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圣归来》:传统美学与现代性的融合

2016-08-13李珊

电影文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圣归来电影现代性

李珊

[摘要]《大圣归来》之所以能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持续低迷的境况下脱颖而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西游记》的经典性为影片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高超的3D技术成为影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营造的视觉效果堪与好莱坞一线大片相媲美。除此之外,影片打破了传统动画电影的固有模式。文章从影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表现手法的现代性,东西方的美学融合三方面,分析《大圣归来》的审美特征,以此探寻中国动漫电影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大圣归来》;电影;传统美学;现代性

2015年7月《大圣归来》在全国上映,影片在排片率仅百分之十的不利情况凭借观众的口碑成功逆袭,席卷10亿票房,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同时也刷新了中国动漫能够达到的新高度。《西游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以此为蓝本进行改编创作的电视剧、电影、动画不计其数。《大圣归来》是近些年来电影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以“西游”为题材又取得成功的动画电影。影片对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进行了解构,在吸取原著精华的基础上对故事电影主题进行升华。《大圣归来》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圣形象,散发出无穷魅力,再一次掀起了观众对经典文学形象喜爱的热潮。

《大圣归来》之所以能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持续低迷的境况下脱颖而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西游记》的经典性为影片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高超的3D电影技术成为影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D视效远远超出了国内其他动画影片,堪与好莱坞一流技术水平相媲美。除此之外,影片打破了传统动画电影的固有模式,在极大地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电影语言,“旧瓶装新酒”千年之后对文学经典的再次致敬。本文将以《大圣归来》为例,对影片的传统美学与现代性进行深入分析,探寻中国动漫电影的成功之路。

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

《大圣归来》90分钟的电影时长浓缩了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电影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元素,从音乐到人物造型,从背景设计到故事架构都是地道的中国制造。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对经典名著进行再创造,是国产电影的成功之道。以《西游记》《聊斋志异》《山海经》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近些年来成为电影改编的热门题材,这些经典在千载之后成为如今的文化宝藏,为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与素材。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悟空已经成为贴有中国标签的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内心对中国式英雄所有的幻想,有了这样深厚的文化积淀,《大圣归来》的上映,就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纵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将经典文学改编成电影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面对中国动画产业持续低迷、题材匮乏、原创力不足的现状,对经典进行改编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西游记》正是这样一部蕴含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大圣归来》以此为起点,继承《西游记》原著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赋予影片深刻的现实意义。如,影片保留了原著中戏剧冲突激烈的大闹天宫情节,体现出了对经典的致敬,同时又彰显出中国精神和中华传统。

《大圣归来》在美术造型设计上也保留了大量中国传统元素,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国产电影对于传统的继承,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符号的模拟,同时也应该对角色或者对象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大圣归来》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非一味的墨守成规,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既充满现代感,同时又不失其传统。传统与现代看似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实则不然,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现代要立足于传统,而对传统的继承同时也要充分地融入现代性。《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造型设计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在形象设计的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抽象的戏剧脸谱造型,同时又加以现代抽象化的变形,最后以“马脸”的造型替代了传统的“桃形脸”,在形象上做出了突破,不仅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通过形象设计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再如影片中的大反派混沌大王的形象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妖怪。值得注意的是,片中龙的形象设计也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依托展开的,龙的出现带给观众十足的惊艳和感动。与此同时,电影在配乐上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锣鼓等打击乐的使用使影片的音乐效果得到了强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影片呈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

二、表现手法的现代性

《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就在于它能够从传统的资源中找到创新点,既保持了原著的韵味,又能够“添油加醋”,将古典的东西放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资源进行开发,这一过程中既能够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成功实现对古典神话的现代化书写。

首先,《大圣归来》借鉴了好莱坞的电影语言。好莱坞经典模式是被千百部电影证明了的成功模式,其对观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对其进行借鉴,好处是显然的。一方面,影片以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建构全篇,设置了英雄遭受磨难、家园被毁等情节,为英雄的崛起做铺垫;另一方面,影片在主题的设置上也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因子,成长和救赎的主题与好莱坞的主流价值观相符合。《大圣归来》主要讲述了流浪的小和尚和落魄的齐天大圣在打山妖的过程中相互关心、扶持的过程,在不断的互动之中,他们逐渐懂得了爱与责任的人生哲理,最后有所成长的故事。影片以江流儿的视角展开,江流儿是在齐天大圣的故事下耳濡目染长大的,大圣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在江流儿眼中,大圣“身如玄铁,火眼金睛”,是守护正义的使者。以至于在遇到大圣之后,江流儿就把他当作救命稻草,将铲除山妖、保护傻丫头的重要责任加诸大圣身上,同时将自己对英雄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大圣身上。江流儿看见有些“落魄”的大圣依然对其表示喜爱和崇拜,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大圣。大圣重新获得自由之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锋芒,他一心想要回花果山,却因为与江流儿的相识被一步步推向斩妖除魔的道路上。昔日的英雄在遭受磨难之后丧失信心,在某个关键人物的帮助下重新找到自我,这是经典的好莱坞叙事模式,《大圣归来》对其进行成功的阐释,使影片在叙事上处于有利的位置。

