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思考

2016-08-09吴磊

北方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吴磊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4)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思考

吴磊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4)

摘要: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然而,也面临要素价格上升、人口红利减弱等诸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刻不容缓,需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工业发展之路。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发展中面临的产能过剩、资源约束、技术水平限制、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制约因素,通过采取制定良性产业政策,化解产能过剩;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约束;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发展环境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发展。关键词:工业发展;制约因素;转型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偏向于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加突出,进入工业化后期,急需调整当前的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战略逐步迈进。当前由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本和劳动力的高投入,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变缓以及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等问题,加剧了我国工业发展条件的恶化。因此,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重点逐步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构建现代化的产业结构,重塑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2015年末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国家层面的举措都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坚定不移实施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工业健康发展。

一、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现状

(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面对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10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重点针对钢铁、煤炭、光伏、水泥等传统产业提出了化解过剩产能的意见。目前这些产业发展进一步恶化,基本形成了靠债务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债务违约风险,在以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调整下,这些产业迫切需要实施功能转换、结构转型。

(二)技术水平整体偏低

整体来看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薄弱,传统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却技术较低,新型行业发展参差不齐,部分行业发展迅速;然而,大多数都处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低端。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下,大量的次品充斥市场,形成“劣币驱除良币”的局面;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严重依赖进口,“1+6”的国际分工下,我国的工业发展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作为创新的主体的企业创新不足,缺乏政府政策的倾斜和保护;科研机构对知识的应用缺乏深入研究,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此外,在技术领域上实质性的突破较少。将全球制造业分为四级梯队,我国处于中低端制造领域的第三梯队;处在在科技实力中的第四级。

(三)资源环境约束

传统产业的大力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消耗,然而,不可忽视的带来很多负面效应,经历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发展,以牺牲了环境资源为代价,其结果是我国经济发展快要到达资源环境的约束线。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来源于我国“污染天堂”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FDI投入。随着环境标准的提高,高耗能企业失去发展空间,FDI的减少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57.3%,从能源消耗的分类来看主要依赖焦炭、原油和燃料油为主。

表1  2013年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状况

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矛盾面,工业发展必然增加环境污染,近年来一系列环境污染出现在视野范围内,2010年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2011年血铅超标事件频发不止,2012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环境污染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积累的问题。因此,协调工业与环境的同步发展,实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并行发展模式是当下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威胁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纷纷颁布了振兴制造业的计划;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发布《工业4.0》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这些计划加速了高端制造业的回归,建立在新时期国际分工中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促进经济长稳发展。此外,鉴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以及资源环境要求的提高,新兴国家开始布局本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部分制造业已经从中国转出进入东南亚、拉美、印尼等欠发达国家,无疑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双重压力。

二、我国工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良性产业政策,化解产能过剩

产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需求。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有一些产业发展不合理,需要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直接干预。将一部分重点产业集群列为优先发展目录,明确布局;建设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设立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国家立项的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国土部门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在项目土地使用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和保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按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要求,支持优势产业集群企业加快发展。针对部分行业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重点针对钢铁、有色、煤炭行业,调整产业结构,规范生产行为,提高准入标准,对不达标企业严格落实淘汰制,通过金融措施落实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能过剩行业的空间布局,科学规划,遏制盲目式扩张,严格总量控制。

(二)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促进科技创新,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占有更多市场份额,才能获取更多收益。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提高我国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的整体水平,夯实四基的发展基础。强化人才支撑,提高集群自主创新能力队伍建设,整合各地优势教育资源,建设优势产业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协同实验中心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的参与自主研发和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以及大学进行合作,共同攻关,加强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三)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约束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和谐发展,降低资源约束。在国务院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指导下,精心部署“十三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发展原则;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统筹规划,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完善经济政策,加强制度创新,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的发展依赖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面临自然资源的减少,人口红利的减弱,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整合资源配置,以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提高整体劳动力水平,坚持集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创新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公平竞争、支持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和引导企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用市场的眼光、加快改革创新来解决困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技术改造,使工业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建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在信息、技术、金融、法律、设计、策划、专利认证等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创新主体、专利持有人的合法利益;推进质量监管、诚信监督、公平竞争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构建有序的内外部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秋石,王一新.去工业化、经济发展与中国产业路径选择[J].当代财经,2014(3):14-20.

[2]李俊江,孟勐.基于创新驱动的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转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5):51-55.

[3]李大元,王昶,姚海琳.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1(8):23-27.

[4]尤宏兵,许立帆.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J].社会科学家,2014(10):88-92.

[5]王建喜,屈小娥.资源、环境约束与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变[J].人文地理,2011(1):88-93.

[责任编辑:胡冰]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83-02

收稿日期:2016-04-05

作者简介:吴磊(1991-),男,陕西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走,找对策去!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