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肝失疏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2016-08-12陈学昂赵虎雷王明航李素云

中医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液运化中医药大学

陈学昂,赵虎雷,王明航,李素云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探讨“肝失疏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陈学昂1,赵虎雷1,王明航2,李素云2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肺,然其发病和(或)急性加重受肺外脏腑的影响,肝脏便是其中之一。肝主疏泄,能够促进水液、血液的运行布散,助脾胃运化,调畅情志,因此,肝失疏泄能引起相应的病症。通过论述“肝失疏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期望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肝失疏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论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不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COPD属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主要累及肺脏,同时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脏腑)的不良效应[1]。现代医家多认为:COPD的发生外因是外邪入侵,内因以虚为主,痰瘀始终贯穿本病发生、发展的过程[2]。《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宣发肃降。肝与肺的这种关系被后世医家称为“龙虎回环”,一升一降,组成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共同调节人体气机运行。肝失疏泄会影响气机运行,导致痰湿、瘀血的形成,而痰瘀阻肺又是COPD发病的基本病机[3]。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认为肝失疏泄与COPD的发病和(或)急性加重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肝失疏泄”角度辨证论治COPD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1 肝主疏泄内涵及与肺脏关系

“疏泄”一词包括喜条达而恶抑郁,舒展、通畅(疏通、畅达)、排泄3种含义[4]。肝主疏泄的理论源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上载:“木曰敷和……木曰发生……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此时还未将肝与疏泄直接联系起来,仅仅是根据运气理论取象比类地把疏泄的生理功能以木之舒展条达、升发宣散的特性来解释[5]。晋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比较明确地将肝与疏泄联系到了一起。肝与肺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与肺主肃降,两者共同调节机体气机的升降。

2 肝失疏泄与COPD的相关性

肝失疏泄可导致机体血液和水液运行布散障碍、脾胃运化失司及情志出现异常。这些都与COPD的发病和(或)急性加重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机制可见图1。

图1 肝失疏泄与COPD的具体机制

2.1水液、血液运化布散功能失司与COPD的相关性

2.1.1水液运化布散功能失司与COPD的相关性

水液的正常运行布散有赖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肝主疏泄不仅能调节全身气机,而且能调节机体水液代谢。晋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曰:“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若肝失疏泄,往往能影响到水液的代谢,致水液停留,滋生痰饮。肝生痰的机制与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6]。中医学认为:肺为储痰之器。痰是COPD的重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7]。痰邪一旦形成,停留于肺脏,阻碍肺气的宣降,加重痰邪阻肺;而痰邪久留于气道,是病原菌良好的培养基,会增加COPD急性发作的风险。曹璐敏等[3]认为: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内源性的致病因素。痰邪伏肺往往病程缠绵,易感外邪,外邪引动伏痰可诱发COPD急性加重。临床上,从痰邪论治COPD的报道历史悠久,《证治汇补·咳嗽》曰:“肺胀者……如痰夹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邰长利[8]通过具有调肝理肺、宣畅气机、祛痰化浊功效的理肺疏肝汤对60例肺虚肝郁痰浊内蕴证肺胀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理肺疏肝汤能够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肺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涂颖廷等[9]认为:肺胀的病理因素为痰,气滞为重要病机之一,祛痰治气为基本治法。王进[10]通过运用自拟调肝理肺汤对210例具有典型咳、痰、喘3证的患者进行研究,认为咳喘证与肝肺二脏密切相关,调肝理肺法治疗咳喘症效果明显。综上所述,肝失疏泄能够引起水液代谢异常,导致痰邪伏肺而与COPD有一定相关性。

2.1.2血液运化布散功能失司与COPD的相关性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液运行布散正常;同时肝主疏泄,还可使肝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抑郁不畅,影响血液运行布散及血液储藏、血量调节,均可导致血瘀证。李永峰[11]通过论述肝不调气、肝不调脾、肝不调心和情志不畅4个方面与血瘀证形成的关系,提出“肝失疏泄是重要的致瘀因素”。而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之一,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丹溪心法·咳嗽》云:“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提出了血瘀是肺脏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杨金星等[12]认为:COPD不仅存在血瘀表现,且微循环障碍是其血瘀证的本质。活血化瘀法是临床上治疗COPD的重要方法之一。田玉[13]通过总结曲妮妮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血瘀贯穿COPD的始终,运用理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COPD患者(多表现为喘甚,胸胁胀痛,善太息,咽干口苦,面色晦暗,舌质瘀斑,脉弦等肝郁血瘀之证),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使气血通畅则疾病可愈。孙璐璐等[14]认为:COPD病程始终存在慢性缺氧,加上感染和酸中毒易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肝脏在缺血缺氧状态下易受损伤而出现肝功能异常,同时高凝状态与病理因素“血瘀”有一定相似性,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达到协助治疗COPD的目的。

由上可知,肝失疏泄通过影响血液运化布散引起血瘀证而与COPD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2脾胃运化失司与COPD的相关性

