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钢琴演奏特点和教学价值

2016-08-15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教学价值

刘 洁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合肥 230061)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钢琴演奏特点和教学价值

刘洁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合肥 230061)

摘要:本文以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无词歌》为具体研究对象, 从钢琴演奏特点上展开,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个人风格、艺术特征、音乐特色,提高对《无词歌》的认识和理解,揭示其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演奏特点;教学价值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年),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首创了“无词歌”(Songs Without Words)这种钢琴体裁,前后一共创作时间陆续持续了15年,分为8卷出版,每卷各是6首,共48首,另外还有一首遗作,总共49首。每首篇幅较短小,但都有歌唱性旋律及其伴奏,都是完整的歌曲形式,名副其实的“无词歌”,精致、隽永、妩媚可人且富创意。

一、《无词歌》的钢琴演奏特点

(一)如歌的奏法

例如第18首《二重唱》(Op.38,No.6)的三段曲式,在无词歌中属于有伴奏形式的二声部重唱,在器乐创作中颇具新意。开始时右手要同时演奏高声部和中声部两个声部的歌唱性旋律,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也不能把两个声部混淆。在练习时可以让手指放平,用指腹贴键,避免简单的垂直敲击琴键,下键速度放缓。同时把肩部、手臂的力量往下放,让力量在手指间平稳地转移,从一个手指平稳地移向另一个手指,就像两只脚在地面上走路一样,手指在琴键上平稳流畅的走动,追求声音柔和而连贯。

(二)声部层次的控制

钢琴是个多声部的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可以表现出相当于一个乐队的效果。[1]《无词歌》的每一首都是都由多声部构成,最少的也有两个声部,三至四个声部更为常见。每个声部的线条走向很清晰,在节奏上也各自独立,必须要让每个声部的进行都弹得很清楚,在音色和强弱上都要有所区别。简单的可分为旋律、和声、伴奏三个部分。其中旋律是所有声部中最重要的,要突出表现其歌唱性;和声要均匀平稳地进行;低音要厚实的像交响乐队中的大号一样深沉。有时会出现支声部,增加音乐色彩,弹奏时不如主旋律突出,但不可忽略,有时和主旋律形成问答的关系,让音乐更加富于变化。

例如第15首(Op.38,No.3)中高声部如歌,中声部轻柔,低音浓厚,和声走向清晰,有效地衬托旋律进行。这条的中声部是三连音节奏,由左右手共同完成,在弹奏时要注意两只手的配合要做到“天衣无缝”。每个声部线条走向清晰明确,声部之间不混淆不冲突,保持各自独立性。同时注意声部互相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纵向和横向的平衡关系。

(三)和弦的弹奏

和弦的运用在《无词歌》写作中较为常见,概括分为:

1.节奏型和弦

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初由美国军方提出,最早被应用与国防军事后,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如今,WSN在环境监测、国家安全、天气预测、城市交通、医疗护理、智能家居、目标跟踪、生物研究、反恐救灾等领域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采集到的数据必须知道传感器的具体位置,只有在知道了传感器位置信息的前提下,采集到的数据才有意义,才能知道事件所发生的位置[2]。

和弦的整体或者部分,按照一定的节奏形式出现。例第39首(OP85NO3),此曲采用四个声部的形式,两个内声部由和弦构成,和弦是四个一组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其中第一个为休止符。高声部旋律在均匀的和弦节奏音型背景中奏出,同时左手最低声部有保留音和声,具有清晰的四层音响结构层次。在弹奏时,容易出现内声部和弦弹的模糊不清,和弦下键较重,干扰旋律的进行,如同水漫金山,掩盖了旋律的歌唱。和弦应随着高声部旋律的歌唱起伏发生相应的强弱变化,“水涨船高,水落石出”。

2.织体型和弦

将这种和弦的和声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例第27首《葬礼进行曲》(Op.62,No.3),由强奏和弦进入,突出强烈的节奏感,声音扎实富有弹性。中声部通过和声把和弦联系在一起,用相应的音符填充高声部的进行,表现出严肃,庄严,悲壮,哀怨的情绪。弹奏和弦时首先要把整个手臂的重量放下去,手指不离开琴键,声音整齐集中又要连贯圆润。右手和弦的最高声部是旋律音由五指弹奏,要突出强调。

3.半分解式和弦

这一类和弦的音型和低音结合紧密,和弦可以分解成短小的和声性音型,低音声部是整个和声的构建基础,要弹的很清晰。半分解式和弦就是建立在这个低音基础上。例第12首《威尼斯船歌》(Op.30,No.6),左手以半分解和弦音型组成,模仿划船的节奏,右手唱出旋律,富于表现力。左手大臂带动手腕,手腕要放松,手指下键前要充分准备好,力量在指间平稳转移,乐句不能随意断开,要把低声部整个绵长的气息延续,把长乐句线条拉住,左手切忌断跳。

(四)节奏的处理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的脉搏就像音乐的心跳。保持节奏的脉动必须有稳定、均匀、统一的速度。但是音乐的节奏不是机械、呆板的,而是有生命力的,每首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节奏律动。在实际演奏中,有时候会更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节奏,这里弹的略显宽松,那里就相对“紧”一些,处理的稍微弹性自由些。但是不能夸张的滥用,否则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平淡松散,不严谨的弹奏会使作品听起来散乱而无整体感,破坏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扭曲了作品的内容。例如第12首《威尼斯船歌》(OP.30,No.6),第6小节开始的主题,可以稍作放慢的进入,让人听到这如歌的旋律。第9小节右手出现的第一强音也可稍微站一会儿再往下进行。这种节奏上的弹性处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rit或者a tempo,而是根据音乐的需求进行节奏上的稍微变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摸索多思考仔细聆听,才能表现得恰到好处。

