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1964—1993年桂林市对外贸易

2016-08-11严洋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桂林市对外贸易

严洋宇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浅析1964—1993年桂林市对外贸易

严洋宇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541001)

摘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市场的需求增大,贸易就不仅仅局限在区域内。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桂林市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逐步迈上了新台阶。桂林市从1963年开始,在市场的作用和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开展对外贸易。由于经验不足,市场因素不稳定等原因,贸易结构和形式不断变化。探讨在1964-1993年期间桂林市的对外贸易,试图了解在这期间受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重影响的对外贸易的特征,对现在桂林市对外贸易起借鉴作用。

关键词:桂林市;对外贸易;经济结构;贸易形式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一、桂林对外贸易概述

(一)早期对外贸易

桂林市对外贸易始于1964年。当时外贸的主要经营方式为收购调拨,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收购出口商品货源,为自治区各专业公司组织出口商品调运。初期的外贸出口,主要以土畜农副产品为主,随着桂林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比重逐年上升,到80年代初,工业产品出口已占到收购总额的90%以上。

1979年国家对外贸易体制进行初步改革,充分调动了各地方、各部门、外贸企业和出口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桂林市的对外贸易也因此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经过全市外经贸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外贸出口品种不断增多,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到1993年国家取消外贸收购计划止,桂林市累计为国家收购出口商品129000万元。[1]

1988年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深化改革,外贸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桂林市的外贸由过去的单纯组织收购货源转变为收购供货为主,自营承包为辅的经营方式。1993年自营出口实际达到826万元,与初获进出口经营权的1988年相比,增长了近10倍。从80年代起,地方进出口公司与自治区各专业进出口公司挂钩联营,逐步扩大和开展了自营进口,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紧缺的各种生产物资。

(二)政策改变,产业结构调整

1979年,桂林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结合桂林实际,以旅游业作为引进外资,发展桂林经济的突破口。到1987年,桂林市引进外资相继兴建了一批高档次的旅游宾馆饭店,并对部分老饭店进行改造。

1987年,根据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及桂林市宾馆逐渐饱和的情况,桂林市开始有计划地引导外商投资从旅游服务行业向生产型企业转移。[2]此后外商投资的生产性项目不断增加,投资结构日趋改善。截止1993年底,全市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69个,合同总金额13.74亿美元,合同外资额8.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9亿美元。[3]

(三)出口贸易

1964年成立对外贸易局,在当时由国家外贸管理部门的直属外贸总公司统一经营、统负盈亏的外贸体制下,桂林市对外贸易局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收购出口商品货源,为自治区各专业公司组织出口商品的调运。1964年出口收购值为187.16万元,收购品种只有粮油食品、纺织、土畜产、轻工工艺四类17种商品,主要以粮油食品类的新鲜水果、新鲜蔬菜、活畜、初级产品为主。[4]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外贸出口也相应地大幅增长,收购值超过了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8.33%。[4]

1979年,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探索性改革,采取了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经营权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收购值达2690万元。收购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大幅度减少,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到了96.4%。开发的较大宗的新品种有轮胎、棉涤纶纱,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收购商品有 15个品种,收购值5100万元,占全年收购值的67.63%。[5]

1988年国家对外贸实行了第二阶段的改革,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桂林市外贸由过去单纯组织收购货源转变为以收购供货为主,自营承包出口为辅的经营方式。[5]117-118桂林市各外贸公司采取了与区各专业公司“联营出口、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联营共包的办法,自营出口了84.04万美元。主要出口品种有毛巾、汗衫背心、羽绒服装、盐等13个,出口国家(地区)仅香港一家。当年收购值仍超亿元达11307.76万元。[1]9-10

1990年,经桂林市政府批准,桂林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在外贸企业内开展了“三好三创”劳动竞赛活动,全年外贸收购值13417万元。1992年4月,经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核批准,桂林市新组建了“桂林市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成为桂林市唯一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各公司以自营出口、分包出口为突破口,立足于自主经营,自觉地面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1993年是我国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年,为了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自治区经贸委在下达计划时,取消了收购计划。桂林市各外贸公司结束了长期以来依靠收购调拨,收取手续费的经营方式,从而转变成为商品的进出口经营者。同年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了《桂林市外贸转换经营机制实施方案》和《桂林市外贸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首次在各外贸公司内实行了以出口创汇和提髙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5年桂林市出口额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自营出口和分包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 825.71万美元,分包出口231.4万美元。[6]187-188

