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8-10王世楷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逆命题倍数乙组

王世楷

(甘肃省金昌市第四中学)

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世楷

(甘肃省金昌市第四中学)

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定性模式和超越传统理论的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的思维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逆向思维;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平时的数学教学,我认为逆向思维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加强定义和概念的逆用

数学概念、规律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规律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定义和概念外,还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对定义逆向思考进行指导与训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与拓展。例如,在讲“余角”概念时,应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如果=90°,那么琢和互为余角;如果和互为余角,那么=90°。使学生把握住“互为余角”的实质:(1)与互为余角”表示是的余角,也是的余角;(2)互余的定义规定的是“两个角”,而不是一个角,也不是两个以上的角;(3)“互为余角”是两个角的一种“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

二、加强公式、法则、定理的逆用

大家知道,数学中的许多公式、法则都可以用等式表示,等式具有双向性,但很多学生只习惯于从左到右运用公式,而对于逆向运用却不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明确等式既可以用左边的式子替换右边的式子,也可以用右边的式子替换左边的式子。

例如,(1)a(b+c)=ab+ac,反过来ab+ac=a(b+c)也成立。

这道题从正向思考繁琐复杂,甚至解答不了,但如果灵活逆用所学的法则,则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

在定理教学中,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但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经过证明后成立即为逆定理。因此,应强调慎重对待定理的逆命题。对于一个定理,应引导学生探求其逆命题的真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许多重要定理。如,在教材中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都成立,而且它们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在ABC中,a=2n+1,b=2n2+2n,c=2n2+2n+1(n>0),求证吟ABC是直角三角形。

三、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

1.利用分析法逆向寻求解题方法

在解题教学中,如果只进行由此及彼的单一训练,而忽视由彼及此的逆向联想,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过程的单向定势,因此,应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适时采用分析法,培养学生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现对甲、乙、丙三个小组的人员作如下调整:第一次丙组不动,甲、乙两组中的一组调出7人给另一组;第二次乙组不动,甲、丙两组中的一组调出7人给另一组;第三次甲组不动,乙、丙两组中的一组调出7人给另一组。三次调整后,甲组有5人,乙组有13人,丙组有6人,问甲、乙、丙三个小组原来各有多少人?

分析:用列方程的方法“正面”求解将很繁琐,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第一次调整是甲组调进乙组7个人,还是乙组调进甲组7个人,需要分别讨论,然而用“逆推”的方法就简洁明快得多了。

2.运用反证法从反面寻求解题方法

反证法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平时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学会从条件到结论去分析,还要学会从结论到条件逆向分析的方法。如,已知:n是整数,n2是2的倍数,求证:n是2的倍数。

分析:假设n不是2的倍数,即n不能被2整除,n被2除余1,即n=2m+1(m为整数),则n2=(2m+1)2=4m2+4m+1=2(2m2+2m)+ 1,所以n2不是2的倍数,这与题设矛盾,故n不是2的倍数的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出n是2的倍数。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储备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前提。经常使用这种思维训练方式,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培养,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此,逆向思维是对旧观念的一种突破,是思维创新的一条新途径,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出人意料之外”,是“出奇制胜之本”,应引起高度重视。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逆命题倍数乙组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多角度回顾“逆命题”
倍数魔法
在语言的外壳下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数学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