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胃清幽汤治疗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2016-08-10郑建军刘开渊

陕西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养胃消化性胃镜

郑建军 蔡 沣 刘开渊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莆田 351100)



养胃清幽汤治疗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郑建军蔡沣刘开渊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莆田 351100)

摘要目的:观察养胃清幽汤治疗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8例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清幽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胃镜治疗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6、IL-8、TNF-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在常规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养胃清幽汤疗效显著,能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较好。

主题词 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养胃清幽汤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多种因素所致的胃黏膜炎性和坏死性病变,以胃溃疡(Gastriculcer,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1cer,DU)更为常见[1-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首要病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根除Hp后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因而,Hp根除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主要观察中药养胃清幽汤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更好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思路。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及胃镜检查确诊,且均为活动期溃疡。根据入院顺序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详见下表1。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溃疡部位等数据经t或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诊断标准 Hp感染诊断标准:14C-尿素呼气试验呈阳性。西医诊断标准[4]:①长期、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②X线钡剂造影显示溃疡龛影; ③消化内镜检查显示为活动期溃疡。①②③ 全部满足,或单独②或③ 项即可诊断。中医诊断标准:主症:①胃脘灼热、疼痛;②口干、苦;③脉弦细数; ④舌红苔黄。次症:①食欲不振,恶心泛酸;②大便黄,时干时稀;③烦躁易怒,神情抑郁。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号H20044871)20mg,1d2次,早晚饭前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号H20003263)1.0g,1d2次,早晚饭后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国药准字号H20040311)0.5g,1d2次,早晚饭后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清幽汤治疗:药物组方为:太子参、蒲公英各30g,丹参20g,黄芩、竹茹各12g,枳实10g,莪术、山栀、黄连、半夏各9g,干姜5g,砂仁6g。随症加减:对于胃脘疼痛者加蒲黄、五灵脂各10g;对于烧心泛酸者加乌贼骨 15g及煅瓦楞子20g;对于脘腹胀满者加厚朴、川楝子各15g;对于纳差乏力者加山药、白术各15g;对于舌红少苔者加石斛12g及生地15g;对于大便溏薄者加泽泻、白豆蔻各15g。上述药物组方用水煎服至400ml,1d1剂,早晚用温水服用,疗程为4周。

疗效标准 Hp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满足下列中任一项即为Hp根除:①图片或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Hp阴性;②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胃脘痛、嗳气泛酸、疲乏无力、口干口苦、大便溏薄、舌红苔黄等临床症状,应用计分法评定,共分5个计分等级,即0分:无症状;1分:偶有症状;2分:有时有症状;3分:经常有症状,且较重;4分:经常有症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临床综合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经胃镜或活检未见活动性炎症,溃疡面痊愈,症候积分减少≥95%,Hp阴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经胃镜或活检结果显示,炎症程度减轻1度,溃疡面痊愈,症候积分减少≥75%,Hp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经胃镜或活检结果显示,炎症减轻1度,溃疡面缩小>50%,症候积分减少≥30%,Hp阴性或弱阳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胃镜疗效痊愈:胃镜下溃疡,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性现象消失;显效:胃镜下溃疡消失,但胃黏膜仍有轻微充血及水肿现象,分期为S期;有效:胃镜下溃疡面缩小>50%,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分期为H期;无效:胃镜下溃疡面缩小<50%,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分期为A期。

炎症因子水平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3ml,3000r/min离心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IL-2(白细胞介素-2)、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生物公司,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尿、便进行常规化验,并检查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胀、恶心、呕吐、眩晕、失眠等。

随访复发评价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两组的胃溃疡复发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数据组间及组内比较采取LSD-t检验,以(n,%)表示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数据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临床综合疗效及胃镜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综合疗效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胃镜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胃镜疗效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p感染均呈阳性;治疗后,治疗组Hp根除36例,根除率为92.31%;对照组Hp根除28例,根除率为71.7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

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IL-6、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炎症因子水平对比(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临床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随访复发评价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13%;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23.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

