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9-05葛海红启东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2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5期
关键词:预见性消化道血肿

葛海红(启东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200)

预见性护理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葛海红(启东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200)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DL分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促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血肿;颅内出血;护理工作;日常生活活动;手术后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类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除保守治疗外,近年来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清除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进颅快,定位精确、创伤小、有利于恢复等优点,但受患者年龄、出血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存在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如不及时预防和处理不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做好患者术后护理工作十分必要[1-4]。本院对5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术后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9~79岁,平均(62.3±6.5岁)。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合并偏瘫20例,脑疝8例,失语4例,深大呼吸10例,血压升高18例,高热5例;颅内血肿体积大于100 mL患者19例;压迫脑室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合并偏瘫17例,脑疝9例,失语5例,深大呼吸11例,血压升高19例,高热4例;颅内血肿体积大于100 mL患者20例;压迫脑室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经CT扫描定位确定血肿最大层面,选择穿刺点后局部麻醉。开颅后将脑室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定时抽取血肿液态部分,同时每天应用尿激酶5万U注入血肿腔液化血肿,夹闭侧管2 h后开放,每天2~3次。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于血肿消失或基本消失后拔出穿刺针[5-7]。

1.2.2护理方法

1.2.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1)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包括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及患者神志状况;(2)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定时翻身、肢体功能恢复锻炼等。

1.2.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从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2方面加强护理。(1)预防并发症。①预防肺部和颅内感染,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观察患者有无排痰障碍或呼吸困难,一旦发现,及时行气管切开。在进行吸痰护理时应确保吸痰管无菌,每次1管,吸痰后应注入抗生素等进行抑菌和促痰液化处理,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更要重点做好管路消毒。日常创口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性状及颜色改变,注意患者神志状况。一旦发现颅内感染,及时拔除穿针并清创处理。②预防颅内再出血。造成继发再出血的原因较多,术后护理时应遵医嘱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同时在进行引流管冲洗时坚持等量原则,切不可过度冲洗。③预防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术后护理时需严格按医嘱禁食,并做好胃肠减压,早期留置胃管,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同时要做好患者肛周护理,以便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并进行处理。(2)早期康复训练,在血肿微创清除术后1周即针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与训练,要点如下。①术后24~72 h。该阶段一般不进行被动运动,而对于轻度脑水肿且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可适当进行短时间关节被动运动以防关节受限。②稳定期,即微创血肿清除术后72 h至10 d。神志清楚患者适当加强被动肢体运动,健侧肢体进行低强度主动运动,同时进行患侧肢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和体位变换等康复训练。③相对稳定期,即血肿微创清除术后10 d至4周。术后10 d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和耐力、平衡锻炼,指导患者自行完成进食和穿衣等日常活动,对完全瘫痪患者开展运动意念训练。4周后部分患者可在家属帮助下进行适度的站立和行走锻炼,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开展语言方面的训练。

1.2.3观察指标

1.2.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2.3.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出院3个月时随访两组患者,并利用ADL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ADL分级标准:1级,患者处于植物状态或已死亡;2级,患者卧床但有一定意识;3级,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协助;4级,患者具有基本生活能力;5级,患者可以独立生活。总有效率=(3级例数+4级例数+5级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再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ADL分级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DL分级比较[n(%)]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是导致脑疝和继发脑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尽早清除血肿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血肿微创清除术可在迅速清除血肿的同时保持颅内压稳定,缓解病情,如果给予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7]。

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应主要防止颅内再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三类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策略进行防范:(1)密切观察患者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在进行引流管冲洗时坚持等量原则[8],不过度冲洗。(2)术后及时胃肠减压和禁食,早期胃管留置,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注意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3)保持病房内空气湿度和温度适宜,重点关注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和排痰障碍,在吸痰时注重无菌观念,确保吸痰管无菌,并于吸痰后向气管内注入抗生素抑菌,促进痰液液化,针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尤其要重点做好各管路消毒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9]。(4)术后给予患者低温生理盐水灌洗降温。有研究表明,在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配合给予血肿腔低温生理盐水反复灌洗,具有脑保护作用,有利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10-11]。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头部表面物理降温,但头部表面与脑内部存在一定的温度差,未必能使血肿腔温度达到亚低温效果。(5)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局部按摩,预防患者皮肤压疮和静脉血栓,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和干燥。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给予患者积极预见性护理的同时,术后早期进行积极康复训练,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72 h至10 d进行低强度健肢主动运动,同时进行患肢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以及通过调整正常体态,从而抑制异常运动状态,诱发机体正常反射[12]等,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为提高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给予脑出血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1]杨平辉.51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19-1720.

[2]田建萍,杨天涛.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碎吸清除术术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3):792-793.

[3]张中考,杨军.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10):903-904.

[4]高扑香.脑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居家生活护理和家庭康复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25-26.

[5]张纯伟,刘华明,刘旭芬,等.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3):182-184.

[6]龙郴翠.高压氧对颅内血肿微创术后患者血糖、心肌酶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14):2757-2758.

[7]杨菲.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3):2157-2158.

[8]郑书芬,陈永蓉.脑干出血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的护理与预后[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4):126-127.

[9]Tian G,Zhu Y,Qi L,et al.Efficacy of multifaceted interventions in reducing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 adult oncology patients[J].Support Care Cancer,2010,18(10):1293-1298.

[10]张仑,向艳,战秀华,等.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影响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5):707-709.

[11]吴惠文,王庄斐,陈春梅.神经外科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原因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6):506-507.

[12]史学涛,霍旭阳,尤富生,等.颅内出血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初步动物实验[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7,20(1):24-2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56

B

1009-5519(2016)15-2415-02

(2016-03-17)

猜你喜欢

预见性消化道血肿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