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德清乡村民宿发展研究

2016-08-16沈梦涵张建国

天津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德清乡村旅游民宿

沈梦涵++张建国

摘 要:作为国内“洋家乐”民宿经济发源地的浙江德清,乡村民宿已经成为德清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探讨其乡村民宿发展问题,对于引导国内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经过探索起步和规模扩张两个阶段以后,现进入到提升发展阶段。目前,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农旅融合度不高、乡村性丧失等问题,应从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实施多元化发展、创新文化内涵设计等方面,积极推进县域乡村民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清;民宿;乡村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8.020

Abstract:Zhejiang Deqing as domestic "Yangjiale" homestay economic birthplace, rural B & B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in Deqing rural tourism.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 of the rural homestay development,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domestic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rural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Deqing rural has a good resource base, after the start of explor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two stages, now entering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ay in Deqing was facing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ow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the loss of country. Should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ote agricultural brigade depth integration, implement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culture design, actively promote the county homestay industry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Deqing; homesta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近年来,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休闲娱乐时间增多,由于回归乡土、返璞归真思想的影响,民宿旅游已成为休闲旅游新阶段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经济新浪潮中,民宿旅游深受游客的青睐和推崇,民宿在德清乡村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外对民宿的研究主要是对管理方面的研究[1]。国内民宿起步不久,学者主要集中对民宿的概念、起源和特点[2-3],现状分析[4-5],发展模式研究[6],发展对策分析[7-8],国内外民宿的比较研究[9],两岸民宿的比较研究[10-11]和资源体系评价研究[12]等方面。目前,国内针对区域民宿旅游开发研究的较少。合理开发民宿资源,利用民宿资源推进乡村旅游,是德清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1 德清乡村民宿的主要特色

1.1 乡村民宿的概念内涵

民宿作为近年来旅游界的热门词汇,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究其起源,有两种定论较有说服力。其一,民宿起源于英国的B&B(Bed and Breakfast)和美国的House Stay[13];其二,民宿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民办旅店(Minshuku),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提供住宿和餐饮。目前,国内对民宿的理解与日本较为一致,主要是农民把自家空余的房子进行整修供游客住宿,并提供餐饮和导游服务[7]。民宿兴盛于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2001年出台的《民宿管理办法》中对民宿的定义较为规范: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13]。

国内对于民宿的概念认知也有诸多或大或小的差异。浙江杭州在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农村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农村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定义“农村民宿”为“农村民宿是指农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经营主体租赁农户住宅或闲置的村集体用房、农林场房,经整体设计、修缮和改造,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性场所”,并对其经营用房、消防、治安、卫生、环保、食品安全和规范管理、申报程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浙江德清县旅游局批准发布了县级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B330521/T30—2015),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规范。该标准指出,乡村民宿是指经营者利用乡村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乡村资源加以设计改造,倡导低碳环保、地产地销、绿色消费、乡土特色,并以旅游经营方式,提供乡村住宿、餐饮及乡村体验的场所[14]。依据乡村民宿的软硬件条件,将乡村民宿依次划分标准、优品、精品三个等级,确保民宿的建设品质。endprint

1.2 德清乡村民宿的主要特色

德清县独特、优美的环境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民宿产业,德清县民宿已被视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具有主题特色鲜明、业态组成丰富、市场效应良好等特色。

1.2.1 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目前,德清县符合标准的乡村民宿有390家,是2010年115家的3倍多,共有床位3 170张,餐位18 500席,从业人员8 770余人。其中104国道以西的德清西部有民宿246家,包括洋家乐72家,形成了环莫干山乡村民宿集聚带。

近几年来,德清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德清民宿产业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经济总收入1.46亿元。2014年,德清民宿业态共接待游客23.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2015年,全县农家乐、民宿经营户共接待游客95.05万人次,同比增长38.5%,实现营业收入6 178.3万元,增长39.1%,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1.2.2 主体适度集居、基础设施完善 德清县交通便利快捷,依托环莫干山、环下渚湖、环杭州都市圈的优势,是都市市民旅游的理想出游地,县内村村通公路,可达性较好。此外,德清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向民宿发展重点区域倾斜。德清县农业局、文广局、宣传部、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结合“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工程、“3830”园区建设工程、广播电视及信息通村入户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主动为民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硬件条件。旅游交通、咨询投诉、商贸休闲、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自2013年开始投资800万元的德清旅游集散中心将建成使用,铜官庄、余英坊等特色景点业态日趋成熟,莫干山旅游集散中心、莫干山镇集镇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维护民宿旅游特色,德清县对西部山区部分简陋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各环节中深入贯彻原生态低碳理念,切实保证民宿的安全经营。如:为解决西部山区民宿的消防问题,德清县出台了《德清县“民宿”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推动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自律管理。

