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建筑装饰行业

2016-08-31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总经济师王本明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装饰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总经济师 王本明

观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建筑装饰行业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总经济师 王本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任务,是我国在经济管理中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是在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进步。也是彻底告别粗放式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长波周期下降波中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使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发展更协调的必经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的成果,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经济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企业提质增效,增加社会有效供给。要通过国家宏观、中观经济改革的调整,大力支持改革、创新,以财政、金融、科技、市场竞争等手段,增强微观经济,特别是企业的活力,形成以创新推动为基本支撑和动力的新发展模式。国家对今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目标确定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新春伊始,中央时隔37年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城市发展的新远景、新要求,必将对建筑装饰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目标与任务提出极为重要、并且十分具体的新要求。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要求和新发展趋势,结合建筑装饰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分析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工作任务,是本文的根本宗旨,也为业内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在去产能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去产能将是建筑装饰行业近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建筑装饰行业是一个进入行业资本、技术门槛很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能的扩张速度相对较快。随着改革开放后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装饰很快从建筑业中相对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行业并得到快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也吸纳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对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建设标准和人民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行业的产能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已经形成广义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在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狭义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在3.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巨大产能。全国拥有建筑装修装饰或建筑幕墙一级资质企业2千5百多家,形成了公共建筑装修装饰、住宅装修装饰、建筑幕墙三个专业市场,并已初步形成行业内多个以建筑物功能和施工综合技术特征划分的细分专业市场。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产能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的大幅回落和房地产投资增幅的快速下滑存在着产能的过剩,呈现出产能大于需求的现实状况,切实需要去产能。但深入分析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整体供给状况以及各专业工程市场的供给状况,我们会发现,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产能过剩属于相对过剩状况。即:我国低端装饰装修产能过剩,而高端装修装饰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部分专业市场产能过剩,但有些专业工程市场供给明显不足。

建筑装饰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主要表现是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高端项目还有很大部分由国外设计师完成;部分高端部品、材料还需依靠国外进口;施工技术发展变革缓慢、工程质量水平普遍不高、质量通病普遍存在;社会对行业、企业、工程项目的评价普遍不高。寻找根源就是低端产能过多并占据市场的重要份额,使高端设计、高素质工匠队伍、高精度机械化作业、高集约化管理等高端产能替代低端产能的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筑装饰行业去产能的主要任务是淘汰落后产能,本质是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主导技术的升级换代和行业产业化发展。落后产能是指经营实力弱、管理不规范、诚信水平低、工程质量差、社会满意度低的企业。具体表现就是在行业发展外部环境良好的条件下,成立并运作多年仍然是没有专业特点的小微型企业,在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中将会被淘汰。当前这种发展趋势已经显现,今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力度将会加强。

建筑装饰行业去产能主要依靠的是创新和诚信建设。具体表现是要提高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科技、文化、艺术含量,提升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内在与外观质量,满足社会对建筑装饰工程日益提高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建筑装饰行业去产能的过程,就是资源集约化、集聚化、专业化配置的过程;就是以技术创新推动施工主导技术升级换代的过程;就是以管理、技术创新创建更多、范围更广的精品工程的过程;就是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行业发展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的过程。

创新是建筑装饰行业去产能的主要动力来源和完成任务目标的主要技术支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后,创新发展已经日益成为社会思想认识上的共识,也是全社会行动的总指导。为了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全社会创新发展政策措施,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在大飞机、新高铁、新核能技术、卫星通信、生物制药等诸多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就建筑装饰行业的创新状况分析,行业的科技创新与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的力度和成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战略的视角分析,对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具有支撑意义的创新成果尚未形成,对行业主导技术具有变革作用的技术创新成果也未形成,是阻碍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准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全面顺应国家创新发展的要求,建筑装饰行业必须奋起直追,并积极寻求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全面提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建筑装饰企业在行业去产能中普遍存在着压力和危机,但也同时存在着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市场的竞争程度将加强。企业要打破市场中同质化红海竞争的困难局面,把企业引到以技术、品牌为主要特征的蓝海竞争市场,就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大科技、管理创新的力度,形成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互动,成为行业内具有专业特点的企业,形成企业市场竞争的硬实力,为企业赢得市场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间的并购、重组等不可避免。优势企业利用品牌、技术、资本等兼并、重组弱势企业,是优化资源配置、社会分工和供给结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企业只有在精准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依靠自身科技、管理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管理优势,以差异化经营实现企业在市场发展的新优势,并以诚信建设夯实企业的市场基础,形成专业市场中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改革中的快速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中,建筑装饰行业虽然不会出现大面积企业破产清出的状况,但市场对供给侧的需求会产生强烈变化。建筑装饰企业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取得市场优势的战略角度紧抓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积极培育企业内部创新的生态环境,聚集创新人才队伍、增加创新基因、培养生成工匠队伍、完善企业内部的创新体制和机制。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相关经济政策,在财政、金融、科技管理等领域探讨新的资金、技术、制度的支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就能够产生出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与空间,实现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主动与优势地位,提高企业适应新要求、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

