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宜人性研究:理论进展与现实测量*

2016-09-03

江淮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宜人维度评估

滕 瀚 孙 超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合肥230036)



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宜人性研究:理论进展与现实测量*

滕瀚孙超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合肥230036)

环境宜人性是人对环境的舒适性感受程度,它伴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愉悦感,强调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文章论述了环境宜人性的理论进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择城镇社区进行了标准化工具研制,以期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宜人性的测量和评价研究。

环境宜人性;环境心理学;城镇化;理论进展;现实测量

随着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宜人性已经成为环境心理学和环境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普通人和公共政策制定者都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宜人性。本文通过国外环境宜人性的理论进展和现实测量的综述性介绍,提出自己理论构想和初步的模型验证。

一、环境宜人性的概念探讨

国内外的环境宜人性相关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从宜居角度进行城市环境的宜人性研究。但是环境宜人性和环境宜居性却是不同的概念,环境宜居性是指环境适合于居住,是相对于居民而言的宜人性,而环境宜人性不仅仅包括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包括对游客等访问者的宜人性。宜居用英语表示为livable,宜人用英语表示为agreeableness,amenity。宜居表示为适宜居住的家、房子、社区等,而宜人表示为愉快的、开心的。环境宜居性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强调周围各种客观环境对居民选择居住地的影响,而环境宜人性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强调主观上的愉悦感、舒适感。

环境态度、环境关心、亲环境行为也是环境宜人性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角度,但是环境宜人性研究与它们又有不同,环境宜人性是指环境对人的舒适性、宜人性,环境关心和亲环境行为是指人们对环境的关系和友好程度,二者的指向不同,环境宜人性是由环境指向人、影响人,强调人对环境的感受,环境关心和亲环境行为是由人指向环境,是人影响环境,强调人对环境的态度以及对环境的行为和影响。

二、环境宜人性的现有理论模型、测量维度及其不足

(一)环境宜人性的现有理论模型

1.情感评估取向模型。情感维度是宜人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判断一个环境的宜人性程度,究其实就是判断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性、愉悦性和可接近性。Russell和Lanius(1984)[1]依据乐趣轴和兴奋轴确定的二维空间中的情感分类,描述环境中的情感评估模型,通过对大学生环境场景照片的研究,他们发现环境愉快和兴奋,以及更多种类环境评估程度的情感描述的变化,可以从先前提出的适应水平的系统变异中预测。适应水平与环境评估之间存在关联性,情感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2.认知评估取向模型。美丽的自然环境、符合形式美的环境设计就一定能引起人们的积极情感吗?Canter[2]提出了“场所评估”的立意模型,这种模型设想,评估一个地方、一个场所的宜人性,就是在评估一个地方、一个场所能在何种程度上帮助环境中的人实现人们与环境在不同层次互动的目标,这时,环境中的人的认知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anter的模型就强调场所和环境评估中的认知维度。他认为场所评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场所的社交、空间和服务对象,与场所作用程度,与场所关联的特殊或专注程度。Canter的理论内容被用来提供结构框架,这个框架包含指示对象、程度、焦点的多重分类方法转变为一系列相关的可检验的假设。环境评估的认知成分在S.Kaplan[3]的研究中也有所强调,他从决策制定和选择角度看待环境偏好。Kaplan认为虽然有些认知过程如分类和知识没有自觉意识也会发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但大量的认知分析和计算是发生在情感评估之前的。他将意义、情感方面与信息加工分析相结合,并解释说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质量既是个体尝试开展行动的功能,也是环境信息模式的功能,支持性环境中制定决策所需信息是现成的、可解释的。

3.环境质量评估取向模型。Craik指出,环境宜人评估的实际目的是研发系统描述和评估环境设施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被用来鉴定不同环境设施的质量标准并监控质量的持续变化情况。[4]为这种目的而研发的测量技术被称为感知环境质量指数(PEQIS)。一个感知环境质量指数承担着定量测量物理设施的质量,因为它被一组特定人群主观体验着。Craik认为,这种主观评价可以利用不同地方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只能由人感知并且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体现意义。大多数感知环境质量指数研究关注的不是自然环境就是居住环境和邻里关系环境,Zube[5]等人指出涉及自然环境的感知环境质量研究受到环境管理者和规划者实际需求的激励最大。Carp,F.M与Carp,A[6]探讨为社区研发一个不同年龄段的感知环境质量指数,这种感知环境质量指数利用全球的社区感知和特定环境质量评估,例如美学、安全性、私密性,维护以及来自多种渠道的噪音。基于对旧金山港湾区超过2500户居民的采访数据和先前证实的关于老年人易于对他们的居住环境给出积极评价的观察结果,他们发现年龄和他们每一个评价维度都具有正相关性。

