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1~2015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载文作者及引文分析

2016-08-18胡利勇

公共治理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载文发文学报

胡利勇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53)



责任编辑:明加

2001~2015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载文作者及引文分析

胡利勇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53)

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以2001—2015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刊载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量、核心作者、作者单位、引文、影响因子和h指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广东行政学院学报》载文量总体保持稳定;下载总量大,基金论文占比高,被引频次逐年递增;作者遍布全国,核心作者和发文核心单位发文数量和被引比重高;影响因子曲线上升,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h指数为33,在同级学报中处于前列。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统计分析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由广东行政学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多年来,刊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理论界、学术界、行政学院(党校)系统和广大读者中享有一定声誉。为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方法,对2001~2015年《学报》刊载的学术论文载文量、下载量、基金项目、核心作者、引文和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办刊质量的针对性建议。

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时间范围在“2001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来源为“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的文章,共得到1912条结果,人工剔除总目录、致作者、征订信息、消息、通告等篇目,共计1845篇文章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一、载文分析

期刊载文量就是期刊在一定时间内刊载论文的总数,是反映期刊信息占有力、传递力和输出力,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1]103文章篇幅长短同样也是评价文章质量的一个指标,篇幅太短,就会影响到论述深度和观点表达清晰度。《学报》每年6期,每期约96页,除去扉页和目录页等,实际有效载文页数约为92页,每年约为552页,个别期稍有出入,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2001~2015年《学报》载文量情况见表1。

表1.2001—2015年《学报》载文情况统计

(一)载文量统计分析。

从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01—2015年《学报》所刊载论文数量有逐年缓慢减少的趋势,而篇均页数有逐渐增大的趋势。2001—2009年每期平均载文量都在20篇以上,2010年开始,期均载文量逐年减少,到2015年达到最少14.83篇;与此相反,篇均页数从2001年4.24页,升至2015年6.47页。2005年以来,由于科研机构评价机制和论文挂钩导致稿源增加、加之同类期刊竞争以及经济效益驱动,许多学术期刊进行扩版,缩短刊期、增加页码、扩大开本;[2]86-87而《学报》不仅没有通过扩版或缩小字体来增加载文量,反而在不扩版情况下,更加重视刊载篇幅较长、研究透彻、论述全面的高水平高质量文章,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

(二) 下载量统计分析。

论文下载量指论文在发表后一定时间内,通过网络检索被下载的总次数。下载量能在第一时间对文献使用情况作出反映,论文下载量越高,说明期刊或论文受关注程度越高,期刊或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越大。[3]710从《学报》论文下载量来看,2005年刊载的论文下载量最大,表明这一年《学报》所刊载的文章,受到读者广泛关注。2001—2015年《学报》论文总下载量达到411164次,年均下载27410余次,这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学报》拥有数量较大的读者群。2013—2015年刊载的论文下载量还不大,是因为论文新近发表,其下载量要达到峰值需要一定年限。

(三)载文被引用统计分析。

被引次数是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总次数,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一般情况下,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论文影响力越大,学术价值越高。篇均被引次数是指期刊载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是用总被引次数除以载文总量计算得来,篇均被引次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期刊载文的整体水平,篇均被引次数越高,期刊社会影响越大,学术价值越高。从表1可以看出,《学报》刊载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年份是2005年,达到1168次,同样篇均论文被引频次也达到了15年间的最大值8.85次,这表明《学报》2005年所刊载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001—2015年间,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成抛物线形发展,都是先上升,到2005年到达顶点,然后逐年下降。这不一定就代表《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下降,学术水平降低,这与期刊总载文量下降和论文影响力发挥时效均有密切关系。2001—2015年《学报》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达5.25次,这说明《学报》总体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值得充分认可和肯定。据统计,2005至2015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每篇被引用平均8.14次,世界平均值为11.29次/篇,[4]95这表明《学报》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国际科技论文和世界平均值还有一定差距,有很大提高和发展空间。

(四)基金论文统计分析。

基金论文是指期刊刊载的由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基金资助课题具有较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国家级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代表了某一学科领域先进水平,是衡量期刊文章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指各类基金论文数与论文总数的比例,比例越高,表明期刊学术质量越好。[5]83

表1和图1结果显示,15年来《学报》所刊载受课题资助论文逐渐增多,占比从2001年的2.21%逐渐上升至2014和2015年的百分之六十之多,这说明《学报》学术吸纳能力日益增强,在鼓励和吸引基金论文方面,《学报》做足了功夫。

