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制度视域下广东省农家书屋建设的生命力

2016-08-24赵文玲

长江丛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分馆县区书屋

赵文玲 杨 亮



管理制度视域下广东省农家书屋建设的生命力

赵文玲杨亮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提高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管理制度的视角对农家书屋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农家书屋的管理现状,探析目前书屋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广东省农家书屋的实施提供参考,以期增强农家书屋建设的生命力。

农家书屋 管理制度 生命力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工程,在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省自2007年正式启动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农家书屋建设如同雨后春笋般兴起,截止到2010年底,仅三年时间广东省共建农家书屋超过12000个,包括省一级财政投入专项费用9532万元在内总共投入2.8亿元建设资金,广东农家书屋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掀起了建设农家书屋的热潮。然而,“任何一项工程,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健全的协调机构,都不可能得到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建立健全一整套可行的管理制度是农家书屋保持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一、广东省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广东省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现状

图1 所在村(社区)书屋选址

从图1可知,在调查的245个自然村的农家书屋中,有9.4%的农家书屋设在村主任或村书记家,有38.4%的农家书屋设在村委会,有15.5%的农家书屋设在村小学,有7.8%的农家书屋设在祠堂,有6.9%的农家书屋设在商店,还有17.1%的农家书屋设在其他地方。农家书屋设置地点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其管理模式不同。根据农家书屋所在的六个不同地点,我们可以归纳出广东省农家书屋的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即村干部管理模式、小学监管模式、经营兼顾模式。

村干部管理模式包括书屋设点在村主任或村书记家、村委会以及祠堂这三种情况,从图1中书屋设点的比例不难看出,设点在村主任或村书记家、村委会及祠堂的比例高达55.6%,即一半以上的农家书屋采取村干部管理模式运行。一般来说村干部直接管理的书屋运行更加稳定、更有保障性,村民在看书、借书过程中也会更守规矩,很少出现借书不还、损坏书籍等现象,书屋的资产不易流失。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对于村干部自身来说,既要为村里大小事务忙前忙后,又要关心自己家里的各种琐碎事情,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用在书屋的管理上,即使有空闲时间,他们也不能确保书屋固定的开放时间。这样一来,村民往往很难把握村干部的时间,也就经常会出现去借书但是书屋没有开放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降低村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书屋的选址来说,农家书屋作为一个公共性的惠民工程,设在村主任或村书记家这种私人场所,本来就有诸多不便之处。还有些书屋的馆舍设在村委会,村委会作为一个村干部的办公地点,如果经常有村民们进进出出,不仅会影响村干部办公,村民看书也会受到影响。

根据图1中的数据显示,书屋设点在村小学的比重为15.5%,也就意味着广东省15.5%的书屋采用小学监管模式进行管理。小学监管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农家书屋的运行没有专门的人或组织来管理,只是由本村小学对其进行监管。这种模式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势,解决了大部分地区农家书屋管理中共有的缺陷--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低的问题,采用小学监管的方式对书屋进行管理,教师作为书屋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宣传和利用农家书屋。农家书屋设在村小学不仅丰富了村小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同时也使书屋的图书资源有所补充,通过二者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但是小学监管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受到学校开放时间的限制,大大限制了村民的看书时间,不利于书屋的长久发展。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学校面临关闭的困境,因此将农家书屋的馆舍建在村小学也不是长久之计。

从图1数据可知,有6.9%的农家书屋的馆舍选择建在村里的商店,这种模式可归纳为经营兼顾型模式。主要是利用村里的小商店、小超市等盈利性场所来吸引村民。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管理模式,既有利于为商店吸引大量的客流,同时又避免了书屋开放时间受限制的问题。但是由于其管理人员是由商店或超市的店主来兼任,他们在看管商品的同时还要管理书屋建设,由于商店或超市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就必然导致书屋管理员的精力会侧重于看管商品上,对书屋图书的管理也就会有所松懈,容易导致图书丢失。同时,农家书屋作为一项公益性利民工程,与盈利性的商店一同管理,难免会引起村民对其公益性目的的怀疑。

除了以上三种管理模式以外,全国范围内的农家书屋在建设中还存在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模式、志愿者服务模式等。由于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农家书屋管理模式中属于比较有效的模式,因此认识这一模式的运行方式对于增强广东省农家书屋建设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其运行、管理等方式与县区图书馆基本相同。由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农家书屋,一方面有利于县区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县区图书馆对本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的文化需求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指导书屋建设中更有针对性,能妥善处理好书屋建设中书刊的分类、编目、登记等问题,有利于整合书屋与县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增强书屋建设的生命力。

图2 村民去书屋的频率

根据村民去农家书屋的频率调查显示,有16.3%的村民表示会经常去农家书屋看书或借阅,有47.3%的村民表示偶尔去书屋一次,然而有28.6%的村民表示从来没有去过书屋看书或借书。以上数据表明,广东省被调查村民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对农家书屋感兴趣,并经常去书屋看书或借书,然而一半以上的村民表示很少去或者从来没去过书屋学习。这些现象表明,广东省内农家书屋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农民群众的学习热情、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作用。

(二)广东省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现状

图3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人数

农家书屋需要面向村民全天开放,因此其管理员也需要全天在书屋工作,还要负责定期清点图书库,借阅登记,保持书屋和资料整洁通风,做好防虫、防潮、防火、防盗等安全保护工作,事物繁琐,责任重大。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仅有41.2%的书屋雇佣一位专职管理人员,29.8%的书屋雇佣了2位以上专职管理员,还有21.2%的书屋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对书屋进行管理。事实上,这里提到的专职人员也并非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图书管理人员,还有很多书屋出现管理人员亲属代替值班的现象。(参见图3)

