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晚期钢琴协奏曲与弦乐四重奏之展开部的研究与分析

2016-08-24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展开部四重奏弦乐

张 希

莫扎特晚期钢琴协奏曲与弦乐四重奏之展开部的研究与分析

张 希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537和K.595与弦乐四重奏K.575和K.589是其晚年重要的器乐作品。在这四首作品中,特别是在它们的展开部中,莫扎特在调性、和声及织体的写作运用中继承并发展变革了前人及莫扎特本人早期的一些创作手法,展示了鲜明的晚期风格。

莫扎特;晚期创作;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

莫扎特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间生活窘迫,作为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人气急剧下降,同时其作品产出也减少了。在他的声誉鼎盛时期,1784—1786年之间,莫扎特连续创作了12首钢琴协奏曲,但从1787年到1791年他逝世的四年间,莫扎特只创作了两部:K.537和 K.595。同样是晚期作品,创作于1789至1790年间的 “普鲁士”四重奏按照最初的稿约应为六首四重奏,但是最后莫扎特只完成了三首 (K.575、K.589、K.590)。莫扎特自己曾说 “普鲁士”四重奏的创作是 “让人筋疲力尽的苦力”[1]130。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是这些器乐作品展示了这位音乐大师晚期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力。音乐学家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认为K.537在创作手法上较之以前的协奏曲更进了一步,实为具有 “革命性”的作品。R.G.雷诺德 (R.G.Reynolds)也认为K.537里的调性关系预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2]65-66而阿尔菲莱德·爱因斯坦 (Alfred Einstein)则认为K.595是一部 “站在天堂门前的作品……如此完美使得任何关于其风格的讨论都变得没有意义了。”[3]314-315海顿如此评价莫扎特的这三首弦乐四重奏: “如果莫扎特除了这组弦乐四重奏和受难曲,没有创作过任何其他作品,这些作品也足以使他流芳百世。”[4]330

本论文对钢琴协奏曲K.537、K.595和弦乐四重奏K.575、K.589第一乐章的展开部进行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其创作手法与特点,并与作曲家的一些早期作品进行比较,旨在对莫扎特在这四部重要器乐体裁作品中体现的晚期音乐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选择针对展开部的研究是因为:一、展开部是古典奏鸣曲式中赋予作曲家最大创作自由的部分,往往展现出作曲家的个人写作特点和创作程序[5]79。莫扎特经常在展开部尝试不同的写作技巧。音乐学家库斯伯特·格德列斯通 (Cuthbert Girdlestone)指出展开部往往是莫扎特作品中写作最精彩的部分,是重要的时刻,是乐音的高潮[6]32。二、钢琴协奏曲与弦乐四重奏在曲式上不尽相同,较难进行比较研究,但奏鸣曲式和双呈示部协奏曲式共有展开部,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严谨的结构与自由多变的调性运用

四首作品的展开部看上去似乎非常不同,但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总体结构十分相似。每个展开部分为四部分:(1)引子段——连接呈示部与发展部;(2)动机发展段——调的主音变得容易识别,莫扎特在这部分里开始发展主题与动机;(3)模进段——调性不断变化,动机进一步发展;(4)过渡段——这一段落在和声上的作用是回到主调,因此包含属调的固定低音,音乐通过过渡段回到再现部。

相比早期的同类作品,莫扎特在这四个展开部的调性与和声运用更自由多变,这点在引子段中尤为明显。

引子部分在这四部作品的展开部里都是最短的,但其功能却很重要。它使调性变得模糊,并预示听者新的素材就要出现了。四首作品中虽然呈示部是在属调结束,展开部却都没有从属调开始,调性的游离使音乐具有不确定感。

在K.575 D大调弦乐四重奏里,呈示部终止在第72小节A大调上,和声随之转为由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的A属七和弦琶音,由此作为通向展开部的桥梁。展开部的引子部分为八个小节,它由四个声部齐奏G开始,G音上的齐奏及单纯的节奏赋予了音乐静止超凡的特质。这个G音为A属七和弦琶音中的七音,但是这里四个声部没有继续七和弦,而是保持在G音上,并在下一小节中移到,最终在80小节解决在上 (见谱例1)。接下来的六个小节 (80-85小节)完全重复了呈示部的最后六小节 (72-77小节),创造了呈示部与展开部之间无痕的连接,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属七琶音。

谱例1:K.575第一乐章76-80小节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K.589展开部的引子部分同样是呈示部终结段的继续。展开部的开头5个小节与双纵线前的5个小节几乎完全一样,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先F大调的三连音音阶现在变为F小调。调性的改变和在F小调上的终止 (76小节)给听者以不稳定感,并为后面的展开部作了铺垫,之后的四小节的半音进行更增添了调性的未知感。

