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2016-09-05王羚入符晓艳马瑞雪谭清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失眠症总分病房

王羚入,符晓艳,江 礼,马瑞雪,谭清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王羚入,符晓艳△,江礼,马瑞雪,谭清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目的探讨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11月在该科住院的失眠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患者及医护人员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生及护士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病房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病房;医院管理;入睡和睡眠障碍;病人满意度

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1],也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导致睡眠不足,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等[2]。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失眠发病率也随之显著上升。为了让失眠患者在病房得到更好的治疗,本科采取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11月在本科住院的失眠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82例;平均年龄(41.2±8.9)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药物、躯体疾病、抑郁症、神经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失眠;(2)存在重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尚未解决者;(3)酗酒或有药物依赖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1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及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病房管理模式,即入院后根据病房空床情况,随机入住与其他病种混住的普通病房,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入住本科提前布置的集中病房,进行个性化治疗及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1.2.1.1集中管理病房设置及人员配置(1)集中管理病房共3间,安排在病房的尽头,均为双人间。房间布置温馨淡雅,窗帘用淡绿色厚实面料,可以遮光、隔音;室内温度控制在22.3℃左右;湿度以40%~60%为宜;病床设计细致周到,床垫舒适柔软,配备合适的枕头,一般选择高15~20cm的枕头。尽量安排同性患者入住同一个房间。(2)每间集中管理病房安排2名护士和2名医生单独进行责任制管理,入院时对患者失眠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案。

1.2.1.2心理护理失眠不只是睡眠生理紊乱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紊乱的过程,部分患者对失眠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或自己身体的某些未知疾病[4]。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1.2.1.3健康教育(1)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定时起床和睡觉,将运动、休息和睡眠三者相结合,白天应尽量不午睡,制订一个较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遵照执行。(2)晚餐不宜过饱,睡前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20~30 min。(3)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摩两脚心的涌泉穴。(4)睡前避免进行兴奋神经的娱乐活动和饮浓茶、咖啡。(5)睡前放松训练,缓慢地进行深呼吸、默念数字、听单调的滴水声和钟表滴答声等。(6)指导患者注意睡姿,通常以右侧卧为好,避免心脏受压。

1.2.2评价方法及指标

1.2.2.1睡眠质量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进行睡眠质量评定。PSQI是一个广泛用于评估受试者最近1个月主观睡眠质量的问卷调查表,包括19个自评条目,整合为7个因子(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2.2满意度的评定使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定:(1)患者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治疗环境、医护工作人员态度、医患关系、护士业务能力水平和治疗效果等方面);(2)医生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治疗环境、医患关系、工作效率、治疗效果等方面);(3)护士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治疗环境、护患关系、工作效率、健康教育依从性等方面)。出院时,对患者、医生及护士集中进行问卷调查,总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对照组入院时与出院时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入院时与出院时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观察组PSQI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PSQI总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PSQI总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出院时比较,aP<0.05;与同组入院时比较,bP<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入院时P S Q I总分 出院时P S Q I总分7 4 7 4 1 5 . 0 7 ± 2 . 1 5 1 5 . 2 4 ± 2 . 4 3 1 4 . 5 8 ± 2 . 0 7 1 1 . 9 9 ± 2 . 1 6ab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7 4 7 4 t P --2 . 6 2 ± 0 . 5 7 2 . 3 9 ± 0 . 6 8 2 . 2 3 <0 . 0 5 2 . 0 8 ± 0 . 5 2 1 . 6 9 ± 0 . 4 4 4 . 9 3 <0 . 0 1 1 . 9 2 ± 0 . 5 6 1 . 4 2 ± 0 . 6 2 5 . 1 5 <0 . 0 1 2 . 0 3 ± 0 . 7 8 1 . 3 8 ± 0 . 8 6 4 . 8 2 <0 . 0 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7 4 7 4 t P --1 . 9 7 ± 0 . 6 2 1 . 7 5 ± 0 . 4 3 2 . 5 1 <0 . 0 5 1 . 7 8 ± 1 . 0 1 1 . 4 5 ± 0 . 9 7 2 . 0 3 <0 . 0 5 2 . 1 8 ± 0 . 7 3 1 . 9 1 ± 0 . 6 8 2 . 3 3 <0 . 0 5