图4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文化程度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满足村民文化需求、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惠民工程,其管理人员不能仅满足于对书屋的看管上,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指导能力,这就对书屋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图4中的数据我们发现,有58.7%的管理人员只有中学学历,其中小学学历的占7.3%,初中学历的占19.2%,高中学历的占32.2%,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仅占总人数的15.9%。因此,在书屋管理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对村民进行指导的能力。

图5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薪酬待遇情况

在某种程度上,薪酬待遇水平往往与工作积极性成正比。如图5数据显示,有44.9%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有工资补贴,18.4%的书屋管理员没有补贴,还有29%的书屋管理员的工资补贴处于不固定状态。

图6 农家书屋管理员预期薪金补贴标准

书屋管理员的劳动与报酬不匹配,也就必然会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很多管理员表达了对薪酬的不满,并给出自己期望的补贴标准:有13.9%的管理人员的预期工资为100元每月,19.2%的书屋管理员的预期工资为150元每月,15.5%的管理员期望的工资是与村干部补贴一致,45.7%的管理员期望工资为200元每月。

二、目前广东省农家书屋面临的挑战

(一)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目前,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文化公益事业,将其设定为了农民自主管理的公共管理体系”。然而,真正实现由村民自主管理农家书屋,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图书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财产,当它掌握在私人手中的时候很容易演变为私有财产,一旦出现管理不当,书屋的公益性就会受到威胁,甚至会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夭折。广东省农家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村干部管理模式、经营兼顾模式和小学监管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中都存在着管理不科学、不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若想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有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助书屋的持续发展。

(二)农家书屋管理人员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书屋管理人员的胜任情况。一方面,广东省书屋管理员的文化水平多数是中学学历,甚至还有些是小学学历,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农民进行专业化指导。同时多数管理员也不具备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管理技能,也未接受过有关图书管理的专业培训,一旦书屋藏书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图书资料就会出现凌乱,不方便村民查找,也很容易导致图书的丢失,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农民的使用和农家书屋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书屋管理员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广东省内的多数农家书屋的馆舍都建在村委会或村干部家,管理人员也由村干部兼职或由村民任职。然而,村干部经常不坐班,村民想借书只能碰运气。多数地区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任职是一种义务劳动,多数管理人员没有报酬或者工资微薄难以为继,长期以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降低,有些管理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这就严重影响了村民借阅书籍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农家书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模式是保障农家书屋生命力的基石

就全国范围来看,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现状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些地区是因地制宜,而有些地区仅仅是照搬照抄为了完成任务。纵观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只考虑怎么建成农家书屋,不考虑书屋今后的生命之所在,也就是说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广东省农家书屋的管理应该采取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即采用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的模式。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农家书屋,是书屋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强大基石。这种管理模式成功解决了农家书屋的具体领导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以及考核监督机制等问题,使书屋的管理过程更规范化,规范书屋的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借阅规则、图书整理、设备安全等活动。据调查,全国范围内有很多地区采用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模式对书屋进行管理,并且在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甘肃省的农家书屋采用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的方式,省内书屋的图书资料完好率达到98%以上,村民们严格遵守书屋的借阅制度,其按期归还率也达到98%以上。

由县区图书馆直接管理书屋建设,也就意味着农家书屋真正作为一个小型图书馆运行,成为县级图书馆事业的组成部分,并纳入到县级图书馆管理体系之中。县级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进行统一采购、编目、配置、管理、配送等,并负责对书屋管理员定期培训与辅导,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的文化阵地。利用县级图书馆分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农家书屋和县级图书馆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步入正轨,而且还可以促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农家书屋建设的顽强生命力。

(二)提高书屋管理员专职化是保障农家书屋生命力的关键

农家书屋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理,书屋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与其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密不可分的。除了优化管理模式以外,书屋管理人员的专职化也是一项重要因素,管理人员自身文化水平和专职化程度的高低对书屋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辽宁省大连市农家书屋采用了县区图书馆分馆式管理,区图书馆负责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位管理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避免了由他人代班的现象发生,使书屋的管理走向正轨。从适当提高管理员待遇和规范管理员的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来提高书屋管理员的专职化程度。

适当提高书屋管理员的待遇,是保障农家书屋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并不是走过场,因此对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都应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文化素养是书屋管理员的必备条件,体弱多病和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员不适宜承担管理员的职位,为了书屋的高效运转,书屋需要文化素质高、身体素质好的管理人员来胜任。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提高待遇是关键。如果村里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负担管理人员的工资,可以向政府等有关部门申请经费支付,或者直接由县区图书馆下派管理员进行管理,其工资也由图书馆负责发放。

加强对书屋管理员的有效管理是保障农家书屋持续运行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财产,因此要坚决杜绝管理员为其亲朋好友开绿灯现象的发生,严格规范管理人员的职责。这就要求政府等有关部门签订合同,在保障管理人员待遇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管理员遵守农家书屋的各项规定,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义务,从而保障书屋图书资源的财产安全,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予以法律法规的惩罚。如果农家书屋已经采用了县区图书馆分馆管理模式,那么对其管理人员的管理就相对简单了,因为图书馆分馆模式下的书屋管理员多数是原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有稳定的工资,而且熟练的拥有专业化管理技巧。

[1]袁玲.试论区域性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晋图学刊,2005(06):10~11.

[2]朱川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5~119.

[3]刘晓云.“大书屋”管理模式探析--谈农家书屋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103~105.

[4]姚秀敏.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专业化援助机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09):64~66.

[5]张小莉.农家书屋研究的三重维度[J].农业经济,2015(04):34~37.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本文系第十五届全国“挑战杯”作品竞赛广州大学校赛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赵文玲(1991-),女,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杨亮(1988-),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分馆县区书屋
篽箖·上野书屋
文山书海
梦幻书屋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