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苏州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2016-08-18张正兵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业区产业链苏州

韩 云,张正兵(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构建苏州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韩云,张正兵
(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目前苏州产业中工业比重过高,且缺乏集聚度,以致效率较低。以工业区为基础,通过构建和完善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业升级,形成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将有利于推进苏州经济走上新台阶。对此,除转变观念外,需要制定产业链布局规划,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产业链建设核心,将发展延伸性和配套性产业作为建设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积极培育产业链链主,改革推进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加速形成。

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链;工业区;苏州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历来为理论界所关注。国外虽然没有现代产业体系的提法,但有现代产业体系的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霍夫曼[1]就通过对近20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系列数据的研究,提出工业化前期的产业体系应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后来,克拉克[2]、库茨涅兹[3]等人在产业体系变动的总体趋势中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中的不同特征;尤其是罗斯托[4]、钱纳里等人[5],基于结构角度,对现代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作了深度分析。鹤田俊正、伊藤元重认为在工业化后期,技术进步主要依靠知识主导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设计和造型、基于专业知识的咨询决策以及各种经营管理等;该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研究开发产业、深度加工组装产业、时尚产业、知识服务产业四大类,这样一个先进制造业加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代表了日本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6]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后,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在概念的理解上,主要有官界和学界两种观点,官界的观点侧重内涵的完备性,典型的是2008年广东省委省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做作的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学界的观点则强调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具有协调性的产业结构体系。例如,一种认同度较高的观点是,将现代产业体系看作是产业在横向联系上具有均衡性和协调性,在纵向发展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具备良好的制度素质、技术素质和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国际产业发展相衔接的产业链完整、优势集聚、竞争力强的产业系统。这种系统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自主创新的产业,能体现效率主导产值、持续创新能力、资源环境的平衡、产业系统协调、充分容纳就业等各种要素(向晓梅[7]42;陈建军[8];韩康[9])。也有学者提出,现代产业体系不存在固定的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区域的概念,代表着某一区域内当时较先进的产业体系,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刘明宇、芮明杰[10];周致纳、邓字鹏[11])。

综合各种研究,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以产业链为纽带、效率为核心、产业协调为基础,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工业产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发展产业链,是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主要手段。

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苏州的实际,以工业区为基础,通过构建和完善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业升级,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将有利于推进苏州经济上新台阶。

二、苏州工业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资、改革不合理体制、发展民营经济等,有效促进了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14年,苏州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了227.91亿元、7034.1亿元、6498.88亿元,相比于1978年,按照当时现值计算,分别增长了25.4倍、395.4倍和1254.6倍,GDP总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七。作为一个地级市来说,能有这么一个发展速度和规模,说明这种产业体系无论在其规模上还是产出能力上,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短期内迅速建立起了的工业产业体系,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这种产业体系的持续产出能力及其规模的进一步发展。

图1 苏州三次产业结构和全国及其沿海城市的比较(2014)

(一)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过高

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过渡。然而,按照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列入了发达地区,但产业结构却落后于该阶段的要求。从GDP结构看,无论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还是沿海发达的五市比较,苏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比例最高,服务业相对较低。(参见图1)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发展和高效率发展的基本条件。苏州产业结构的二产高于三产既说明了苏州的工业化进程要慢于其他发达地区,也说明其不利于苏州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业缺乏集聚度

产业集聚是产业效率的来源。苏州的产业,从地区、行业等角度看,其集中度在沿海五市中位居第二。但是,由于苏州率先进行城乡一体化,随着“三个集中”的进行,原来比较分散的工业企业基本都进入到了工业规划区,这样就使得苏州的经济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园区经济成了苏州经济的基本载体;另一方面,园区企业是原来分散的企业通过行政手段集中起来的,大多数企业之间缺乏关联性,比较杂乱,产业集聚度很是低下。

苏州园区新集中起来的企业,对原有的产业集聚是一种退化,对新的产业集聚又增加了难度,提高产业集聚度,必须要寻找新的路径。

(三)产业效率较低

以制造业为例,苏州是制造业大市,2014年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0030.96亿元,在沿海的深圳、青岛、大连、温州、苏州五个城市中位居第一,但制造业中的代工制造(以加工贸易衡量)比例很高。(参见图2)

代工制造业产出效益较低,以增加值率较高的2005年(24.89%)为例,比较世界制造业规模前10位国家(中国除外)的制造业雇员人均创造的增加值,其中,日本最高,达130806美元,最低是印度,17628美元,而苏州为14438美元,比印度还低。(参见图3)

此外,低端制造业主要需求的是低端服务业,因此,苏州的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实际上是传统服务业发展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不快。近年来通过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虽然大大推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作为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手段集中起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存在着和上述工业集聚区一样的问题。

三、苏州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思路

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构建这样的产业体系除要遵循一般产业发展要求,例如加快推进“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等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苏州的实际,制定一条符合后工业社会高效率发展工业的思路。

