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六)

2016-08-31李荟元

中国美容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瘢痕

李荟元

[摘要]瘢痕的防治与研究:①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对比;②在兔耳瘢痕模型上局部应用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凝胶膜抑制瘢痕的效果;③S100A8和S100A9通过在表皮减少水合作用而被诱导,并在真皮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而促进纤维化过程;④瘢痕疙瘩的化学疗法;⑤脂肪移植及脂肪再生细胞对烧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⑥骨桥素在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及人的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关键词]瘢痕;钾钛磷酸盐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化学疗法;脂肪移植;愈合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116-02

整形美容

1.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对比:随机性、对照性、开放式研究

脉冲染料激光(PDL)在临床上被应用于治疗红斑性增生性瘢痕,其效应主要归于它对血管的特异作用。而对血管同样有特异影响的钾钛磷酸盐激光(KTP)也在临床上用于对增生瘢痕的治疗。但这两种激光在瘢痕治疗上的效果缺乏对比性观察。本文作者对两种激光治疗瘢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为了观察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作者选择了20名可对比性的患者,对术后的红斑性瘢痕,长度大于5cm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于只有一处线性术后红斑性瘢痕,将其分为等长的两段,其中一段采用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治疗;另一段采用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各治疗3次,间隔6周一次。对于有两处类似的红斑性术后瘢痕者,两处分别采用不同的上述激光进行治疗,次数、间隔与上述相同。在完成第3次治疗后的12周,经过独立的、双盲的图像资料分析和术后的调查(满意度、症状、疼痛程度等)。

结果显示:两种激光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VSS评估中,KTP组在血管改善方面占有优势。两种激光治疗后的副作用都轻,如无明显的不适感和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红斑(或紫瘢)等。未出现激光治疗后的水疱、感染,或引发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论: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上有相似的效果和安全性。

[摘译自Dennatol Surg,2016.42:70-76]

2.在兔耳瘢痕模型上局部应用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凝胶膜抑制瘢痕的效果

为提升硅凝胶膜在抗病理瘢痕上的效力,作者应用了一种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胶膜,在兔耳瘢痕模型上进行了观察。

方法:选用10只新西兰白兔,在双耳制造创面共80处,并将实验兔分成5个组:对照组(不用硅胶膜),只用一般硅胶膜组;用含有0.25mg异搏定微粒的硅胶膜组,用含2.5mg异搏定硅胶组及含25mg者组。对各组的兔耳瘢痕增生情况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定量分析。

结果:在兔耳瘢痕模型上,经过上述5个不同类型的处置,平均瘢痕增生指数、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及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含量,在组间均有明显的差异:平均瘢痕高度指数在应用含有2.5mg异搏定微粒的硅胶膜组最低,与单用硅胶膜组相比为1.2对2.2;成纤维细胞的平均数量,含0.25mg异搏定微粒组要少(172.5对243);毛细血管含量,单用硅胶膜组与含有异搏定的硅胶膜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8.5,18,20,18。

结论:在传统的硅胶膜上加入异搏定的微粒,应用于兔耳瘢痕模型上,显示出比单用硅胶膜有更好的抑制瘢痕发的效力。异搏定本身就是一种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物。当它加于硅胶膜上,其增强抗瘢痕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安全性如何?这些都必须经过更多的临床验证。

[摘译自Plast Reconstr Surg,2016,137:144-151]

3.S100A8和S100A9通过在表皮减少水合作用而被诱导,并在真皮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而促进纤维化过程

表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防护身体水分的丢失,维持皮肤的内在平衡。皮肤功能如遭受破坏,会使伤口愈合延迟、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和多种皮肤的疾患发生。我们发现,在角质形成细胞和人体皮肤体外分层培养中,减少水合作用,可增加S100蛋白家族的S100A8/S100A9的表达。

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S100A8/SIOOA9在人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呈现高表达。减少水合作用,在角质形成细胞一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中,可使成纤维细胞活化。与之相反,通过RNA干扰,敲除SIOOA8/SIOOA9基因,在角质形成细胞中,则不能使成纤维细胞被激活。用药物预处理阻断S100A/A9受体,增加糖化端产物,抑止重组SIOOA/A9蛋白的活性,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作者还观察到,在局部引入SIOOA蛋白,在兔瘢痕模型上可引发增生性瘢痕的加重。

