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产业价值链 打造中国“苹果梦”

2016-09-10王旭芳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富士水果苹果

文|王旭芳

提升产业价值链 打造中国“苹果梦”

文|王旭芳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产量仅次于香蕉,而在中国苹果是第一大水果, 产量远超过柑橘类水果,是香蕉产量的 3.5 倍,是葡萄产量的近 4 倍。中国是世界上苹果种植面积最大,也是总产量最高的国家。苹果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5%。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苹果总面积约3500万亩左右,苹果总产量约4000万吨以上,全国苹果同比增产8%-10%,是近3年来最大增幅,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且整体质量情况优于往年。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生产强国。 亚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苹果产区,但是大部分国家单产较低,质量较差;苹果总产量欧洲位居第二,西欧苹果单产较高,质量也较高;北美、南美以及澳洲国家总产量相对较低,但单产和果品质量较高。世界苹果生产呈现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化发展、品种更新换代加快、重视优质安全生产等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与出口国,但出口比例低、价格低、效益差,需要在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加大力度。

苹果产业版图

世界苹果主要品种及其产区

全球范围看,虽然已育成的苹果品种不下几千个。但生产中广泛栽培、产量份额超过1%的苹果品种只有12个,按照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元帅系、黄元帅、富士系、澳洲青苹、乔纳金、嘎拉系、红伊达、红玉、瑞光、旭、伊思达、布瑞本。

《2015年苹果种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欧洲第一大主栽品种是金冠,产量占其总产量的40%;其次是嘎拉、乔纳金、元帅系和澳洲青苹。北美苹果主产国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以旭、元帅系、斯巴坦等作为主栽品种;美国以元帅系、金冠和富士作为主栽品种,约占总产的一半以上。南美元帅系苹果约占20%,其它品种占10%,但金冠苹果栽植很少。大洋洲新西兰苹果总产中的60%以上用于外销。主要的栽培品种是嘎拉、勃瑞本、富士和乔纳金,近年来发展的太平洋玫瑰、南方脆品种产量逐年增加;澳大利亚目前以澳洲青萍、元帅系、嘎拉、金冠等品种为主,近年来积极发展本国培育的粉红女士等苹果新品种。亚洲主产国主要包括中国、土耳其、伊朗、印度、日本、韩国、朝鲜、巴基斯坦等。日本目前以富士、津轻、王林、乔纳金作为四大主栽品种,约占87.4%。日本全国富士苹果的总面积和总产量都占全国的50%。但从近5年的情况看,富士比例不再上升,以富士为亲本的新品种及富士优系,不断选育出来,这些品种都有某些超过富士的特点。富士品系中的早生富士、红将军、弘前富士、昂林等早熟芽变或着色系品种发展较快。品种结构变革的最突出特点是富士系占的比例从50%下降到35%~40%,中熟新品种比例明显上升。韩国目前以富士、津轻作为主栽品种,二者比例占到近90%,其中富士品种占75%以上,其它品种占10%。

中国苹果主要产区及种植面积

中国苹果以红富士为主,其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65%。苹果主产省山东富士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70.2%和76.2%,其它苹果主产区陕西、北京、河南、河北、甘肃和山西的富士品种比例也占其苹果生产总量60%以上。

中国共有25个省生产苹果,从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和黄河故道三大产区;渤海湾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占全国总面积和产量的44%和49%;西北高原区(陕西、甘肃、山西)占34%和31%;黄河故道区(河南、江苏、安徽)占13%和16%;西南高地4% 和1%;其他地区占15%和3%。上述产区中,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产区不仅是我国的两大苹果优势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年均温度8.5~l3摄氏度,降雨量500—800毫米,年日照时数2200h以上,果实着色期日照率在50%以上。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产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高档优质苹果的生态条件。我国主要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见右表:

由右表可见,新疆阿克苏地区单亩产量最高,为2吨/亩,其次为山东淄博沂源地区、烟台地区和山西运城地区,分别为1.71吨/亩、1.70吨/亩和1.66吨/亩。

从供求情况来看,中国2016年苹果产量将增加5%以上,达到近5000万吨。近年来,我国苹果主产区对存储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苹果的储存供应期将会延长。需求方面,国内苹果需求量约为2800万吨,整体供大于求。

从进口来看,中国市场上进口苹果主要来自美国、新西兰和智利。20 15年我国全年苹果的进口总量为8.75万吨,同比增长211%,进口总额达1.5亿美元。预计今年的进口量达到17万吨,几乎相当于2015年的2倍。中国已于2014年底取消对美国所有苹果品种的进口限制;与此同时,历经17年谈判,中国苹果也于2015年6月3日获准进入美国市场。出口方面,20 15年我国全年鲜苹果出口量达83.3万吨,出口总额10.3亿美元。由于苹果价格走低,来自东南亚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嘎啦和红星等早熟品种在泰国和孟加拉国的行情可期。而对于中型富士,印度也是一个正在壮大的市场。

