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例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表现

2016-09-09宋春红张玉霞赵炜林旭鸿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仪检科广东广州510440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动脉血多普勒瘢痕

宋春红,张玉霞,赵炜,林旭鸿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仪检科,广东广州510440

56例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表现

宋春红,张玉霞,赵炜,林旭鸿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仪检科,广东广州51044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康复期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便了解下肢主要血管的血流对瘢痕组织血流存在的可能影响,为帮助指导对瘢痕的防治寻找有效的途径。方法随机选择56例除双下肢外有烧伤瘢痕增生超过30%面积的患者;对照组为我院健康职工56人。病人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脉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特征与对照组所测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对血管腔内径进行数据采集与对照组比较P>0.05。脉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收缩期血流峰值和血流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康复期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部分指标有一定的改变,这可能是由于瘢痕血管数目增加导致全身血流量增加,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可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烧伤病人康复期下肢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查。为血流的变化和瘢痕的增生的相关性提供一定的证据。

彩色多普勒;烧伤;康复期;动脉;血流动力学

对于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证实在严重烧伤休克时患者血流出现异常变化,包括收缩期血流峰值下降及外周血流阻力指数改变[1-7]。随着病程演变,休克的纠正,创面的愈合,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出现何种转归,大面积烧伤救治期间疾病本身及治疗的手段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较持久的影响,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报道不多[8]。同时,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进入康复期出现瘢痕增生,瘢痕增生的原因除主要与成纤维细胞生长重塑有关外[9-11],还表现为瘢痕组织的血管变化的过程,这种血管变化的过程是否与所在部位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较少[12-13]。基于上述思考,本组选择56例我院住院的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下肢主要血管的进行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以便了解主要血管血流对瘢痕组织血流存在的可能影响及进而指导临床对瘢痕的防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筛选标准

入选标准:(1)病人通过临床治疗1~6个月后创面愈合瘢痕增生来院康复的患者;(2)烧伤面积按照中国九分法计算重度全身烧伤增生性瘢痕面积>30%者。排除标准:(1)双下肢有烧伤会瘢痕增生;(2)下肢深静脉血栓;(2)凝血功能异常;(3)已进行过压力治疗;(4)增生性瘢痕面积小于30%;(5)有心脏功能障碍及糖尿病。

1.2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烧伤康复科收治的5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5±1.2岁。对照组为我医院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其中男性4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8±1.3岁。

1.3设备与采集方法

在病人入院1周用百胜魅力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范围在10~18 MHz,检查时病人平躺双下肢外展30°,依次检查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取样框范围设置略大于取样血管,取样线与管腔保持平行,声速与血流夹角小于60°,每次采集3次取平均值。测量数据包括动脉心率(HR)、脉管腔内径(D)、收缩期向前流动的血流峰值(PFV)、舒张早期反向峰值(PRV)、血流阻力指数(RI)[14-17]。计算阻力指数(RI=PFV-EDV/PFV)、EDV代表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对照组检查方法和病人相同。所有操作在同一台机同一超声医师完成。在入院时后1周内行超声波检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正常对照组与大面积烧伤瘢痕组测量的HR、D、PFV、PRV、RI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组间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二维超声对血管腔内径进行数据采集烧伤瘢痕增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烧伤瘢痕增生组脉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收缩期血流峰值和血流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在入院时后1周内行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的超声波检查,股总动脉血流频谱,呈三相波,PFV45 cm/s;RI: 1.20(图1A),股浅动脉血流频谱,呈三相波,PFV50 cm/s;RI:1.30(图1B),足背动脉血流频谱,呈三相波,PFV30 cm/s;RI:1.40(图1C)。

表1 两组下肢动脉HR、D、PFV、RI比较(n=56,x±s)

3 讨论

严重烧伤后受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流量及血管张力的改变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早期表现为: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下降,心肌收缩力下降,峰值流速下降,外周阻力增加[1,6]。严重大面积烧伤通过手术及换药等治疗手段达到创面愈合,在愈合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增生性瘢痕生长。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中的主要修复细胞,它的过度分化增殖及其胶原代谢的异常直接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烧伤康复期大量的瘢痕增生,增生的瘢痕有丰富的细小血管形成,这些瘢痕的血管的变化是否影响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目前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6]。有学者[12-13]已经证实瘢痕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存在血管构筑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李波等[8,18]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理性瘢痕血流声像、血流阻力进行研究,还采用彩色多普勒观测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前后血流参数变化,发现彩色多普勒能清晰地显示瘢痕内血管数目,认为彩色多普勒检查是一种无创,精确客观的观测瘢痕内血管构筑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方法。

该组病例通过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烧伤瘢痕增生组的血管腔内径检测的数据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改变。因为血管腔内径的变化主要与血管壁的改变及广泛血管受压有关,深度烧伤受伤部位可因瘢痕增生引起部分肢体主要血管腔内径发生改变,本组研究证实烧伤康复期肢体广泛的瘢痕增生并没有引起未烧伤部位的血管腔内径的改变。

脉率主要与心功能,血容量及外周阻力有关。本组病例研究发现:烧伤瘢痕增生组脉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变化,这可能预示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后期存在潜在心功能低下的风险,心功能恢复在烧伤康复期没有达到正常水平。

收缩期血流峰值和血流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瘢痕血管数目增加导致全身血流量增加,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当然瘢痕血管数目增加和血流量变化是互为原因还是是互为结果需要进一步对瘢痕随着时间变化引起的血流改变作进一步对比性研究。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到下肢主要血管的血流与瘢痕组织血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指导对瘢痕的临床防治有一定意义。因测量的病例样本数还不够大,上述结论需要进行更多病例高频超声检测以进一步证实。

[1]刘漪沦,孙静,彭杨,等.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8):1336-7.

[2]张晓琳,张庆富,刘勖.实验高压电烧伤肠系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5,9(2):88-91,146.

[3]章仁品,赵宝珍,徐静,等.烧伤犬早期肾动脉及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2):16-7.

[4]陈越秀,徐颖,郭振荣,等.超声检测技术在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1):38-41.

[5]车晋伟,胡森,王国强,等.早期口服补液对35%TBSA烧伤犬血流动力学和后期脏器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6): 643-5,648.

[6]邱啸臣,廖青玲,刘真,等.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178-82.

[7]牛占国,刘达恩,李智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评估电烧伤血管损伤的应用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 847-9,853,1003.

[8]李波,赵柏程,周启昌,等.彩色多普勒观测醋酸曲安奈德治疗病理性瘢痕前后血流参数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 3461-3.

[9]蔡景龙.现代瘢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20.

[10]王玉玲,万德芬.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422-5.

[11]刘勇,岑瑛,唐颖,等.肌成纤维细胞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机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39-41.

[12]李虎,李小静,高风山,等.瘢痕微血管的研究治疗进展[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5,2(1):42-6,49.

[13]赵庆利,孟如松,刘淑萍,等.瘢痕疙瘩不同分型皮损的血流及血管状况检测[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42-5.

[14]史岩,牛扶幼,王喜梅.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6):1041-3.

[15]赵宝珍,刘卫平,刘海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正常人股、足背动脉血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6):73-5.

[16]孙正.血管内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8):1393-6.

[17]杨利霞,骈林萍,李超.肝细胞癌多普勒超声影像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5):1006-9.

[18]李波,赵柏程,周启昌,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5):332-5.

2015-11-27

宋春红,E-mail:yixianfeng64@163.com

猜你喜欢

动脉血多普勒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