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2016-09-06崔柏伟王丹丹

职业技术 2016年7期
关键词:在校生常州市常州

崔柏伟,王丹丹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崔柏伟,王丹丹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通过梳理常州市经济的发展脉络、现状及特点,调研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现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采用SPSS软件),根据回归方程预测了今后几年常州高职教育的规模。通过分析常州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数据,对常州高职教育的专业招生人数提出了控制第二产业招生人数,提高第一、三产业招生人数等建议。

高职教育;区域经济;数据分析;协调发展

0 引言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伴相生、相互作用,彼此之间须协调有序,才能共同发展。目前,在全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定量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常州经济的发展脉络及现状

常州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区,处于长三角经济枢纽中心。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常州经济就开始快速发展,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2014年,常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0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458.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305.2亿元,增长11.4%。常州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2:51.6:45.2调整为2.8:50.2:47,见表1。常州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0438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7万美元。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种植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以机械、冶金、化工、电子为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常州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扩大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中,贡献最大的行业依次为商业批发零售、房地产、金融保险、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仓储。制造业属于常州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装备制造属于制造业中最为核心的业务。常州市经济中民营经济占比很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常州市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提出了围绕长三角经济和制造基地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将城市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而将常州建设成为国内制造重镇,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上海工业的后方基地”,形成在国内具备典型特色的制造业。“十二五”时期,国内的生产成本、环境污染以及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常州市必须调整市场发展结构,将经济转化成创新型和服务型经济模式。

表1 常州市近13年国民经济概况

资料来源:2002~2014年《常州统计年鉴》、《2014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及现状

2.1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

1912年李仁创办女子职业教育团,开始了清末民初的实业教育;1946年私立常州职业中学成立,标志着常州市现代职业教育真正开始。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了经世致用的教学理念,在培养模式上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为社会提供急需的实践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灌输先进的教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够在实践中联系理论,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常州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这些思想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

2.2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1980年以后,常州市职业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总体水平在江苏省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这是重点培养符合行业人才,主张特色办学的结果。常州市目前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有6 所(5所公办、1所民办),高职在校学生约5.5 万,设置13个专业大类(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总共有专业大类19个),开设134个专业,覆盖机械、电子、信息、建筑、化工、纺工、轻工、旅游商贸、文教等行业,涉及百余个职业技术岗位。

3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关系的定量描述与建议

3.1常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与常州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与建议

常州当地的工业经济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职业教育又培养了大量的工业人才,为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呈相关关系毋庸置疑。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我们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常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与常州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散点图(含有回归曲线)见图1。

图1 散点及回归曲线图

其中:y为常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x为常州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万元)。

表2 回归方程参数、显著性检验表

从表2可以看出1/GDP的 p值为0.023,常数的p值为0.000,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线性关系显著,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

可以看出,常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在由780亿增加到2200亿期间(对应的年份是2002年到2008年),常州市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快速增长,过了2200亿以后(2009年以后),在校生人数略有下降,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回升。原因在于2002年到2008年常州经济快速增长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强劲,导致在校生人数也快速增长,到2008达到顶峰。结合人口统计数据,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增长峰值点,在后期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而带来高考报名人数的直接下降,但由于常州经济的增长需求,在校生人数并没有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且有缓慢的回升。

根据回归方程及常州国内生产总值GDP预定计划,我们可以预测近5年的常州市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如下:

表3 近5年常州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预测

注:常州市的经济增速按8%计算

3.2对常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常州产业协调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常州市目前有高职在校学生约5.5 万,共设置13个专业大类(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共有专业大类19个),包括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对各院校的招生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结果,见表4。

表4 常州市一、二、三产业比重与所属专业招生数比重的对比

资料来源: 2012至2014年的常州市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及《常州统计年鉴》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学生人数不足,而对应第二产业的学生人数过剩,这说明常州市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表明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没有很好地适应三种产业的调整,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不对称现象。在常州经济结构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第一产业虽呈现减小的趋势,但自身总量在增大,而常州高职教育针对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却为零,缺乏相关人才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区域发展受限。第三产业招生人数相对于经济发展要求也相对较少,未来第三产业将成为常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会逐渐上升。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建议,首先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建立动态的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机制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要发布招生专业的人数预警信息,让各院校的各专业招生人数汇总后符合产业内部的比例要求;其次,目前要适当减少第二产业的招生人数,增加第一、第三产业的招生人数,特别是第一产业要实现零的突破;再次,在第二产业内部,特色经济涉及专业招收学生人数可以多一些,根据调研,特色经济专业招收的学生就业率很高,学生不仅在常州区域经济范围内就业,而且还在其它地区就业,就业非常充分,而且有良好的发展势头。适当增加特色经济涉及专业的招生人数,可以满足特色经济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常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推算出了近5年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及招生总数中各产业学生的比例,以期能推动常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今后的研究工作是持续关注常州高职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数据,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许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2~2010年的数据分析[J] .高教探索,2013(5):136-138.

[2] 龚智敏,于琴妹.常州职业教育的历史考察[J].职教通讯,2014(31):51-53.

[3]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编辑赵欣宇)

The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y Based on Data Analysis——Taking Changzhou as an Example

CUI Baiwei, WANG Dandan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By combing throug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ex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zhou,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angzho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y was mad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SPSS software).And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scal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angzhou in the next a few years is predicted; By analyzing the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 Changzhou,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enrollment of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h as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enroll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enrollment of prim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and so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data analysis;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2016-04-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以常州市为例》(项目批准号:2014SJD534,负责人:崔柏伟)。

崔柏伟(1966—),江苏徐州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

G719.21

A

1672-0601(2016)07-0043-04

猜你喜欢

在校生常州市常州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