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研究分析

2016-09-02韩风歌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冠军赛半决赛预赛

韩风歌



女子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研究分析

韩风歌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女子十米台跳水中的二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及2010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第14届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伦敦跳水世界杯,五大比赛中女子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成绩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在比赛中运动员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发挥不稳定,得分不高,势必会影响到整体成绩的排名。通过这一现象对二组动作的技术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走访专家,并对国家队、省队教练发放问卷,得出有效解决办法。

女子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研究分析

1 跳水运动

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中国跳水队根据运动员轻巧、灵活的身体特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优势,一度使中国跳水动作的难度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近年中国跳水运动员参加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以及国际泳联跳水系列比赛来看,中国跳水项目面临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很多国家把跳水项目的金牌列入到重点竞争项目之中,并在训练体制和人才培养以及动作创新难度上积极吸取中国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高薪聘请中国退役的优秀跳水运动员担任教练。在大型跳水比赛中,中国跳水队争夺金牌的对手已经由以往个别国家的个别运动员扩大到目前所形成的对手群。就像领队周继红所说:“我们的运动员不是没有实力,是没有绝对实力。”[1]

2 跳水动作中二组动作特征

根据跳水规则规定,在比赛中女子运动员在6个自选组别中选5个组别不同的自选动作。裁判员根据其整体印象可以在0分到10分这个范围中打分,分数按0.5分的增量递增。评分自0分到10分,分为7个评分阶段:完美(10分),很好(8.5-9.5分),好(7.0-8.0分),一般(5.0-6.5分),差(2.5-4.5分),很差(0.5-2.0分),失败0分。2组动作为面对板(台)向后跳水,需要向后翻腾,由于女子运动员与男子运动员相比,自身身体素质不如男子,导致稳定性不强,所以对女子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度较大。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与比赛的需求,向后翻腾动作的周数和姿势不同,难度系数也不同,如十米跳台的205B,即向后翻腾两周半的屈体动作,一般来说个人能力不足或技术没有成熟的女子运动员会选择该动作。等个人能力或技术水平提升以后,再发展较大难度系数的动作,如十米跳台二组动作中的207C,即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难度系数3.3,难度较大,主要难在要求运动员向后翻腾及入水时的控制。另外女子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时期,体重控制不好,自身能力与稳定性较差导致完成该动作质量不高。有少数能力较强的女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完成207B,即向后翻腾三周半屈体的动作,难度系数3.6,该动作要求女运动员的较强的个人能力以及合理的个人技术,一般来说,有少数女运动员在身体发育之前有能力完成该动作,但身体发育之后,能力没有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强,导致动作完成质量不高。

3 五大比赛中二组动作选跳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图1 五大比赛中二组动作选跳情况

图1是由2010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第14届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伦敦跳水世界杯中参赛运动员二组动作的选跳情况,其中2010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没有半决赛环节。可以看出,大部分运动员选跳二组动作,参加预赛的184人中有171人(92.9%)选跳二组动作;半决赛中参赛运动员有66人,(95.4%)63人选跳二组动作;62人进入决赛其中有60人(96.7%)选跳二组动作。通过对国内国际五项大型赛事的统计得出,对于大多数女子十米跳台运动员来说二组动作普遍必选。

3.1五大比赛中预赛二组动作选跳人数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图2预赛中有171人选跳二组动作,其中51人选跳难度系数为2.9的205B;117人选跳难度系数为3.3的207C;3人选跳难诉系数为3.6的207B。动作完成质量在“很好”阶段的仅有5人,分别是(选跳205B)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预赛(B组)中排名第3的许青和第7的曹境真,二者均进入决赛;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预赛(207C)排名第1的马斯诺和第9的司雅杰;伦敦跳水世界杯(205B)预赛排名第3的德国选手Christin;且顺利进入半决赛。