在2016年初召开的全国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中,配套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提高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实施城市节能工程、推进环境治理加强生态建设、工程垃圾的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等领域中,建筑装饰企业都可以找到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方向。

企业要进一步以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以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为目标,重点进行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节能减排、垃圾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在BIM应用、3D打印、复合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替代技术、纳米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形成在建筑装饰设计、材料生产、施工、物流等环节的科技创新成果储备,提高企业创新成果适应市场要求和技术、产品在市场中的适应和应用水平。

企业要在以工业化技术创新和改变装修装饰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施工、配套部件、构件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及2025中国制造发展战略要求的适应程度,顺应社会、市场对中、高端建筑装饰供给的技术要求。要在技术创新中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的品质,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形成对技术创新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并以新技术实现工程资源向企业聚拢,以此提高企业在行业,特别是专业市场中的技术优势和品牌知名度。

企业在强化科技、管理创新的同时,要加强以诚信为基础的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美誉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诚信水平在建筑装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市场运作的重要基础。建筑装饰企业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提高法制观念、诚信理念,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商业道德水平,在市场中树立诚信、敬业、专业、敢担当的形象,形成企业在细分市场中特有的品牌优势,给社会与市场以正能量,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在供给侧改革中始终要创新、诚信两手齐抓,两手都用力,使企业在改革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目标。

2.在去库存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库存是对房地产业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但对建筑装饰行业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房地产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面积开启住宅商品化改革之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迅速的扩张,房地产开发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既有建筑已经超过了600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占到50%左右,房地产开发能力也达到20亿平方米/年以上的水平,但总体分析是以解决温饱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解决“人有所居”的问题。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性日益突出,土地价格一路飙升,在政府垄断土地资源的条件下,土地收入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水平持续大幅提升,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轮“造城”的高潮,建设了一大批以高层、超高层为主的居民住宅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由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减速换挡,特别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作用,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房地产市场销售在既有楼盘、新开楼盘及在建楼盘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积压和剩余,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库存。

分析房地产的库存,也是结构性问题的突破表现。我国房地产库存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密度较小、地域相对偏远的三、四线城市,而且主要是高层或超高层的集群式住宅,户型又多以二居、三居为主,这就与社会普遍存在的改善性需求产生了较大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房地产去库存的过程,不仅要有相关政策的鼓励与引导,同时要有相应的经济、技术措施,调整户型、套内面积、套内布局的供给结构,使库存的房产能够满足社会不断提高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房地产去库存。

在房地产去库存的过程中,技术改造会给建筑装饰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房地产库存的形成,政府和开发商都有责任。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干预过多,使房地产业供应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形成库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长期严格控制套内面积,建造了大量的无物品储纳空间、无资产存放空间、无文化娱乐空间的中小户型的住宅,已经严重脱离了市场需求。如果依靠加杠杆促使投资、投机性购房去库存,表面上看库存没有了,房地产商的资金回笼了,银行的风险表面上看化解了,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会被进一步吹大,风险加大而且更不可控,房地产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突出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会更加严重,将对宏观经济构成重大风险隐患。

房地产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去库存,主要要依靠市场中刚性需求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去库存,即房地产库存产品的结构要适应刚性需求的购房预期,才能真正消化库存。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刚性需求除新入职的毕业生、准备结婚的青年人需要小户型住宅外,绝大多是以改善性需求为主体,想要购买的是大户型住宅。特别是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之后,市场刚性需求主要是以四居、五居、甚至六居为主体,在现有房地产供给中根本没有。在这种需求与供给结构严重错位的状况下,房地产要真正实现去库存,就必然要进行套内布局的调整和户型的改造,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

