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卜辞中的“其有来艰”

2016-08-12

关键词:结构分析

武 亚 帅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说卜辞中的“其有来艰”

武 亚 帅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要:“其有来艰”是殷墟甲骨卜辞中的常见用语,往往位于卜辞的命辞、占辞或验辞部分。前修时贤颇多论述,但在语法结构的判定及其辞义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分歧。该文结合卜辞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注重语义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来艰”是施事性宾语结构,整体上作存现动词“有”的宾语,理解为“会出现灾祸降临这种情况”。

关键词:“其有来艰”;结构分析;语义分析;施事宾语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608.0912.07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 09:12

由于甲骨卜辞刻写时代距今较远,存在个别现今看来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所以,很多人在分析卜辞时容易“以今律古”,认为“有”后的宾语是体词性的;在对“有+V+N”结构进行分析时,倾向将“V+N”归为动词作定语的偏正结构。对“其有来艰”这一结构作出更明确合理的判断,需要从语义和语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卜辞的命辞、占辞或验辞中,经常可以看到“其有来艰”这一结构①。如:

1.甲午卜,亘贞:翌乙未易日。王占曰:“有咎,丙其有来艰。”三日丙申允有来艰自东。(《合集》1 075正)

2.贞:亡来艰自方。(《合集》6 668正)

例1占卜的结果是在丙日会有灾祸降临,而据验辞记录,3日之后的丙申日确有灾祸从东边降临。例2从反面贞卜无灾祸到来。《甲骨文字诂林》释“来”的按语指出,“来”除表示“来往”之“来”以外,另有纳贡之意,如“来马”及“来牛”等。此外,“来”亦用在干支之前,表示“将来”[4]1 456。其中,表“纳贡”的用法在记事刻辞中较为常见,如《乙编》6 882:奠来五。“来”指来贡[5]245。对“有来艰”中“来”字的释义,《甲骨文字典》认为当训为“至也”,并以《乙编》6 378“贞,其有来艰自西”为例[6]617。卜辞当中也有“有至艰”的用法,如:

4.贞:翌甲辰其有至艰。(《英藏》646正)

《甲骨文字典》在解释“至”时,列出的第一个义项是“来也”,并以《簠典》103“其隹甲有至吉”为例[6]127。来、至互训,结合辞例,这里的“来”,当是由“往来”之“来”的返回意引申出的“来临”与“到来”之意。张玉金认为表示这种意义的“来”为不及物动词[7]4。王力也指出,在上古汉语里“至”和“来”一样,是不及物动词。“至”后出现时间或处所的话必须以“于”或“乎”为介词,而且这个语法规则是战国之后才被打破的[8]148。同时,“艰”作为灾难,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它也不会受人的意志支配。因此,“来”在此不可能具有使动用法。在“来”是不及物动词观点的影响下,杨逢彬[2]63、兰碧仙[9]及刘伟真[10]等学者认为,“来”在句中是动词充当定语来修饰“艰”,理解为“有降临的灾难”。

动词作定语在卜辞中也可以找到例证,如《合集》17 366反:之日夕有鸣鸟。“鸣”作动词,没有和其后的“鸟”构成动宾关系,而是作为修饰性成分和“鸟”构成偏正关系。

另外,表示有灾祸降临的卜辞中有省去“来”字的辞例。如:

5.其有艰,其唯吉。(《合集》8 613)

6.贞:其自南有艰。(《合集》24 147)

7.癸酉卜,争贞,旬无忧。王占曰:“有咎,有梦,甲寅允有来艰。”

癸酉卜,争贞,旬亡忧。三日乙卯[允]有艰。(《合集》137正)②

8.贞:其有来艰自北。

癸亥卜,古贞:旬有咎,其有来[艰]自东。

贞:其有艰自南。(《合集》7 092+《合集》7 118+《合集》16 950)[11]269

例8通过缀合的龟板表明,作为选贞内容,有的出现了“来”字,有的则省去不出现。例7则在反贞中省去了“来”字。这些辞例表明“来”在这里充当修饰性定语。

与以上学者观点不同,郭凤花将“有来艰”的句式归入“有+动宾短语”的结构类别中[3]13,但并未对其进行语义和语法关系的系统分析。下面将对这一结构从动词“来”的及物性、“来”和“艰”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及其省略形式3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来艰”的语法结构进行判断。

