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护理评价

2016-08-15王晓芳

光明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床路径脑梗死评价

王晓芳



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护理评价

王晓芳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脑病三区(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按照制订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及医生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结论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与实施能够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也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关键词:临床路径;脑梗死;护理;评价

脑梗死恢复期的病人是已经控制病情进展,言语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等开始有好转或明显好转的病人。临床路径是指定医护人员对特定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制订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治疗及护理计划,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为探讨临床路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我科按照2011年制定的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科室住院的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7~7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9例,初中以上40例,初中以下41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症状轻重等方面比较均差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

1.2诊断标准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颅脑CT和(或)MRI检查确诊。

1.3纳入标准发病在15天~6个月之内的患者,意识清楚,查体合作,无听力及理解能力障碍。排除标准:(1)在恢复期内病情突然加重的患者。(2)因其他并发症转科或转院的患者。

1.4方法

1.4.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内容包括:入院需知、检查、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疾病的相关知识、出院指导(指导内容由护士自选掌握)。实验组则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计划严格实施。①入院第1~7天进行入院评估,介绍住院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自我介绍,告知住院须知、介绍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及时评估患者情况,悬挂标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各项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辨证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用中药汤剂,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使其极积配合治疗护理;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②入院第8~27天,用药宣教及安全教育;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掌握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平衡膳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使患者舒适;继续康复训练并进行效果评价。③入院第28天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宜低盐低脂、清淡宜消化之品;遵医嘱用药,详细交待用药注意事项,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坚持记录片训练,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定期门诊复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门诊复查等,指导患者出院后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生活,协助患者办理出完手续。

1.4.2观察指标①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共发调查表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1.4.3数据处理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情况 (例,%)

2.2两组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比情况 (例,%)

2.3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对比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 (例,±s)

3 讨论

3.1临床路径护理的意义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逐渐被推广应用,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体现。通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路径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士的护理活动程序化、严格化、标准化,使护士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机械的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护理。通过这种护理模式,不仅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而且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3.2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有利于提高满意度首先通过对两组病例护理,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对自己的治疗计划、目的,护理计划、目的都非常清楚,参与到了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体会到了护理人员的精心、热情与周到,所以能够完全配合治疗和护理。与此同时,患者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康复及自我护理等的知识,无形中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了护患纠纷,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其次,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使医护合作更为融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护士深入病房,详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为医生诊治提供了先机,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医护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3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同时降低了住院费用按照临床路径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项检查准备工作,实施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抓住了有效的治疗时间,使患者花最少钱达到了最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2]陆群,盖钠,孙海锋,等.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2):68.

[3]李莉.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5-17.

[4]全国第四屇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6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119-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1-05)

猜你喜欢

临床路径脑梗死评价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临床路径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设想
护理宣教前置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作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