肝主疏泄与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水液两个方面。《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最易伤及脾胃。若肝失疏泄,则脾胃运化功能势必受到影响。脾胃运化失司则导致食物、水液的消化、吸收障碍。一方面,“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玉机真藏论》)。若肝克脾土,脾失健运,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精、气、血生化不足,如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江璇认为:脾虚是COPD产生咳、痰、喘三大症状及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理基础[15],并提出要重视脾胃功能在COPD中的决定性作用。董艳等[16]治疗肝郁乘脾证之咳嗽多运用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用四逆散合苍术二陈汤加减,可起到标本兼治之效果。另一方面,肝郁气滞致脾气运化水湿无力,聚湿成饮,正如“夫愤郁不得伸,则肝气乘脾,脾伤不化,故为留饮”(《儒门事亲》)。痰饮作为病理产物内伏于机体,日久易形成痰湿体质,可影响COPD的发病和(或)急性加重。张兴彩等[17]通过对158例COPD患者体质的研究,认为痰湿质是COPD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之一;痰湿体质与COPD急性加重风险和气流受限程度呈正相关。王家琳[18]认为:肝郁日久,脾失运化,湿痰内生,可使肺治节无权,临床多表现痰聚气阻,胀及背部,胸腹胀满,咳唾痰涎等症状。此时不能一味化痰止咳,应针对病因选用疏肝理气、健脾化痰的中药,使肝郁除,气机顺,而疗效显著。

综上可知,肝失疏泄通过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与COPD具有一定相关性。

2.3情志异常与COPD的相关性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可使人的情感、情绪正常。若肝失疏泄,可致情志异常,出现抑郁、焦虑、悲伤等情志改变,而这些情志方面的改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的增加密切相关[19]。同时,COPD患者容易发生抑郁焦虑障碍等情志异常,病因主要与COPD患者长期不良的负性情绪和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有关[20]。同样,在COPD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心理调理对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抗病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病情,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21]。杨光等[22]通过报道80例COPD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采用具有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口服,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对COPD伴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肯定。

由上可知,肝失疏泄通过引起患者情志异常,诱发或加重COPD而与其有一定相关性。

3 小 结

肝失疏泄可通过引起机体气血、津液运行布散障碍、脾胃运化失司和情志异常而诱发或加重COPD。张元兵等[23]认为:肝失疏泄的表现存在于COPD的各个阶段,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气机失调,应以疏肝、通肝、清肝为主;缓解期则应以柔肝、平肝为主。有学者[24]研究发现:COPD模型大鼠已经有肝脏受损情况出现,而在急性加重时肝脏损害程度更明显,认为COPD日久可波及肝脏,形成肝郁肺虚,进而提出在COPD治疗过程中注意调肝,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是从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角度,肝脏都与COPD发病和(或)急性加重有一定相关性。COPD的治疗要以肺脏为主,但也需注意与肺外脏腑的相互影响。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罗丽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5):13-14.

[3]曹璐敏,尹新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痰瘀论治[J].江西中医药,2008,39(2):11-12.

[4]樊文博,李成卫,王庆国.疏泄的三种含义及其支撑理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1):1261-1263.

[5]陈帆,费建平.浅谈“肝主疏泄”理论[J].亚太传统医药,2012,8(5):202-203.

[6]邱勇飞,古继红.从五脏相关浅谈肝生痰[J].黑龙江中医药,2010,39(2):3-4.

[7]黄礼明.试论痰、瘀、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辨治中的重要性[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3):5-7.

[8]邰长利.理肺疏肝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胀(肺虚肝郁痰浊内蕴证)机理探讨及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1-30.

[9]涂颖廷,尹新中,彭瑶.从痰与气的关系论肺胀治疗[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84-85.

[10]王进.“调肝理肺法”论治咳喘证21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3):61-62.

[11]李永峰.论血瘀证形成与肝失疏泄的相互关系[J].四川中医,2009,27(11):15-18.

[12]杨金星,韩妮萍,袁嘉丽.血瘀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139-140.

[13]田玉.曲妮妮教授从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浅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1-27.

[14]孙璐璐,张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肝论治中西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2):99-101.

[15]江璇,丘梅清.论COPD“源于肺,治在脾胃”[J].四川中医,2006,24(11):25-26.

[16]董艳,李松波,郝花.肝肺相关与久咳的辨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23-24.

[17]张兴彩,蔡余力,张伟,等.中医痰湿体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J].中医研究,2013,26(10):13-15.

[18]王家琳.肺病从肝论治浅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3):6-8.

[19]蔡闯,钟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71-73.

[20]张宗学,张伟.从“肺主忧”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发病机理[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6):20-22.

[21]陈年菊.心理护理对COPD患者的疗效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29-330.

[22]杨光,宫晓燕.柴胡疏肝散干预COPD伴焦虑抑郁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9):132-133.

[23]张元兵,刘良倚.从肝论治慢性阻塞胜肺疾病探讨[J].中医药通报,2008,7(4):22-23.

[24]孙璐璐,张伟,韩佳,等.COPD模型大鼠急性加重期诱导肝脏损害的实验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3):334-337.

(编辑马虹)

2016-03-04;修回日期:2016-05-18

1001-6910(2016)07-0002-04

R563

A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7.02

李素云,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lisuyun2000@126.com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0420051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649)

·学术探讨·

猜你喜欢

水液运化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基于气化论浅述水气病辨治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