4.满意度评估取向模型。Weidmann[7]等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50户家庭,评估伊利诺伊州迪凯特市一个公共住房点的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预测因子是对设施吸引力的感知,儿童和青少年娱乐的适用性以及对从事安保工作的警察的感知。重要性排第二位的是对个人公寓的舒适度、空间和经济价值的感知。Hourihan[8]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400位女性居民,依据爱尔兰科克郡住宅类型的功能对邻里关系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发现居住在公共或老街类型的住宅居民的总体邻里关系满意度以及对清洁、杂乱和噪音评估比居住在独立式或半独立式私人住宅中较为较为消极。Hourihan指出居民的满意度依据住房群体的改变而改变。

美国的约翰·斯坦认为三种因素影响着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①人类以外环境要素,主要是指居住区的自然景观特征;②人与人之间的环境要素,主要指邻里的社会特征,包括居住区居民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群体特征、居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职业种类、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③居民区位置。诺克斯将影响人们居住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因素分为六类进行测评:①与美学相关的因素,包括居住环境的整体外观、整洁程度、色彩、服务设施的配套程度、住宅的设计和宽敞程度;②与邻里相关的因素,包括邻里的友好程度、互助程度,居住区居民的自豪感、安全感和孤独感;③可达性及流动性,主要指高速公路便捷程度;④与安全有关的因素,包括生命财产安全和周围社会治安情况;⑤与噪音有关的因素,包括居住区内部直接的环境噪音,也包括飞机、火车、工厂等居住区外部的噪音;⑥令人烦恼的事情,如缺少私密性,上门推销员的打扰。[9]

5.过程取向的评价模型。Moos和Lemake[10](1983)提出多项环境评估过程(MEAP)来评价从专业护理机构到半独立式公寓广泛的老年机构。多项环境评估过程从物理属性、政策和方案、居民和员工特点、社会风气四个维度评价机构环境。多项环境评估过程的一个指导性假设是一个机构的环境就是一个有着相互关联因素的系统,它所提供的关于机构环境全面详细的信息可以用到机构的设计和改变、方案的制定以及使用状况的评价中。多项环境评估过程用于比较机构搬迁过程中设施移动前后的状况。[11]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后的环境相对于移动前的环境在环境质量和可控性上有所提高。另一个老年人社区护理机构的研究显示,更高层次的政策选择和居民控制与更具凝聚力、组织力和独立型的社会环境以及较高的居民活动水平具有相关性。

(二)当前理论模型中的不足

1.对特定尺度的环境宜人性研究多,缺少标准的环境宜人性评价工具。在人的生存和生活之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尺度的环境,从居住的室内环境到社区环境,再到更大尺度的地方环境,环境的尺度多种多样,人们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的感受也有所差异,但是无论何种尺度的环境,环境的宜人性都有相同的因素,对人类而言都有相似的感受。在已有的环境宜人性评价研究中,针对特定尺度的环境宜人性研究较多,如小尺度的建筑室内环境、中等尺度的人工环境、针对气候和污染而开展的环境关心研究等,研究者们在不同的环境尺度开展的调查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从行为背景分析到环境心理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括环境心理在社会问题的应用。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从问卷调查到动态模拟,都有所使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倾向不同,使得环境宜人性评价缺少一种标准化的、易操作的评价工具,使得不能对不同尺度的环境进行跨尺度的环境宜人性比较。同时在已有的环境宜人性研究中,在环境偏好中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环境偏好有所研究,但是这种跨地区、跨文化的环境偏好研究往往注重的是自然环境偏好,忽略了社会文化环境的考量。审查实质性研究和理论的具体实体,我们发现人与环境关系的一般概念中具有差异,在分析的第一个水平上,人与环境的关系被看作本质上的生物适应性;在第二个水平上,将这种关系置于个体机遇结构的环境尺度;在第三个水平上,将环境和个体活动形式及群体合并到社会文化环境,这些观点的局限性使得人们不断尝试“跨模式”合成。然而在每一个分析水平中,环境被视为人与环境关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导者。大多数研究者的心理研究传统使得对人类特性和动态更关注,尽管这一领域经常提出对心理学语境的批判[12],但是对学科间的以系统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的需要仍不是很容易回答,标准化的测试工具仍需不断改进。