莫扎特在D大调钢琴协奏曲K.537里采用了相似的安排,再一次在展开部一开始便立即转入小调。在呈示部结尾乐队终止在第236小节A大调上,钢琴随之在A小调上重复呈示部最后的旋律素材。在紧接下去的第239小节第一拍出现了降B大调和弦,使听者以为即将在降B大调上开始新的乐段,但很快便发现作曲家在这里把降B六和弦用作那坡里六和弦,接下来的乐队部分在第242—244小节以同样的旋律素材将整个引子部分结束在A小调 (见谱例2)。

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K.595的调性更为模糊,和声运用更自由。一段乐队全奏反复紧随呈示部之后出现在175小节,并在第175小节第一拍终止在F大调主和弦上。在之后的九小节里乐队奏出一系列的减和弦,每一组之间有两拍停顿,似是疑问。在三组疑问后钢琴独奏在第184小节给出了答案。在这里,展开部到底从哪里开始是一个可争论的问题。通常展开部在独奏再次进入时开始,也就是从第184小节开始,但是由于呈示部往往结束在属调上 (第175小节),因此也可将176小节看作是展开部的开始。不管怎样,这些小节功能和其他三个展开部里的引子一样,它创造了不确定感和悬念 (见谱例3)。

谱例2:K.537第一乐章238-244小节

谱例3:K.595第一乐章175-180小节

二、复调对位手法在音乐中的继承与运用

与莫扎特较早期的作品,如作于1782年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K.387、作于1773年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K.175和作于1784年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449相比,这四首晚期作品不仅在和声调性上更为自由,在声部织体上也更丰厚。莫扎特继承了巴洛克时期写作技巧以及海顿在其弦乐四重奏中对复调手法的运用,在四个展开部中,尤其是引子之后的动机发展段中和模进段中都充分运用了对位手法。

降B大调四重奏K.589的动机发展段 (81-103小节)较长,莫扎特在此用复调对位的手法将主题充分展开。该段由降D大调 (降三级)和弦开始,大提琴奏出了乐章开始时的主题。乐句随即被延伸,大提琴和小提琴在84至88小节里交替演奏动机并移调至降E小调,中提琴在第89小节中再次奏出主题旋律。随着和声变化的加快,十六分音符的动机在四个声部中被快速传递,最后停留在100-103小节里的降E增六和弦上。而在90、92和94小节里,半度八分音符主题动机得到了发展。莫扎特非常善于将许多音乐素材紧凑地集中在一起,赋予音乐以厚重感 (见谱例4)。

谱例4:K.589第一乐章90-94小节

在D大调四重奏K.575中,不同声部交替演奏主要旋律,衔接紧密,比如在105-106和109-110小节中,三个主题动机紧接着连续奏出,使人联想起巴赫在其赋格中常用的手法。

钢琴协奏曲中也包含了复调对位,却与四重奏中的手法不同,那是因为管乐、弦乐和钢琴具有完全不同的声音特点,乐器声音的不同使作曲家需要采用不同的对位写作手法。在K.537的展开部中,钢琴奏出主题,并通过大段跑动一直处于很强的地位,即使在声部间对话处,钢琴也在小提琴声部出现动机时奏出跑动。K.595和弦乐四重奏一样也应用了模仿对位,但是手法不尽相同。相比弦乐四重奏的对位的密集,这里的对话沿续的时间更长,更自由。莫扎特在其晚期音乐中将意大利音乐中的歌唱性旋律和德奥音乐中多声部复调技术进一步地融合、发展和提升,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对其后的作曲家如贝多芬、肖邦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比其早期作品,复调写作手法在莫扎特中、晚期作品中出现得更多,不仅在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中,在其他晚期作品如钢琴奏鸣曲K.576等的展开部中也出现大段的对位。谱例5展示了莫扎特早期四重奏与晚斯四重奏在织本上的不同。

谱例5:C大调弦乐四重奏K.157与D大调弦乐四重奏K.575发展部模进段落比较

K.157

K.575

三、模进的加长、发展与丰富

莫扎特在四个展开部的动机发展段中都运用了模进的手法。在其早期的作品中莫扎特也运用了模进的手法,但晚期作品中的模进不仅调性和声变化更自由,动机运用丰富新颖,篇幅也较早期作品长,形成段落,并包含对位等写作手法。两个钢琴协奏曲K.537和K.595中分别有26和28小节长度的模进段落。除了K.575之外,其它三首作品的模进都使用并发展了展开部第二段中的动机。

在D大调弦乐四重奏K.575的模进中,莫扎特采用了在呈示部中两个不同地方出现过的动机片断。模进以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展开,动机在两个乐器之间交替演奏。每一组模进都是一组减七和弦与其解决 (减七到E;减七到D),对话在第99小节越发加快紧密,和声停留在F属七和弦上。F属七和弦解决到降B大调上,然后很容易地转为降B增六和弦。在这里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对话结束,中提琴和第二提琴变得更为重要。这个模进段中两个乐器之间的紧凑的对位手法和第98小节的突强都给这一段音乐以紧张度和动力感,将音乐推向一个高潮。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K.589模进段的开始四小节里,第一小提琴和其他三声部交替演奏三连音型,清楚地建立了D大调的调性。紧接着,建立在五度循环的模进在108小节开始,三连音和初始动机在四个声部中传递。当模进在113小节到达降E大调和弦后便打破每小节下行五度的模式,而前进到116小节的F大调,从那里开始准备回到降B大调。

