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的对策

2016-08-15徐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能动性农村教师

徐丽

内容摘要:教师能动性发展蕴含2个范畴和4个构成因素,即实践能动性、认识能动性范畴和知、情、意、行因素。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缺乏自发性、积极性、计划性和创造性。提升能动性发展的实践路径需要教师提升自觉性意识、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村教师 能动性 实践能动性 认识能动性

主体性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的主体性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生命是一种能动性、对象性的存在,如康德所言,“生命是一个存在者按照欲求能力的法则去行动的能力。欲求能力是存在者通过其表象而是这些表象的对象之现实性的原因的能力”。生命的欲求能力,即人类主体按照个体的需要去行动,这种行动有思维意识层面的,有物质实践层面的,都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人的主体性发挥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界,挑战各种自然条件,形成了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实现了人类由受制于自然界到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的转变。

一、教师能动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的能动性是指教师为了实现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发展环境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选择,并朝着选择的方向施加个人影响和作用力。这体现在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对教学目标的探索、教学方式的更新、科研的拓展、师生关系的协调以及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农村教师作为个体存在,是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主体能动性体现了农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是主客体关系的主导。客观规律性体现为农村教师的受动性。

二、农村教师能动性的范畴与作用机制

农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对教育发展规律以及自我观念的反思,都以其具体实践为基础。农村教师的能动性是人类能动性的子部分,有2个范畴,即实践能动性、认识能动性。它的作用机制具体表现在认知、情感、意识、行动四个过程。

人类认识的能动性来自于劳动、语言和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有2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最终能动地向实践飞跃。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过程,也是理性认识物化的过程,这是能动性的最重要体现。农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认识的能动性,需要对客观对象“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通过事物的外部表象,深刻的分析和剖解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矛盾关系。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处理好社会关系以及自身发展等问题。

能动性是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类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农村教师的实践活动包括精神生产实践以及教育和管理活动,发展的需求是他们实践的直接动力,也是实践能动性的内在根源。教师有物质、精神和社会生活需求,这些需求促使他们将所想付诸实践。教师的实践不仅改造了自己的思维领域,还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结果是教师实践能动性的体现。

农村教师实践、认识的能动性包括知、情、意、行四个过程。知、情、意是人建立在以对象为目的的精神活动,体现了主体能动性的计划性。“知”是感知、认知,是对对象的知,是以客体为目的的意识活动过程及结果,是人的经验认识的总结和升华,有着理性化的趋向。“情”和“意”是指情绪、意志、情感等,是主体对客体的情感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主体是在情感因素的促使下去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到主体选择的自发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人的情感,才会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才会去追求价值和真理;农村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行动的能动性,具体表现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对个人发展的计划、组织、管理、评价和调控。

三、对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的呼吁

我国农村教育历史起点低、配套支持系统不完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能动性发展。在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当代社会,“当环境发生突变时,对教师的要求突破了既有实践行为范式的界限,教师面临‘脱域的危机。在新秩序建立之前,为了维持系统运作,消除风险带来的恐慌,发展实践意识成为必要之举”。发展实践意识是在主体对客观环境的感知、领悟下作出的能动性反映,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主动性活动。发展实践意识和活动是主体不断战胜有限能动性的法宝,是认识活动的质的飞跃。农村教师的能动性发展,应该呼吁他们的自发性、积极性、计划性、创造性发挥。

自发性是能动性的初始形态,是感性认识的表征。“自发性是物质自身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属性和特征。它是指客观物质没有或者不受外来精神因素的支配,由于它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决定的自生运动、自我运动”,自觉性是一种理性认识,“人的自觉性表现于人有自我意识、人的活动受理性思维及其成果的支配和指导”。教师的自发性是指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感性认识,教师对教育现象、教育参与者、教育内容等饱含着无意识的、冲动性地表达。

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多元的,最基本的是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即对衣食住行条件的期待,还有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人的实践、认识活动中的情欲、兴趣、意志等。教师的积极性受理性经验的支配,表现了主体对客体以及自身的情感表达,是教师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教师的积极性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激情,对科研探索的钟情,对处理师生关系的热情。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浓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更好为教育事业奉献。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未雨绸缪,做好教学和科研计划方案的研制、选择、实施、评价、反馈和修改,这体现了计划性在教师能动性发挥上的重要地位。

人类的创造性包括思维的创造性和实践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人脑机能的体现,具有逻辑性。实践的创造性是创造性的最重要体现,是思维创造性的物化,受思维创造性指导,二者相辅相成。农村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增强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不断推进教育发展、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

四、提升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的对策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是推动农村教育改革的关键,其能动性发展至关重要。农村教师的能动性发展虽然有外部因素存在,但根本取决于其内在的因素。因此,提升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需要教师增强自觉性意识、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自觉性是人类特有的性质,引导着自发性的生成,是自发性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教师的自觉性是出于教师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去做事情。当教师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欲求时,教师才会自发地、积极地、有计划地去探索如何完善自我,从而有步骤地采取行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以自身掌握的与已有的理论成果为基础,进行消化、理解,这是提升自觉性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客观规律,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进而实现个体的自觉能动性,主体必须提高自己的认知实践能力。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对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出的要求较高。教学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教学方法的可变性与适应性,提供的学习情景多样性,学生学习问题处理的有效性”。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表现得更灵活,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并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因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自我评价,升华知识体系和践行能力来提升认知实践,不仅促进个人的心智发展,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发展空间。

创新是主体发挥自觉能动性的效果,是教师实践反思过程的重要衔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师的创新素养有着直接关系。没有教师的创新性,很难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自觉性。“但许多教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从课堂到课堂,他们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又缺乏企业的必备经历,因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养成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培养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才会尊重和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保护学生的‘怪异想法和‘捣蛋提问,并且有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研究和创造。

五、结语

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和人类能动性发展的历程和内涵具有一致性,都是主体存在的特征。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蕴含实践能动性和认识能动性,应充分发挥主体的知、情、意、行等性能,填补自发性、积极性、计划性、创造性的缺陷。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需要提升自觉性意识、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这些应该得到农村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能动性农村教师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英语阅读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探讨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