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不良资产证券化

2016-08-22洁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环球市场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散性证券化信用风险

崔 洁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探析不良资产证券化

崔 洁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不良资产证券化属于金融创新的一种,将基础资产池中的不良贷款进行证券化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规避风险,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品种较少,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不足,该市场正处于探索发展时期。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由于其基础资产的风险特性而面临很多风险,如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形成统一的监管框架和有效地市场约束机制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不良资产证券化并不等同于变废为宝,将高风险的资产证券化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而是将好坏资产分离开分别出售,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是基础资产可以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流,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并不能改变资产的属性,其中好的资产将会出售给外部投资者,坏的部分由发行人或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持有。

资产证券化可以分为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属于特殊的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中好坏资产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根据信用评级的高低,将3C或Caa及其以下的评级作为不良资产的评级。

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功能在于规避风险,增加资产的流动性,优良资产证券化的边际收益不高,在商业银行资金充足又没有合适的贷款项目情况下。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处置不良资产,使不良资产的损失降低,同时增加资本的流动性,因为不良资产的流动性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流动性低下但证券化使得不良资产以证券的方式在市场上流动,大大提高了不良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不良资产证券化会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高风险的不良资产转化为风险较低的证券,减少了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所占比例。

二、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截至目前为止已发行9种,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运行前,信达、华融和工商银行曾尝试不良资产证券化,这是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开始,2005到2008年,我国又发行了4种,即06信元1/06东元1、08信元1和08建元1,2016年5月,时隔八年后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发行16中誉1和16和萃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来源于资产池中基础资产的稳定的现金流,主要受其信用影响,以及抵押资产变卖的现金流,主要受其变现能力和抵押率影响,还有增信措施下的外部现金流。

不良资产不等于是完全没有回收的资产,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有五级分类标准,其中不良贷款包括次级贷款、可以贷款和损失贷款三类,我国抵押资产池中损失类贷款占比例较小虽然其损失率为75%-100%,2005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的6种产品中,基础资产均为可以资产,其损失率为50%-75%,2008年的2种产品中大约含有15%的损失类贷款,但整体而言损失类贷款占比例较低,这样形成了保护现金流的第一道屏障。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分散性至关重要,因为分散性有助于降低鼻梁资产的风险,但我国的基础资产分散性有限。比如行业分散性,基础资产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其中制造业明显偏高;地区分散性,自出资产主要来源于于北京、上海、广州、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集中于债务率较高的省份。

当不良资产的现金流不能保证稳定并且基础资产的分散性有限时,增信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增信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信用增信和外部信用增信,内部增信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进而提高信用等级的措施,主要包括优先-次级结构,超额担保、储备金制度等,外部增信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来提高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主要包括政府担保、保险公司担保等。其中优先级-次级结构是通过调整资产支持证券的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优先级证券和次级证券或更多级别证券,现金流首先由于偿还优先级证券的本金和利息。超额担保是建立一个比资产支持证券规模更大的资产组合库,使资产组合库的实际价值大于资产支持证券价值,两者的差额作为超额抵押,以保证将来有重组的现金流向投资者还本付息。

三、不良资产的风险控制

我国不良资产化证券刚刚起步,国内尚缺乏市场公认的标准化的资产估值定价方法,所以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有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大量的信贷风险转移给投资者,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不良贷款证券化是金融创新工具的一种,如果市场缺乏对其的有效监管,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会导致做空行为进而会引发市场动荡,另外,一些银行出于逐利的目的会降低信贷的门槛,这样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要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违约风险,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参与人主要有债务人、债权人、第三方参与者,所以信用风险可以细分为债务人信用风险、债权人即发起人信用风险以及第三方风险。由于债权人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方,如信托机构。资金托管机构等发生信用违约的概率比较小,所以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务人的信用违约风险上。而债务人违约风险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抵押贷款构成的基础资产池的信用风险水平,不良贷款的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信用风险的分析难度较大,比如抵押物的形态种类、担保人和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所属行业以及不同抵押贷款之间的相关性等。另外,不良资产证券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善不能充分了解资产池的具体状况,也不能得知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现金流测算和产品设计,主要依靠信用评级机构的结果选择是否进行投资,一旦借款人或担保人信用违约,抵押物大幅贬值等情况出现,投资者将承担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不能如期兑付的风险。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进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形成统一的监管框架和有效地市场约束机制,加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主体培育,提高专业化水平以规避、转移、降低风险。

[1]邱峰,探析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的时机与途径,吉林金融研究,2016(01)

[2]王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中国金融,2016(07)

崔洁(1993—)女,汉,河南省新乡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学历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分散性证券化信用风险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土体分散性综合判别方法探讨*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实践 挑战 建议——交通运输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与思考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研究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