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

2016-09-08崔丹张晓春郑智文

河北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流感例数重症

崔丹 张晓春 郑智文



·护理研究·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护理

崔丹张晓春郑智文

目的分析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综合护理措施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178例H1N1流感患者,选择其中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38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78例患者中,172例患者未见明显的接触史,其中6例有明显的感染病例接触史。所有患者的潜伏期为1~8 d,平均(2.7±1.4)d。76例重症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接触史4例,潜伏期1~7 d,(2.4±1.0)d。76例重症患者中,6例具有聚集现象,其余均为散发病例。76例重症患者中,其中男40例,女36例。男性患者的发病例数较女性稍多,年龄情况多以青中年为主,其中18~45周岁51例,45周岁以上的患者25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3%较对照组的10.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5.3%;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0;肾功能受损情况发生率2.6%;心肌酶谱异常的发生率2.6%;肝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2.6%;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7.9%。而对照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10.5%;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5.3%;肾功能受损情况发生率10.5%;心肌酶谱异常的发生率7.9%;肝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13.2%;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15.8%。结论在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H1N1;流感;临床特点;综合护理

H1N1流感是始发于美洲,在2009年集中暴发大流行并迅速波及到我国[1,2]。据有关文献报道,在流感流行期间超过10万例患者被确诊,其中重症病例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引起死亡[2]。H1N1流感的发生主要集中于学校、单位,或者人员集中密集的地方,随着感染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重型患者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加。相比于症状轻微的轻型感染患者,重型H1N1感染的患者,其症状往往较重且病情进展快速,伴随出现肺炎、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对于该类患者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其能够了解其特点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作为判断[3,4]。本研究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分组护理2组H1N1患者,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从病房的消毒干预到关怀处处为患者考虑,以求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方法,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情况,并为治疗提供理论和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H1N1流感患者178例,178例患者均符合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并且其中有1项或者几项检查结果符合[5]: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证实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证实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并且升高倍数在4倍以上;通过特殊的检测手段检出病毒本身。102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一般主要表现为流感症状;其中重型患者76例,其重型临床症状的判断主要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178例患者,男97例,女81例;危重症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4±7.0)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5.1±9.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自愿参加。

1.2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发热情况的监控,病情变化的监测等临床护理工作。对重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3]。

1.2.1感染控制和病房消毒:病房的管理要注意消毒:(1)对患者病房的卫生间等洗漱用品进行单独消毒和不同位置摆放,每天使用消毒液对卫生间、洗手池、痰液等进行消毒和灭菌;(2)使用含氯制剂对住院地板的消毒,注意对床单、被褥等用品的消毒[1]。(3)做好开窗通风的工作,并使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同时注意防止飞沫传播。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强调保护好自己,穿隔离衣,带防护口罩,控制并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方法。对于此类患者,注意口腔分泌物的清理操作的方法和注意此后的消毒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减少通过气道分泌物的病毒传播。做好呼吸机使用和吸痰器使用后的消毒工作,每次使用后至少消毒2次[4]。重型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进展很快,特别要注意对患者脏器监护,对其功能情况进行时刻的关注,时刻注意分析血气分析结果等实验室检测。

1.2.2机械通气和吸痰器操作:轻度的呼吸困难情况,可以使用无创通气的方法进行干预,而对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者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使用有创通气的方法进行症状的缓解。由于H1N1能够通过飞沫传播,能够加重患者的担心和护理人员的紧张情绪[6]。故首先,需要解释有创机械通气的方法和治疗效果,目前的状态下,其治疗措施选择的必然性。要求其进行适当的配合,注意卧位姿势的选择,注意观察其意识情况,注意与其进行舒服程度的交流,了解患者不舒服并及时解决[5]。注意对呼吸机使用后的清理工作,每次使用后至少消毒2次[4]。吸痰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操作,因为流感可以通过口腔飞沫或者口腔分泌物传播,故应在使用后与吸出的口腔分泌物进行灭菌处理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做出总结。同时,对干预后患者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2 结果

2.1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178例患者均由于社区感染就诊,排除输入性原因。178例患者中,172例患者未见明显的接触史,其中6例有明显的感染病例接触史。所有患者的潜伏期为1~8 d,平均(2.7±1.4)d。76例重症患者中,占总H1N1流感患者的42.7%,其中4例具有明显的接触史,占具有接触史患者的66.7%,潜伏期1~7 d,平均(2.4±1.0)d。76例重症患者中,6例具有聚集现象,其余均为散发病例。76例重症患者中,其中男40例,女36例。男性患者的发病例数较女性稍多,年龄情况多以青中年为主,其中18~45周岁51例,45周岁以上患者为25例。

2.2H1N1重型患者的基础疾病分析对76例重症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的分析,发现4例患者存在急性白血病基础疾病,占5.3%;2例患者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基础疾病,占2.6%;7例患者存在糖尿病基础疾病,所占比例为7.9%;7例患者存在慢阻肺等肺部基础疾病,所占比例为9.2%;8例患者存在甲亢基础疾病,所占比例10.5%;4例患者存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为5.3%。见表1。

