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减轻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2016-09-05刘晨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230011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心率麻醉

刘晨晨,周 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230011)

·护理探讨·

利多卡因减轻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刘晨晨,周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23001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减轻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该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患者(65~7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静脉穿刺,试验组在常规消毒后,于穿刺点处点滴利多卡因溶液2 min后再进行静脉穿刺。结果试验组穿刺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穿刺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穿刺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穿刺后,对照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程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时配合使用利多卡因可以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感,且效果显著。

利多卡因;输注,静脉内;疼痛;老年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越来越庞大,中国即将迎来老年化的社会,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患病率的提高和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1],老年患者已经成为医院就诊患者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静脉滴注治疗都是目前较为常见、普遍的给药方式[2-3],住院患者中有73%~90%的患者使用这种治疗方式。静脉滴注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液直接输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是一项具有疼痛的侵入性操作[4]373。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干燥,血管弹性差,血管较脆,且容易滑动,从而降低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反复静脉穿刺既耽误治疗,又增加了老年患者的痛苦[5]。为了减轻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本院在穿刺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点滴皮肤,镇痛作用明显,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中均男30例,女30例。纳入标准:(1)年龄65~75岁;(2)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接受常规治疗,无并发其他疾病,神志清楚,手背部皮肤完好,无感觉障碍,能准确表达,自愿配合;(3)无利多卡因及其他局部麻醉药过敏史。静脉穿刺操作者均为工作满5~6年的护师[6]。

1.2方法

1.2.1静脉穿刺方法两组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均为手背部。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即携用物置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及药液,排气,垫小枕,扎止血带,选择穿刺血管后,使用0.5%聚维酮碘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2遍(顺时针擦1遍,逆时针擦1遍),待干后,再次核对患者及药物信息后静脉穿刺,U型钢针固定,调节滴速,再次核对患者及药物信息,签执行时间,静脉穿刺操作结束。试验组在常规静脉穿刺流程的0.5%聚维酮碘消毒待干后,用1 mL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溶液0.08~0.10mL,点滴在穿刺点皮肤处,直径约1cm,不要滚动水珠,然后继续常规静脉穿刺流程,约2 min后穿刺[6]。静脉穿刺操作完毕后立即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定。

1.2.2观察指标(1)监测患者静脉穿刺前与穿刺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2)患者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本院自制疼痛评分表: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两组患者穿刺前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对照组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穿刺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穿刺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s)

注:与同组穿刺前比较,aP<0.01;与试验组比较,bP<0.05;1 mm Hg= 0.133 kPa。

组别n 心率(次/分)穿刺前 穿刺后平均动脉压(m m H g)穿刺前 穿刺后2 8 . 6 0 ± 4 . 4 5ab2 4 . 6 0 ± 2 . 2 5对照组试验组6 0 6 0 8 6 . 0 0 ± 6 . 2 0 8 8 . 0 0 ± 5 . 8 0 9 4 . 0 0 ± 9 . 6 0a9 0 . 0 0 ± 8 . 3 0 2 4 . 3 0 ± 3 . 5 0 2 3 . 4 0 ± 2 . 4 8

2.2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比较静脉穿刺时,试验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比较[n(%)]

3 讨 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而我国通常定义60岁以上为老年人。本研究选取65~75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老年人定义。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使得老年群体成为不得不被关注的特殊群体,关爱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应从就医开始。降低老年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疼痛,特别是静脉穿刺时的疼痛,一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4]431,短期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利多卡因点滴法静脉穿刺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静脉穿刺前后心率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而未使用利多卡因的对照组患者因为疼痛,静脉穿刺后心率与血压均较静脉穿刺前升高。由此也可以看出,疼痛对于老年患者有很大的身心影响,不仅引起感觉上的不适,还会引起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影响病情的观察。静脉穿刺是一项伴随疼痛的护理操作,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多,心理压力大,感情较脆弱,害怕疼痛[10],所以减轻疼痛、增进老年患者的舒适感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现有的医疗技术可选择多种置管方式,如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港、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等,这些方式可用以解决反复静脉穿刺的问题,但是这些多为侵入性的操作,且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并发症较多,且在使用和留置的过程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数万人因置管而感染,98.8%有静脉炎的发生[2]。老年人思想保守,害怕风险,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很多老年患者在心理上排斥置管,宁愿忍受疼痛选择传统的静脉穿刺方式,即采用一次性钢针静脉穿刺,因一次性钢针静脉穿刺,结束后立即拔除,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与活动。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身心不适,行动不便,置管后更加增加了老年患者的不便与心理负担。如果能找到一种无痛的静脉穿刺方法,一程度上可以避免老年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不得不选择置管的现象。有报道显示,有70%以上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为害怕疼痛而选择置管[2]。静脉穿刺时配合使用利多卡因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了因害怕疼痛而不得不选择置管的老年患者数,降低了因置管而发生感染的概率,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安全需求。

利多卡因溶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及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包括在胸腔镜检查或腹腔手术时作黏膜麻醉用)及神经传导阻滞。利多卡因溶液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也可用于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但对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无效。表面麻醉常采用2%~4%利多卡因溶液。但对局部麻醉过敏者及阿-斯氏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严重心传导阻滞(包括窦房、房室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静脉禁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及上诉禁忌。有研究表明,2%利多卡因溶液用于皮肤表面2 min即可起效,有局部阵痛麻醉的效果,对组织没有刺激性,且伴随针穿破皮肤的瞬间,利多卡因溶液随着钢针进入皮肤渗透到皮内及皮下组织的神经细胞膜内,引起细胞膜体积增大,流动性增加,使钠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发生某些可逆性的构象变化及当神经冲动到达时,钠离子通道不能开放,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导,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6-8]。利多卡因溶液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经皮渗透性较好,减轻疼痛的同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也减少了老年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0]。疼痛的减轻也避免了老年患者在静脉穿刺时的不配合和乱动造成的穿刺失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血管再次损伤。临床上使用药物进行表面麻醉时一次用量不能超过100 mg,而2%利多卡因溶液点滴法一次用量最多0.1 mL,远低于最高使用剂量,使用安全、方法方便、起效快。此外,利多卡因溶液价格低廉,经济负担小,老年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溶液在减轻65~75岁的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效果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体现了现代医疗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段爱静,戴丰顺.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2):150-151.

[2]周建菊,周建飞,周建碧,等.利多卡因缓解静脉输液中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88-89.

[3]伍云静,吴慧,高铭云.音视频干预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0):1979-1980.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朱娟娟.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门诊输液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1):94-95.

[6]杨燕,房金芳,孙秀云,等.2%利多卡因局部水滴减轻食管癌术后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5):130-131.

[7]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2.

[8]董玲茜,周素玲,韦金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手术患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0):1837-1838.

[9]鲁为凤.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5):215-216.

[10]初玉梅,吴宪,曲尽奇.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治疗效果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5):129-130.

[11]陆俊雯,关开华.利多卡因乳膏外敷减轻浅静脉留置针损伤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4,36(8):1182-118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52

B

1009-5519(2016)15-2407-02

△,E-mail:948846156@qq.com。

(2016-03-01)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心率麻醉
心率多少才健康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