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甘肃省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征信体系构建与完善

2016-09-10王玲珊

时代金融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征信体系信用

王玲珊

【摘要】当前,我省助学贷款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的业务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在甘肃省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征信体系。因此,要防范和化解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为前提,建立起适合于甘肃省本省的个人征信体系,防止甚至杜绝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率偏低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助学贷款 征信体系 信用

1999年,全国大学生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再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之下,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国从1999年开始试点助学贷款,2000年正式在全国实行。截至2014年,我国共发放助学贷款167亿元,惠及280多万学生,其中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45亿,受益学生240万人次。其中,甘肃省本省发放助学贷款12.2亿元,覆盖21.1万名学生。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期间各项费用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然而,这项功德无量的制度安排却因违约率过高陷入几乎停顿的尴尬境地。2014年还款高峰到来时,贷款违约率超过25%,一些高校甚至高达30%~40%。虽然从2000年到现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政策措施,但还款率仍然过低,严重阻碍了助学贷款业务正常发展。

一、甘肃省大学生助学贷款的主要问题

(一)甘肃省高校贫困生申贷困难

目前全国高校贫困生300万人,其中甘肃省高校贫困生大概在七万人左右,占比20%。甘肃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自热气候恶劣,水资源匮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困难。2015年全省经济产量在全国排名第27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寒门学子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学习上,而这样就会直接导致贫困生的增加。首先,甘肃省每年发放的贷款数量是有限的,在人数如此之多的情况之下,难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的要求,导致一部分学生申贷困难。其次,助学贷款还贷率不高,导致某些地区有停发贷款的现象。再次,高校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手续较为繁琐,过程复杂,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以致很多学生无法借到款项影响学业。

(二)政策宣传不够全面到位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目前的助学贷款类别还算比较了解,然而经过相关的调查发现,非常熟悉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的人数不到10%,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助学贷款的具体申请程序还比较了解。但对贷款的具体要求,例如贷款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情况,操作流程具体如何,“个人征信体系”是什么,何时偿还贷款,具体怎样偿还贷款都不太清楚。大部分的学生是学校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助学贷款的了解甚少,很多时候都不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信息。以至于材料不能一次性交齐,导致在后续环节递交材料时措手不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办理助学贷款的效率。

(三)借款学生还息还贷率低

2015年,甘肃省申请助学贷款的人数为22万人,贷款金额14万人。相较于2014年增加了三万人,贷款金额也增加了将近3个亿。如此大规模的贷款人数和贷款量,解决了目前甘肃省21.1万名家庭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所以,国家实施的这些政策让我们的贫困学子享受到了很大的好处,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偿还的问题。全国高校的平均违约率超过了20%,甘肃省也不例外。相关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主动还款的学生占比两成,有实力还款且故意拖欠占比两成,剩下的六成学生有了钱却有意拖欠而不主动不归还。随着获贷率、助学率的提高,高校助学贷款的利息未还款率不断飙升,在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70%~80%,有的高校面临被“停贷”风险。而原本是“中介方”的高校,也在这一模式中逐渐成为了“风险承担者”,有的甚至不堪重压。

(四)银行收贷困难

如果低收入家庭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照理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问题是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资本市场,在这个市场中,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有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所以如果银行一旦发放贷款,风险很高,能不能收回贷款就是症结所在。目前承担助学贷款的银行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因此对于国开行来说风险也较大,背负的压力也较大。

二、甘肃省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助学贷款既带有政策性又带有商业性,但是发展到现在变得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究其原因诸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与助学贷款的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以及与学生个人素质有关。尤其是信用制度的缺失成为阻碍助学贷款发展的一大“毒药”。具体分析,助学贷款陷入困境的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部分贷款的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整个甘肃省贷款政策实施环境不够理想。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这就对借款人的诚信度要求较高。但目前的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这给助学贷款的偿还带来难度。

第二,银行的追债成本较高,原因归咎于目前的贷款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甘肃省未对个人收入及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对贷款人的偿还能力不得而知,一旦欠款,若走司法渠道,成本比较高。

第三,自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也每况愈下,大学生也陷入了就业的困境。尤其是对贷款学生,本身在就业市场中就不具备一定的优势,其就业压力会更大。加之很多贷款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甘肃省目前的工资水平又低房价上涨又快,很多贷款生沦为“房奴”,加剧了还款的难度。

三、加强构建与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逐步构建与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学生的认识

以甘肃省助学贷款中心为起点,建立公共的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增进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充分掌握本省贷款学生的新信息,确保贷款及时偿还。

当前,个人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已实行全甘肃联网,主要是个人在金融机构的消费数据,其他相关的数据较少,例如电话费,水电气费等等相关费用是否及时缴纳没有囊括其中,总体包含的内容较少。而甘肃省大学生的征信系统中的内容又比较广泛,有个人的自然状况、经济状况、品行情况、贷款情况以及毕业后的相关信息等内容。所以一旦进行对比就可知,甘肃省大学生的征信系统内容广泛,但与全国联网的内容又较少,那么目前的征信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甘肃省对助学贷款的管理,亟待完善。为完善个人征信系统,除了系统中包含的基础信息外,还应综合社会当中的诸如税务、银行、社会保障、公安法院和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除了刚才的内容,还应包括个人的债权债务等财产关系,水电燃气费的缴纳,以及个人的品行状况等,以此来反映个人的诚信度。同时在校期间,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关于助学贷款的方面的知识予以讲解,让学生们明白诚信关乎到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二)完善助学贷款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

完善助学贷款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关键在于要将目前的助学贷款个人信用法规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起来。恩威并施,才能彰显法律的效力。健全的助学贷款的信用法律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并督促大学生及时偿还贷款。对国家助学贷款个人征信体系而言,建立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首先,应该尽快制定《大学生助学贷款偿还法》。将个人的信用与法律的建设结合起来,同时把个人的信用与破产制度结合起来,有效防范义务主体的逃脱,保护权利主体即国家或银行的利益。其次,应该借鉴一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因为美国是全世界信用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很早就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公平信用结账发》、《诚信借贷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很少,所以我国应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立法的层次赢涉及:获得个人信用报告的条件、原则和程序;如何规范授信、平等授信和保护个人隐私权。要将征信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都纳入法律的范畴,保证整个征信行业的正常运行。这将在本质上改变我国目前学生贷款还款率不高的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个有力的砝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征信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文集[M].中国金融出版,2014.

[2]王康平.高校学费与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3]李文利.美国、加拿大高校学生贷款研究而[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征信体系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P2P网贷平台征信体系建设和监管问题研究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完善的创新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网络借贷监管对策研究
黑名单制度:市场进入类行政审批的替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