图2 预赛中二组动作选跳人数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完成动作质量在“好”的阶段的有54人,分别是在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中选跳205B的5名运动员,只有预赛(A组)排名第2的柯婷婷、第5的高丽和第7的徐雅芳进入决赛,选跳207C完成动作的有效分在“好”的阶段的有7人,其中预赛(A组)排名第1的王鑫、第3的周雨、第4的陈莎莎以及预赛(B组)排名第1的陈妮、第2的盛伊和第5的邓琳丹进入决赛;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选跳205B在预赛中排名第21的许青,207C有效分在“好”的阶段的有9人,分别是预赛排名第2的胡亚丹、第3名的柯婷婷、第4名的陈若琳、第5名的邢怡颖、第6名的汪皓、第7名的连婕、第11名的李奕颖、第13名的孙樱歌和第14名的王晗,并且9人全部进入半决赛;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选跳205B的两名运动员,选跳207C的13名运动员,分别是预赛排名第1的吴圣平、第2的司雅杰、第5的胡亚丹、第8的陈烨、第9的王晗、第10的许智欢、第11的张莹、第16的孙玥玥、第20的邢怡颖、第21的焦婧婧、第25的周雨、第29的陈艺文和33的操雨静,其中有7人进入半决赛。第14届上海世锦赛选跳207C的5名运动员分别是预赛排名第2的中国选手陈若琳、第3的加拿大选手Meaghan、第5的墨西哥选手Paola、第8的澳大利亚选手Alexandra和第11的日本选手Mai,5人均进入半决赛,选跳205B的2名,她们是预赛排名第四的马来西亚选手Pandelela和排名第9的英国选手Tonia,二者均进入半决赛。伦敦跳水世界杯选跳205B的7名运动员中只有预赛排名第10的德国选手Maria、第11的马来西亚选手Pandelela、第15的意大利选手Noemi和第16的马来西亚选手Vivien进入半决赛,完成207C动作的有效分在“好”的阶段的有3人,预赛排名第1的陈若琳、排名第2的俄罗斯选手Yulia和第7的澳大利亚选手Loudy,均进入半决赛。

相对于选跳207C的运动员来说,207B动作难度系数大,稳定性较差,动作完成质量不高,加之对女运动员能力要求较强,使得207B动作优势不明显,所以多数运动员还是会出于对整体成绩的考虑而避开207B动作。而205B则难度系数低,即便发挥稳定,在得分上也没有多大优势。

3.2五大比赛中半决赛二组动作选跳人数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图3 半决赛二组动作选跳人数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如图3半决赛中有63人选跳二组动作,(2010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没有半决赛)其中12人选跳难度系数为2.9 的205B;51人选跳难度系数为3.3的207C;0人选跳难诉系数为3.6的207B。完成动作质量在“很好”阶段的有7人,分别是在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中选跳207C,半决赛排名第6的邢怡颖和第10的张南橘,在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中选跳207C,A组半决赛排名第1的张南橘、第4的陈烨和B组排名第1的吴胜平,在第14届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中选跳205B并在半决赛排名第4的马来西亚选手Pandelela和选跳207C半决赛排名第1的中国选手胡亚丹;7人顺利进入决赛。

有26人动作的有效得分在“好”的阶段,分别是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中选跳207C的11名选手,其中有9人进入决赛,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选跳207C在A组半决赛排名第2的刘蕙瑕和第5的司雅杰,前者进入决赛,B组排名第2的胡亚丹和第4的姚晓丽均进入决赛,第14届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选跳207C排名第2的中国选手陈若琳和第3的墨西哥选手Paola,均进入决赛;选跳205B半决赛排名第5的德国选手Nora、第10的乌克兰选手Yulia、第11的英国选手Tonia和第14的马来西亚选手Traisy,前三者进入决赛;伦敦跳水世界杯选跳205B在半决赛排名第6的德国选手Christin和第9的德国选手Maria,选跳207C在半决赛排名第1的陈若琳。

有21人的动作有效分在“一般”的阶段,其中有选跳207C参加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的1名选手,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的3名选手,14届上海世锦赛的4名选手,伦敦跳水世界杯的9名选手,和选跳205B的第14届上海世锦赛的一名选手,伦敦跳水世界杯赛的3名选手。有9人的动作有效分在“差”的阶段,并且均选跳207C,分别是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的3名选手,2012年全国跳水全军赛的2名选手,第14届上海世锦赛的4名选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半决赛中,一旦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势必将影响运动员进入决赛的排名。

