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两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的示例答案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2016-08-11吉林杨晓云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综卷活动课示例

吉林 杨晓云

近两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的示例答案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吉林 杨晓云

一、答案回放

1.(2015全国卷Ⅱ,41)【答案】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2.(2016全国卷Ⅱ,41)【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二、浅显启示

1.示例答案“接地气”

从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Ⅱ第41题的示例答案看:改革开放和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都是高考学生所熟知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全体高考学生来说这是最容易得分的一道题。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来说,由于试题具有开放性,这道题可选的答题角度多,学生不需要对历史知识掌握的面面俱到,只要抓住自己所熟悉的一个方面回答就可以了。这给学生以极大的发挥空间,只要观点不偏,能抓住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可见它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接地气”性。

2.示例答案与教材的内容联系紧密

2015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的示例答案中,在解答“我国节假日变化趋势的历史原因”一问时,所给的示例答案与新人教版教材历史必修二中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大字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教材67页)所述内容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回答时,可从这段教材知识入手;再结合政治史的一些内容,如政府关于民生问题的政策和法规等。这样回答就全面了。再从2016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的示例答案看,所给示例答案内容与新人教版教材历史必修三中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材37页)的大字部分的第二自然段联系同样十分密切,可以说是这一自然段的一个缩影。学生在回答时,可从这一自然段的知识入手,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及其历史意义阐述清楚就可以了。

三、深度思考

既然近两年的全国文综Ⅱ卷41题的示例答案是这样地接近教材,走近学生。那么作为高考学生又要怎样备考呢?

笔者认为,虽然这道题比较容易得分,但要得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高考学生想把这12分的开放性试题答好,可以从新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和必修三中的“探究活动课”入手。这两册教材中“探究活动课”的内容不仅能解答该题,还有助于解答高考中类似的一些开放性试题。

1.历史教材必修二的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包含了2015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所考查的内容,即节假日习俗的变化。除此内容外,这节探究活动课还涉及诸多领域,如交通、教育、器物、环境、服饰、住房、饮食、通信、娱乐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针对这些高考易考查的内容,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

(1)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民生百年变迁的感性认识,探究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中国百年变迁的原因和背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科技发展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2)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民生百年变迁的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社会生活和人们认识的影响。

(3)注意对历史事件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切入。如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使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更加巨大和丰富,从外在的宏观看,民众的衣食住行发生显著变化;从内在的微观看,民众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也有变化。

(4)选择一个领域或某个侧面,了解民生的百年变迁。例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城市人们生活的近代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通信方式的演进、服饰与文化、家庭生活的变迁等。

2.历史教材必修三的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包含了2016年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所考查的内容,即中国传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这节探究活动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针对这些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内容,学生在备考时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线索:

(1)过去——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继承。古代时期(至明清),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思想文化,均领先于世界,如四大发明;近代时期,落后于西方,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接受了不少西方思潮和科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传承下来。

(2)现在——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有着强大的魅力。如茶文化,不仅在国内有着巨大的魅力,而且在国外尤其是在日本也影响巨大,形成了系统的茶道文化。但不少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亟待拯救,如南京云锦;应尝试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如改良旗袍、中西医结合等。

(3)未来——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手工工艺具有的欣赏价值与文明价值;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精神在未来的应用,如“天人合一”思想。这些存在的传统文化,要有所发扬。对于一些已经失传的技术,要进行重新发明,如透光镜的制造技术等。

四、实战演练

(2016浙江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12分)

解析:第一问的特点,可根据材料,选取其中的两个阶段,对特点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在概括时,一方面根据所给材料,一方面根据此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第二问的影响,要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结合本阶段的阶段特征去考虑。既然提到了教育,就要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思想解放、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转型等角度去回答。

评分说明:阶段选取明确;特点概括准确 ;(4分)影响归纳全面。(8分)

答案:

示例一:

特点: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官学衰落,私学兴起。(2分,任意1点即可)

影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士”的崛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保证。(4分)

示例二:

特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复兴;通过立法保障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2分,任意1点即可)

影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现代化建设人才;增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4分)

(工作单位: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文综卷活动课示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活动课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从一道高考选择题看学生思维问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0题
社会史研究范式与高考——以2016年高考三套全国文综卷第40题为例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