去库存中的房地产结构性改革,将会给建筑装饰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按照绿色、协调、共享等发展理念,特别是结合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成品房精装修、节能改造、户型调整、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将对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调整产生需求方的新变化,也会产生出一定的市场新空间。由于此次房地产去库存是国家实施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性行动,政府的支持力度大、社会的关注程度高、市场的风险会相对较小,是在房地产投资规模大幅度下滑中的一个较大的市场机遇。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房地产业在去库存的同时也将进行住宅开发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变。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在1千万以上,房地产的社会需求仍然很大。目前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在35平方米左右,距离舒适化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改善性需求仍然会持续旺盛。从量的方面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虽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从质的方面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和产品供给结构必须转变和调整。

此次房地产去库存清出的是低端的产品供给,主要是地理位置不佳的高层、超高层的集群式住宅。今后房地产业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回归理性,提高人性化、自然化、传承化水平。按照房地产业由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国际经验,根据国家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型城镇化、文物保护等的新要求,以及人们对生存、居住、生活品质的新祈盼、新追求,房地产就要增加节能、宜居、舒适的高、中端住宅产品的市场供给,深度调整房地产产品的供给结构。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就是要大幅减少高层、超高层集群式住宅区建设。

我国地处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带、亚热带地区,住宅的平均能耗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中高层、超高层集群式住宅区建设的过多、过滥。这种大规模建设高层、超高层的房地产住宅开发建设模式,表面上节约了土地使用,但大幅度增加了资源、能源的消耗、提高了安全的风险等级、阻碍了人际交往、湮灭了历史和文化、推高了生活成本。是造成城市拥堵、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生活幸福感低的主要原因。纵观全球,这种住宅开发建设模式只在香港、新加坡这种高度现代化但地域极为狭小的地区实施。日本这种人均国土面积极少的国家,也只是在极少的几个特大型城市使用这种开发模式。

按照国家留住青山、绿水、白云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标准和传承民族文化、保护城市特征的要求,今后住宅开发建设中将会避免大拆大建,限制高能耗的高层、超高层住宅的建设,特别是三、四线城市要避免大面积进行高层、超高层住宅建设。住宅建设将以适宜人们居住、能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及价值观、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低层、多层的大户型住宅开发建设为主体,要解决的是“住的好”的问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大发展趋势。在国家放松了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条件下,建筑装饰企业完全有能力承接这类工程,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3.在去杠杆中提高行业企业的经营实力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保障作用的政策措施。杠杆通常是指金融、财政政策和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撬动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实体的经营活力,优化实体经济的产出结构,是要提升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品质。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才能实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的创新与改革,降低金融业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本和风险,这就是去杠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的过程中,银行信贷将向具有发展潜能的新兴行业倾斜。在我国经济社会中,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存在着一批依靠国家补贴和银行贷款存活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长期亏损或已停产,被称为“僵尸企业”。清出“僵尸企业”是供给侧结构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调整银行信贷资金结构,停止向僵尸企业放贷供血,使其按法律进入清出程序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停止向僵尸企业放贷后,银行信贷的放贷方向将定向、精准投向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建筑装饰行业就属于这类行业。

社会上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并购重组等,都为建筑装饰企业低成本增强经营实力创造了机会。我国货币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息率和取消存贷比的大环境下,贷款的总量将保持较为充足的规模,利率水平将较长时间的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国家将进步放开资本市场,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实体经济登陆资本市场的便捷性,降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成本。我国资本市场在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仅市场层次的类别更加多样化,审批的难度也大幅度降低,形成了有利实体经济融资的体制和机制。

在进一步加大信贷资本、股权资本、私募资本等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国家也会在财政政策、行政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的创新发展给予有利的资金来源上的支持。十八大之后,国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技术开发及科技成果应用退税、技术开发认定方法等扶助奖励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了更雄厚的奖励资金池,提高了对创新企业的资金奖励水平,大幅增强了财政对建筑装饰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的支持力度,从而全面提高了有创新资金需求的建筑装饰企业的创新能力。

建筑装饰行业99%以上为民营企业,又属于物质消耗类的服务业,而且具有极为明显的雇佣性质,所以现金流量强,对金融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企业的负债水平普遍不高,去杠杆的压力不大。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中,仍然可以有较大的作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是一项具有文化创意属性的经营活动,对历史、文化、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承载作用,也日益得到国家社会、市场的重视。特别是绿色设计、绿色材料、互联网+设计等热门话题,就得到基金资本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将会推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市场的大发展。