其次,影片对传统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大圣归来》中将孙悟空塑造成了一个失意的英雄,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在江流儿的帮助之下重新获得自由,但这自由也只是有限空间内的自由,大圣手臂上的封印仍然没有解除,能力受到限制,对付山神和几只山妖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与小说中那个大闹天宫的威风凛凛的孙悟空相距甚远。江流儿遇到的孙悟空是一个处于人生低谷之中、迷失自我的落魄英雄。他对自由充满向往,却在法力不能完全恢复的现实面前丧失信念和勇气。江流儿的形象设计显然也经过精心打造,以往影视剧中那个崇信佛法、立场鲜明,但有些时候过于迂腐,以至于忠奸不分的给人以刻板的印象唐僧,以一个光头小和尚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充满童真童趣,萌态十足,更加人性。唐僧是江流儿的原型,与唐僧一样,江流儿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和尚,比唐僧多了一份坚强和勇敢。在山妖肆虐的长安城内,小和尚立志学好拳脚打山妖,渴望如大圣那般成为锄强扶弱的大英雄,英雄主义的种子在他的心中已经萌芽。其他人物形象,如傻丫头、猪八戒,也完全采用了现代化的路线,萌趣十足。《大圣归来》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传统的局限,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既具备英雄身上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特质,同时普通人懊恼、焦虑的情绪在他们身上也有所体现。片中的人物更加人性化、立体化,摆脱了以往动画电影人物形象扁平化的缺点,更容易打动观众。

三、东西方的美学融合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味地固守传统只能是不适应时代变化,逐渐走向式微。只有走出狭小的牢笼,与世界接轨,吸取成功的经验,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属于中国电影的思想和艺术体系。《大圣归来》用好莱坞的先进技术来阐释东方美学,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实现了东西方的完美融合。

当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扩大之时,好莱坞将发展的目光瞄向中国,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素材然后加以西方式的演绎,使故事摇身一变,增添了国际化的元素,再向中国电影市场进行推销,《花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上映证明了这种“嫁接”方式的成功。这两部电影都取材于中国文化,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与应用,影片中的景观、服饰、背景等均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元素,甚至某些场景直接取景于中国。这种中西结合的电影的成功对中国电影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其既抢占了中国电影市场,同时又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事实上,《大圣归来》的成功正得益于东西方美学的结合,是对我国传统资源的创新与再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大圣归来》的上映再一次向世界证明古老的东方文化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文化产业如火如荼的当下,古典的东方美学如同一座丰富的艺术宝藏,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与好莱坞中现代文化语境下诞生的超级英雄不同,孙悟空的形象伴随着古代文学经典化的过程而逐渐为人所熟知、喜爱,成为中国传统英雄形象的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很多观众童年的记忆。《大圣归来》中所塑造的齐天大圣、江流儿、白龙等人物身上体现出了中国式的侠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中国文化中弘扬的侠义精神是一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困难和陷阱面前能够毫无畏惧的大无畏气概。从这一点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是经过改造了的、东西方结合式的英雄。影片中的大圣在解救傻丫头与山妖打斗的过程中由于法力尚未完全恢复,在明显不敌山妖的情况下有几次几乎选择了放弃。但是在江流儿的鼓励之下重新恢复了勇气和力量,战胜了“心魔”,在没有法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威风凛凛地去解救被妖王抓走的孩子,最后斩妖除魔。江流儿的“死”激发了大圣的勇气与决心,点燃了他身上的那种大无畏、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正符合中国流传已久的浩然侠气。

事实上,从孙悟空的身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西方对英雄定义存在的明显差异。西方式的超级英雄更多地体现了西方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观,在英雄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的坚强意志和勤奋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以齐天大圣为代表的东方式的英雄,则是东方集体主义精神浸染下的产物,在英雄的成长过程中其他人物对于英雄的成长起到突出作用,这也正是影片渲染大圣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江流儿所发挥的牵引和救赎作用的原因所在。《大圣归来》中孙悟空成为能够与钢铁侠、超人相媲美的中国式超级英雄,归根结底其身上的魅力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

《大圣归来》的上映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15年暑期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众所周知,中国动画电影起步较晚,与日本、美国等具备深厚动漫传统国家的动漫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能够开拓创新、拓宽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道路,是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所在。《大圣归来》的上映以及其所引发的产业现象为中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向提供了比较成功的范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统题材从中汲取养分是中国动画转型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大圣归来电影现代性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
《大圣归来》7月在美上映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