省份 地区 种植面积 总产量 平均亩产(万亩) (万吨) (吨/亩)山东烟台 270 460 1.70威海 60 24 0.40青岛 50 54 1.08淄博沂源 35 60 1.71甘肃平凉 260 132 0.51天水及周边 196 180 0.92庆阳 118 55 0.47陇南 53 18.8 0.35定西 12 5 0.42陕西延安 350 300 0.86渭南 300 330 1.10咸阳 200 230 1.15铜川 86 70 0.81宝鸡 70 68 0.97辽宁 大连 70 88 1.26营口 55 55 1.00河南 三门峡 160 200 1.25山西 运城 223 370 1.66江苏 徐州 30 40 1.33新疆 阿克苏 21 42 2.00合计 2619 2781.8 1.05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

苹果产业发展面临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有知识和能力的多外出打工,从事果园劳动的多为老、弱、病、残、妇。据山东省资料,苹果果农中,30~40岁的占9.82%,41~50岁的占42.86%,51~60岁的占33.04%,61~70岁的占13.39%,71—80岁的占0.89%.即30-50岁的和50-70岁的各占一半,年轻人严重匮乏。很多地区在农忙季节出现劳工难找且价格昂贵的现象,这种劳动力价格的逐年上涨是不可逆转的。苹果生产是技术性、时间性很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缺乏无疑对整个产业发生深远的影响。

对策:从科技的角度,我国应进行苹果省力化栽培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紧缺之势已然明显。比如果实套袋技术,苹果套袋占整个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在进行无袋栽培,我国若实现此项技术,则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有待于研究开发和推广。

2、果树管理的利益取向导致果园土壤日趋贫瘠

据调查,我国苹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壤日趋贫瘠是果树管理隐疾所在。像其他的农业产业一样,我国苹果园土壤管理似乎正处在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时期,许多果园盲目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单一化肥,导致果园土壤严重贫瘠,有机质含量不足1%。果园清耕使养分严重失衡,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各种问题滋生,形成恶性循环。

对策:在农作物生产中,土壤管理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土壤出问题,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土壤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即由传统的清耕制向覆草—生草制过渡。通过大量的补充有机物,以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因地制宜,适宜生草的进行生草,不适宜生草的进行覆草。

3、品种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富

苹果品种单一,富士比例偏高。生产中主要种植品种为富士系(不同系号、长枝或短枝型),金冠系(金冠、王林)、元帅系(红星、新红星短枝型)、乔纳金系列和传统国光系列。其中富士系占种植面积的65%以上,国光保留5%左右,其次是元帅系、金冠累主要为授粉品种。红富士苹果比例过大,不仅影响中晚熟品种的发展,也影响了红富士苹果的效益和销售。

对策:苹果品种应注重区域化规划,品种选择要因地制宜。现有主栽品种,只有新红星苹果有全国栽植区划意见,其余品种几乎没有做出区划规划。苹果品种搭配应该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因产量过大而造成丰产不丰收。

4、鲜果采后缺乏组织化管理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我国鲜苹果出口约90万吨,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约3%。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与我国苹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影响我国苹果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采后处理。苹果采收以后,虽然离开了果树,但苹果本身为活体,果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消耗要分解营养成分,呼吸越强,物质消耗越多,品质变化越快,果实的贮藏寿命越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的无论外观质量还是内在质量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质地变脆,糖度增加,香气浓郁,变得甜酸适口了。进一步变化,就是衰老,衰老包括果实质地软化,营养成分的降解等等。

对策:从国家的层面上,也针对这个问题在各苹果主产区资助企业建立大型分选线和冷库,但收效甚微,因为我国苹果主要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和大企业对接,从一家一户的果园到大都建在县上甚至市上、省上的大型分选线和冷库距离太远,苹果要进入冷库需要走非常长的路,从树上,到框子,从框子到地头,从地头到箱子、从箱子到分选线,好多环节,每增加一个环节,苹果就增加一次损伤。往往得不偿失,可苹果不经过分选就难以由果品变成商品,难以形成规模化,难以和大市场接轨。加速我国苹果采后处理现代化,仍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

5、买方市场已形成,苹果“卖难”将呈现新常态

可以预见,苹果种植面积将超过4000万亩,而多年来市场磨合出的产销平衡点为3000万亩,大约有1000万亩苹果园呈现超量发展态势。2013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苹果卖难现象,就昭示着产能已经过剩,2014年波及面进一步扩大,20 15年呈现全国性“卖难”现象。可以预计,在未来3~5年内,“卖难”将是苹果销售的新常态。

对策:当前,苹果生产已进入“精品化”时代,研究指出,通过对近年市场的观察,发现精品果始终保持着畅销、俏销势头,而卖难主要出现在普通果方面,这充分说明我国苹果生产中精品果数量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短缺即是商机,生产中应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苹果生产品质。