提高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水平,更好地发挥出优质设计师资源的外溢效应,将是建筑装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全社会审美情趣普遍提高,人们生活日益注重时尚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整合建筑装饰行业设计资源,发挥好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龙头作用,提高设计的精确性、艺术性和对工程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提升建筑装饰工程的科技、文化、艺术含量,将是提高建筑装饰行业向市场提供中、高端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

在建筑装饰行业由劳动密集行业转为文化、艺术、科技密集型行业的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保证优质社会资源持续进入。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资金的雄厚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实力,是企业抵御风险、提高发展品质的基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建筑装饰企业要集成与整合社会闲置的资源,实行低成本扩张,就要提高自有资金及现金流水平。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投资形式的多样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装饰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在去杠杆中金融市场形成的机遇,通过提高企业资金充足程度提高企业的经营实力。

融资成本最低、成效最大的方式就是登陆资本市场,面向全社会募集企业的发展资本。自2006年行业内第一家装饰企业上市之后,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建筑装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数量持续增长。上市装饰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优异表现,已经在资本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有登陆资本市场意图、有登陆资本市场条件的建筑装饰企业,都应该利用好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尽快登陆资本市场,为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弯道超车奠定坚强的基础。

4.在降成本中提高发展品质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性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降成本的工作目标,是由于我国生产制造业成本过高,甚至远高于美国的成本水平。过高的成本,不仅使大量的制造业外流到其他国家,也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生产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把我国供给侧过高的成本降下来,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市场及企业都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创新对经济生活,特别是实体经济运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企业减轻负担,给企业增加活力,提高企业的发展品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主要包括企业负担的社会成本及企业经营成本两部分。我国企业负担的社会成本很高,主要包括企业社会管理成本和税费负担两部分。在企业成立、生产经营过程中,国家行业管理相关部门及中介部门收取的各种名目的费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成本项目。特别是在地方保护的条件下,各级地方行政管理相关部门与机构以各种名目设立的收费项目,是我国实体经济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障碍,严重影响到建筑装饰行业及企业的发展。

降低企业社会管理成本,只能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重构建筑业市场管理体系来实现。党的十八大之后,顶层设计已经为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周到、细密的安排,国家层面上已经多次发文,对降低企业社会管理负担,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地的执行力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国家宏观经济改革措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的改革成果,统一的市场仍没有完整形成。但总的发展趋势已经明确,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收费,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型市场的变革正在进行中。

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肃风正纪过程中,国家行政审批、涉企收费的项目不断减少,“五险一金”有所降低,企业的社会管理成本在不断下降,企业活力正在得到提升。在建筑装饰行业,企业注册、资金管理、从业者执业资格认证管理等收费日益规范,企业的社会管理负担在不断减轻。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已经由事前控制转为事中监督和事后检验,企业的经营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财政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也是实体经济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实体经济税负过高,是供给侧有效供给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实行的“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活动。但由于建筑及建筑装饰企业的工程运作与生产制造业有着明显的区别,材料与部品的供应渠道呈现渠道多元、供应商小型、批量较小等特点,“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大幅上涨,这与国家减轻税负的政策目标相悖。为此正在进行增值税发票使用范围扩大,认证简捷化等一系列改革,为推动“营改增”在建筑及建筑装饰业尽快推行做准备,广大企业也要多渠道反映诉求。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要靠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转换。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始终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是一项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的工作内容。当前,以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变革在日益发展,建筑装饰企业内部管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利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成果,通过周到、细密的计划、组织、控制、查验等手段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管控,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发挥出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效益。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手段,必须同人性化关怀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精细化管理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中的最大作用。人性化关怀就是要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格和尊严,给人以教育、发展和进取的空间,使员工能够实现预期的人生价值,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精细化管理要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作为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深度挖掘员工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自我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企业内部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是标准化,加强标准化建设就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及设计、施工的规范、标准、工法、工艺、工艺纪律等的编制和颁布实施,完善企业制度、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在标准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的宣传、贯彻、严格执行等标准化建设,达到工作有目标、行为有规范、检查有标准、奖惩有依据,形成标准对企业、项目运作的全过程约束能力。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企业降低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达到降成本的目标,不仅需要管理理念的升华,也需要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升级换代。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和建设成果加强对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了预判水平、加强了预防能力、发挥了预案的作用,实现了建筑装饰企业、工程项目运作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建筑装饰企业降成本、增效益的重要手段。

