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2020-08-04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考古与文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甬道底径嘉峪关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2011 年7 月16 日至22 日,为配合嘉峪关市交通战备办公室修筑驻嘉某部道路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峪关市文物局对工程范围内的8 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嘉峪关市黄草营村东南1000 米处清理了5 座(编号JYHM1 ~JYHM5),嘉峪关村三组东面800 米处清理了3 座(编号JYJM1 ~JYJM3)。地理坐标为东经98°12′55.1″,北纬39°52′51.0″,海拔高度为1631 米(图一)。现就墓葬的清理情况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峪泉镇黄草营村的5 座墓葬,位于峪泉镇黄草营村六组东南方向的沙砾地。其中JYHM1、JYHM2、JYHM3 并排,墓表有封土,各距2 米。墓葬周围起矮土垅以标记坟茔,大致为方形,JYHM1 坟茔周长25.6、高0.66 米;JYHM2 坟茔周长18、高0.42 米;JYHM3 坟茔周长2、高0.37 米。JYHM4、JYHM5 地表经破坏,情况不明。墓葬为东西向,方向分别为东偏北103°、105°、110°、73°、70°。嘉峪关村三组的3座墓葬,位于嘉北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封土无存。三座墓同向排列,东西向,方向分别为西偏南265°、242°、255°。

清理发掘的8 座墓葬中JYHM4 为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另外7 座为斜坡墓道双砖室墓。

JYHM4 为单室土洞墓。墓门砖砌,两侧门柱宽16、顶部拱券残存两层,高33 厘米;墓门门洞长34、宽57、残高89 厘米。墓室长2.93、宽1.3、高1.43 米。

图一 嘉峪关峪泉镇汉魏墓葬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二 JYHM1 墓门立面图

图三 JYJM3 墓门立面图

7 座砖室墓形制基本相近,墓葬由斜坡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组成,仅JYJM3略有不同。JYHM1 墓道长12、宽1.8、高0.22米,JYHM2 墓 道 长10.3、宽2.2、高0.23 米,JYHM3 墓道长10.4、宽1.6、高0.18 米,JYJM1墓 道 长13、宽2.2、高0.2 米,JYJM2 墓 道长14.8、宽2.6、高0.15 米,JYJM3 墓 道 长15.5、宽2.4、高0.2 米。由于早年盗扰,墓室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JYJM1、JYJM2 墓门、墓室顶部坍塌,JYHM3 墓门、墓室顶部坍塌,墓门残存下半部,JYHM5 墓门、前室顶部坍塌,JYJM3 墓门完好,墓室顶部坍塌。青砖规格为33.5×16×6 厘米。

JYHM1 墓门结构较完整,墓门两侧门柱由12 层砖垒砌,高71、宽33.5 厘米,拱券由三层砖垒砌,高50 厘米,门楼为3 层平砖、一层立砖加中间两块丁砌、旁边各一块顺砌,总宽95、残高54 厘米。封门砖为7 层,呈“之”字形(图二)。前室券顶,壁砖砌法为一平一竖起基,以上三平一竖,四层之上起券。在前室北侧用侧砖搭墙,顶部平铺一层砖,筑成小龛,里面放置陶器。后室甬道起三层券,与后室在一个平面。后室壁砖砌法为三平一竖,四层之上起券。后室后壁与前室壁砖砌法相同。顶券均用条砖纵接起券(图四)。

图四 JYHM1 平、剖面图

JYHM2 墓门两侧门柱由砖垒砌,高93、宽16 厘米,拱券由三层砖垒砌,高50 厘米,在第3 层拱券北侧残留4 块残砖。墓门顶部距地表1.5 米处有一陶罐。封门砖下半部为5 层砖,呈“之”字形,上半部平铺。前、后室壁砖砌法均为三平一竖,四层之上起券。后室甬道处有一台阶,宽13、高22、与甬道门、后室成一个平面。JYHM5 后室甬道与其相同。

