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陈晓欣对战何冰娇技战术分析
——以第二局比赛为例*

2016-08-31付鹏宇陈然于勇梁乃贤

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后场高球技战术

付鹏宇陈 然于 勇梁乃贤

( 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2.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31;3. 广西球类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2015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陈晓欣对战何冰娇技战术分析
——以第二局比赛为例*

付鹏宇1陈 然2于 勇3梁乃贤3

( 1.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2.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31;3. 广西球类运动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5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子单打16进8比赛的运动员陈晓欣和何冰娇第二局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人的打法特点,分析得失分原因。结果显示,广西运动员陈晓欣虽已具备与国家队运动员抗衡的能力,但与何冰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技战术安排、体能和心理素质方面还需强化。建议强化体能训练和赛场心理素质,减少主动失误失分的比例,达到“快、狠、准、活”的目标。

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陈晓欣;何冰娇;广西

归纳国内关于羽毛球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分析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多从发球、接发球、前、中、后场的技术动作入手,分析国内外著名运动员的技战术优势,男子单打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林丹、李宗伟和谌龙等运动员的研究,女子单打多集中在对王适娴、王仪涵和李雪芮等运动员的研究,缺乏对国内地方运动员的报道。

作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球类项目,广西羽毛球队多年来涌现出多名优秀运动员,但国内文献关于广西羽毛球的研究还较少。广西运动员陈晓欣为国家二队队员,曾代表中国队出战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成为团体赛冠军之一,具备与国家队队员抗衡的实力;其对手江苏运动员何冰娇,是国家一队队员,曾获得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具有国际级“运动健将”的称号。本研究对参加2015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子单打16进8比赛的运动员陈晓欣和何冰娇第二局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人的打法特点、归纳得失分原因,以期寻找陈晓欣在技战术上的差距,明确后续训练提高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为广西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备战2017年第13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做准备[1]。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子单打16进8比赛的参赛者陈晓欣和何冰娇,两人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何冰娇和陈晓欣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近5年的相关期刊和学位论文。

1.2.2 录像观察法

观摩何冰娇对战陈晓欣第二局比赛录像,对双方运动员

的比赛技战术进行记录、统计、对比和分析。

1.2.3 实地考察法

训练场实地考察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情况;访问教练员及专项科研人员探讨技战术的训练和应用。

1.2.4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何冰娇和陈晓欣第二局比赛的比分是23:21。该场比赛结果何冰娇2:0胜陈晓欣(21:13、23:21)。

2.1 何冰娇和陈晓欣发球技战术分析

表2 何冰娇和陈晓欣发球技术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何冰娇和陈晓欣各发球23次和21次,均未出现发球失误。两人虽分别惯用正、反手发球,但发球方式均为网前小球,此方式有利于运动员积极掌握比赛的主动性,以迫使对方挑球的方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2]。两人均未使用后场高球的发球方式,其可能原因是两人对对手都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发后场让对方进攻。

2.2 何冰娇和陈晓欣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表3 何冰娇和陈晓欣接发球技术分析

陈晓欣23 12911百分比52.2%39.1%4.3%4.3%

由表3可以看出,何冰娇接发球中网前搓球技术的运用多于陈晓欣,其意图可能在于减少被动的挑球技术,避免给对手创造进攻机会以使自己陷于被动[2]。陈晓欣对挑球的运用多于何冰娇,说明陈晓欣畏惧对方抢网,以期调动对方,拉开距离,消耗对方体能。两人在接发球使用勾对角和推球技术上存在使用频率不高,使用质量较差的问题(陈晓欣使用勾对角接发球时出现出界失分),建议两人在使用好擅长的接发球技术的同时,增加接发球技术使用的多样性,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3 何冰娇和陈晓欣其他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表4 何冰娇其他技术分析

技术 高球 吊球 杀球 推球 搓球 勾对角 挑球 总计次数 26 19 3 20 35 9 86 198比例 13.1% 9.6% 1.5% 10.1% 17.7% 4.5% 43.4%正/反手 正 反 正 反 正 反 正 反 正 反 正 反 正 反 正 反次数 25 1 18 1 3 0 12 8 16 1 3 6 27 5 104 94

图1 何冰娇和陈晓欣其他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由表4、5和图1可以看出,在网前技术运用上,何冰娇采用搓球和勾对角技术的频率分别为20%和6.2%,高于陈晓欣的17.1%和4.5%,且采用此两种技术的正、反手次数相当(正搓20次,反搓19次;正勾7次,反勾5次),说明何冰娇对此两项技术的使用较为娴熟。勾对角技术使用频率高于陈晓欣,显示出何冰娇网前技术的动作“快”、“狠”,目的在于调动对手的跑动,从而化解网前进攻的压力[3]。同时,搓球技术的使用较多,而挑球技术使用相对较少,说明何冰娇网前主动性较强,积极把握比赛节奏[4]。其较多地选择搓球技术可以达到控制网前逼迫对方起球的目的,以便为后场的突击创造机会,达到后场抢攻的目的[5]。