结果提示:水合作用的状态,影响成纤维细胞活性的改变,种促纤维化的现象,是直接影响炎性信号系统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因此,强有力地提示:SIOOA8/S100A9是一种新的防治病理性瘢痕的靶目标。

【摘译自AmJPathol,2016,186:109-122]

4.瘢痕疙瘩的化学疗法

瘢痕疙瘩是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真皮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时常会引起患者身体、心理和美容上的损伤。治疗难度很大。虽然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用,但至今没有十分满意的效果。本文收集了有关化学药物在治疗瘢痕疙瘩上的效果资料。其中常用的化学药物有:5-fluorouracil(5-Fu,5氟脲嘧啶);mitomycin c(丝裂霉素c):bleomycin(博莱霉素)和皮质激素注射等。这些化学药物单独用或联合应用都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从PubMed检索的27个相关资料得知如下信息:5-FU治疗瘢痕的改善率为≥50%,类似结果可见于mitomycin c、bleomycin和激素注射。联合将5-FU和皮质激素注入瘢痕疙瘩病损内,可获比单独用较好的疗效。单用复发率分别为:5-FU为0%~47%、博莱霉素为0%~15%、激素注射为0%~50%。而手术切除联合5-FU复发率为19%、联合用激素者为6%。

现代大多数文献资料都主张联合治疗一手术联合化学药物应用。对其长期效果还要进一步观察。

[摘译自Dermatol Repots,2015,7(2)]

5.脂肪移植及脂肪再生细胞对烧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文献系统复习

关于脂肪移植在美容外科及重建修复外科的应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并且十分强调脂肪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其中,通过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瘢痕形成的作用。然而,在烧伤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则缺乏资料。作者查询了有关脂肪移植及脂肪干细胞在烧伤创面治疗中应用的相关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作者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数据库查出了12个有关资料的214个文献,用于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6个鼠类动物研究资料、12个人类的研究资料一包括临床病例对照性研究、病例报告。证实,脂肪移植对烧伤创面的愈合及改善伤愈后瘢痕增生有良好的影响。它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等有助于功能和恢复。

结论:从上述资料分析发现,现有资料缺乏随机性和定量性研究观察。因此对其效果的支持强度不很有力。不过,在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改善方面的效果,却是令人鼓舞的。作者希望有更多更高层次的客观性研究来支持脂肪移植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价值。

[摘译自Plast Reconstr Surg,2016,137:302-312]

6.骨桥素在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及人的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有充分证据表明,骨桥素(osteopotin,0PN)在实验动物和人的组织中有过度的表达。并与纤维化过程有密切的相关性。为此推论,如果使OPN的表达下调,有阻抑组织纤维化的效应是合乎逻辑的。

据此,作者马的动物伤口愈合模型上和取自临床患者瘢痕疙瘩标本上进行了研究。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肉芽组织和人的瘢痕疙瘩中OPN的基因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查明其蛋白的表达。

结果:PCR检测显示,骨桥素在正常马的皮肤组织中有表达,并且在马伤口愈合过程中有其基因的持续性地高表达,但当伤口愈合后,其表达才会下降。OPN蛋白在正常皮肤中没有表达,在伤口边缘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此蛋白也不表达。但在真皮内却有炎性细胞呈现。马的伤区肉芽组织则有高度活性的炎性反应细胞,其周围表皮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人的瘢痕疙瘩的表皮中有OPN免疫反应,同样有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集聚。

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查明,在正常愈合的伤区与纤维化的伤区(如过度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疙瘩组织中)骨桥素的表达程度不相同。通过使OPN下调,可能有减少纤维化过程的效应。也就是可应用于抗瘢痕化的处理。

[摘译自Equine Vet J,2016.48:72-77]

猜你喜欢

瘢痕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如何让剖宫产瘢痕不那么突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疗效观察
祛疤前先要了解这些
打耳洞要分体质
瘢痕也会变成癌
TGF—β的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曲安缩松剂量与瘢痕萎缩量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