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先蚕礼探析

2016-08-11范芷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唐朝礼制

范芷萌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唐代先蚕礼探析

范芷萌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摘要:唐代先蚕礼举行的时间一般在季春吉巳日,地点和祭品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这显示了唐朝统治者对古礼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唐代先蚕礼的变化反映了唐代礼制之间的继承与沿革。先蚕礼还是政治角逐中的有力工具,往往被干政欲望强烈的皇后用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宣示权威。

关键词:先蚕礼;唐朝;礼制

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图景,历代统治者都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农桑。唐朝的强盛,与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分不开的。唐朝的许多制度也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精神,诸如天子籍田,皇后亲蚕这些国家性的典礼仪式都郑重举行,并被史官纳诸典籍以示后世。先蚕礼是国家性的祭祀典礼,象征着统治者对神灵的敬仰和农桑的重视。本文试图对唐代先蚕礼的发展变化、先蚕礼与皇后之间的关系等作出论述,以期加深对唐代先蚕礼等礼仪制度的了解。

一、先蚕礼举行的时间、地点

先蚕历代由皇后主祭,唐代的先蚕礼多在皇后初立时举行。据附录,先蚕礼多于季春,即农历三月份举行。此时万物复苏,妇女采桑养蚕十分忙碌。作为一国之母的皇后通过祭祀先蚕来做出楷模,鼓励妇女勤劳农作,为国家和百姓祈福。在仪式举行之前,要对祭祀时间进行占卜,先蚕礼的时间一般定于季春吉巳日,可以是三月的上、中、下旬,也可以在节气后另选时日。

按周礼,王后先蚕于北郊,历代举行先蚕礼的地点大多因袭周礼而稍有变动。唐代先蚕礼的地点则有西郊、北郊、苑中的差异,体现了统治者对古礼认识的不同。高宗时期,武后借助礼仪尤其是后礼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她四次亲蚕,是唐代亲蚕次数最多的皇后。其中有明确地点记载的两次分别是在“北郊”和“邙山之阳”,邙山在唐洛阳城北,也属北郊,这符合周礼的记载。

玄宗时,《唐六典》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成书,同为该书中的记载,先蚕礼的地点却有西郊和北郊的不同。《唐六典》卷第四“祠部郎中”条记为“西郊”[1]122,卷第十二“内侍条”记为“北郊”[1]356。但据实际执行来看,开元年间王皇后曾先蚕于西郊,与武则天时期不同,反映出《开元礼》对《显庆礼》的继承与改革。

肃宗时,乾元二年(759)的先蚕礼在“苑中”举行,《唐会要》载:“唐先蚕坛,在长安宫北苑中,高四尺,周回三十步。”[2]“苑中”似为“长安宫北苑”。“北苑”与“北郊”方位一致,地点却不相同,大概是唐朝收复长安才不到两年,长安城经受战争摧残尚未完全恢复,城外不具备举行典礼的条件,因此不适宜在“北郊”行先蚕礼,而在宫内举行。

二、先蚕祭祀等级的变化

武德、贞观年间,先蚕礼并未被正式列入中央的祭祀系统;高宗对国家祭祀等级做了调整和补充,永徽三年(652),制以先蚕为中祀,显庆年间修订《永徽祠令》,也明确将先蚕礼纳入祭祀系统中的第二等级;玄宗开元年间,先蚕礼作为吉礼之一,其中祀地位得到巩固;肃宗以后则继承开元时期的传统。可见,唐代先蚕礼的等级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刘安志先生认为《开元礼》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在唐代中后期是得到行用的。[3]肃宗时继承开元传统,张皇后举行先蚕仪式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唐代的先蚕礼隆重而庄严,整个程序复杂而有序:斋戒、陈设、车驾出宫、馈享、亲桑、车驾还宫、劳酒。斋戒时间的长短体现了祭祀的等级。先蚕礼为中祀,《开元礼》规定中祀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斋戒期间,参与人员不能吊丧问疾,官员不得处罚罪犯,也不能行乐作恶,要保证身心的平静纯洁。此外,对于皇后的车驾、服饰、祭祀用品都有相应规定,仪式中还伴随音乐奏唱,庄重而神圣。

举行先蚕礼所用礼器的数量也经历了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显庆二年(657),当时行用的《光禄式》规定,祭先蚕等所用笾、豆各四。许敬宗请求:“大祀同为十二,中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中祀。”[4]825最终,该建议获得高宗同意,并在礼制中得到实施。笾豆数量体现了祭祀的等级,祭先蚕从用笾、豆各四,到所享笾、豆各十,反映了先蚕礼越来越得到重视。

三、先蚕礼与皇后的关系

先蚕虽是象征性的国家典礼,但也会被皇后利用,在政治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麟德二年(665),高宗讲武于邙山之阳。十年之后,即上元二年(675),武则天亲蚕于“邙山之阳”,似是显示她与高宗平起平坐的地位。

中宗上台后,放任韦后干政,韦后权力膨胀。神龙三年(707),依附韦氏的宗楚客在节愍太子死后,率百僚上表,加后号为顺天翊圣皇后。景龙二年(708),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进《桑条歌》十二篇,并“伏请宣布中外,进入乐府,皇后先蚕之时,以享宗庙。”[4]2172-2173中宗大悦,还赐给迦叶志忠庄一区、杂彩七百段。太常少卿郑愔、补阙赵延禧等争相上表道贺,均受到中宗的赏赐和提拔。就这样,数人就先蚕礼的音乐问题大做文章,来迎合韦后,韦后也借此扩大在朝中的影响力。可见,先蚕礼看似仅是向蚕神祈福保佑的象征性典礼,但实际上它也代表了皇后权力的强弱,在宫廷政治角逐中常常被后党所利用。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重大创伤,玄宗狼狈赴蜀,长安陷落,肃宗至德二载(757)才将其收复。乾元元年(758)四月,陪伴肃宗经历艰苦岁月的张淑妃被册为皇后。“后于光顺门受外命妇朝,亲蚕苑中,内外命妇相见,仪注甚盛。”[4]2185张皇后政治野心膨胀,想效仿武后、韦后干预朝政,之前两位强势皇后利用先蚕礼来扩大势力的方式自然受到重视。但是,在叛乱还未平息,长安城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朝廷举行这样盛大的典礼,只能是劳民伤财,招致百姓的怨愤。

综上所述,唐代先蚕礼举行的时间一般在季春吉巳日,地点和祭品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这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对古礼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唐代礼制的变化。唐代先蚕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高祖、太宗时,先蚕礼未被列入中央祭祀系统;高宗时以先蚕为中祀;玄宗时先蚕礼的中祀地位得到巩固。先蚕礼还是政治角逐中的有力工具,武后、韦后、张皇后都曾利用先蚕礼来扩大政治势力,宣示自己的权威。

附录 唐代先蚕礼一览表

参考文献:

[1]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260.

[3]刘安志.关于《大唐开元礼》的性质及行用问题[J].中国史研究,2005(3):95-117.

[4]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责任编辑:白土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范芷萌(1991-),女,河南郑州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隋唐史。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95-02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ericulture Rituals in the Tang Dynasty

FAN Zhimeng

Abstract:The sericulture rituals in the Tang dynasty were usually held in the spring,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sites and offer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reflected the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the rulers to the ancient etiquet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rituals reflected the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among the etiquette system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sericulture rituals were also powerful tools in the political struggles, and they were often used to expand the political forces and assert authority by the queens.

Key words:sericulture rituals; the Tang Dynasty; etiquette system

猜你喜欢

唐朝礼制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Contents and Abstracts
The Hands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