3.3五大比赛中决赛二组动作选跳人数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由图4所示,在决赛中有60人选跳二组动作,选跳205B的有15人,选跳207C的有45人,207B动作可能由于难度系数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出于战术考虑,所有参赛选手都没有选跳此动作。其中动作完成质量在“很好”阶段的有13人,分别是选跳205B在2010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决赛排名第11的曹境真和第12的柯婷婷,第14届上海世锦赛决赛中排名第6的UKR(乌克兰)的选手Yulia,2012年伦敦跳水世界杯赛的德国选手Christin,由于205B动作难度系数较低,因而在实得分上不占优势;选跳207C在2011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决赛排名第1的司雅杰、第2的陈若琳、第3名的朱佳名、第4名的张南橘和第6名的邢怡颖,在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中获得冠军的张南橘和亚军胡亚丹,第14届上海世锦赛来自UKR(乌克兰)的选手Yulia,决赛中排名第6,2012年伦敦跳水世界杯来自中国的选手陈若琳,并最终取得冠军。

图4 决赛二组动作选跳人数及动作完成质量情况

完成动作质量在“好”的阶段的有23名运动员,其中选跳205B的有5名运动员;选跳207C的有18名,分别是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决赛排名是第1的孙梦晨、第2的陈烨、第3的盛伊、第4的王鑫、第6的陈莎莎、第7的邓琳丹和第8的邢怡颖,2011全国跳水锦标赛排名第5胡亚丹、第8名的马斯诺、第9名的康丽以及第11名的兰艺,201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决赛排名第8的陈烨;第14届上海世锦赛来自加拿大的运动员,分别是决赛排名第4的Meaghan和第8的Roseline;2012年伦敦跳水世界杯的4名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在“一般”阶段的有15名选手,分别是选跳205B的5名选手,和选跳207C的10名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在“差”阶段的有9名运动员,其中有上海世锦赛中国运动员胡亚丹发挥不稳定,出现较大失误从而屈居亚军。

可见,在比赛中只要发挥稳定,动作完成质量高,就能在最后取得好的成绩。

4 女子十米跳台二组动作的相关调查

通过对国内国际五项大型赛事的成绩分析我们得出,对于大多数女子十米跳台运动员来说,二组动作普遍必选。而在选跳二组动作的运动员中,大部分207C动作发挥不稳定,完成质量一般,且得分普遍较低,难度高的207B不选。其中两项国际大赛中,我国优秀女子跳台运动员只要207C稳定性和完成质量好,其他组别不失误的情况下就能获得冠军。随着国外运动员自身能力强、纷纷以敢于用“高难度”向中国女子跳台发起冲击,中国跳水队在以后的国际赛事中将受到很大的威胁,提高二组动作完成质量和发挥动作稳定性成了当务之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我国女子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发展的调查》问卷,问卷是在2012年4月25到5月4号的全国跳水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现场发放给在会的国家队教练及各省队教练共计54名,问卷填写完后统一收回,回收问卷46份。以下是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93%的教练对我国女子跳台的发展前景持肯定态度,作为跳水强国不断创新、科学训练,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保证了中国跳台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46%的教练员认为我国女子跳台运动员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一般,其中包括国家队4名跳台教练员。

4.1女子跳台运动员在比赛中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的原因

通过图5可以看出,“稳定性”是影响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占到41.30%,这是因为:(1)大部分女运动员身体能力弱,加之207C的起跳连接和翻腾连接技术的不合理,导致了打开不稳定,准确性差。(2)是身体发育阶段,占到39.13%,女子跳台运动员在此年龄段存在着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从而在比赛中出现动作失误率较高的问题。女跳水运动员处在身体发育时期时,体重的增长会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因为女孩在发育阶段身体素质跟不上,相比较发育前而言,完成207C的动作会变得笨重,力量达不到,导致最终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3)是心理素质占到36.96%。比赛前的心理,以及对自我心理的控制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达到较高的训练水平,但到了比赛中却发挥不出来,这就说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过关;相反,有的运动员超发挥训练水平在比赛中却能有很好的成绩,可见比赛中调整心态的能力对运动员的发挥有很大影响。(4)是力量占到30.43%,“力量”是跳水运动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2]。在跳水训练中,力量训练一直是主要训练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跳水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5)是空间定向能力。(6)是协调性、灵敏性和核心力量,最后天赋也同样占到17.39%。

图5 女子跳台运动员在比赛中二组动作完成质量不高的影响因素(N=46)