陈晓欣的网前技术中,采用推球和挑球技术的频率分别为10.1%和43.4%,明显高于何冰娇的4.1%和20.5%,推球中正手球的使用次数(12次)略高于反手(8次),而挑球中反手球的使用次数(19次)略高于正手(16次)。说明陈晓欣网前较为被动,推挑过渡技术成为其网前球的主要手段,以期减缓自己的网前压力、降低网前失误、限制对手网前进攻[4]。陈晓欣网前各项技术的反手球次数均高于正手次数,也表现出网前的被动。

在后场技术中,何冰娇使用吊球和杀球技术的频率分别为26.2%和10.8%,明显高于陈晓欣的9.6%和1.5%,且正手球次数明显高于反手球次数(正吊42次,反吊9次;正杀21次,反杀0次)。杀、吊球的高频使用说明何冰娇的后场进攻能力较强,且能积极把握进攻机会,通过后场的下压球给对手造成压力[4]。吊球的进攻性虽不及杀球,但可通过调动对手的跑动,结合假动作和高球的配合,以有效的打乱对手节奏、限制对手进攻、消耗对手体能。吊球的使用频率高于杀球,说明何冰娇在后场中并不是一味使用杀球,而是在保证技术全面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积极的进攻[6]。同时吊球和杀球的结合使进攻更具突然性,从而大大加快自身进攻节奏,扩大对方的防守范围[7]。

陈晓欣的后场技术中,高球的使用频率为13.1%,略高于何冰娇的12.3%,几乎全部使用正手。高球通过拉开距离调动对手,不仅可以消耗对方的体能,也可挫伤对手的击球稳定性,迫使对方出现非受迫性失误和回球质量下降,从而寻求机会进攻得分[4]。但作为防守过渡技术中的一种,后场高球的使用率在女单比赛中呈下降趋势。高球不能直接造成对手的被动,且很难直接作为得分手段[7]。在陈晓欣的后场技术中,高球作为一种使用频率相对最多的技术手段,说明陈晓欣在后场中较为被动。

2.4 何冰娇和陈晓欣得分情况分析

由图2、3知,何冰娇和陈晓欣的得分中,主动得分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6.5%和57.1%。主动得分中依靠“吊、杀上网”战术得分的比率何冰娇(52.2%)高于陈晓欣(42.9%),可知“吊、杀上网”是何冰娇擅长的得分战术,通过高质量的网前小球,迫使对手回后场高球过渡,从而为自己创造后场进攻机会,在后场进攻中采用吊球或大力扣杀一击得分[8];对方还击网前球时,积极主动上网以贴网的搓球,或勾对角,或快速平推创造半场扣杀机会。纵观第二局比赛全局,何冰娇的对“吊、杀上网”战术的使用成功率高,往往能达到一招致命的效果。整局比赛中陈晓欣摔倒共有7次,有6次是由何冰娇使用“吊、杀上网”战术所致,其中2次为陈晓欣在网前挑高球,何冰娇在其后退过程中直接杀追身球,导致陈晓欣摔倒;其余4次为何冰娇“吊、杀上网”导致陈晓欣难以回防或回防力度不足,失去重心而摔倒。

图2 何冰娇得分情况分析

图3 陈晓欣得分情况分析

由图4知,在第二局比赛中,陈晓欣在1-2拍和3-8拍的得分分别为2分和14分,多于何冰娇的1分和9分。而何冰娇在9-16拍和大于等于17拍的得分分别是10分和3分,多于陈晓欣的4分和1分。由此可见,在多拍相持过程中,何冰娇更易得分,这一方面说明了何冰娇的体能和耐力好于陈晓欣,另一方面也说明何冰娇善于以多拍造成对方失误而得分[1]。

图4 何冰娇和陈晓欣得分阶段分布

表6 何冰娇和陈晓欣得分进程表

续表6 何冰娇和陈晓欣得分进程表

由表6可以看出,第二局比赛中,陈晓欣的得分多分布在整局比赛的前半段,其中虽穿插有何冰娇的得分,但陈晓欣的连续得分较多,说明前半段陈晓欣体力充足,精神集中,而何冰娇进入状态较慢或思想有所懈怠;而何冰娇的得分多分布在后半段,且后半场何冰娇大段连续得分,陈晓欣的得分机会很少,说明后半段何冰娇已逐渐找到状态,而陈晓欣体力出现不足,难以全力拼击。新羽毛球赛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提高,只有在平时训练中,将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并重,才能保证比赛时运动员的正常发挥。且通过得分进程表可以看出,直到第二局比赛接近尾声,陈晓欣都一直保持比分领先,但何冰娇并没有气馁,比分一路赶超,最终取胜,也说明了何冰娇的心理素质过硬。

