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荥阳市周古寺唐墓M2发掘简报

2016-08-2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关键词:底径古寺泥质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荥阳市周古寺唐墓M2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2013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中原西路周古寺段施工的过程中,发掘了四座唐墓。其中M2出土了一批瓷器、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年代属初唐时期。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荥阳唐代地区的丧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可信的实物资料。现将M2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

图一 M2位置图

一、墓葬形制

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中原西路荥阳市周古寺段M2位于荥阳市城关镇周古寺村北段,编号为2013ZJZM2(以下简称M2)。

M2为单室砖室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封门、甬道、过洞、墓室、渗水井六部分组成。 方向 175°(图二)。

1.墓道 平面呈长方形,南宽北窄,长5.0米、南宽0.6米,北宽0.54米。底呈斜坡状,南高北低,南深1.4米,北深2.4米,斜坡长4.5米。

2.封门 由小砖错缝平铺20层形成,残高1.2米。砖长0.34米,宽0.18米,厚0.06米。

3.甬道 为土洞,长0.94米,宽0.6米,顶残。

4.过洞 甬道与墓室间有砖砌过洞相连,券顶,宽0.54米,高1.08米。

图二 2013ZJZM2平、剖面图

图三 陶镇墓兽

图四 陶动物俑

图五 陶器、瓷器

图六 铜镜(M2:1)

5.墓室 位于北部,单室,顶呈攒尖状,墓室底部呈东西向长方形,长1.9米,宽1.6米,底距顶2.8米,墓室四壁由小砖错缝平铺砌成,墓室北侧设有砖砌棺床,长1.9米,宽1.0米,高0.3米。

6.渗水井 棺床底部有一不规则形坑,深0.9米,内包含有残砖块,推测为墓室的渗水井。

在墓门口处清理墓志,棺床西南出土铜镜一面,余均出土于墓室南侧棺床前。

图七 铁剪、贝壳

二、出土器物

该墓共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2件(组),质地有陶、瓷、铜、铁、石及其他。部分未修复起(陶车、人俑等)。现分述如下:

1.陶器 12件。器形有俑类、生活用具。

(1)俑类。均为泥质红陶,火候较低,部分未修复起。

兽面镇墓兽 1件(M2:4)。原饰彩绘驳落。双角耸立,双耳外撇,鼓目,张嘴龇牙,两肩部双翼,蹲立于矮须弥座上。通高47厘米(图三:1;图八)。

人面镇墓兽。1件(M2:5)。原饰彩绘驳落。独角,双耳外撇,拧眉竖目,神态威仪,肩生双翼,蹲立于矮须弥座上。高41厘米 (图三:1;图九)。

伏首俑。 1 件(M2:19)。头戴幞头,身长穿长袍,腰束带,双手向前伸交于头下,呈五体投地状。长13.3厘米,高 3.7厘米(图三:1;图十)。

陶骆驼。 1 件(M2:3)。昂首曲颈向后做嘶鸣状,双峰间负行囊,站立于长方形踏板之上,泥质红陶,从斑驳彩绘上可见有坐垫等。通高38厘米 (图三:1;图十一)。

陶牛 1 件(M2:6)。 首残,体态壮硕,残高9.4厘米(图三:1;图十二)。

陶猪 1 件(M2:8)。 匍匐状,尖长喙突出,双目紧闭,双耳贴首。长12.2厘米,高 4.3 厘米(图三:1;图十三)。

陶 羊 1 件 (M2:10)。匍匐状,昂首。长9.2厘米,高 7.2 厘米(图三:1;图十四)。

图八 人面镇墓兽(M2:5)

图九 兽面镇墓兽(M2:4)

图十 伏听俑(M2:19)

图十二 陶牛(M2:6)

图十一 骆驼(M2:3)

图十三 陶猪(M2:8)

图十四 陶羊(M2:10)

