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评傅舟篆刻书画之自述

2016-08-10文/老

藏天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篆刻书法

文/老 篆



集评傅舟篆刻书画之自述

JIPINGFUZHOUZHUANKESHIHUAZHIZISHU

文/老 篆

君子怀德

傅舟,又名漆建,字仁甫,号老篆,室名滋兰轩。九三社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重庆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书法篆刻专委会会长;巴渝印社副社长;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重庆渝州画院副院长。多次担任中国书协、全国煤矿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评委。作品获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二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西泠印社首届、第二届篆刻书法大展两届“西泠印社奖”;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评展“优秀奖”;四川省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二等奖”;重庆市巴渝文学艺术奖优秀提名奖,重庆市两届文艺专项奖“重庆市书法奖”;第二届徐悲鸿美术(书法)奖银奖,三件篆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被中共重庆市委、市府授予“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称号。出版有《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专著)、《中国美术史》、《当代名家印谱·傅舟卷》、《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精品集·傅舟》、《中国近现代名家傅舟作品选粹》、《三峡文化与巴渝文化》(个人学术论文集)、《中国艺术史·书法卷·魏晋书法篆刻史》(专著);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余从事书画篆刻艺术的学习、创作、研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有了不小进益,不少成绩,视作雪泥鸿爪允当。其间不少名家、前辈、朋友给予评论、点拨和鼓励,现恭选数则,介绍、简述于后,袒陈于大方之前,并祈不吝指教。

蒙恩师徐无闻垂爱,尝于1992年为弟子手书介绍函云:“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三级毕业同学傅舟(漆建),十余年来在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勤学书画篆刻,取得优良成绩,尤以篆刻为好,其作品被选入全国第一、二届篆刻作品展以及其他重要展览,大有发展前途。”余自幼喜好书画篆刻,只是先用力于篆刻艺术创作。因徐师于80年代初曾谓余与一农兄云:“成渝两地跟我学书法篆刻者有十数人,书法取得成就的已不少,但篆刻上尚无一人。”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我门的篆刻创作遂逐渐有成。同时,余对书画艺术之心仪,矢志未渝。

余亦有幸常请益于重庆名耆、已故诗人书法家蟫堪许伯健先生。先生尝为拙印谱《三篆轩印痕》题签数纸并长耑长跋,其意集于其为余所撰书之对联和七言题耑诗。联语云:“损益皖浙翻新谱,融铸斯冰衍篆风”;七言题耑诗云:“薄技虫篆笑壮夫,残编断简总彬如;青主家风重振作,三篆新翻皖浙图。”三篆轩为余书斋号。其间对余作品以青主家风、超越经典相期许,给予太高赞誉,余自己更看作是一种热忱的鼓励。许先生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操刀治印,深得吴宓、潘伯鹰诸前贤之深契、揄扬。

梦溪

夕餐落英

已故重庆书协前主席周永健教授曾评介云:“傅舟先生为徐无闻先生高足,为重庆篆刻界的代表印人。”西泠名家金鉴才先对余的篆刻作品具体评论说:观“九九归一”、“世明之玺”二印,“如皓月当空,明湖泊舟,停桂楫,坐春风,品清茗,咏香草,能造此至静之境,诚非易事”,“故标格清高,无一点尘垢”。更为整体全面的评价是曹建博士、教授在其《融汇诸艺、妙悟在斯》一文中的论析:“古玺、汉印、元朱文是印章格局中的三大主流”,“对于当代印人,能长于其中之一,则足以名家,而重庆傅舟先生却在某种程度上兼有三种印章风格:汉印、古玺、元朱文三者非常和谐地统一于他的印作,在古玺章法、汉印点线质感与元朱文的篆印能力方面能共生互补”。同文又论道:“平时与傅舟通话,总能感觉到他在教学、书法、绘画、篆刻、学术研究几方面的孜孜不倦与个中乐趣。在这几方面的沟通与深入,使他的艺术创作、研究与教学之间相互补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余还记得1996年,在“重庆19人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研讨会上,书法家、理论家周俊杰先生点品余之作品说:“傅舟坚定地走传统的路数,于稳健中求新变,潜力大,路子宽,前景好,将来必有所成。”对于余之书法艺术创作,南京艺术学院在读硕士心吾弟台在其刊发于《中国书法》(2005.08)的文章中评论说:“傅先生书法兼善各体,并各有取法,又相互融合、补充……其篆书法李斯、李阳冰、邓石如诸家,复又参《石鼓文》、《散氏盤》、《大盂鼎》等精神,打破了篆尚婉而通之定论,丰富了篆书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其行草则具晋宋风神,却加强用笔的速度、旋律和动感,形成一种连绵不绝又峰回路转的意境美。其隶书则法《张迁》诸碑,朴茂古拙,苍劲老辣又大异其行草书。总之,傅先生书法具有一种现代人的风华意气,张扬着民族文化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邢过不避大臣赏美不遗匹夫

阳春布德泽

朝饮坠露夕餐落英

近些年,余在公务、教学及其他事宜忙碌之余,竭力研习、创作中国花鸟画,亦偶有可观者。故此,除集辑作品专册出版外,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书画》(2008.01)“当代艺术家”栏目作了专题介绍。现代美术批评家王林教授撰写专文《从傅舟画作所想到的》进行批评。王先生高屋建瓴,眼光深邃独到,其评论掷地有声:“在傅舟有传统功夫的画作中,我喜欢他那些率性而为的东西:有时是一连串排过去的线条,有时是几抹任意涂鸦的墨痕,有时是彩墨互渗、让人感觉交错参差的肌理。在这些表达方式中,你能感觉到他作画时不无冲动的激情。这冲动源自中国水墨画家不能回避的矛盾:他们以士人文化自居,但今天的现实已没有了传统雅文化的根基;他们以山林意趣为旨,却生活在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之中。一边享受今天的物质文明,一边追求古代的天人合一,这种状态不是虚假就是虚伪。只有真实地呈现心理与境遇、精神与现实的矛盾,才是中国画的出路。……这是对一个强大、既成、集体系统的挑战,每一步都需要极为艰难的付出。” “今傅舟既有突围的念头,何不走得更大胆一些”。王先生的深刻评论和意见无疑具有建设性意义。

该短文之成,因为时间的原因无法假贤者之力,只能勉力于己出,是为无奈处。其事功实质即为藉诸大方、他人之口唱悦己之歌。然而,余更将此看作是对此前习艺、教学、研究、创作的一次梳理、小结,以作异日进益之镜鉴;并恭奉专家、同道、友人检阅批评以机缘,成就与智者交流之缘分。

灵羊衔穗

猜你喜欢

篆刻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篆刻
书法欣赏
瑩波篆刻
书法类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