表6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讨论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临床发病率,多由胃黏膜的攻击与防御因子失衡导致。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进展及复发关系密切[5]。因此,根除及预防Hp感染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点。一直以来,西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以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推荐治疗方案,此疗法能有效清除Hp,并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故临床疗效较满意。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西医三联疗法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副作用大,细菌耐药性上升,复发率高,患者依从性差等,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寻找一种价格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为防治消化性溃疡的重要任务[6]。

近年来,基于中医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传统治疗优势,很多学者将中药抗Hp作为临床及药理研究重点,并取得卓越成果。消化性溃疡在祖国医学中被归为“胃脘痛”、“痞满”、“吞酸”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记载。《灵枢·五邪》中指出,“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阐释风、寒、湿邪等入侵脾胃,外加饮食不节、忧思劳倦等引起胃脘痛。本虚标实为消化性溃疡的致病特点,本虚即为脾胃虚弱,其易致脾胃功能紊乱,而脾胃运化无力则气血失常,气虚血滞,损伤阴阳;标则为肝气郁结、血瘀痰凝、食积等病理因素。故在治疗上,本着“标本兼治”之原则,中医临床上多着重健脾益气,清热祛邪、、疏肝和胃,并辅以通络止痛。养胃清幽汤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良方,在提高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方面效果显著。刘玉萍等[7]对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联合清幽养胃汤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及症状缓解时间都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的患者,证实了养胃清幽汤的中医治疗优势。养胃清幽汤主要由干姜、砂仁、莪术、山栀、黄连、半夏、枳实、黄芩、竹茹、丹参、太子参及蒲公英组成,方中黄连、黄芩为君药,性苦寒,具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效,二者合用能沉降苦寒,下泄湿热滞气;半夏性温,具消痞散结、燥湿化痰之效;干姜性辛热,具温通湿滞、畅通气机,并可助半夏开结行气,与半夏共为臣药。方中黄连、黄芩君药与半夏、干姜臣药共用,相得益彰并相互制约,从而平衡阴阳,舒畅气机,开结消痞。枳实、蒲公英、丹参、莪术、砂仁、太子参、竹茹、山栀为佐药,枳实升清降浊、理气解郁;蒲公英清胃泻热、散结消痞;山栀清热利湿、散结行气;竹茹除烦止呕、清热化痰;砂仁化湿醒脾、止呕止泻;莪术健胃消食,破气止痛;丹参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太子参健脾养胃、补气生津。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共奏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清热燥湿之效,促诸症状缓解。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蒲公英可抑制Hp,保护胃黏膜;枳实可松弛胃痉挛性收缩,抗溃疡形成;半夏可镇吐,降低胃内酸浓度,促进胃黏膜修复;太子参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丹参可增加胃黏膜血流,促溃疡愈合;砂仁可提高胃肠动力,解除痉挛;莪术可调节胃动力,提高机体痛阈值;黄芩可抑制Hp,抗炎、抗氧化,并保肝;干姜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创口愈合。

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养胃清幽汤治疗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胃镜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更高,且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IL-2、IL-6、IL-8、TNF-α水平更低,这可能与中药健脾和胃处方抑制氧化应激,调节消化功能,增加胃动力,进而促进胃黏膜修复,以及促炎性因子清除,有效控制炎症有关。上述结果提示养胃清幽汤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黄茂辉.复方温胆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5):502-504.

[2]殷慧.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97-498.

[3]文素英,陈瑜容,文政伟.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知识调查及健康宣教策略[J].全科护理,2015,13(32):3299-3301.

[4]袁耀宗.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3):243-246.

[5]甘育林,刘银生,张清河.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探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47-48.

[6]吕志波.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9-80.

[7]刘玉萍,孙韶岩,王艳.清幽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8):44.

(收稿2016-02-09;修回2016-02-28)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04

猜你喜欢

养胃消化性胃镜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养胃六法 缺一不可
早餐这么吃,健康又养胃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粗粮养生不养胃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