2.5 何冰娇和陈晓欣失分情况分析

羽毛球比赛中的失分分为:运动员自己主动失误造成的失分和运动员被动失误的失分。运动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主动进攻得分能力的同时,还应尽量减少自身主动失误的失分比例,才能更好的掌控比赛[7]。

表7 何冰娇和陈晓欣失分情况统计

由表7可知,两人的被动失误比例虽略高于主动失误比例,但两人主动失误所造成的丢分仍在所有失分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何冰娇主动失误的失分主要集中于第二局比赛的前半段,可能是前半段未进入状态所致。比赛中运动员应快速进入状态,找准比赛节奏,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的失误;而陈晓欣的主动失误主要集中于比赛后半段,可能是体能下降所致。运动员体力的下降在比赛中会增加对方的得分机会或直接送分给对方,这就要求运动员加强身体素质的体能和耐力训练[7]。

表8 何冰娇和陈晓欣主动失误失分情况统计

由表8可知,何冰娇的失误失分中出界所占频率最高,说明何冰娇需加强回球的控制力度,避免无谓失分。分析失分技术可知,何冰娇的后场技术失分较多,分别为高球 3次、吊球2次和杀球1次。原因是在后场何冰娇急于摆脱被动,同时要求后场球落点精准[7],使对方难以回球,反而容易造成回球的出界或下网而失分。

陈晓欣的出界失分在其所有失分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同时其下网和未过网失分次数也高于何冰娇,除了回球力度需要控制外,回球质量不高也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失分技术分析知,陈晓欣的前场失分技术较多,分别为勾对角3次、搓球2次、挑球2次。网前动作的失误率增加也导致了陈晓欣“吊、杀上网”得分比率的下降,说明陈晓欣的网前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陈晓欣、何冰娇均采用拉吊突击的打法,在四方球控制中寻找突击机会,均表现出较强的进攻能力。

3.1.2 陈晓欣技术使用较单一;网前使用挑球比例较高,后场使用高球比例较高,网前和后场都较为被动;体能较差,出现多次重心不稳所致的摔倒,比赛后段也出现了多次因体力不足导致速度跟不上对手,并出现失误;心理素质较差,面对困难球和比分被赶超时失误增多等。

3.1.3 何冰娇接发球积极主动,网前出手动作和步法移动快,后场动作进攻性强;“吊、杀上网”等战术使用较为娴熟,进攻效率较高;体能素质较好,多拍相持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过硬,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一路赶超,最终取得胜利。

3.2 建议

3.2.1 陈晓欣与何冰娇相比在技战术安排、体能和心理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要以“练体能以储备能量,练技术以节省能量,练战术以调控能量”[9]作为训练方针,努力向“快、狠、准、活”看齐。

3.2.2 两人均应尽量降低主动失误失分的比例。保证在提高自身主动进攻得分能力的同时,减少自身主动失误的失分比例,以更好地掌控比赛。

[1] 陈然,于勇,李霞,等.2014年全国羽毛球团体赛广西女单运动员技战术统计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4(4):75-80.

[2] 高伟华,王德平.第30界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发接发技战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304-304.

[3] 曹汀汀.全英羽毛球公开赛马琳VS内瓦尔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5):137-138.

[4] 盛怡,陈凤,陈斌.对中国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王仪涵的技战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1):83-87.

[5] 李金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战术运用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1):38-41.

[6] 张博,李欣蓉.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比赛技术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59-160.

[7] 周璇.对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李雪芮的技战术统计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4.

[8] 李宝强.2010-2013赛季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主要得分手段与得分能力的分析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9] 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12(2):99-10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chnical and Tactics for Chen Xiaoxin Vs He Bingjiao in 2015 the National Badminton Champion——A case study on the second Innings of the match

FU Peng-yu, eta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This paper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 carries ou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chnic and tactics of Chen Xiaoxin and He Bingjiao,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women's singles 16 into the 8 game in the 2015 National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as well as find and summary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 Xiaoxin have certain ability to compete with the national team players, but there is still a strength gap between her and He Bingjiao.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rrangem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uangxi play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active fault poi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fast, malicious, prospective, live”.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technology and tactics; Chen Xiaoxin; He Bingjiao; Guanxi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课题,编号:GXJT2014001。

付鹏宇(1991-),陕西铜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陈然(1975-),广西南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康复、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后场高球技战术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2016 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高球之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