模进段中动机丰富新颖的运用在两首钢琴协奏曲中特别突出。D大调钢琴协奏曲K.537的模进段是由两组模进组成。第一组从第251小节F大调开始,在右手音阶式跑动音的衬托下,小提琴奏出了展开部开始时出现的主题,每四小节升高一度,经过G小调、A小调最后结束在263小节的B小调上。在第263小节,钢琴奏出一个新的两小节的短小动机,这便是第二段模进的基本动机。当钢琴在不同的和声上将动机重复多次后,第一提琴接过这个动机,与钢琴来回交替演奏。在275-276小节动机的最后陈述后,管乐与钢琴相结合提供了一段四小节的连接到五级持续低音的过渡段。

降B大调K.595的模进段是四个作品中最长的。第一组从196小节到210小节,在这一组中双簧管、长笛、大管和钢琴轮流奏出两小节长的主题。和声进行相当大胆,在200-209小节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属七和弦 (降E小三和弦——降G属七和弦——降E属七和弦——C属七和弦——D属七和弦)。罗伯特·列文 (Robert Levin)形容之为 “离德彪西不远”[7](366)。这段模进在210小节G小调上的终止又是一段新的模进的开始。第二段模进动机很具对话式,附点节奏的动机被六个八分音符回应,同时被带入下一个和声。这个两小节的动机在弦乐和管乐之间重复了四次。第三组模进中两个小提琴声部轮流演奏作品开始主题的变奏。这里对话的步调加快到每小节换一次,和声变化也快了一倍。有意思的是,最后两个模进的调性进行正好完全相反。第二个模进从G小调开始,进到C小调、F小调、降B大调,最后到降E大调结束。第三个模进则从降E大调开始,先后经过降B大调,F小调和C小调,然后到达G小调,也就是第二个模进开始时的调。第三个模进最后终止在D大调和弦上。

四、变化丰富并具有前瞻性的和声运用

莫扎特在四个展开部中的一些和声运用颇具前瞻性。例如在K.595的模进段中,和声运用非常大胆,降G属七和弦——降E属七和弦——C属七和弦——D属七和弦的和声进程让人联想到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 (见谱例6)。过渡段最后七小节的和声运用亦丰富多变,每小节都出现固定动机,和声却不断在变化,从D大三和弦开始,经过D小三和弦、A属七和弦、E减七和弦,终于在再现部前两小节到达F属七和弦后,再使调性清楚稳定下来。

谱例6:K.595第一乐章200-209小节

从作品整体来看,莫扎特晚期颇具前瞻性的创作手法还包括在K.575和K.595中主题循环手法的运用。这两种手法的结合给予了作品 “整首作品和其乐章之间的整体性”[4](344)。在K.575的终乐章主题的每一个音几乎都取自于第一乐章的主题。在K.595中,初始主题再次出现在第二乐章中。在之后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中主题循环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莫扎特的这四首晚期作品在写作上继承并发展变革了前人及莫扎特本人早期的一些创作手法,预示了后世音乐的发展,是超越时代的不朽杰作。

[1]Tyson,Alan.New Light on Mozart’s‘Prussian’Quartets[J].Musical Times,1975,116(1584):126-130.

[2]Keefe,Simon P.Mozart’s Viennese instrumental music:a study of sytlistic re-invention[M].Woodbridge:Boydell&Brewer,2007:65-66.

[3]Einstein,Alfred.Mozart:His Character,His Work[M].Translated by Arthur Mendel and Nathan Brod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5:314-315.

[4]King,A.Hyatt.Mozart’s‘Prussian’Quartets in Relation to His Late Style[J].Music&Letters,1940,21(4):328-346.

[5]Rosen,David.The Composer’s‘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as Evidence of Intention[J].Journal of Musicology,1987(5):79-90.

[6]Girdlestone,Cuthbert.Mozart and his Piano Concertos[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64.

[7]Levin,Robert.Mozart’s Keyboard Concertos[C]//Robert Marshall,eds.Eighteenth Century Keyboard Music.New York:1994:350-393.

(责任编辑:黄向苗)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al Style of Mozart’s Late Piano Concertos and String Quartets

ZHANG Xi

Mozart’s Piano Concertos K.537 and K.595 and String Quartets K.575 and K.589 are his important late works.In these works,especially in their development sections,Mozart inherited some compositional style from his and other composer’s earlier works,and also used many new ideas and techniques in these compositions.These compositions show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Mozart’s late style.

Mozart;late creation;piano concerto;string quartet

J624.1

A

2016-03-22

张希 (1978— ),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钢琴文献、演奏与教学研究。(上海 200042)

猜你喜欢

展开部四重奏弦乐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