(五)装饰音的演奏

装饰音的演奏是《无词歌》里一个有趣而常见的特点,由许多小音符构成,但是往往是旋律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歌唱性。一般采用前倚音式的写作方式,用单音或者双音的简单写法,和音乐语言的韵律联系紧密。装饰音的效果除了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感,让音乐听起来更加生动有情趣,旋律线条富于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有一种语言感的歌唱[2]。例如《无词歌》第12首《威尼斯船歌》(Op.30,No.6)其中有三处时值交长的tr长颤音,描绘了船桨激起的水花的音响效果,水花由弱渐强至高潮后再减弱下来,仿佛船桨插入水中划开水面,荡起的漩涡,又渐渐散去,水面又慢慢归于平静。

这里的tr时值较长,需要有表情地弹出渐强减弱的变化,音头应清楚干净。在练习的时候,需放慢速度,即使有黑键和白键弹奏的情况,也要保持手腕的平稳,掌心的支撑。尽量贴键,保持腕部的放松,由慢到快的训练。

(六)如何正确理解乐曲内标注的小标题

《无词歌》中不少曲目有自己的小标题,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出版商或后人自行添加的,由门德尔松自己标明的据说仅仅9首,《春之歌》、《纺织歌》、《猎歌》等等。门德尔松认为音乐的情感一定要有具体性的表达,在音乐面前,语言显得苍白无力,很多难以描述的微妙情感语言无法准确传递。我们在弹奏他的作品时,要仔细思考,深层次挖掘音乐背后所要传递的情感。而不是胡乱揣测,甚至因为首先看到标题的缘故去弹奏这首作品,先入为主,却是错误的观念。在学习弹奏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动大脑思考的过程,也是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学会用自己的理解去探索作品背后真正的内涵。

二、《无词歌》在钢琴教学上的价值

(一)研究的现状

目前综合所有的关于门德尔松及《无词歌》的论文,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对门德尔松的生平事迹的叙述,主要是一些介绍性的文章出现在音乐史论或者艺术普及教材上。第二部分:针对具体作品的介绍,或者从创作技法上进行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的纯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从弹奏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论述某一作品。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门德尔松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对于从教学角度入手,涉及的却不是很多,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尤其对其艺术性特征分析得更少。因此,如何通过《无词歌》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合理的技术和必要的艺术手段,去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让钢琴能够打动人心的“歌唱”,具有更加现实意义。

(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无词歌》的教学价值被明显低估,长久以来被忽视。现在的钢琴学习一味追求大和难,把《无词歌》当做小儿科,不屑于在这上面花大力气研究。某些老师认为技术是演奏和表现的基础,为了掌握炉火纯青的技术一味单纯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练习,常常忽视了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导致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的演奏,技术干净,手指灵活,能弹一些很难的作品毫无负担,但是在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音色的多样化上却不怎么令人满意,对音乐内容理解体会不够,音乐的表现单调、贫乏、机械,变成了只会敲击键盘的“钢琴匠”。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美育,对音乐的表现力才是演奏者的最终目标,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声部的多层次性,音乐形象的生动性,如旋律的歌唱性,清新高雅的抒情性,踏板的踩法和控制,装饰音的弹奏方法,这些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不同音响敏锐的捕捉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使他们能够把钢琴当作“画笔”,在琴键上描绘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更好地表现音乐,塑造一个个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以此震撼心灵,升华灵魂,进入到真善美的艺术殿堂中去,这才是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的所在。

(三)提高钢琴演奏能力

《无词歌》有49首,分为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的音乐形象,有不同的情感和风格。把它作为教材仔细研究,对钢琴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演奏手法,提高音乐表现力。在弹奏时要注意仔细倾听和思考,如何弹奏出如声乐般歌唱的旋律,如何处理旋律与伴奏的关系,如何准确地表现不同声部不同层次的声音,如何把握声部之间的均衡感,如何刻画音乐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追求最适合的、优美的音色和音质。需要用良好的听觉去鉴别、检验自己的弹奏是否正确。钢琴演奏的主体是演奏者,黑格尔也指出:“这个主体把他自己的全部内心生活摆到作品里去。人声的歌唱尤其要如此,器乐也大多如此,它只能凭熟练的艺术家,以及他的精神方面和技巧方面的本领才演奏的出来。”这从教学法上启示我们,只有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必要的艺术手段,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让钢琴这架乐器“唱”出真正的艺术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无词歌》的音乐旋律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结构完整;既有古典主义的形式,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感,是钢琴艺术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学习中,要真正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化为己有,才能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提高音乐修养,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参考文献:

[1]应诗真.钢琴教学基础训练的几个问题(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7).

[2]马晓鹃.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创作特点及演奏要旨[J].齐鲁艺苑,2010,(7).

[3]林旭.论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形式美” [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老洪慧.《无词歌》与“风格小品” [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

[5]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续四) [J].音乐研究,1981,(6).

责任编辑:胡栩鸿

收稿日期:2016-05-19

作者简介:刘洁(1981-),女,安徽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7-0047-04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endelsohn’s Piano WorkNoWordstotheSongand its Teaching Value

LIU Jie

(Conservatoir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Mendelssohn’s piano works No Words to the Song and hi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to help further understanding composer’s personal style, artistic features and music features, increasing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on of No Words to the Song, revealing its important role in piano teaching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its artistic value as well.

Key words:Mendelsohn; No Words to the So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value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教学价值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诚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