JYHM5 前室平面呈正方形,长177、宽179 厘米。甬道长约35 ~70、宽约82 ~85、高114 厘米。后室券顶,平面呈长方形,长约260~311、宽约130~165、高约178~183厘米。

JYJM3 墓门两侧门柱由砖平砌,拱券由4 层砖垒砌,顶部3 层平砖,总高2 米。封门砖底部两层砖顺砌,中间立砖竖砌,上部零乱填实(图三)。甬道为券顶,进深约68 ~75、宽 约68 ~80、 高 约110 ~125 厘 米。 墓室为前后双室。前室平面呈长方形, 长约82 ~138、 宽 约129 ~20、 高220 厘米。前室和后室南北两壁略呈弧形,前室长220、最大宽230、最小宽220、天井深22 厘米;后室甬道长70、宽80、后室最大宽230、最小宽198 厘米。墓葬平面略呈“葫芦”形,地面青砖斜向交叉铺成。墓壁砖砌法为一平一竖起基,其上五平一竖(竖砖为一块顺砌间若干丁砌),三层之上起券(图五)。在这座墓葬中清理出了一块人像雕砖和一块斗拱造型砖,但具体位置不详。

墓葬均遭盗扰,可辨黄草营村JYHM1、JYHM2 为两人合葬墓,JYHM3、JYHM5 为单人葬。JYHM4 可能为一儿童。JYHM1、JYHM2、JYHM3、JYHM5 后室内残留一些棺木构件、木渣等,JYHM2 残存宽18 厘米的木棺盖,内侧有彩绘人像(图六、七)。嘉峪关村JYJM1、JYJM2、JYJM3 朽蚀严重,葬具、葬式不明。

二、出土器物

由于墓葬盗扰严重,随葬品不多,位置关系基本上被扰乱。8 座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是陶器,已修复或能辨认器形的有46 件,另有木器、丝织品、铜器等11 件。

图五 JYJM3 平面图

图六 JYHM2 棺板内侧彩绘

图七 JYHM2 棺板内侧彩绘复原图

1.陶器 46 件。基本为泥质灰陶,个别为红陶。包括罐、壶、钵、甑、甗、盆、仓、井、盘、灶、碗等。

陶罐 13 件。可分3 型。

A型 3件。侈口,双唇,细颈,圆腹,大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素面。标本JYHM1:1,口径10.1、腹径25.7、底径18.8、高22.5 厘米。标本JYHM2:1,口径10.3、腹径26.7、底径19.7、高22.8 厘米(图八,9)。

B 型 7 件。侈口,圆唇,口沿内壁微凹,圆腹平底。

Ⅰ式 6 件。短颈。标本JYTM2:6,口径12、腹径21.2、底径14.6、高16.3 厘米(图八,10)。

Ⅱ式 1 件。长颈。标本JYJM1:1,口径11.2、腹径21、底径15.4、高17 厘米(图八,5)。

C 型 3 件。小陶罐。

Ⅰ式 1 件。标本JYHM5:2,红陶质。敛口,平唇,圆鼓腹,平底。肩至腹部饰弦纹。口径7.9、腹径12.5、底径6.3、高8.8 厘米(图八,6)。

Ⅱ式 1 件。标本JYHM1:8,侈口,口沿内壁微凹,短颈,圆鼓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口径7.7、腹径13、底径6.4、高9.6 厘米(图八,7)。

Ⅲ式 1 件。标本JYJM1:10,侈口,尖唇,短颈,圆鼓腹,平底。器身有暗弦纹。口径9、腹径13.7、底径8、高9.8 厘米(图八,8)。

陶壶 7 件。

图八 墓葬出土器物

Ⅰ式 2 件。直口,外卷沿,短颈,扁圆腹,直底座微内收,近底部有刀削痕。标本JYHM1:2,口径10.2、腹径18.2、底径15、高26.5 厘米(图八,1)。

Ⅱ式 2 件。侈口,长颈,圆鼓腹束腰,底座外撇,平底。素面。标本JYJM2:2,口径9.6、腹径12.5、底径13.2、高19.5 厘米(图八,2)。

Ⅲ式 2 件。侈口,长颈,扁圆腹,高直底座,平底。标本JYJM3:3,颈部刻划一“田”字,下腹部饰数道弦纹。口径10、腹径13、底径15、高24.5 厘米(图八,3)。

