借助字典阅读原文,甚至翻译,为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个资料匮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闻天领导马列学院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先后出版的丛书共有10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政治经济学论丛》《马恩通信选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资本论〉提纲》《哥达纲领批判》《拿破仑第三政变记》《法兰西阶级斗争》[2]p595。张闻天不仅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且极为重视解决研究性学习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据有关资料记载,张闻天“为了让大家好好学习,他把自己的字典借给大家用,还捐出自己的一本俄文版《列宁主义问题》给大家当课外读物”[2]p442。他这种身体力行、亲历亲为的作风是今天每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者、研究者努力学习的好榜样。

三、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党校教育中的地位

党校的教育教学,是党员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为提高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张闻天从相关文件的颁布、教材的编写,到在职干部的教育培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对今天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教学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颁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政策文件,指导党校教育教学工作

1940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与干部教育部合并为宣传教育部,张闻天兼任部长。在担任宣传教育部部长期间,根据工作需要,张闻天及时总结各党校、各机关干部教育的经验教训。在他倡议下,经中央研究决定,连续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当时主要颁发的文件有:《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1940年)、《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1940年)、《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1940年)、《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1940年),这些文件不仅“对教育方针、教育计划(包括不同程度干部分类学习的课程标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科书的编辑发行等都作了明确、切实的规定”[2]p448,而且为各个党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特色的理论教育教学留有一定空间。例如:有的党校“采取在教员指导下的以个人自习(即自己读书)为主的原则,对于文化、政治水平较高的学员则引导与帮助他们直接阅读与研究马恩列斯的基本著作”[2]p441。有的党校强调“依照程度,由浅入深,由近(中国)到远(外国),由具体到抽象,由少到多;以启发、发挥自动性、真能懂得”[1]p591的教学原则。这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办法,为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二)党校要重视在职干部的教育与学习工作

张闻天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邓小平1978年8月25日代表党中央为张闻天致的悼词中评价说,张闻天是“我党历史上在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的一位主要领导人。他向来重视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在他看来,“在职干部教育,是党内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工作与学习互相联系的最好办法。每个在职干部应当了解学习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党的领导机关应当把每个干部学习成绩之优劣作为鉴定一个干部许多标准中之一个。在全党应建立在职干部学习的制度,提倡学习的风气,养成独立的看书、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6]p155。尤其要加强在职干部的脱产学习,使之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对此,张闻天指出,“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一年二年三年学懂(不一定学通)马列的一些基本著作,然后再到实际工作中去用与学,是合乎学用结合的发展规律的。实际证明这种方法的效用是好的(这种短期的脱产学习,给他们今后一辈子的长期的自学准备了最起码的条件)”[1]p1300。为了搞好在职干部的教育与学习工作,牡丹江市按照张闻天的指示,于1946年3月举办了“行政干部训练班”。张闻天坚持每两三天来讲一次课,一直坚持到一个月训练班结束。据当时文献记载,张闻天“讲课深入浅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形象生动,道理深刻,讲得青年们眼界顿开,热血沸腾。热爱祖国、渴求真理的东北青年生平第一次听到这样新鲜、正确、系统的讲解,受益匪浅。许多青年深切地说,张闻天同志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道路,前进的方向,是我们走向革命的启蒙导师”[7]p81。从以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出重视在职干部的教育与学习工作是多么重要。在今天,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在职干部的理论教育与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张闻天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三)注重教材的编写工作

教材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资料。张闻天十分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他看来,“供给教材”是党校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反复强调,“‘供给各地教员、教材、教育计划、研究讨论大纲’是党中央和宣传部的责任”[2]p449。所以,刚到陕北的张闻天“就指导宣传部的同志编写过一本简明通俗、图文并茂的《党员课本》(共32课),亲自修改定稿”[2]p449。1937年,张闻天在“抗大”亲自讲解《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讲义由延安解放社出版。“这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百年历史的教本,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编写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开创之作之一。”[2]p449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教材比较少,二是教材编写质量不高。1938年1月30日,作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讨论党校工作时,他指出:“目前教材很贫乏,新的东西很少。陕北公学写的农运教材很不好,苏联现在还没有一部固定的党史”[1]p541。他还根据自己编著教材的经验体会,指出当前教材编写有些晦涩难懂,他尖锐地指出“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许多马列原著,对于一般干部,还是吃不下的。其中许多东西,还是他们看不懂的”[6]p148。总之,张闻天强调:“社会科学的课程要先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材编写的方法要适合于统一战线,教书也要灵活些,不要死搬条文。”[1]p554

纵观张闻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一是学习目标明确,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革命形势、革命任务和革命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式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三是强调了作为党员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主渠道的党校,应注重在职干部的教育、注重教材的编写,为此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张闻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精彩论述,有不少观点是具有前瞻性的。本文只是对其作了一些归纳和提炼,以期对当前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培森.张闻天年谱(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2]程中原.张闻天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3]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张闻天文集(第2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5]覃采萍.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

[6]张闻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7]施松寒.张闻天思想研究——东北工作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冷 波

猜你喜欢

理论学习张闻天马克思主义
张闻天陈列馆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谈教学反思下的理论学习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理论学习对实际演奏的帮助
浅析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