1993年桂林市有五家生产企业经囯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分别是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橡胶集团、无线电二厂、 广西第一机床厂、罐头食品厂。1994年自治区经贸委给生产企业下达了400万美元出口计划,除罐头食品厂因批准太晚未下计划外,其余四家生产企业都承担了出口计划。其中南方橡胶集团200万美元,无线电二厂100万美元,机床股份有限公司50万美元,广西第一机床厂50万美元。1994年1~9月桂林市自营生产企业共出口 27万美元,完成计划6.73%。[6]194-199

表一 桂林市历年外贸收购总值表

注:本表摘自桂林市地方志委员会编《桂林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

三、进口贸易

桂林市进口贸易开展得较晚,由于长期没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需要进口的设备、原材料都是委托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自治区内外进出口公司代理进口,自1983年10月桂林旅游物资进口供应公司开业经营后,进口贸易业务才逐步开展起来。

1989年桂林市进口额187.6万美元,主要进口化工原料、西药原料、食品机械等。1990年进口50万美元。1991年进口额为156万美元,1993年进口1813万美元;主要进口有矿山机械、机床、铜、绦纶短纤、纺织机械、合成胶等。

特殊政策进口也是桂林市进口的一种形式,为了改变桂林市美丽的山水与落后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的局面。中央、自治区给了大量的专项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86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桂林市《关于利用我市部分旅游外汇进口商品内销的请示》,同意桂林市每年自创的1000万美元旅游外汇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把赚来的钱用于城市基础建设。

桂林市来料加工业务始于1980年,当时正值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在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指引下,桂林市掀起了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髙潮,来往客商不断增多,一些外商利用桂林市生产企业的条件,积极开展来料加工,带动了桂林市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发开展。

在进料加工上,桂林市的进料加工业务由于过去长期以来都是由区内或区外进出口公司代理,且审批权都在自治区经贸委,故进料加工业务基本未能开展,1989年自治区经贸委下发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将不属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的进料加工的审批权下放到地、市经贸委,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到1993年桂林市才开始使用进料加工的审批权。

易货贸易的开展,1989年开始桂林无线电二厂开拓俄罗斯等国的市场,通过边境省份的进出口公司出口收录机、糖果、服装、柑橘等产品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1990年底,以易货贸易方式从俄罗斯进口米—87直升飞机,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在国家经贸部和航空部门引起了轰动。至1993年底,与俄罗斯等国的贸易额达300多万美元,为以后的贸易打下良好的基础。[5]11

在边境贸易方面, 1989年5月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在凭祥的客户,开始中越边境贸易,由于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对越南市场消费及销售特点、啤酒的口味、价格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开展了漓泉品牌广告宣传、让利销售等,在边贸进行直销,中转联络,提高质量、走访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及时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使漓泉啤酒的销量逐年上升。至1993年底,销量累计达36893吨,销售额达6449.4万元。[6]88

表二 桂林市历年进出口总值表 单位:万美元

注:本表摘自桂林市地方志委员会编《桂林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

四、市场强化与贸易保障

从1964年到1993年底,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桂林的对外贸易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有条不紊的执行进出口贸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强化,国家经济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我们从中也能看出桂林市的对外经济贸易有以下几点问题:

1.对外贸易经济结构单一,基本处于某一种或几种的单一循环中。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经济的变迁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经济状态。从单一市场结构到多元市场结构,这其中经历了从有计划的经济到初级的市场经济这一阶段。那么在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当地地方经济的代表,单一的贸易形势已经不再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结合当地的特色,对经济结构进行有机整合。当然,对外经济贸易更是如此,发展多重的贸易形式,已经刻不容缓,桂林城市特有的基础是发展经济的依据。

2.利用外资的情况较少,从政府各级部门开始就应该重视以及清楚利用外资的利弊,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来招商引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贸易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政府相应的策略改变成为这其中重要的一步。依据自有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招商引资,共建良好的经济贸易形式。桂林作为国际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该市的重点项目,依据自己的特色吸引外部投资,这种引资不再仅仅是国外的引资,在国内引资也是一样。

3.相关管理机构应该逐渐完善,为有效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功能保障。

自古以来,政府的职能部门作为经济的导向机构,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相关政府职能十分必要。相关部门管理机构职能的完善,就是为了更好为多重的经济形式服务。

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对外经济技术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对境外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联合、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外的劳务合作等都弥补了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少,经验不足等缺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桂林市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将会迈上更高更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桂林市地方志委员会.桂林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1-2.

[2]桂林市地方志委员会.桂林市志·旅游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21-25.

[3]桂林市地方志委员会.桂林市志·粮油贸易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8.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广西通志·农业志(1978-2008)[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3-4.

[5]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 (199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6]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编委会.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何玉付

收稿日期:2016-05-05

作者简介:严洋宇(1989-),男,四川仪陇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近代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K8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112-03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桂林市对外贸易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