Ⅳ式 1 件。标本JYJM3:6,口沿到腹部残缺,盘口,长直径,圆鼓腹,直底座,平底。腹部有一铺首,颈、腹部有弦纹,底座有刀削痕。口沿、腹部涂红彩。腹径20、底径13.2、高34厘米(图八,4)。

陶碗 1 件。标本JYJM1:9,敞口,沿微折,弧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口径12.3、腹径11.2、底径3.8、高4 厘米(图九,7)。

陶钵 3 件。

图九 墓葬出土器物

Ⅰ式 2 件。器形较小。口微敛,口沿内斜,弦腹,平底。标本JYHM5:1,口径10.1、底径4.8、高3.3 厘米(图九,13)。

Ⅱ式 1 件。标本JYJM1:8,敛口,斜腹内敛,平底。口径11.8、腹径12.2、底径5.3、高4.9厘米(图九,4)。

陶盆 5 件。

Ⅰ式 2 件。形制相同,红陶质。折沿、弦腹内敛,平底。标本JYHM5:3,口径19.1、腹径17.4、底径7.4、高9 厘米(图九,1)。

Ⅱ式 2 件。形制基本相同。敞口,束颈,鼓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标本JYHM1:11,口径12.3、腹径11.4、底径5.9、高6.6厘米。标本JYJM1:6,口径12.5、腹径11、底径4.8、高5.4 厘米(图九,11)。

Ⅲ式 1 件。标本JYHM1:7,宽沿,腹壁较直,小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口径12.8、腹径10.3、底径5、高6.8 厘米(图九,12)。

陶盘 2 件。

Ⅰ式 1 件。标本JYJM1:7,敞口,浅腹,平底,底部不规整,似假圈足。外壁饰弦纹。口径12.3、腹径11.6、底径16.6、高3 厘米(图九,6)。

Ⅱ式 1 件。标本JYJM1:12,圆形,浅沿。直径19.6、高2 厘米(图九,9)。

陶灶 4 件。其中3 件形制相同。形如覆盆,灶面前方开一圆孔,后方开一小孔作烟囱,灶壁前方开一方形火门。标本JYJM3:5,口径23.8、底径22.6、高6.5、灶口直径7.9 厘米。标本JYHM4:1,近灶面有刀削痕。口径20.5、底径23.2、高6.5、灶口直径7.7 厘米(图九,16)。

陶甗 1 套2 件。标本JYHM1:4、5,甑为敞口,折沿,斜弧腹,平底,底中央有一圆孔。近底部有刀削痕。弦纹。口径12、腹径10、底径5、高6.4 厘米。釜为直口,口沿内壁微凹,圆鼓腹,平底。近底部有刀削痕。素面。口径9、腹径10.7、底径6.5、高6.8 厘米(图九,15)。

陶甑 1 件。标本JYHM5:6,红陶质。敞口,折沿,颈微束,弧腹,平底,底部有5 个圆孔。器形不规整。口径16.7、腹径15.5、底径7、高8.4 厘米(图九,14)。

陶仓 3 件。

Ⅰ式 1件。标本JYHM5:8,方口微敛,平唇,圆鼓腹,平底。弦纹。上腹部有一三角孔。口径10.5、腹径18.2、底径13.2、高19.9 厘米(图九,2)。

Ⅱ式 2 件。圆口,微有颈,圆鼓腹,平底。弦纹。肩部有一个三角孔。标本JYJM2:3,口径9、腹径19、底径14.5、高17.3 厘米(图九,3)。

图一〇 木器(JYHM2:4)