图2 近年苏州进出口加工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例①2014年为出口数据。

图3 苏州与世界制造业规模前10位(中国除外)国家每个雇员人均创造的增加值比较②苏州的数据源于2006年苏州统计年鉴,折算美元按照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8.19计算。

那么,苏州的实际是什么呢?首先,苏州的经济是一种工业区经济。原来苏州的工业区就比较发达,在城乡一体化中,通过规划区的方式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得苏州的工业区要比其他地方更为突出。其次,苏州产业中制造业占主体。在苏州的GDP中,制造业贡献一直较高,2004年二产GDP高达65.7%,其中制造业GDP接近60%;2014年制造业GDP还占46%,这个比例在全国和世界上都属于高的。最后,苏州发展比较率先,影响因素较多。近年来,苏州主要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之而来的赞誉和质疑也多了起来,前者创造了更多的诸如试点、示范、典型等,后者则面临着各种期待甚至批评。这些都是徒然增加的压力,反映在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上,必须有不同于寻常的创新性思路。这条思路的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以工业区作为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基本载体。2014年,苏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3家,省级开发区4家,综合保税区4家,保税港区1家,出口加工区3家。此外,全市55个乡镇基本上将企业集中到了规划区或工业小区,一些城区街道也逐步将企业归到楼宇、孵化或集中区。可以说,苏州经济基本上都表现为大大小小的园区经济体(包括工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等),而园区中又以工业区为多,因此,工业区经济是苏州经济的一大特色,以工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比较适合的方式。

以工业区作为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载体,主要是指以不同的工业区为单位进行构建。不同的工业区有各不相同的区位和基础企业,有些发展时间较长,基础较好,有些则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差,但这并不妨碍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在基础较好的工业区,可能比较容易建立;在基础比较差的工业区,同样可以通过建立新的产业体系框架,构建一个发展基础,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的长远发展。

第二,以制造业产业链作为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目前的苏州园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工业集聚区,这些工业区中以制造业企业为主;还有一类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因为后者主要是适应前者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同样适用于建立工业区现代产业体系,因此,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宜以工业区制造业企业为主建立。

虽然不同的工业区内所集中起来的企业各不相同,但总有一些具有特色,且具有发展前景的自主技术或品牌产品,构建工业区现代产业体系,就要以这些产品为主,通过该产品的主体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围绕这些企业发展起来的配套、附属企业,不断壮大该产品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一、二条具有特色的产业链,并使这种产业链成为该工业区的实体。

第三,不断提升产业链内部的现代化水平。在工业区产业链框架建立起来以后,需要不断充实并提升产业链水平,目前主要是要借助“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形成链内闭环体系,不断提高产业链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

第四,逐步完善产业链体系。一条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必定是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所谓完整,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纵向是指产业链中制造业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它们在制造某产品过程中具有上下连接关系;横向则是指完善产业链体系,需要在不断完善上下游企业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为制造能力实现和提升的企业、事业或相关组织。

四、苏州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对策

(一)解决观念上的问题

目前对于苏州如何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有从三次产业角度考虑的,有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考虑的,有从创新角度考虑的,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观点比较原则和宏观,或则局限于某一方面,且都忽视了一个主要事实,即苏州的工业区经济。作者认为,建立苏州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性观念:一是所谓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应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下强调其先进性,而不是相反;二是要面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将产业链贯穿始终,强调整体竞争力;四是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观念上要对此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将其化作原则,应用在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过程中。

(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以工业区为载体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有一个区域性的顶层设计,包括建设产业链的思路、框架、步骤和分布等,具体要通过统一规划来实现,该规划应包括试点规划和推广规划、不同地区工业区的发展特色规划、工业区骨干企业的遴选规划等。这些规划需要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实施。此外,对于如何借助“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以及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等,也属于政府规划内容,有些需要政府组织实施。

(三)将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产业链建设的核心

产业链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溢出效应,使处在当中的企业享受到这种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生成机制是:企业和产业的地域集中,是产生溢出效应的前提,例如两个企业在一起,就为它们互相方便提供了条件,产业也是如此;但这两个企业是否能互相提供方便,并不是必然的,要看它们是否具有需要和可能,这就要求两个企业具有结合的共同利益。可见,后者十分关键。苏州通过建设各种园区,将分散的企业和产业集中在一起,具有了产生溢出效应的前提条件,但原来分散的企业和产业关系不大,集中到一起后并没有改变,以致溢出效应不明显。强调产业链建设,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企业和产业之间的相关性,使它们能产生更多的溢出效应。

从提高产业集中度角度,建设产业链要按照有无延伸或接通产业链作用或有无形成配套的可能,对工业区原有入驻企业进行取舍,对新企业的引进进行引导性发展和选择性发展,不符合产业链要求的企业将逐步转移、转产或自然消亡;除链主企业外,其他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链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产业集群中的一个环节,围绕链主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的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按照产业链要求,利用代工资源进行创新品牌,在某一个或不同的产业链体系中生产自主产品,和原来不同的是,这些中小企业的生产和创新品牌与产业链相符,可以享受产业链带来的溢出效应。