6、水果滞销,背后是对果业深加工能力的拷问

2015年全国苹果的大丰收让苹果销售陷入尴尬境地,山东、陕西、甘肃等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苹果滞销问题。如何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销售困境,成为水果行业苦恼的问题。水果深加工不仅很好地避免了新鲜水果不易保存的缺点,延伸了产业链,还能够拓宽水果市场,改善市场供需平衡。

对策:我国应通过不断探索水果深加工的途径,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保持水果产业持续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居民水果消费大多停留在生食和厨房、餐馆烹饪等初级加工方式上,水果加工业的深度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断的缩小,且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

一个案例:栖霞苹果产业的开拓之路

栖霞位于烟台市中部,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而得名,栖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地处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板块。栖霞市作为烟台苹果主产区,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苹果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00多万亩,其中盛果期果园70多万亩,总产量2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来自果业。

2015年,栖霞市也遭遇了苹果丰收后的“卖难”问题,但围绕实现“果品升级、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目标,栖霞市深入实施全产业链提升计划,着力推动苹果品质向高端提升、市场向高端拓展、产业向高端转型,努力打造具备“国际标准、国内领先、地方特色”的栖霞苹果产业,进一步巩固中国“苹果之都”地位。主要做法如下:

(一)夯实种植链,提升基础要素,着力推动苹果品质向高端提升。以促进鲜食苹果进入高端时代为方向,着力优化苹果品种、改革种植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要素,推动栖霞苹果向高端转型升级,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营销链,打造知名品牌,着力推动苹果市场向高端拓展。以拉动栖霞苹果销售为根本,着力强化品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发展高端市场,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三)拓展产业链,搭建科研平台,着力推动苹果产业向高端转型。积极拓展苹果储存、加工、金融链,着力推进苹果深加工进入高端时代,实现苹果产业大数据破题建设,实行PPP融资模式,全面升级苹果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产业发展趋势

1、从以乔砧苗木为主向矮砧现代模式转变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由原来的乔化稀植果园向矮砧密植果园过度,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方便管理、适合机械化作业、产量很高的矮砧密植园。而我们国家许多果农受"树大根深、根深叶茂"等思想的影响,还一直在种植乔化果园,还一直在和果园密闭作斗争。

中国现有苹果栽培面积达3500万亩,其中80%以上的苹果园树龄在20年生以上,苹果园更新改造是未来10年苹果产业的首要问题。苹果矮砧现代模式推广应用后,预计有2000万亩苹果园需要更新改造,目前仅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等苹果主要产地的90%的苹果园迫切需要更新。

合计 2878.2 136.2 4.7%

2、苹果产业由数量型逐渐向质量型转变

2015年苹果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低价难销的苹果多是品质欠佳,这有果农重视果品产量而忽视果品质量的原因。拿套袋环节来说,一些果农选择了价格更便宜的膜袋,而没有选择纸袋;在施肥过程中施用价格成本低的氮肥,碳能肥、有机肥和钾肥施用太少,导致果品质量大相径庭,在后期销售上没有竞争力,并且给果树和土壤埋下隐患,导致树势出现早衰,病多,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正在经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传统分散的种植户达不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必须走规模化轻简高效的路子。而继规模化、标准化之后,我国果业应积极迈入品牌化时代,立足品质,缔造品牌,是新时期果业品牌建设的新重点与新方向。全国闻名的“烟台苹果”已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果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101.05亿元。陕西省洛川县则成为全国苹果产业品牌营销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被一些学者称为“洛川现象”、“洛川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杂果专家、林业高级工程师张志成介绍,果业生产今后的竞争就是品种、质量及安全性的竞争。果品质量的形成,不仅受其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管理过程影响,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也尤其重要。

3、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水果饮料、罐头、脆片、水果健康产品等衍生产品更加丰富,多元化开发利用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经过冷冻干燥及其他先进水果烘干设备加工而成的水果脆片甚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不失为今后水果深加工的一大方向。据悉,2015年,国内果蔬脆片(即水果脆片与蔬菜脆片的统称)市场容量超过20亿元。市场上水果脆片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真空油炸脱水等工艺生产而成,兼具营养与口感,成为当下消费者休闲食品的首选产品。而且,随着休闲化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休闲食品得到快速增长,水果脆片的巨大市场潜力也开始被快速开发。

除了水果脆片,苹果白兰地、苹果醋等都是未来苹果加工业的主要方向。对于果蔬机械企业来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是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加工工艺趋于稳定,天然程度也会有所提高,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产业与消费群体之间也将建立良好的循环互动。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形成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并呈多元化趋势,20 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这表明,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当下热点。当前,应根据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让苹果产业在获得高端价值链的提升,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苹果产业的多种功能,赋予产业科技、文化和环境价值,除了对种苗栽培、旧园改造、果品出口、果业深加工等方面予以考虑外,亦可针对某些特色鲜明的果园,提升苹其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发展休闲观光果业或创意果业,打造新时代的“苹果梦”。

猜你喜欢

富士水果苹果
富士苹果价 将低于往年
富士苹果大小年树的修剪
富士X-T100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