1.2.3 经营业态多元、旅游产品丰富 “洋家乐”不仅有效满足了休闲经济的个性化需求,也促使德清西部山地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内容更丰富、业态更多元的洋家乐集聚区。三九坞、裸心谷、法国山居、后坞生活、隐居莫干,还有更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安缇曼、西部时光、清境·庾村文化市集等各类业态、规模不等的中西混搭的高端乡村民宿不断涌现。依托环莫干山异国风情景观线的良好资源优势,开展了山地休闲运动、生态度假、农林观光体验等多种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

1.2.4 行业管理严、服务水平高 成立了由德清县委、县政府牵头,县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组成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管理职能与业务范围。成立了德清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作为政府部门与民宿企业之间的桥梁,反映企业的合理要求,协调经营过程中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级组织体系的建立,为农家乐搭建一个良好的组织平台。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办国际乡村旅游研究院,定期培训洋家乐管理人员,以“红管家”促进洋家乐集聚区公共服务提升,德清民宿旅游发展的智力支撑不断夯实。先后举办了乡村旅游科普培训班、“农家乐”优质服务培训班、金牌厨师大赛、烹饪大赛、饭店技能大赛等各类培训和比赛,不断提升“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强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配套游览设施安全,加强安全监管力度,针对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域,在旅游旺季配备急救医务人员和设备,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一支快速救援医疗队伍,避免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及重大旅游投诉事件的发生。

1.2.5 经济带动作用强、社会效益显著 民宿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优化,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双向利益。

西式的度假环境和经营理念吸引高端游客,不但投资业主有了丰厚的回报,照章纳税使得当地政府也有了稳定在财政税源。此外,民宿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直接解决农村劳动力15 882余人,间接促进农产品销售、旅游交通等就业岗位数量的快速增加。

2 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回顾

2.1 探索起步阶段(2007年以前)

德清县民宿最早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萌发于20世纪初,部分农户利用自己的闲置住房,为周边近距离的游客提供一个周末休闲娱乐的场所,形成了“早上出发,中午吃饭,晚上回去”的简单型休闲消费模式,以价廉味美的农家菜肴为主要特色,没有或很少有住宿条件,住宿服务处于自发探索阶段。

2.2 规模扩张阶段(2007—2014年)

2007年,南非人高天成开办了首家洋家乐“裸心谷”之后,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发展以住宿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受到重视,进入到乡村民宿的规模扩张阶段。“裸心谷”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到莫干山组建“洋家乐”,“洋家乐”低碳生态和自然休闲的理念,吸引了一批长期的消费者[15],本地居民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在德清自建“洋家乐”。

2009年,德清在全国首创性提出“洋家乐”的概念,“洋家乐”随之走向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效仿德清洋家乐模式。德清县的“洋家乐”环境优美,别致一格,绿色环保,休闲自然,被称为“除长城外15个必须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和“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之一”[16]。2012年以后,民宿业以每年六七十家的速度增加,发展非常迅猛。2014年,在第十一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论坛上,德清县“洋家乐”荣获“中国旅游创新奖”。endprint

2.3 提升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德清县发布了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通过对民宿服务质量要求、等级划分条件及评定规则等规定促使德清民宿趋于成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召开了农洋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现场会,表彰了6家精品民宿和75家“五证齐全”民宿;此外,在世界乡村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德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逐渐趋向品牌化、国际化。

全县的乡村民宿自此进入了提档升级阶段,以“农旅融合”“文旅互促”“示范引领”“规范管理”等内涵建设,引导德清县民宿走向科学发展和品质化经营新局面。

3 德清乡村民宿提升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年来,德清西部民宿经济发展迅猛,连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也在被开发建设利用。蜂拥而起的“洋家乐”民宿中,内在的低碳、环保、绿色等“核心”理念大多已被剥离,开辟公路、铺设水管、修建房屋等建设性行为,加之民宿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垃圾等,对当地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包括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建设性破坏,以及自然景观方面遭到的破坏,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将其很好地处理,将会对德清县民宿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其次,乡村民宿业过快发展,运动休闲设施建设过多,游客量渐增,超过了环境承载量,将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冲击,造成不可修复的危害。