通过对包含“来”辞例的分析发现,动词“来”在表示“到来”和“来临”时可以加宾语。如:

9.丙寅卜,洹来水,不▯。(《合集》8 315)

10.壬子卜,疑贞,有来雨。八月。(《合集》24 866)

11.贞:亡来风。(《合集》775正)

12.其自卜,有来忧。(《合集》32 914)

这些辞例都说明“来”后可以带宾语,例9中的“洹来水”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但“来”所带宾语具有选择性,除了这里讨论的“艰”之外,还可以是“风、雨、水、忧”等,而它们多是表灾害或气象的词语,具有不受人类意志支配的语义特征(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为这些灾祸和气象难以操控和把握)。与“来”意义和用法相近的“至”,也并非王力所说“作为不及物动词其后不可以直接加宾语”;“至”后直接加处所是战国以后才出现的现象。喻遂生指出:“至”和“至于”在卜辞中都大量存在,其后可以加地点宾语、神祇宾语、时间宾语、祭牲宾语及祸福祭名宾语(“至”后加祸福祭名宾语时,中间没有加介词“于”的情况)5类[12]。

动词“来”和“至”一样,其后可以加宾语,并和后边的名词性成分构成动宾关系。比较特殊的是,其后所带的宾语具有施事性。朱德熙曾经指出:“主语不一定是施事,宾语不一定是受事,不能把主语和宾语的区分理解为施事和受事的对立。”[13]111也有学者指出,在卜辞中可以见到施事性宾语[7]144,如《屯南》1 111:甲子贞,其涉师于西北。弜涉师。

值得注意的是,卜辞中有为数不少的“有来+自+西/南/北”句式。如:

13.丙申卜,古贞:有来自西。

贞:亡其来自西。(《合集》7 112)

14.癸酉卜,岳贞:有来自西。

亡其来自西。(《合集》7 103正)

15.贞:有来自南。(《合集》17 184)

16.其有来自西。(《合集》7 105)

17.贞:其有来自西。(《合集》7 109)

18.其有来自北。(《合集》7 122)

以上诸例中,例13和14出现“有来自西”和“亡其来自西”正反对贞的情况。司礼义指出:“在一对正反对贞的卜辞里,如果其中一条卜辞用‘其’字,而另一例则不用,用‘其’字的那条所说的事,一般都是贞卜者所不愿看到的。”[14]这个结论也得到裘锡圭[15]476与林宏明[16]105等学者的认同。由此看来,例13和14中的“有来自西”以及例15中的“有来自南”所占卜的内容都应是贞卜者愿意看到的,它们显然不是“其有来艰”的省略形式,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灾难的发生。可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诸例很难将其排除在“其有来艰”的省略形式之外,且“其有来艰”和“其有来”有同版共见的情况。如:

19.[癸未]卜,贞:[旬]无忧。王占曰:“有咎,有梦,其有来艰。”

甲子允有来自东?亡于。(《合集》137反)③

20.王占曰:“?艰,丙其有来,不?丁未?”(《合集》7 161)④

这两条卜辞直接证明了“其有来”是从“其有来艰”省略而来。兰碧仙和刘伟真认为,这里“来”的语义已经发生“转指”,即是指称化了的动词,实为动作行为所相关的对象。文章中也分析了一些谓词性成分发生转指的例子,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中有些例子的分析难以成立。如:

21.戊午卜,贞:雀追亘,有获。⑤(《合集》6 947)

22.辛亥卜,在攸贞:大左族有擒。(《怀特》1 901)

刘文认为,这两例都是“有”后的动词提取了其后未出现的宾语,语义发生转指,“有获”即“所获得的猎物”;“有擒”即“所擒获的猎物”。但是,例21是对“雀追亘”的结果——“能否抓获亘”的占卜,如果是语义转指,认为是在贞问有没有被擒获的猎物,则明显不符占卜的本意。例22是对大左族⑥能否擒获猎物的占卜,如果“擒”语义转指为其后的宾语,则表达大左族有某猎物,这同样不是占卜的本意。笔者认为,卜辞中出现的“有来”、“有获”及“有擒”等情况是省略所致,也没有发生意义的转指。卜辞是针对“灾祸降临”、“抓获亘”与“擒得猎物”这些事件的占卜,可以称之为“具有指称性的谓词性成分”[17]。至于省略宾语,是因卜辞中重贞、对贞及选贞情况比较多见,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会省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而且并不影响人们对辞义的理解。张玉金对卜辞中所见的省略句有过专门的章节论述[8]268,可供参考。