以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是利益分配模式的创新,也就是新型生产关系构建。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社会条件下,企业与外部社会分工的广度日益扩大,深度不断加强,利益关系也就日益紧密、复杂。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特点就是要集成与整合社会资源于工程项目之中,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决定了对资源控制的能力和水平,也就决定了获取资源的质量和价格水平,所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降成本、降风险,提高企业发展品质的重要途径。

建筑装饰企业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就要以互联网的思维为宗旨,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前提,以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为主要内容,构建企业与包括供应商、专业分包商的交易平台,是实现大批量集体采购、保证采购品质、提高企业议价能力、降低经营成本的新的商业模式。当前以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这种新商业模式的采购平台建设,提高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为业态创新奠定基础,不仅对企业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对优化社会分工,加强整个产业链建设与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新商业模式的支持下,企业工程的范围可以得到极大的延伸,从工程施工总承包转化为工程项目总承包,从而达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目标。由于新商业模式提高了企业集成与整合资源的范围和质量,增强了企业专项工程的施工能力,使得到工程承包范围可以向室内陈设、纺织品软包、植物摆放等新领域扩展,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更能展示出企业综合配置资源的实力。由于在同一项目中增加了更多专业的施工内容,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就会相对下降,利润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5.在补短板中推动产业化进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空间不存在短板。我国庞大的既有建筑,9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节能性改造工程市场巨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会有大量的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进行改造性装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会大量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韧性,新建建筑的装修装饰也会稳中有增。所以,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潜力,属于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处于有利地位。

建筑装饰行业当前最大的短板就是由于工业化水平低,导致资源的使用效率低。由于建筑装饰业是由传统建筑业中分离出来的行业,行业的主导技术仍然是以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由于进入的门槛低、行业的离散度高,致使工业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全国制造业的水平差异极大,市场及资源的潜能远没有挖掘干净。在建筑装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中,就是要以工业化改造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装饰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对建筑装饰行业进行工业化改造的条件是行业集中度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目前仍处于高离散度状态,企业的数量巨大但规模普遍偏小,造成工程资源分配的高度分散。建筑装饰行业实力最强的100家企业,工程总产值仅占全国总产值的5%左右,形成不了对市场的有效控制和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建筑装饰行业目前虽然细分出酒店、写字楼、医疗机构、学校、文化、交通等十多个专业市场,但专业化水平都还很低,专业市场体系和发挥专业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功能还远没有形成。

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要靠市场的力量,既以更高的市场标准和规则,推动优质工程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并通过市场规则的升级促进优势企业迅速扩张。标准、规范、规则不完备、不健全是建筑装饰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快行业标准、规范、规则的完善,特别是专业市场的标准、规则的制定与完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社团组织、大型骨干企业都要把行业法规建设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完善行业市场法制体系,规范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提高市场运作的规范化水平,形成有益于行业产业化发展的生态环境。

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以产品、技术创新为主要标的的市场竞争,形成更高级的市场监管体系。要以绿色、创新、公平的管理理念,以提高建筑装饰工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创新工程资源的分配机制,促进工程资源的科学配置。要制定新的、更高级的市场运行法则,提高市场招投标的专业技术取向,提高工程资源的专业化配置水平,推动工程资源能够聚集到优秀的专业企业。要以工程资源的专业化集约配置,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行业资源配置的集中度,为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以工业化对建筑及建筑装饰业实行改造升级,实现建筑装饰行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推动行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是行业发展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内容。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客观条件较差,影响对行业进行工业化改造的因素较多、影响力度强,对建筑装饰行业实行工业化改造的难度较大。在行业发展外部环境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下,企业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不高,使得工业化改造不仅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变革与发展的缓慢过程。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形势下,社会、市场给企业的压力加强,动力将会增加,工业改造的进程将加快。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工厂化加工,现场组装作业方式”施工主导技术改革与创新以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组织形态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建筑装饰工程中工业化产品应用水平逐年得到提高,但建筑装饰行业工业化改造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把补短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加快行业的工业化改造的步伐,以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工业化装备,实现生产作业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行业的产业化水平。