(四)发展延伸性和配套性产业

延伸性产业是波特所说的发挥产业链的“延伸”或“接通”功能,即实现加工、营销、采购、物流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在制品制造和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12]。例如加快制造业分离服务业、发展专业外包公司,鼓励制造企业“归核化”等就属于后者。配套性产业比较多元化,例如,以创新平台为载体整合信息、科技、投融资、政府服务等各种资源,建立海关、商检、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培训等服务平台,这些有利于引领产业链实现“延伸”功能、“空间容纳”功能、“接通”功能,完善产业链体系。

(五)培育领导型企业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关键的是需要有领导型企业带动。领导型企业的特征是规模较大,且能充当产业链链主,起到示范效应,在产业链中容易形成核心,对这样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加以培育。对此有如下建议:

一是选择行业锁定目标。在目前制造业20多个主要行业中,进行调研、分类和筛选,锁定具有发展前景、带动效应的行业企业,作为领导型企业培育的候选对象。由于目前苏州的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工业区中,因此,首先要进行行业选择,即视不同的工业区所分布的制造业企业状况,选择该工业区具有特色的制造业作为培育行业;其次在该行业中再选择相对具有优势的企业作为候选企业。在选定行业和企业后,再将它们作为培育的目标、引导和支持的重点。

二是采用多种方式将领导型企业培育成产业链链主。第一种是通过原有企业培育。按照产业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有意识地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使之逐步发展成领导型企业,担当跨产业升级和产业链体系的领头羊,这种模式可借鉴韩国经验。例如苏州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乐开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就是基于代工资源创新跨产业延伸性新产品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企业,目前处在迅速发展期,其中苏州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已成规模,但缺乏产业链体系;而苏州乐开磨具有限公司规模虽然很小,却也遇到了土地等发展瓶颈,这些企业都是具有培育前景的一类企业。

第二种是通过引进培育。利用制造业集中区尚有的土地引进一两个具有发展前景的规模企业或骨干企业,培养成领导型企业并使之担当产业链链主。

第三种是通过发展“虚拟产业链”加以培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了产业链的地域限制,使一个企业或产品超出区际,在更大空间与其他企业和产业相联系。虽然这种产业链体系要受到地域和技术的限制,但同样可以通过培育虚拟产业链链主,掌控虚拟产业链关键环节,从而形成虚拟产业链体系。

三是制定领导型企业培育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政策支持的依据。培育领导型企业主要是通过市场层面进行,但政府层面尤其是在开始阶段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而后者是重点。无论是税收、土地还是资金的政策支持,其有效性和针对性取决于正确的评价和考核,因此,制定评价和考核体系必不可少。

(六)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与苏州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实施本研究中提出的这种战略,要有一种大思路、大手笔的气魄。因为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改变苏州以制造业产业为主的比较低端、落后的代工的现状,创造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这是比较艰巨和长期的过程。改变一种产业方式,涉及很多方面,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改革,苏州出台的三年改革行动计划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改革要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纳入其中,将改革的绩效与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改革将使苏州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变化,这将有利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氛围及实现苏州产业的真正提升。因此,这样的机会,既要珍惜又要把握。

[1]Hoffmann W G.Das Wachstuv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Seit der Mitte des 19 Jahrhunderts,Berlin[J].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965(3).

[2]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Lon⁃don:Macmillan,1957.

[3]Simon Kuznets.Modem Economic Growth:Rate,Structure and Spread[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4]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M].郭熙保,王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王松保,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6]鹤田俊正,伊藤元重.日本产业构造论[M].日本:NTT出版,2001.

[7]向晓梅.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9).

[8]陈建军.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以杭州为例[J].浙江经济,2008(17):43-45.

[9]韩康.“十二五”: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7):25-26.

[10]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5):57-66.

[11]周致纳,邓字鹏.加快建设东莞现代产业体系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6):1-6.

[1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A Countermeasure Study of Establishing Suzhou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HAN Yun,ZHANG Zhengbing
(Business School,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zhou economy depends on establishing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However,the proportion of manufacture in Suzhou industries is excessive,and the manufacture lacks agglomera⁃tion.As a result,the efficiency is lower.Since industrial parks are the main carriers of Suzhou economy,realizing the upgrad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low grade to high and mid grade by building and complet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chain,and forming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will help improve Suzhou economy to reach a new level.Therefore,besides changing ideas,industrial chain allocation plans should be formulated,an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s the core of industrial chain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extension and supporting industry will b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At the same time,indus⁃trial chain directors should be cultivated actively,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should be acceler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formation.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industrial chain;industrial parks;Suzhou

韩云(1954—),男,江苏张家港人,教授、硕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战略管理;张正兵(1989—),男,江苏淮安人,硕士生。

F427

A

1008-2794(2016)01-0007-06

2015-12-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自主项目(12YJA630037);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091420046)

猜你喜欢

工业区产业链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