图一三 淡黄色绢片(JYHM2:6)

图一一 JYHM2 出土木器上的彩绘纹样

图一二 木梳(JYHM2:3)

图一五 招魂幡(JYHM5:9)

图一四 绛红色绢片(JYHM1:10)

图一六 JYHM2 出土招魂幡上的人物图像

陶井 5 件。

Ⅰ式 2 件。方口,圆腹微鼓,平底。底部有刀削痕。弦纹。标本JYHM3:2,口径12.4、腹径14、底径12.4、高13.8 厘米(图九,5)。

Ⅱ式 3 件。方口,圆腹,平底,形如筒状,下腹略宽。弦纹。2 件口沿上有一对称小孔,井内有一完整小桶。小桶圆口,平唇,圆腹,平底。近口沿边有一对称小孔。标本JYJM2:1,口径9.5、腹径10.8、底径12.2、高12.8 厘米;小桶口径2.1、底径1.2、高3.8 厘米(图九,10)。

2.木制品 3 件。

木梳 1 件。标本JYHM2:3,明器。8 齿,保存完好。通长5.8、齿长2、宽4.5、最厚0.7厘米(图一二)。

木器 1 件。标本JYHM2:4,长方形,短边圆弧,中间一圆孔。圆孔周边用墨笔画一圆圈,圆圈四周绘放射性墨线。长16.5、宽9.1、厚0.8厘米(图一〇、一一)。标本JYHM2:5,圆锥形,横截面有一槽,上系一毛绳。表面用墨笔勾绘,图案模糊不清。长9、最大径4.5 厘米。

3.丝织品 4 件。

绢 3 件。标本JYHM2:6,淡黄色,为衣服的里或面,出土时和尸骨缠绕在一起,中间夹有驼黄色毛(图一三)。标本JYHM5:5,淡黄色织物中间夹驼黄色毛。标本JYHM1:10,绛红色(图一四)。

招魂幡 1 件。标本JYHM5:9,残损严重。淡黄色,上有墨绘人头像较完整,脸颊、口部涂红彩,胡须微翘。另有一圆圈,内涂红彩,绘一只黑色的鸟,圆圈下绘蛇身。还可辨墨线勾边,白色卷云纹(图一五、一六)。

4.铜器及铜钱 4 件。

铜钗 1 件。标本JYJM3:1,双股。残长10.5 厘米(图九,8)。

铜器残件 1 件。标本JYHM1:9,残长0.4厘米。

铜钱 2 枚。标本JYHM2,锈蚀严重,一枚上辨认出“五铢”字样。郭径2.6、钱径2.4、郭厚0.1、穿宽0.9 厘米;另一枚郭径2.5、钱径2.3、郭厚1、穿宽1 厘米。

三、结语

本次清理发掘的8 座墓葬周边有嘉峪关树脂厂汉墓群、“果园—新城墓群(魏晋)”等古墓葬群,结合嘉峪关及附近地区已经发掘的其他古墓葬的结构形制、随葬遗物特点等比较分析,确定清理发掘的墓葬的年代应为汉魏时期。这就说明嘉峪关市峪泉镇黄草营村、嘉峪关村,汉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伏羲女娲图”棺板画再现了汉魏时期的丧葬习俗。丝绸残片的出现证明当时的丝绸古道不但种桑养蚕,而且生产和使用丝绸。这些古墓葬的清理发掘,丰富和补充了本地区古墓葬历史文化的内容,为研究西北地区汉魏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掘领队:吴 荭

参加发掘:俞春荣 叶 永 王为民王春梅 杨 玲 王 刚许海军 牛海鹏 柳君君朱利华

绘 图:牛海鹏

执 笔:俞春荣

猜你喜欢

甬道底径嘉峪关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乌海市三坝汉墓群发掘简报※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鱼藻纹盆装饰浅析(中)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抗拒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贪官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