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标志就是机械化,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技术装备的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行业要进行工业化改造,就要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升级企业的装备,形成工业化的生产能力。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中,是先进技术装备价格相对低廉的时期,也是建筑装饰企业技术装备升级的最佳时期。通过整合社会闲置的技术装备资源,特别是能够推动行业设计、生产加工、施工环节转型升级的技术装备,企业能够较快的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成套技术装备。

工业化技术装备与建筑装饰工程要求相匹配的过程,是一个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大量的工业生产制造技术装备是用于工业产品生产加工的,与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的部品、部件、配件、构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才能真正发挥技术装备的效能。要依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确定的着眼长远、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重点研发工业化装备对建筑业及建筑装饰业的适用技术。这种集成与整合技术研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技术装备进行调试、改造,使其形成建筑装饰工程要求的加工能力;另一个是对建筑部、构件进行构造、形态的创新,使其适应工业化生产加工作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的比例达到30%,这就为建筑及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建筑装饰做为建筑物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装配式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个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工业化改造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业化成品的比例,实现建筑物单元的工业化制造、现场拼接,并以此推动行业的产业化,这是建筑装饰行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提高建筑装饰行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是推动产业化主体的生成和发展,即行业内培育出能够推动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推动行业生产化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支撑点是工程项目,推动力是施工生产作业方式的创新与再造,这是实现建筑装饰行业产业化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推动行业产业化的三个发力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就是要在这三个方面发力,通过标准、规范、考核制度体系等创新,形成以鼓励、支持、奖励创新为主的新的建筑业及建筑装饰业市场管理机制,使创新成为推动行业产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实现行业的产业化发展目标。

大型骨干企业是推动行业产业化的主体,行业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企业,才能推动行业的产业化。作为推动行业产业化主体的大型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优质企业,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战略思维的领导层,不仅要掌控较为雄厚的市场资源,拥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有专业配套齐全的人才团队、先进的经营理念、高尚的商业道德、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完善的运行机制,能够在行业市场中持续保持企业的经营、技术、市场优势,保证社会资源的持续聚集。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先行先试,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引领、示范、指导作用,保证社会分工科学、资源配置合理。

装配式建筑与施工生产作业方式直接相关。装配式建筑就是建筑物的所有构成部分都是在施工现场外加工成工业化成品,现场只是进行组装、拼装、安装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必然是标准化的工业制成品,施工现场外的生产制造能力是整个建筑物建设的关键,这就使建筑业的生产作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因此必须要有一套新的生产加工技术体系来实现,这就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研发、推广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的,一定是行业内经营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使命感最强的大型骨干企业。

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是当前推动行业产业化的重要抓手,也为今后产业化持续推进指明了方向,但需要有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作为产业化中重要节点,国家要建立推动产业升级的体制和机制,要有政策上的引导与鼓励,在政策、法规、约束性指标上予以保证;社会要通过舆论引导,形成创新、绿色、节能的共识;建设单位要能够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施工企业要有坚实的技术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建设。要以加强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的关注高度,提高社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认同水平,并以工程建设项目的增长,推动建筑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变革与再造,这是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

要通过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社会环境评估,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等经济、技术、生态等社会指标的对比分析,体现出新建筑、新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要大力吸收社会资本、技术人才支持新技术创新发展,不断完善新技术体系,并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支持体系。要以国家、社会、市场层面上的法规、法则、标准、制度的建设,推动行业的产业化。所以,推动行业的产业化进程是一项全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以社会的力量推动行业补齐法规、标准、制度上的短板。

在推动行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是补短板的主要操盘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的总趋势,对影响行业发展的短板和不利环节进行调整、补充、提高;要发挥好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积极为政府的改革献言献策;要以协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支持社会舆论发挥正能量;要搭建各种有利于行业、企业发展的平台,加强资源的科学配置;要加强标准、规则制定,支持和扶助企业进行管理、科技创新,推动行业产业化主体的形成和发展;要加强行业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完善产业链,共同推动行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这是行业协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义务和责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入经济强国的必经阶段,表现的是成长中的烦恼与波折,对建筑装饰行业会产生重要而且强烈的影响。但从宏观上观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全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越来越强,迎接挑战的实力越来越强,为建筑装饰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强的社会基础。在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凝心聚力,扎实做好行业、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各项工作,建筑装饰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生庚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