4.2影响女子跳台运动员二组动作取胜的关键因素

通过图6可以看出来,女子跳台运动员二组动作取胜的关键因素是稳定性,占到65.21%,动作稳定性是教练员刻意培养,运动员长期训练和比赛累积的结果。其次是心理素质43.21%,当国际选手和中国跳水健儿的技术水平达到同一水平的时候,心理状态将最有可能会左右比赛的结果,正如2009年罗马世锦赛上,在男子10米台中最后一跳失误而屈居亚军的邱波在赛后表示:“怎么能不紧张呢,还是有些紧张。”力量占到39.13%,然后是空间定向能力为32.61%,跳台的高度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在这一规定的空间内,把握好翻腾和转体的时机、身体打开的时机、节奏以及空中动作完成的先后顺序,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为28.26%,核心力量占到15.21%,速度占到13.04%,影响不显著的是耐力占到4.35%。

图6 影响女子跳台运动员二组动作取胜的关键因素(N=46)

图7 女子跳台运动员发展二组动作的最佳年龄段(N=46)

4.3女子跳台运动员发展二组难度动作最好年龄阶段

由图7可以看出女子跳台运动员在11-12岁这个年龄段发展二组动作最为合适,占到59%,在成长过程中,运动素质随生长发育的进行而自然发展,并会在某一年龄阶段出现发现较快的现象。把握时机,在自然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进行训练效果较好。其次女子跳台运动员发展二组动作的最佳年龄是13-14岁占到37%,因此女子在身体发育之前发展二组动作最佳。男女之间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异,男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较强,根据教练员的反映,女运动员的身体到发育阶段会出现能力下降的问题,一般来说女运动员若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运动员会出现强度上不去,动作发沉,翻不动。如:四川的贾童,湖北的袁培琳,在身体发育期间,控制体重的方法实施不当,都出现了拿到世界冠军后昙花一现的情况,使其运动生涯过早结束。通常来说,女运动员14岁左右开始出现身体发育变化,在11、12岁的女运动员还未进入身体发育前,运动员可先选跳205B动作进行过渡,等自身能力提升了以后,再选择207C。所以女运动员在11—12岁的年龄阶段开始学习十米跳台的二组动作最好。

4.4女子跳台运动员在二组动作中,对运动员哪些身体素质要求最高

由图8可以看出,跳水十米台二组动作对女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居于最高位的是力量,占到56.52%,其次是协调性和灵敏性占到50%,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以说是最困难的。因为影响协调性的还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度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动作韵律性、肌肉放松与收缩,还有柔韧性等。发展灵敏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发展灵敏素质过程中,应注意到:提高力量(尤其是爆发力)、速度、耐力、柔韧素质等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爆发力也占到了47.82%,对于女子跳台运动员来说,爆发力越强,其动作起跳的高度就越充分,从而保证了空中动作能很好地完成。速度和核心力量的比例相同占到26.09%,耐力和柔韧的比重均为6.52%。

图8 二组动作对女子跳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N=46)

4.5女子跳台运动员在二组动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图9可以看出女子跳台运动员在二组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居于最高位的是空中感觉不好和能力不够均占到54.35%,空中感觉的准确性是跳水运动员的基本专项素质之一,走台或起跳的方向,起跳的角度和力度,空中翻腾到控制入水均需要准确的空中感觉才能完成。其次是核心力量占到32.61%,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腰腹力量,越来越多地被教练员认为是跳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3]。另外女子跳台运动员在完成二组动作时出现的竞争意识不够,自信心不强占到30.43%。竞争意识是运动员渴望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心理状态。随着参赛经历的增多,他们会不断遇到困难和问题,这种竞争意识不是增强就是降低,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时,把这种不自觉的竞争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运动员自信心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其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注重对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在训练和比赛中采取激励措施,从而建立其在大赛中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图9 我国女子跳台运动员在二组动作中存在的问题(N=46)

5 提高运动员二组动作完成质量的对策研究

5.1提高女子跳台运动员的个人能力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协调),将运动员向后翻腾周数逐渐增加,抓好动作技术,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观。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和小肌肉群的训练以及综合力量的运用,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提升个人技术和能力。