2.2患者、医生和护士对2种病房管理模式满意度比较患者、医生和护士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病房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患者、医生和护士对2种病房管理模式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患者、医生和护士对2种病房管理模式满意度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管理模式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常规病房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 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t P 9 7 . 6 ± 2 . 1 8 0 . 7 ± 4 . 5 2 9 . 2 8 <0 . 0 1 9 2 . 4 ± 3 . 9 8 1 . 5 ± 4 . 1 1 6 . 5 7 <0 . 0 1 9 4 . 3 ± 3 . 8 8 2 . 6 ± 3 . 9 1 8 . 4 8 <0 . 0 1

3 讨 论

睡眠是人生理的基本需求,充足的睡眠可以解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失眠的人群日益增多,失眠不仅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理健康[7]。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对于已患失眠的患者,入院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对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往往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因神经内科疾病的特殊性,病房治疗环境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失眠治疗效果。普通病房在白天噪声水平在55~69 dB,夜间噪声水平在70 dB左右。病房噪声主要来源是各种医疗器械发出的声音、对患者进行急救时的声音、夜间收治急症患者的声音、护士夜间巡视患者或翻身拍背的声音。个别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会出现吵闹、烦躁、大声说话的情况,严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另外,神经内科患者多数需长时间卧床,需要在床上大小便,夜间大小便的声音及气味也会对其他患者的睡眠产生影响。本科常规病房失眠患者常常抱怨夜间无法入睡,失眠状况较入院时加重,经常对护士提出不断换房间的要求。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改善了失眠患者治疗期间的环境,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PSQI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神经科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据报道,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伴有较多的躯体症状[8]。失眠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常与焦虑、抑郁相伴,长期的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10]。柳群方等[11]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躯体不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症状等。因此,在集中病房管理模式中,根据患者失眠情况,采取一对一专医、专护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医护人员可以多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诱导,从而达到帮助患者睡眠的目的。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睡眠卫生健康宣教,认真讲解各种镇静药物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可缓解失眠患者产生的负面思想。集中病房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时间,使患者深入了解失眠症,从而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还发现,患者、医生及护士对集中病房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病房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集中病房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了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医生及护士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玉霞,程阳.心内科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392-393.

[2]Ohayon MM.Prevalence of DSM-IV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nsomnia:distinguishing insomnia related to mental disorders from sleep disorders[J].J Psyehiatr Res,1997,31(3):333-346.

[3]林学武,陈玲,沙磊,等.七氟醚和异氟醚对小儿吸入快速诱导麻醉效果的比较[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31-32.

[4]钟代曲,蒋晓江,马国重,等.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28-31.

[5]Laizo 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eview[J].Rev Port Pneumol,2009,15(6):1157-1166.

[6]李燕.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3-5.

[7]吴荣珍.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21-22.

[8]潘集阳,赵耕源,麦慈任,等.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4):240-241.

[9]Pollack M,Kinrys G,Krystal A,et al.Eszopiclone coadministered with escitalopram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comorbi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Arch Gen Psychiatry,2008,65(5):551-562.

[10]Spira AP,Friedman L,Aulakh JS,et al.Subclinical anxiety symptoms,sleep,and daytime dys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primary insomnia[J]. 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2008,21(2):149-153.

[11]柳群方,郭军,魏月玲.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296-297.

(收投稿日期:2016-03-1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54

B

1009-5519(2016)15-2411-03

△,E-mail:fuxiaoyan82@sina.com。

猜你喜欢

失眠症总分病房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换病房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