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省思与优化整合

2016-09-02郑杰政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法大学教学模式

郑杰政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省思与优化整合

郑杰政

为了“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长远目标,通过对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切入点:将“体育习惯的养成”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从“常态模式”到“动态模式”;课堂内外,精炼教法,突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三层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锻炼。这些都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省思;优化整合

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自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释义、现状、分析、实验上,对当前各种类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优化整合方面的研究较少,从而使许多体育教师面对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无所适从。对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优化整合研究,对实现“学生体育习惯养成”长远目标、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起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体育指导思想有了方向,体育教学内容有了更新补充,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有了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术理论界和一线体育教师发现,这种体育教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体育科研工作者有理想化的体育教学理论却难以运用,一线体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1]。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科研工作者和一线体育教师就在寻求一种使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衔接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方法体系,而体育教学模式正是设计组织和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以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又以成熟的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背景和需求之下,兴起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2 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将教学模式概念引入体育教学领域形成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从逻辑上决定了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模式的上位概念,因此,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亦反映在体育教学模式中,正是由于对教学模式本质特征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出现了对体育教学模式内涵理解的百家争鸣。

毛振明[1]在《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肖焕禹[2]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许剑[3]《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兼论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运行机制》一文中认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3种:体育教学结构、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程序。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系统内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通过以上对体育教学模式不同界定的分析,在把握各种界定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诸位专家学者基本认同的体育教学模式的4个基本要素: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结构、体育教法与学法和体育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形成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四大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有机整体。这四者的关系是:体育教学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体育教法与学法和体育教学程序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内含在“骨骼”与“肌肉”中,并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神经”。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神经)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体育教学结构(骨骼)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体育教法与学法和体育教学程序(肌肉)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3 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3.1指导思想

在学校体育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体育理论界对此见仁见智,体育指导思想在不断争论、探索、实践论证的过程中,呈现着百家争鸣的局面。

3.2体育教学结构

体育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因校制宜,由教师、学生、课程设置这3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大学1、2年级开设必修体育课程,4个学期内的教学时数应为144个学时[4]。在教育部《纲要》的指导下,普通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学结构设计,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体育教学结构形式。

3.3体育教法与学法

体育教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体育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教法与学法是一个双边互动关系,教师在教的时候,要以学生的角色体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的时候,要以教师的角色体会学习的方法。这个相互转换过程,最终促使学生不断理解、归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它体现于每一项体育技能形成过程的始终,并迁移到日后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

3.4体育教学程序

体育教学程序是体育教法的一种,它把体育教学过程细化为各个层次分明的逻辑顺序单元,使学生明确了解各个阶段应掌握的技术认知,并按照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教师在每个阶段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每个阶段进行及时检测和反馈,从而顺利实现学习目标,达到更好学习的效果。

4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审视与反思

4.1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按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结构体系划分,目前中国普通高校采用的课堂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5种(表1)。

从表1看,5种主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从整体上评判,并无“先进”和“落后”等级之分,这也是当前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的主因。

选择某种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是“校情”和“学情”,如学校场地设施器材、师资配备、生源特点、学生基础等。校情不一,学情不同,选择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

5种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从不同的侧重点切入,但其最终目的是殊途同归的,即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区分五大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是它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它独有的特性,他从不同角度引领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表1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主要教学模式

4.2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整合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整合应从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法与学法、评价体系等切入。

4.2.1将“体育习惯的养成”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同样,在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它伴随着他的一生,影响他的生活方式和成长。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其健康观正处于一个形成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具有可塑性的群体,而其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因此,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关键的一步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把“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去尝试、总结,让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从“他律”到“自律”,从“不稳定”到“稳定”。

4.2.2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从“常态模式”到“动态模式”(图1)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常态模式”是只在1、2年级开设体育课,大3、大4没有体育课。《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1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体育课程设置“常态模式”的不足。“动态模式”的体育课程设置可以保证大学4年体育课教学的延续性,并结合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形成一个阶段性、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体系,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优化的终极目的还是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果学生体育习惯没有形成,再好的课程设置都是空中楼阁。

图1 体育课程设置结构图

4.2.3课堂内外,精炼教法,突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指导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精炼自身的“教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即把“体育学习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尝试、总结,学生自主练习中遇到问题求解时,教师再适时的“指点”,这时学生对这种“学法”印象比较深刻,然后触类旁通,开拓解决其他体育问题的思路,灵活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4.2.4“三层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锻炼所谓“三层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就是将目前学校中相互独立的3个体育实践活动,即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体育活动1h有层次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总称为“体育综合成绩”。这个评价体系中的体育综合成绩包括体育课成绩(位于圆形核心层),体质测试成绩(位于圆形中间层),课外体育活动1h(位于圆形最外层)。

图2 “三层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图

(1)“三层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环境“三层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主要是从学生的体育课、每年进行的学生体质测试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3个方面来考虑。

各级学校每周都有固定时间段的体育课程,学生集中参加体育活动,集中参加运动技能考试,因此,把“体育课成绩”放在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自2007年全面实施以来,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体质健康测试的本意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但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功能过于独立,仅仅作为每年一次测试结果上报教育部,并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学生自主参加锻炼。鉴于此,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将“体质测试成绩”纳入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以及身体素质的重视。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的自觉自愿行为,结合当前学校开展的每天锻炼1h“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但是,没有相应的强制措施和方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并不好。鉴于此,将“课外体育活动1h”纳入体育综合成绩的考核范畴,由一种自觉自愿行为转变为强制行为,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予以重视,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三层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标准根据常年基层的公共体育教学实践,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引导为主强制为辅的原则,拟构建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标准。体育综合成绩把“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和“课外体育活动1h”按照7:2:1的比例来分配。即学生“体育综合成绩”总分100分,其中体育课成绩占70%,体质测试成绩占20%,课外体育活动1h占1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评价体系是主要针对身体健康的学生,对于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从事正常体育锻炼的学生而言,按照体育保健班的标准要求这一部分学生。

5 结束语

为了“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长远目标,通过对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切入点:将“体育习惯的养成”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从“常态模式”到“动态模式”;课堂内外,精炼教法,突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三层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锻炼。这些有效途径的提出,可进一步帮助体育教学工作者优化整合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科学化,最终推进体育教学实践的革新和发展。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7.

[2]肖焕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23(3):1~4.

[3]许剑.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兼论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运行机制[J].体育与科学,2006,27(3):75~7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002.

[5]李玉玲.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0(7):46~47.

[6]王林.关于综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3):72~73.

[7]邓跃宁.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115~117.

[8]张铁雄.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3):29~31.

[9]秦百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 (6):91~92.

[10]邓海建.大学生体质咋成了“扶不起的阿斗”[N].中国教育报,2014~10~20(02).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rovince's Think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 Jiezheng

In order to“develop the students'physical training habits”the long-term goal,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One is put"develop the habit of physical education"concept into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content;Two is the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from“normal mode”to“dynamic model”;Three refines teaching method,outstands learning method,trains students to exercise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Four uses the“three level one”evalua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ercise their own.These are effective ways to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In the hope that the article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Province thinking;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G807.4

A

1007—6891(2016)03—0108—04四川体育科学2016年(第35卷)第3期SICHUAN SPORTS SCIENCE Vol.35,No.3,2016

10.13932/j.cnki.sctykx.2016.03.27

2015-12-10

2014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YKGYB201406。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 诸暨,311800。

Jiyang College,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Zhuji zhejiang,311800,China.

猜你喜欢

学法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