图1.2001—2015年《学报》基金论文情况

表2给出了基金论文来源前10位的情况,国家和省部级类基金项目数量多、比例高,充分说明《学报》基金论文层次高,质量可靠。

表2.2001—2015年《学报》基金论文情况

(五)分学科载文量统计分析。

分析不同学科的发文量,可以明确期刊办刊特色、载文重点;《学报》各学科发文分布情况见表3,各学科发文被引用情况见表4。

表3.2001—2015年《学报》学科发文量前十名序号学科名称发文量占比%1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40818.252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2079.263政治学1516.754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155.145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084.836企业经济743.317经济体制改革733.268诉讼法与司法制度693.099社会学及统计学542.4210政党及群众组织542.4211其它学科92341.2812合计2236100.00表4.2001—2015年《学报》学科被引前十名序号学科名称被引频次占比%1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263221.832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138511.493政治学130510.824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545.425社会学及统计学6275.206行政法及地方法制5024.167诉讼法与司法制度4073.388企业经济3412.839法理、法史2722.2610经济体制改革2482.0611其它学科368630.5712合计12059100.00

《学报》载文涉及学科范围分布广泛,多达84个,这与《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的办刊特色相吻合。从表3和表4分析可以看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学科发文量合计占学报发文总量近六成,被引前十名学科发文引用次数合计占总被引频次近七成;此外,对照表3表4,发现学科发文量与学科被引频次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发文量前十名的学科中,有9个学科属于学科被引前十名,这表明发文量前十的学科和被引前十名的学科,是《学报》载文重点学科,这些学科代表着《学报》的学科特色,从而影响着《学报》的栏目设置。

二、作者分析

(一)作者地域统计分析。

从期刊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期刊在全国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表5.2001—2015年《学报》作者地域分布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学报作者群遍布全国,除西藏和台湾两省没有作者外,其余省份均有作者在《学报》上发表文章,特别是省外作者发文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这足以证明,《学报》不仅在广东省内有着较高学术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是本省学术界交流的重要阵地,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学报》也是省外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核心作者统计分析。

表6. 2001—2015年《学报》核心作者统计

(三)核心单位统计分析。

对期刊论文作者单位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期刊研究队伍的分布特点,客观评价不同研究机构的科研能力,更清晰地认识各单位对《学报》的学术价值。2001—2015年《学报》载文的作者单位有577家,其中,发文在150篇以上单位有2家,即“广东行政学院”和“广东省委党校”,由于广东省委党校与广东行政学院于2001年8月合并,故广东行政学院与广东省委党校作为同一作者单位合并计算;发文在20—100篇单位8家,发文在10—19篇单位18家,发文在2—9篇单位200家,发文1篇单位有342家。可见《学报》作者单位分布极为广泛,用与核心作者测定相同的方法,可以计算核心单位最低发文量为10,最低被引次数为20,将符合任一条件的单位进行合并查重,得到候选单位93家,这些候选单位合计发文1263篇,占总载文数的68.46%,累计被引8143次,占总被引次数的84.06%,足以证明这93家候选单位对《学报》学术水平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发文平均指数为13.58,被引平均指数为87.56,进而计算各候选单位综合指数,指数大于或等于100的即为2001—2015年《学报》核心单位20家(见表7),表6中的核心作者,有50位来自于这20家核心单位,由此更进一步的说明,核心单位,特别是核心单位的核心作者,是影响《学报》学术水平的中坚力量。

三、引文分析

引文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吸收能力和相互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期刊分析器为工具,对《学报》2001—2015的所有引文,从引文数量、引文类型和语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8。

(一)引文量统计分析。

引文量即参考文献总量,期刊引文量是期刊载文所有参考文献的数量之和,篇均引文量是期刊中每篇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引文量可以反映期刊的信息吸纳能力,也是反映期刊论文理论来源和学科动向的基本线索。[7]65《学报》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逐年增加,2001年篇均引文量最低,仅为1.77条,到2015年已经升至12.98条。2001—2015年《学报》1845篇论文引用文献共10959条,篇均引文量5.94条。据统计,2009—2013年中国SCI论文篇均引文为4.54次。[8]335表明《学报》对引文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引文标引更加规范化,办刊质量在不断提高,信息吸纳能力逐步增强。

表7. 2001—2015年《学报》发文核心单位

表8. 2001—2015年《学报》各类型、语种引文数量统计

(二) 引文类型和语种统计分析。

2001—2015年《学报》引文主要以中文期刊和图书为主,分别占总引文数的59.99%和35.11%,累计占比超过95%,其余几种文献类型占比不足5%,外文期刊论文占比仅为2.43%,这说明《学报》作者论文的主要研究基础来源于中文期刊和图书两种类型。从语种方面来看,中文引文占比高达97.94%,而外文引文仅为2.06%,这说明《学报》作者对国外研究成果吸收和消化能力还较弱。造成引文外文比例偏低的原因有二:其一,外文图书数据库价格昂贵、不是每个单位都有购买,获取相对不易;其二,《学报》以“探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为主”为办刊宗旨,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

