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联合应用治疗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的临床研究

2016-08-15

光明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

尧 彦



【针灸探骊】

针药联合应用治疗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的临床研究

尧彦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门诊于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诊治的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幅度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针灸联合应用;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针灸治疗

作为人们在生活及运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案较多,但是预后较差[1]。本文就我院针灸门诊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药针灸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针灸门诊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诊治的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于29~58岁,平均年龄(39.17±5.63)岁;病程为30~69天,平均病程(38.64±5.21)天;就受限性质而言,包括29例急性肢体活动受限,6例慢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分布于28~61岁,平均年龄(40.26±5.02)岁;病程为38~88天,平均病程(40.16±5.13)天;就受限性质而言,包括27例急性肢体活动受限,8例慢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具体如下。中药以活血止痛、祛风通络为主,组方为三七3 g,透骨草12 g,威灵仙15 g,羌活9 g,延胡索15 g,当归9 g,鸡血藤12 g,黄芪30 g等加减,以上药方以水煎服,每日1剂。针灸选用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先对患者皮肤消毒,选择0.30mm×40mm毫针进针15mm,行提插捻转手法中的泻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选取局部阿是穴,皮肤消毒后毫火针点刺,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针刺加毫火针治疗,具体方法同观察组。

1.3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患者肢体活动较为灵活,能够参加正常的生活和运动;显效:患者的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部位疼痛感消失,受限部位功能恢复,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有效:患者上肢受限部位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的上肢活动受限情况基本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数×100%。

2 结果

2.1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35例患者在进行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后痊愈了10例,占所有患者的28.57%,显效13例,占37.14%,有效7例,占20.00%,无效5例,占14.29%,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35例患者在进行了单纯针灸治疗后痊愈4例,占所有患者的11.43%,显效10例,占28.57%,有效9例,占25.71%,无效12例,占34.29%,总有效率为65.71%,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中药针灸联合应用对于治疗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的治疗效果好。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运动幅度(根据患者头部、上肢、下肢自然状态与极限状态某一点的移动距离计算)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运动幅度为(2.44±0.79),对照组患者为(2.39±0.81),两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运动幅度为(8.86±2.11),对照组患者为(5.61±1.13),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运动幅度对比,P>0.05,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差别不大,在治疗后运动幅度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幅度明显增大。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动幅度大小对比 (例,±s)

3 讨论

近来年,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上肢活动受限居多,当前对于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治疗方案较多,但是有的时候力单效微,都未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部分方案不够严谨、规范,缺乏科学的疗效评定标准[3]。笔者选用体穴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其中曲池为五输穴之一,合穴,手阳明大肠经穴,具有较强的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之功;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消肿止痛的作用;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解表祛风、通经活络止痛的之功[4]。加之毫火针较传统火针而言,使用针具比传统火针明显细小,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5]。再配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中药,合而力专效宏,疗效明显提高[3,4]。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70例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1%,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幅度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应用治疗运动性上肢活动受限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迎国,王利春,边微,等.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13, 33(B10): 474-475.

[2]吴发荣. 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0): 102-104.

[3]计慧. 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研究[J]. 科技通报, 2014, 30(7): 48-51.

[4]彭祥建. 针灸结合治疗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7): 14-15.

[5]张泽荣. 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22(7): 10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4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085-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4-12-15)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中药和针灸治疗卒中后焦虑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中医治疗崩漏研究进展刍议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膝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女性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