5.2起跳和翻腾连接技术

加强女运动员的二组起跳技术和翻腾连接的合理性,提高二组的技术及动作的节奏和定位;正确的起跳,形成合理且自动化的起跳连接技术;翻腾连接的速度要从陆上训练开始培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多练快速空翻,以及保护带的运用,多拉保护带(多周,单绳,双绳保护带的训练)。

5.3合理的打开技术

解决起跳的定位问题和对动作节奏的掌握,加强运动员向后翻腾动作的练习,培养空中感觉,多拉保护带(多周,单绳,双绳保护带的训练),陆上、水上的转换练习;提高运动员的空间定向能力,准确的看目标技术;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的运用,才会形成合理的打开技术;专项的能力,从练好半周、一周半的打开技术,有清晰的看目标概念;(以及看目标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加强运动员的稳定性意识。

5.4加强运动员向后入水的感觉训练

(1)要在基础训练阶段确立良好的向后翻腾感觉,从平时的训练中开始,提高运动员对二组动作的熟练性,循序渐进的进行向后基本功训练,如加强向后入水感觉的训练,定位打开及力量素质训练;看目标一定要抓牢,强化各个技术环节,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入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以后比赛中入水的水花效果以及得分和最终成绩。从向后入水开始,低台到高台的训练模式,多做向后入水和半周练习,可辅助向后翻腾的动作;增强向后翻腾的感觉,建立稳定性的意识;陆上、水上的转换练习。(2)以跳板带动跳台的系统训练,以跳板带动跳台的系统训练方式可以加强向后的感觉,因为跳板和跳台是相互促进的,不能说运动员年龄较小,体重较轻就压不动跳板,而直接练习跳台,应该对运动员进行辅导练习,锻炼运动员的协调性,跳板的训练有利于促进跳台的提高。例如:可以从一米板做向后翻腾的诱导动作,半周、一周半、两周。在三米做向后翻腾两周半的练习,这样在进行跳台练习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空中翻腾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动作。

5.5科学应对身体发育阶段

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对女运动员的体重,力量训练,要用科学的手段监控,以及后勤食堂的配合,饮食的搭配。比如:吃什么既能转化成能量,又能不长胖,既要保证运动员的营养又不能长体重,当然这也与运动员对自身的要求以及饮食的控制,运动员自身的思想态度和对教练员的配合息息相关,帮助运动员平稳地度过发育阶段。这个过程需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套训练方法针对所有女运动员,希望每位女运动员都能更好地过渡青春发育阶段。

5.6思维敏捷,心理素质过关

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因此,在刻苦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文化学习,进一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跳水比赛对运动员的比赛心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通过竞赛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自信心,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比赛经验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奥运会前每个比赛的成功也容易产生麻痹心理,挫折性的小失误可加强运动员心理的成熟性和稳定性,通过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挫折意识以及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1]http://www.swimming.org.cn/gnxw/2012-07-23/381676.html.

[2]陈小平.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J].体育科学,2004,24(9):36~40.

[3]徐浩.腰腹核心力量训练在跳水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Women's Diving 10 m Platform 2 Group ofAction Research andAnalysis

HAN Fengge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expert interview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bservation research methods,through to the women's 10 m platform diving in the 2 groups movement technical analysis,as well as the national youth diving championship in 2010 and 2010,the national diving championship and Olympic trials,in 2012 the national diving championship and Olympic trials,the 14th world championships in Shanghai,London diving World Cup,five women's diving 10 m platform game achievement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nalysis of two groups,found the athletes in the game two groups finished the quality is not high,unstable,the score is not high,is bound to affec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ranking.Through technology on the phenomenon of two groups and features in-depth analysis,visiting experts,and the various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coaches a questionnaire,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effective solutions.

Women's diving;10 m platform;2 group action;Research and analysis

G861.2

A

1007—6891(2016)03—0058—06四川体育科学2016年(第35卷)第3期SICHUAN SPORTS SCIENCE Vol.35,No.3,2016

10.13932/j.cnki.sctykx.2016.03.15

2015-12-02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034000。

Xi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034000,China.

猜你喜欢

冠军赛半决赛预赛
CTCC冠军赛车,全新奕炫马赫版官图曝光
一道四川省预赛题的探究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2018瑞士数学奥林匹克(预赛)
第九届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预赛
数读欧预赛
比德尔曼200自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