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房输液制剂退药情况分析与对策

2016-08-22李季梅李春玉

世界中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药房医嘱制剂

李季梅 王 莹 孟 悦 李春玉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301500)



药房输液制剂退药情况分析与对策

李季梅王莹孟悦李春玉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301500)

目的:找出减少住院药房退药的可控环节,制定退药管控措施。方法:HIS系统收集2013年住院患者输液制剂退药信息5 379例、2014年住院患输液制剂退药信息2 721例,以退药金额、频次、种类及原因反应退药状况,找出退药根本原因,并实施改进措施,并与2014年输液制剂退药整体情况比较,呈现改善结果。结果:2014年经分析退药原因后进行改善,将退药例数降至2 721例,两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除变更医嘱、临时出院、患者转科这三类原因外,其余退药因素改善后的发生频次下降率均在50%以上,有显著改善。2013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7.11%,2014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3.61%,两年退/用金额比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流程、加强医患沟通、遵守工作流程等措施会降低退药发生率。

输液制剂;退药;住院药房;合理用药;分析对策

住院药房退药现象,在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退药金额与用金额比为12.64%[1],同等数量的药品退药与取药耗时比达4.7~8∶1[1-2],大大增加了药师的工作量。因此,通过对我院2013年输液制剂退药情况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善措施并实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由我院电子病历HISS系统,收集2013年住院患者输液制剂退药信息5 379例、2014年住院患输液制剂退药信息2 721例,包括退药科室、病历号、姓名、退药名称、规格、数量、金额、退药时间、责任医师、执行护士及药师。每一条计做一频次,由统计科提供科室住院人数及平均住院天数。

1.2方法整合2013年由退药登记本按病历号收集输液制剂退药理由,并匹配每一条退药信息分析整理,统计退药金额、退药频次、与住院人天数关系、临床各科退药排名、退药品种排名、退药原因排序,分析退药情况,找出退药根本原因,并实施改进措施,并与2014年输液制剂退药整体情况比较,呈现改善结果。

2 结果

2.12013与2014年间输液制剂退药原因情况分析2013年发生5 379例次退药,2014年经分析退药原因后进行改善,将退药例数降至2 721例,两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退药原因主要列出以下8类,其中变更医嘱的发生频次最高。经改进后,2014年在各类原因的发生频次有效下降,除变更医嘱、临时出院、患者转科这3类原因外,其余退药因素改善后的发生频次下降率均在50%以上,有显著改善。

表1 2013年、2014年输液制剂退药原因数据汇总

2.22013与2014年住院药房输液制剂退药金额与用药金额比较2013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7.11%,2014年在用药金额增加的情况下,退药金额反而大幅度下降,退/用金额比较率为3.61%,两年退/用金额比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 2013年、2014年住院药房输液制剂退、用药金额汇总分析

2.32013与2014年退药科室统计情况2013年退药科室按发生率的的高低排名如下,其中肿瘤科、ICU、妇产科、老年科、呼吸科、儿科等科室的发生频次较高。改善后,这类退药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下降率均高或接近于50%以上,除此之外,中医科的下降率也较高。

2.42013与2014年按退药输液类产品类型统计2013年按产品类型退药频次高低排列如下,其中糖盐水类、抗生素类、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类大类发生率较高,待改善后,抗生素类,中药注射剂类改善尤为明显,其次电解质溶液类、糖盐水类、营养素类产品。

3 讨论

3.1输液制剂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退药原因可分为临床因素(变更医嘱、患者转科、护士重复执行医嘱、不良反应)、患者因素(临时出院、患者及家属拒绝用药)、药房因素(药房缺药)及计算机系统因素等。同时这四大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临床因素分析:1)变更医嘱:建议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的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灵活运用临时医嘱与长期医嘱,特别在病情不稳定期,多用临时医嘱已避免退药的情况发生。2)患者转科:多因两个科室之间医师沟通不畅,同科室之间医护沟通不畅,造成患者转科后不能退药。建议患者转科前,两个科室应提前对接患者病情病案,做好医嘱交接,减少长期医嘱。3)护士重复执行医嘱:因医护之间沟通不畅,护士之间交接工作的疏忽,造成护士重复执行医嘱而多领出药品。4)不良反应:医护人员未及时告知患者部分药品使用后出现常见可耐受性不良反应,而造成患者恐惧心理,依从性降低而造成退药。建议医师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理药效的培训,及时告知科室内常见用药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加强常用药不良反应的学习,及应对措施,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因素:1)临时出院:患者因经济、不满意治疗方案、病情加重等情况均可能发生临时出院,而造成长期医嘱领用的药品需退回。2)患者及家属拒绝用药:因患者存在经济原因、医保支付原因、医师未个体化选用药物等情况。