四、影响因子和h指数分析

(一)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美国文献计量学家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是指期刊前两年所载论文在统计年被引总次数与期刊前两年载文总量之比,它更能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情况,是国际国内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表明该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越大,学术质量越高。以“中国引文数据库”期刊分析器为工具,以科技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作为综合影响因子统计源,以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作为复合影响因子统计源,检索统计并绘制影响因子趋势图(见图2),可以看出《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都是在波动中不断变化,起伏不定,但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在逐步提高。与同类期刊做对比,2014年,《学报》复合影响因子0.59,综合影响因子0.36,这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1.93和综合影响因子1.15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的1.15和0.52、《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的0.75和0.36、《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的0.97和0.59相差并不太大。当然,影响因子受统计源、学科性质等因素影响而有其自身缺陷,所以需要更多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

图2.《学报》影响因子趋势图

(二) h指数分析。

期刊h指数,[9]1646即如果一个期刊有h篇文章的篇被引次数不少于h,其余文章篇被引次数均少于h,则该期刊的h指数为h。期刊h指数与期刊影响因子相比,它对单篇高被引和低被引文章不敏感,数值比较稳定,并综合考虑了期刊数量(论文数量)和质量(被引频次)。同一时段内,h指数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不同时间段,同一期刊的h指数并不相同。2001—2015年《学报》载文按被引次数降序排列,从第1篇被引173次一直往下找,直到第34篇被引次数为33,即h指数为33(见图3)。同样的时段统计得到国家和各省级17份行政学院学报的h指数,国家的为69,北京、云南、江苏、上海分别为44、43、41、39,广东即《学报》排名第6,高于另外11份同级行政学院学报,表明《学报》虽然影响力不及国家级行政学院学报,但在省级行政学院学报中,影响力处于前列。

图3.h指数趋势

五、总结与建议

2001—2015年,《学报》载文量总体保持稳定;下载总量大,基金论文占比高,被引频次逐年递增;作者群遍布全国,核心作者和发文核心单位发文数量和被引比重高;影响因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在同级学报中名列前茅。为助力《学报》提升发展,建议如下:

(一) 规范基金论文审查标准。虽然基金论文占比高为期刊加分不少,但是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论文存在“一篇多挂”的现象,即一篇论文由多项基金同时资助,既有国家基金,也有省市基金,从鼓励科研的角度来看,优势是显然的,但也应尽量避免“搭便车”挂名交差行为。因此,《学报》应制定严格的论文基金审查制度,提升基金论文的含金量。

(二) 按照2005年修订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重新规范引文著录规则。引文著录方面,《学报》仅页码著录这一点与标准有差别。按照标准,参考文献中应该包含页码信息,虽然《学报》也要求标注引用页码信息,但是“引文页码置于正文中的序号外”,与标准不符。

(三) 增加英文题头信息,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报》载文不包含英文题名、摘要和信息,无形中降低论文被检索到和引用的几率。

(四) 放宽文章版面和字数的要求,允许刊载篇幅较长但质量极高的学术论文。《学报》要求论文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事实上,在载文量和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多数期刊都有这个要求,但是不宜限制太过严格,应该根据稿件情况,必要时可以增加页数出厚刊,避免将高端论文拒之门外的风险,同时有利于缩短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的周期。

(五) 对普通论文加收版面费,对高质量文章作者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学报》不收版面费,而且支付稿费,这一点难能可贵。增收版面费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办刊经费更加充裕。《学报》应与核心作者和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并长期友好合作,不定期对知名学者进行约稿并给予一定补贴。

[1] 胡利勇.《岭南学刊》2003~2005年载文、作者、引文统计分析[J].岭南学刊,2006,(6).

[2]王钟健,豆晓荣.载文量与期刊学术质量问题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

[3]方红玲.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峰值年代[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

[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

[5]李玲.《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09—2013年载文及引文分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2).

[6]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7]王术,刘炼.2011—2013年《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载文、作者与引文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6).

[8]中国科学院编.2015科学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9]彭爱东,于倩倩. h指数、g指数和累积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相关性研究——以综合性社科期刊为例[J]. 情报科学,2012,(11).

责任编辑:明加

2016—04—25

胡利勇(1980—),男,内蒙古临河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研究方向情报学、文献计量学。

G350

A

1008—4533(2016)04—0081—08

10.13975/j.cnki.gdxz.2016.04.012

猜你喜欢

载文发文学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