综上所述,卜辞中作为“降临”和“到来”讲的动词“来”,并非绝对的不及物动词,其后可以加表示气象或灾害的名词作宾语,宾语在语义上是施事;“来艰”作为“有”的宾语,其谓词性的性质并未改变,只是在语义上由陈述性变为指称性(某件事情);至于省略“来”或“艰”则是由卜辞特有的贞卜形式造成的,这种省略不影响对辞义的理解,也没有造成意义的转指。与“有来艰”语义和语法结构相似的卜辞还有“有至艰”(例3和例4),“有来忧”(例12),“有来雨”(例10),“有各云”、“有出虹”⑦及“有来齿”⑧等。这些卜辞中,“有”前面往往可以由时间词充当主语,或省掉主语(如例10和12);“有”后的动词可以带宾语,而且宾语多是灾祸或气象类,语义关系上又处于施事,表示某个时间有某种灾祸降临或某种天气情况出现。

注释:

①卜辞检索主要参考香港中文大学“汉达文库”(www.chant.org)及姚孝遂主编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字形隶定及断句除参考“汉达文库”外,主要参考曹锦炎和沈建华编著的《甲骨文校释总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②此片有缀合:《合集》137正+《合集》16 890正+《合集》7 990正。据蔡哲茂:《〈甲骨文合集〉缀合号码表》。

③此片有缀合:《合集》137反+《合集》16 890反+《合集》7 990反。据蔡哲茂:《〈甲骨文合集〉缀合号码表》;省略号前后为同一版的两条卜辞。

⑤刘伟真原文是在“亘”之前断句,但结合曹锦炎和沈建华编著的《甲骨文校释总集》对此条卜辞的标点以及对词义的理解,应当在“亘”之后断句。

⑥“族”为军旅组织,卜辞中常见军队分为左、中及右3部分。因此,“大左族”应当是军队编制。

⑦辞例如:王占曰:有祟,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宦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合集》10 405反)

⑧辞例如:□商□,允有来齿自商。(《合集》17 300正)“齿”在卜辞中有“灾祸”义。

参考文献:

[1]喻遂生.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2.

[2]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3]郭凤花.甲骨文谓宾动词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4]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5]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7]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8]王力.王力文集·第十一卷(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9]兰碧仙.据出土文献再论先秦汉语“有2+VP”结构中的“有2”[J].汉字文化,2011,(4):58.

[10]刘伟真.甲骨文“有+VP”结构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4):15.

[11]蔡哲茂.甲骨缀合集[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外版书,1999.

[12]喻遂生.甲骨文“至”语法研究[A].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中心.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一辑)[C].成都:巴蜀书社,2014.1.

[1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4]司礼义.关于商代卜辞语言的语法[A].中研院.中央研究院国际汉语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字组[C].台北:中研院,1981.342.

[15]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6]林宏明.契合集[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2013.

[17]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J].古汉语研究,1994,(3):10.

(责任编辑张盛男)

收稿日期:2015-12-13

作者简介:武亚帅(1989-),男,河南焦作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

中图分类号:H 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3-0010-04

A Research on“Qi You Lai Jian”in Oracular Inscriptions on Tortoise Shells and Bones

WU Ya-shuai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Qi You Lai Jian”is a common oracular inscription on tortoise shells and bones,which tend to be inscribed in“Qianci”“Mingci”or“Zhanci”.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nd the semantic understanding in the previous professional discussions.Based on the present use of the oracular language,the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structure but the semantics as well.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structure“Lai jian”is the agentive object of the existential verb“You”,the semantics of which is that there will be a disaster.

Key words:“Qi You Lai Jian”;structural analysis;semantic analysis;agentive object

猜你喜欢

结构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影片《推手》剧作结构分析
疲劳分析在核电站核承压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医疗机构费用收入支出结构调查分析
山东省服务业统计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超四面体”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