药房因素:药品因地区新一轮招标挂网而造成产品更替问题,以及供应商未按时提供用药计划内的药品而造成药品缺货或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造成处方无法开出。再者药师对有错误的医嘱未认真审核而发药,也造成退药。因此应通过计算机系统设置各类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及随时注意报警信息,补充货源,同时应加强药师的工作责任心,并纳入绩效考核。

计算机系统因素:通过系统程序改进,使得医生“停止医嘱”的操作时间与生效时间分开,医生可以指定“医嘱停止”生效时间,摆脱了即操作即停止的束缚,这样既能将预知明日出院、明日手术患者的用药医嘱,在统药计费前停止,又能保证当下需要用完的药品正常使用。此项改进,大大减少了可预知的退药的发生。

3.2退药科室及品类原因分析及对策结合退药科室及退药品类的情况可发现,肿瘤科常因未与患者及时沟通治疗方案的费用,是否能医保报销而造成患者无法承担高昂的药费而拒绝用药,同时抗癌类制剂不良反应较大,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需要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已避免发生患者不耐受而退药的情况。因此建议肿瘤科应多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及经济承受能力,充分与家属沟通,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ICU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复杂且变化快、死亡率高,需及时更换医嘱造成的,基本属于正常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减少糖盐水的液体量,减少不必要的退药。妇产科因制剂种类众多,患者不了解药品功能功效而不愿意购买。以及产妇哺乳,未与患者及时沟通药品不良反应,是否有代谢产物从乳汁排出而造成患者不信任感。因此应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告知药品特性。老年科多为老年患者,其多采用多药联用方案,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加之老年患者本身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故退药也较多。呼吸科用药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退药主要因素由于细菌耐药导致疗效不佳造成的。儿科退药主要原因多为患儿家长对医嘱的依从性不高,因此医师在实施治疗方案前应充分与患儿家长沟通。中医科目前因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频繁,患者不能耐受过敏反应而发生频繁退药,因此应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其余外科科室主要是由于术后给患者应用过多营养药,而未考虑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而造成患者拒绝用药,因此应加强科室用药规范性,提倡合理用药。

3.3管理措施提倡合理用药:因医嘱变更造成的退药是输液制剂退药的主要原因。而医嘱变更通常是由于使用营养类药物、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引起。药房应对临床科室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的培训,促使其尽量依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减少不科学的经验用药。加强对营养类制剂合理应用的宣传,根据患者每日液体量进行合理输注,在患者有正常肠道功能时提倡肠外营养。

加强临时出院管理:当患者临时出院时,由于药房无法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获得该信息,仍然按照医嘱进行摆药,从而造成退药。因此我们建立了临时出院的相关制度,不应随意办理临时出院手续,并纳入绩效考核制度。

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问题:部分患者因医护人员未从个体差异,经济承受力方面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考虑,而一味采用统一化模式治疗,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用药。因此医师应尽量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的实施步骤和目的,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按患者的意愿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并且为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总之,通过优化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工作责任心、遵守工作流程,会使大大降低退药发生率。

[1]臧若虹,张晴,顾群,等.住院药房2012年1-9月份退药情况评价与分析[J].医药导报,2013,32(12):1652-1654.

[2]张爱玲,兰杨,王强,等.我院病区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5):1992-1993.

[3]高红利,李素仙,赵强.我院2013年2-4月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房,2014(30):2812-2814.

[4]徐艳,朱轶红.我院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药房,2012(17):1624-1626.

[5]张琳.住院部外科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22-2223.

[6]陈金玉,凌月明.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97,1799.

[7]张剑,苏兰,刘进.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1,20(7):48-49.

[8]肖廷英.住院药房5962例退药申请单原因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3):318-320.

(2016-06-18收稿责任编辑:洪志强)

Analysis of Infusion Drug Repercussion in Inpatient Dispensary

Li Jimei, Wang Ying, Meng Yue, Li Chunyu

(PharmacyDepartmentofTianJinNingheDistrictHospital,Tianjin301500,China)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ntrollable factors of drug repercussion in the inpatient dispensary and to fi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Methods: To collect 5 379 cases of drug repercussion in 2013 and 2721 cases in 2014 through HIS system,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total amount of money, frequency, types of repercussion. After finding the root cause of drug repercussion,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2014, then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2013. Results: The drug repercussion cases in 2014 decreased to 2721 cases after measures taken (P<0.05). In 2004, except for changes of doctor′s advice, temporary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and patients transfer, the occurrence of drug repercussion due to other reasons decreased by more than 50%. The rate of refund was 3.61% in 2013, higher than that of 7.11% in 2014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rough optimizing procedures, increasing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ding by working disciplines, the incidence of drug repercussion can be cut down.

Infusion drug repercussion; Inpatient dispensary; Rational drug use; Analyze countermeasures

R19

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6.07.056

猜你喜欢

药房医嘱制剂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