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2016-08-11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试题新课标考查

陕西 杨 洋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陕西 杨 洋

2016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总体而言,“简约而不简单”。题干情境材料避免了晦涩冗长,走向简短通俗,设问呈现形式避免了呆板含糊,走向简洁明了,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从试题的组成来看,可谓简洁、简约。然而,仔细分析每一道试题后,深深感觉,要想答出理想成绩很不容易,特别是非选择题部分,能力立意很高,主要考查使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和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这两大能力。就学科素养而言,课程标准要求的五项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全部体现而且考查深度较大。具体而言,分析如下:

一、近三年考点分布统计(必修部分)(陕西采用试卷)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24 文化:汉字演变脉络 24 经济:小农经济 24 思想:汉代儒学正统25 政治:科举制的作用 25 政治:汉代外戚干政 25 思想:唐代三教合一26 经济:宋代土地政策 26 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26 思想:宋明理学内容27 政治:台湾开发与两岸关系 27 思想: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 27 经济:清代对外贸易28 经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 28 经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29 政治:中共土地革命 29 政治:北洋军阀割据 29 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0 经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经济政联系 28 经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策(含民族工业发展) 30 政治: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30 经济: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31 经济:“一五”计划内容 31 经济:“一五”计划内容 31 经济:“一五”计划的内容32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 32 政治:罗马法 32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33 经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33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3 政治:1787年宪法;《独立宣言》34经济:苏联“一五”计划、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34 经济: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 34 经济:苏俄新经济政策35 政治:20世纪50年代冷战 35 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35 经济:欧洲一体化(欧元)40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在中国近代的贡献40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对待孔子与儒学态度40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续表

通过对上表的比较分析,可得到以下认识:

1.从命题者知识点的选取来看,仍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有些考点三年出现在同一试题编号且考查角度与知识几乎一样。如,第28小题(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第31小题(“一五”计划内容)、第32小题(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第34小题(苏俄经济建设与罗斯福新政)。所以对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仍是一轮复课的重点任务。

2.从试卷组成来看,前三个选择题都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整体而言,都考查的是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所以,一轮复习还需在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上下功夫,不必追求复习进度,而应考虑复习的效果,特别是对核心概念的拓展和深入解读。

3.从材料题的考查方式来看,侧重于概括和比较能力。正如国家考试管理中心命题主任刘芃所说:“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考证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思维的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比较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纵向和横向。纵向强调发展,如2015年材料题;横向强调比较,如2014年和2016年材料题。

4.从学科素养角度而言,2015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所强调的五项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在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如,第24题体现“史料证实”的学科素养;第25题体现的主要学科素养是“时空观念”;第26题体现的学科素养有“历史解释”;第33题体现的学科素养是时空观念,兼顾“历史价值观”。最大亮点是,注重“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项学科素养的考查,特别是历史时间及其与之相对应的阶段特征。第26题“宋代”、第28题“19世纪中期以后”、第29题“1930年”、第30题“抗战胜利后”、第31题“‘一五’计划期间”、第32题“公元前5世纪”、第33题“1816年以后”、第34题“1928年;1932年”、第35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12个选择题中共有9个)这些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点,特别是与时间相对应的阶段特征。

5.从能力角度来看,主要考查两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但是,就逻辑思维而言,个别选择题难度较大,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命题者自设逻辑较明显,容易发生逻辑混乱。如第32题和第34题。

6.非选择题部分,从考查能力而言,与往年一致,仍然注重概括能力的考查。正如林崇德所说:“不论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因此,得概括(归纳)能力者得二卷!从知识迁移角度而言,难度比去年有所上升, 特别是第41题,要得高分,需要很高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亮点试题分析

开放性试题作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每一年都有创新且变中求稳。作为2016年高考试卷中开放性试题的第41题也不例外(试题略)。该题从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切入,要求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本题能力立意很高,主要考查以下两大能力的运用: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和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白作答要求。答案组织需满足三个要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列举与观点相关的中国古代史史实(述)——阐释所选用史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侧重于论,先述后论,要注重表达逻辑(如图所示)。特别是史论结合的表述方法。

对于观点提炼部分角度很多,总体而言抓住材料中“古代中外交流推动文明发展”的主题;或者细化为“古代中国文化交流推动文明发展”;或从“玄奘侧重于学习外国文化”“鉴真侧重于中国文化外传”这个角度确立主题,一定切记,主题确立一定要依据材料。

答题选材时,应注意试题的限定“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可参考的史实有: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带动了中国同亚非欧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唐朝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使唐朝丝织技术提高;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亚、欧洲和非洲,促进了当地文明的进步。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亚、欧洲和非洲,为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把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任选2点)

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注意审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这里“中国古代史”限定了时间,就不能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其他相关史实”限定了角度,就不要再用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例子来论述观点;

第二,不要把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相混淆。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等就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而不属于对外关系的范畴。

陕西省商洛中学)

猜你喜欢

试题新课标考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