表1 H1N1重型患者的基础疾病分析

2.3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7±3.9)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6±4.4)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住院时间观察组18.7±3.9*对照组21.6±4.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例数为2例,占5.3%;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例数为0;肾功能受损情况发生例数为1例,占

2.6%;心肌酶谱异常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2.6%;肝脏功能异常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2.6%;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例数为3例,占7.9%。而对照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例数为4例,占10.5%;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例数为2,占5.3%;肾功能受损情况发生例数为4例,占10.5%;心肌酶谱异常的发生例数为3例,占7.9%;肝脏功能异常的发生例数为5例,占13.2%;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例数为6例,占15.8%。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3%较对照组的10.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38,例(%)

3 讨论

虽然H1N1流感近年才出现,且流行范围较大,但是症状轻微的H1N1流感患者可以在家隔离进行治疗,其症状一般不会突然恶化,威胁到患者的生命[3]。但是亦存在特殊情况,症状轻微的流感突然发展为重型H1N1流感患者。在本研究中,确诊到1例H1N1患者,男性,33岁,在入院治疗护理前2 d其症状较为轻微,体温情况较为稳定;但是在入院2 d后,突然出现体温急剧升高,出现呼吸困难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虽然最后稳定了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H1N1流感的治疗和护理人员来说,H1N1患者存在病情突然变化的可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6]。

在本研究中,重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发现其临床特点以高热,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为主。注意高热的护理,应该注意物理降温,如果出现体温大于39℃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使用解热药物,控制稳定体温并且减少体温的大幅度波动[7]。重型H1N1流感患者会出现重度的呼吸困难或者呼吸窘迫,及时的进行机械通气是较好的处理方法,应注意呼吸机的消毒和灭菌工作,正压通气过程中注意压力的选择和控制,呼吸机各个参数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减少压力过高对于患者肺部结构的损伤,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动态掌握患者的氧气含量[2]。同时注意对重症患者的进行综合护理措施,H1N1流感初次爆发,引起社会和患者的恐慌,造成了患者身心的巨大压力,而且由于家属害怕传染,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和孤独,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给予综合护理关怀,多去鼓励患者,适当的肢体接触,多去安慰患者,适当的进行关心,多去问候患者,注意患者的精神层次的需求,让患者自己觉得获得了尊重和体会到了护理人员的安慰和爱护[8]。

本研究中,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发现76例重型H1N1流感患者基础疾病主要是甲亢和慢阻肺等疾病。对分组干预后的1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度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这说明合理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能够促进患者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从疾病中康复[9-11]。患者信心的建立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而且需要患者家属的支持,虽然隔离病房不能随便进出,但是仍然允许患者一个家属进去进行适当时间的陪同、谈话和聊天。同时简单的知识普及和讲解也是必要的,让患者了解H1N1的爆发和流行,让患者知道其并不可怕,一切都有希望[12]。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较高,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护理是治疗患者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正确的护理,导致其内心情绪或者不满不能够发泄出来,容易引起其不好的护理反馈,导致其对于护理工作产生疑问或者不满,甚至可能引起护患的矛盾[13]。这也说明沟通的畅通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缓和矛盾,增加互相认识和理解。

1何林达, 赵香玉, 韩杰,等. 320例患甲型H1N1流感大学生的护理措施探讨.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109-110.

2Jaber S,Conseil M,Coisel Y, et al. ARDS and influenza A (H1N1):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nn Fr Anesth Reanim,2010,29:117-125.

3张红宇, 周文燕, 张丽,等. 5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监护护理.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12:339-344.

4王先荣. 护理干预在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26-1127.

5侯君枝,曹彬.强化护理干预在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8-130.

6张学军,张庆,邢志俐,等.血清酶学指标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73-775.

7孙晓强, 温秋芳, 陈晓梅,等. 2013-2014年宁夏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状况及序列分析. 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3-15.

8彭颖, 谢乐云, 钟礼立,等. 湖南地区2011~2012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研究.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767-770.

9王艳, 刘艳丽. 流行性感冒疫苗发展进程回顾及发展趋势. 河北医药,2015,37:1720-1721.

10钟艳芳,张海燕,邵芳,等.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河北医药,2015,37:479-480.

11廖秀梅,狄桂萍.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管中的应用.解放军医药,2014,26:111-112.

12林建生, 傅清流, 林志斌. 泉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 医学临床研究,2015,32:2122-2124.

13张振国, 孙丽, 张富斌,等. 河北省甲型 H1N1流感裂解疫苗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河北医药,2014,36:2677-2680.

10.3969/j.issn.1002-7386.2016.17.047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

R 473

A

1002-7386(2016)17-2712-03

2016-03-01)

猜你喜欢

流感例数重症
流感大作战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简单易行防流感六法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