3.2 农旅融合度不高

以洋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民宿主要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民宿度假,多重视“宿”的要求,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民宿的单体范围内的建设中,对外围资源的整合,对三农的融合做得不够,业态上与区域内的农林产业结合不是很紧密,对农林业提质增效的直接带动作用不强。

3.3 区域乡村性的丧失

民宿的发展快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到了德清民宿。本地农民乐于把房屋以高价租给外来经营商,致使农民向城市单向流动,业主中外来客商占比较大,会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不利影响,加快区域乡村性的丧失。

其次,在民宿区域内出现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的建筑,将破坏原有的和谐气氛及景观的一致性,导致民宿区原本最吸引人的特色消失。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在区内大量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将会导致目的地地区出现城市化倾向,最终使该区提早进入衰退期。再者,过多地发展旅游活动,会造成乡村文化的扭曲,改变乡村朴实的伦理观和道德观,致使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乡村特有的民风民俗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3.4 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

德清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掌握了民宿产业的先机,获取了良好的开端,目前民宿主要分布在劳岭、后坞、莫干山风景区、何村、五四、庾村、南路等周边地区,形成了强劲的旅游产业优势,但是现在市场上民宿发展良莠不齐,同质化现象显著。面对环莫干山区域民宿经济飞速发展的热潮,一方面,民宿发展过程中呈现较强的季节性和淡旺季,对当地民宿旅游发展效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造成旅游接待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民宿数量日益增多,许多民宿的外观和装饰倾向于模仿三九坞、裸心谷等高端民宿,使用旧木材、土坯墙、茅草、鹅卵石等材料打造出“怀旧”感觉,实则是在重复模仿,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民宿数量增多会导致竞争价格下滑,致使服务水平质量下降。

4 德清乡村民宿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一旦被破坏短期内很难恢复。开发民宿,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恪守生态红线,做好受损山体和森林的生态修复,完善防污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在开展旅游体验项目时,要安排专人对游客进行指导或讲解,防止因游客不懂相关知识,而导致破坏和浪费。

遵循国家旅游局核算景区最大负载量的要求,将整个民宿区域作为一个景区核算游客负载量最大值,一旦发现其负面影响超过了承载力限度,即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限制游人数量,也可采取提高价格、限制开放时间、限制游人的活动方式等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4.2 促进农旅深度融合

民宿发展要立足于农旅有机融合、共生共荣,按照旅游吸引物的要求改造现有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村繁荣发展等龙头道带动作用。使得农业借助于旅游,完成自己的产业升级,农村借助于旅游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民借助于旅游提高经济收入与文化素质。

积极引导乡村民宿业主对接周边的竹林茶山和果园菜地,开展农林观光采摘活动,在丰富游客度假活动的同时带动农林产业发展。形成“高端乡村民宿+农园观光采摘+农庄休闲度假+乡村绿色购物+民俗文化研修+欢乐节庆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德清成为中国高品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和标杆基地。

成立德清农旅融合协调发展合作机构,主动对接民宿、旅行社,定期举办联席会议解决农旅融合发展的实际问题。制定政策鼓励民宿经营企业与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建立旅游企业集团,联合开发产品,实行联营共赢。开展农旅联合营销,民宿促销活动要宣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详细资料,重大旅游节庆活动要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设立分会场。

4.3 实施民宿多元化发展

积极围绕百年名山、国家级湿地等高等级旅游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对接日益增长的公众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和持续改善的交通道路条件,丰富县域民宿旅游业态内涵,支撑旅游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民宿企业发挥休闲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德清县民宿旅游的品质,进一步强化民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坚持“多元经营,多样利用,多样体验,多种旅游产品”的理念,引领德清县民宿走向多元化,全方位推进德清休闲农业持续发展。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利好,积极引导大学生、德商返乡创业和村民中的能人创业,发展本土业主创办高端乡村民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清乡村旅游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明亮的眼睛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