陶 鸡 1 件 (M2:12)。昂首,尖喙,高冠,尾弧,身上有墨线绘羽毛,站立于圆形底板上。通高6.8 厘米(图三:1;图十五)。

陶狗 1件(M2:21)。首失,前腿直立,后腿蜷曲,残高10厘米(图三:1;图十六)。

(2)生活用具。家居模型明器均为泥质红陶。实用器为白陶胎。

陶灶 1件(M2:9)。泥质红陶。灶台平面近方形,中部单灶做釜状,山状挡火墙,长方形火门。长9.1厘米,宽8.2厘米,高8.5厘米(图三:1;图十七)。

陶罐 1件(M2:11)。灰白胎,圆唇,外翻沿,短小束颈,鼓腹。平底口径8.8厘米,底径8.4厘米,腹径19厘米,通高26.4厘米(图三:1;图十八)。

陶磨 1件(M2:13)。俯视呈圆形,顶盘小于底盘,盘顶有三个圆孔。底径8.4厘米,高2.5 厘米(图三:1;图十九)。

2.瓷器 2件。器形有瓶,盏 。

(1)瓷瓶 1 件(M2:2 )。盘口,折沿,圆唇,短束颈,弧腹,平底,施豆青色釉,口及底部不施釉,灰白胎。口径7.2厘米,底径7.6厘米,腹径 14.5厘米,高22.8厘米(图三:1;图二十)。

图十五 陶鸡(M2:12)

图十六 陶灶(M2:9)

图十五 陶狗(M2:21)

图十七 陶罐(M2:11)

瓷盏 1件(M2:20)。灰白胎,內施黄釉,外不及底,胎釉结合并不牢固。口微敛,斜直腹,平底。口径9.8厘米,底径3.4厘米、高3.5厘米(图三:1;图二十一)。

3.铜器 有铜器1件。

铜镜 1件(M2:1)。 圆形,圆钮,方座为双线勾成,内四角各一变形柿蒂叶纹,间饰一小型柿蒂叶。斜立两重三角形锯齿纹圈,双线高圈将镜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双勾四规矩纹,并四瑞兽,瑞兽形态似狮似虎,两只做慢步行走状,一只做行走回首状,另一只站立举前右蹄做倾听状,神态各异,遥相呼应。瑞兽间以祥云图案,规矩纹内各饰有小花一朵,双锯齿纹;外区铭文一周:“玉匣聆看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窄缘,锯齿纹一周。直径16.3厘米,缘厚0.04厘米(图六:图二十二)。

4.铁器。有铁器1件。

铁剪 1件(M2:17)。交股状,通长31厘米(图七:1)。

5.石器 有石器1件。

墓志 一合(M2:18)。石灰岩质。近方,长34厘米,宽33厘米,厚6厘米。

志盖窄四刹,厚4厘米。墨书而成,年代久远,字迹不辨。

6.其他 有贝类1件。

贝壳 1件(M2:22)。紧贴于铜镜后。长6厘米,宽4.7厘米,厚 1.2 厘米(图七:2;图二十三)。

图十九 陶磨(M2:13)

图二十 瓷瓶(M2:2)

图二十一 瓷盏(M2:20)

图二十二 铜镜(M2:1)

图二十三贝壳(M2:22)

三、结语

M2为单室砖室墓,棺床砌于墓室北壁下,该形制为初唐时期典型的中型墓葬①。M2随葬器物数量虽不丰富,但四大组合基本面貌俱存,第一组为神煞明器类(人面、兽面镇墓兽),第二组为表现墓主出行情况的牛车等,第三组为家居生活类的男女侍俑及家畜动物俑等,第四组为家用生活器具明器及生活实用器。

M2所出土的镇墓兽及家畜、动物俑与郑州丁彻墓②出土的一组镇墓兽及家畜、动物俑形制近似。M2铜镜与丁彻墓铜镜均为四神镜,风格相似,较之多饰有铭文一圈和规矩纹。郑州丁彻墓有明确纪年,为公元676年,综合分析,周古寺M2为初唐墓葬。

M2虽形制不大,但未被盗扰,且棺床底部出现有渗水井,这种墓葬形制在中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就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观察分析,其时代特征较为典型,为研究郑州地区初唐代时期的丧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发掘:丁兰坡 魏青利 曹铁良 绘图:寇小石 张 盼 摄影:蔡强 执笔人:魏青利丁兰坡)注释:

① 徐殿魁:《洛阳地区隋唐墓葬的分期》,《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

② 刘彦锋、陈萍、赵兰:《郑州丁彻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第4期。

[责任编辑 秦秀林]

猜你喜欢

底径古寺泥质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傅宇博??《秋山古寺》
古寺“建”在纸上
深山藏古寺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