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单元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08-30高咏红徐文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个体化康复训练康复

高咏红 徐文秀 付 雪

卒中单元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咏红 徐文秀 付 雪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康复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病情稳定2周后开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1~3 d即采用个体化方案,比较入院时及发病28 d及90 d两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28 d和90 d比较,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的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早期康复;脑卒中;预后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3.042

脑血管疾病致残率极高,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回归社会能力下降。康复训练多在病情稳定后2周进行。研究发现,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肢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我科室在临床实践中,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将卒中个体化康复训练纳入于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1~6月,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48~80岁;所有患者均为发病48 h内,经CT/MRI确诊。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心房颤动、严重贫血、恶性肿瘤、及各种严重感染。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

以《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为指导[1],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病情稳定24~48 h后给予肢体摆位、被动运动的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14 d后给予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康复治疗时间平均为(30.43±3.51)d。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28 d和90 d康复组ADL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28 d和90 d,康复组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能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3 讨论

我科室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将卒中个体化康复训练纳入于临床工作中,组成卒中康复团队,通过心理及肢体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回归到社会与家庭,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和家属的医疗负担[2-3]。有研究证明[4-5],脑功能损伤后,功能的恢复阶段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基于这一理论,我们认为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

通过研究得出,脑卒中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应立即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包括患肢功能位摆放及被动屈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等,可以有效的刺激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针对康复组卒中患者采用的康复训练计划更有个体化原则,在各种客观条件下,充分考虑患者的认知程度,行为习惯、学历以及对康复训练接受程度及对康复的反应强度来具体操作。通过主动训练、被动训练促进肌肉运动,维持瘫痪肌肉的正常肌肉张力,从而有效的防止发生大关节(肩、肘、膝等)的挛缩及粘连,维持关节一定的活动范围及活动度。另外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改善患者手的功能,提高患者手的抓握能力、手指的拿捏速度以及改善肩关节功能,防止发生关节半脱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增加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

综上所述,卒中单元的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 王拥军. 卒中单元[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4.

[3] 孙俊,管文娟.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7-29.

[4] 刘结梅,黄国志.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3):59-60.

[5] 赵力生,解露霞,王建文. 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2.5蜡疗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73-1474.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GAO Yonghong XU Wenxiu FU Xu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FAW General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13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pro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120 cases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routine treatment(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Using th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dition stable 2 weeks after beginning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rehabilitation group in stable condition after 1 to 3 days use of individual programs and comparison of the 28 day and 90 da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L,NIHSS scor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28 days and 90 days,compared with NIHSS score,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scor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AD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comparisons,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for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disease given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d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of patients,improve the patient's prognosi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Early rehabilitation,Stroke,Prognosis

R743.3

A

1674-9316(2016)13-0068-02

一汽总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130011

1.3疗效与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90 d,根据NIHSS、ADL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专题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标准判定:基本痊愈:NIHSS减少91%~100%,残疾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 ~3级;进步:NIHSS减少18%~45%;无变化:NIHSS减少或增加17%;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并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个体化康复训练康复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