2.环境宜人性维度概括不够,没形成标准化工具,不利于跨文化研究。环境宜人性的评价内容、影响环境宜人性的关键因素、环境宜人性评价维度、评价的标准等,国外研究较多。但是研究关于环境宜人性、环境宜居性的影响因素的维度的概括性不强,不同研究者的维度分类有互相矛盾之嫌,这些导致环境宜人性的测评难以形成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不利于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Moos在此方面做了努力,将环境评价分为三个维度即关系、个人发展和系统维持。根据与地方场所相联系的社会过程,Moos编制了工作环境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试图通过问卷法测评描述人们所处环境的心理水平。Kohn等人在Moos的维度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他把这些项目重新分为两大因素,一个是积极参与环境与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另外一个因素是有序的组织与无序的组织。在评价标准上,林奇1981年提出5项“执行尺度”作为评价标准:活力性、感觉、适合、易接近性、控制。美国的哈米德席白尼总结了美国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其中的很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综合标准:易接近性、和谐一致、视景、可识别性、感觉、适于居住性。美国的约翰·斯坦等学者在研究影响人们对居住区的舒适度评价的因素中,认为人类以外自然景观因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因素和居住地位置影响人们对居住区的舒适度评价。诺克斯认为居住的审美因素、邻里社区因素、交通便利因素、安全、噪音环境因素、居住的私密性因素影响着居住地的舒适程度。[13]

三、环境宜人性测量的标准化工具的修订与改进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初步编制了环境宜人性量表,并提出了环境宜人性的三个维度:①个人对居住周围的物理环境满意度;②个人对社区公共活动的参与度;③个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程度。但是该量表的模型拟合度较差,拟合度指标没有达到最佳理想值,可能的原因在于“个人对社区公共活动的参与度”与“个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程度”之间存在着交叉。因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把“个人对社区公共活动的参与度”与“个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程度”合并成一个维度,并命名为“社会环境”维度,把原有的三个维度提炼成两个维度:自然环境维度和社会环境维度,其中自然环境维度主要是指环境宜人性的物理和空间环境,社会环境维度主要是指社区参与和社会联系维度。在安徽省淮南市毛集试验区中心镇随机选择230名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90人,女性140人,被试平均年龄38.56岁,在探索性因素分析过程中,剔除了负荷低于0.50的因子,最终形成表1的测量工具。

表1 环境宜人性量表的正式题项构成

以表1的14道题项为正式工具在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随机选择了302名被试作为对象进行验证性调查,发放量表302份,实际有效273份,其中男性180人,女性93人,被试年龄在42—59周岁之间。采用Amos17.0对大杨镇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MIN/DF(卡方自由度比)为2.36,介于1~3之间,说明模型适配度良好,样本数据与模型的契合度可以接受17,CFI值为0.813,GFI值为0.812,PNFI为0.635,拟合度指标值较为理想,量表可以作为进一步的环境宜人性测量工具使用。

[1]Russell,J.A.,Lanius,U.F.Adaptionlevelandthe affective appraisal of environments[J].J.Environ. Psychol.1985:119-153.

[2]Canter,D.The purposive evaluation of place:A facet approach[J].Environ.Behavior.1983:659-698

[3]Kaplan,S.Amodelofperson-environment compatibility[J].Environ.Behav.1983:311-332

[4]Craik,K.H.Environmentalassessmentand situationalanalysis.Intowardapsychologyof situations,ed.D.Magnusson,1983:37-48.Hillsadale,NJ:Erlbaum.

[5]Zebu,E.H.,Sell,J.L.,Tailor,J.G.Landscape perception:Research,application,andtheory[J].LandscapePlann. 1982:1-33.

[6]Carp,F.M.Carp,A.Perceiv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neighborhoods:Development of assessment scal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age and gender[J].J.Environ. Psychol.1982:295-312.

[7]Weidmann,S.,Anderson,J.R.,Butterfield,D.I.,O’Donnell,P.M..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satisfaction andsafety:Abasisforchangeinmultifamily housing[J].Envion.BehaV.1982:695-724.

[8]Hourihan,K.Context-dependentmodelsof residentialsatisfaction:Ananalysisofhousing groups in cork,Ireland[J].Environ..Behav.1984:369-393.

[9]董晓峰,杨宝军.宜居城市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3):323-327.

[10]Moos,R.H.,Lemake,S.Specializedliving environments for older people.In 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ofaging,ed.J.E.Birren,K.W.Schaie,1983:864-869.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2nd ed.

[11]Lemke,S.,Moos,R.H.Copingwithanintrainstitutionalrelocation:Behaviorchangeasa function of residents’personal resources[J].J. Environ.Psychol.1984:137-151.

[12]Litt le,B.Pe rsonalityandenvironment[C].See Stokols&Altman 1987:205-244.

[13]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43.

(责任编辑木宸)

C912.81

A

1001-862X(2016)03-0139-004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13BGL10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5年优秀人才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4D72)

滕瀚(1977—),安徽颍上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和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孙超(1966—),安徽霍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哲学。

猜你喜欢

宜人维度评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评估依据
此处宜人(精卒)
此处宜人(精卒)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