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2016-08-08王成龙雷雅琦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育教师

王成龙,雷雅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90后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王成龙,雷雅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321位1990年之后出生的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90后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教师远多于男教师;单身教师比例超过一半;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不高,户籍多为农村。工作满意度方面,90后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职业认同较高,但工作压力来源多样;较少参与乡村建设,但也有积极参与其中的意愿。应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设立乡村教师专项津补贴计划;大力改善乡村任教环境,满足乡村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统筹城乡教师编制,鼓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创新;完善顶层机制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教师招聘方案。

关键词:90后 ;乡村教师; 工作状况; 满意度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随着乡村教师的代际更迭,新生代乡村教师逐渐成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1990年之后出生的乡村教师更是在大规模进入乡村教师队伍行列,日益成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资待遇和任教环境直接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职责功能的充分发挥。

为了解199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在2011年—2015年间对我国中西部多个省份进行了多次基线调查。笔者也深度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于2015年组织开展的“中国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专项调研,收集了大量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相关数据。本文所指的90后乡村教师是1990年之后出生的在乡村学校,尤其是乡镇及乡镇以下学校任教的教师。

一、工具设计与调查过程

(一)研究工具的设计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研工具主要包括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是在大量基线调研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工作满意度理论,在参考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 scale)的基础上,将五点量表更改为四点量表,即将李克特五点量表中的中间选项“无意见”删除,以减少受测者回避极端选项造成的趋中倾向的偏差。该问卷设计涵盖了工资待遇满意度、学校内的工作环境与乡村社区支持的满意度三个维度,设计了职业认同与期待这一测量层面以侧面了解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力求能够全面了解90后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访谈提纲主要以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为主线进行编制。

(二)调查过程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控制配额抽样,根据人均GDP差异、民族差异和是否为贫困县等特征,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抽样,抽样过程中考虑是否为贫困县、是否为少数民族、是否为集中连片贫困区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最终选择全国30个县市作为调研样本县。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赴北京市延庆县进行了问卷试测工作,发放12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为97.56%。根据问卷试测过程和结果,反复修订了问卷,最后形成《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在正式调查阶段,共收回了乡村教师调查问卷3759份,其中有效问卷3757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9.95%,问卷回收情况良好。其中1990年代之后出生的乡村教师调查问卷有321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为调研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先后赴贵州省威宁县、河北省涞源县和青龙县、甘肃省会宁县、湖北省长阳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景洪市和腾冲市等多地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文中的访谈资料均来自以上基线调研中的数据。

二、90后乡村教师的基本特征描述

第一,90后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性教师远多于男性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突出。其中女性教师有238人,占到全部90后教师的75.56%,而男性教师所占比例仅有24.44%。年龄构成方面,90后乡村教师群体中,24~25岁所占比例最多,占66.14%,23岁及以下占33.86%。民族构成方面,90后乡村教师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占90.60%,少数民族教师占9.4%,主要包括回族、苗族、侗族等7个少数民族。

第二,婚恋与家庭方面,90后乡村教师群体以单身者居多,此次调研的321位90后乡村教师中,单身教师有177人(55.66%),已婚的有64人(20.13%),有对象但未婚的有70人(22.01%)。其中,没有与其配偶(对象)生活在一起的90后乡村教师有94人,占61.84%;子女在外地就学的人数有28人,占已婚有孩教师(64人)的43.75%。

第三,90后乡村教师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不高,户口类型以农村户口居多,父亲职业多为农民和工人,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居多。具体而言,户口所在地为农村的90后乡村教师占58.93%,父亲职业由多至少依次是农民、工人、个体户/经商、教师、干部和军人,人数分别是173人(54.23%)、60人(18.81%)、40人(12.54%)、10人(3.13%)、10人(3.13%)和5人(1.57%),其中,父亲职业为农民和工人的总人数为233人,占到73.04%。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高中分别有74人(23.27%)、142人(44.65%)、68人(21.38%),可见,90后乡村教师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居多,占到67.92%。

第四,90后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水平的乡村教师有310人,占全部教师的96.88%,其中具有本科学历者有67.5%。从任教学校类型看,72.84%的乡村教师在乡镇中心校和乡镇初中任教,27.15%在村小、教学点任教。

三、90后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

(一)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成本较高

首先,90后乡村教师的月工资水平总体偏低,有92.17%的教师收入在3500元以下,工资低于2500元的教师比例超过50%(54.13%,138人)。微薄的工资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显得杯水车薪,64.02%的90后乡村教师认为目前的工资不能满足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支出。与本地的物价水平相比,60.98%乡村教师对目前的工资是不满意的(见表1)。

表1 每月的平均工资情况

即使月收入能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但每月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节余。在有限的工资收入条件下,面临高昂的物价水平,乡村教师用于交通、人情、住房、通讯等项目的支出较多,有的教师甚至入不敷出。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通过对几位特岗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特岗教师每月工资大概是1800多元,加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2100多元,这个工资水平在当地还算不错。但是这些特岗教师多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条件并不好,结婚、买房等不能完全靠父母,而且工作之后总想孝敬父母,贴补家用。所以每月只能保障吃饭、交通、通讯等日常开销,偶尔还有朋友聚会和红白事需要送上礼金,所以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积蓄。特岗教师尚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她每月的基本花费:“通讯费每个月100多块钱吧。车费一个月200多,伙食费100多 ,星期六星期天的免不了和同学聚一下,一顿饭得四五十了,化妆品不怎么买,因为没买化妆品的钱了,买个一两件衣服,同学结婚啊什么的,赶上有两三个结婚的就得借钱了。”

乡村教师现有的工资水平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他们当前仍然无法满足买房等拓展性需求,尤其是将来还可能面临的孩子上学、父母养老等问题。如一位90后的史老师所言,“现在还没有买房,房价太高,每平方米三千八九、四千块,我们交不起首付,交了首付我们不能活了。每月交房贷就得一千七八,万一家里出点事情就没有周转的了。”

其次,90后乡村教师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总体偏低,尤其是与本乡镇公务员和亲朋好友的工资相对比时,更是表现出不满意的心态。其中,74%和81.17%的90后乡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低于本乡镇公务员水平、低于自己的朋友同学(见表2)。

表2 与本乡镇公务员相比工资情况{N(%)}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B县为例,该县一位1992年生的乡村教师认为,“银行、信用社的工资都比老师的要高。政府可能和我们差不多吧,工资应该和我们差不多,但是拿到手里面的钱,可能比我们高。”工资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尤其是在有其他职业选择的时候,乡村教师就会放弃乡村教师职业,转而投向其他职业。乡村教师的待遇不高,直接导致乡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现象的出现,大量乡村教师离职另谋他职。以湖北省长阳县为例,该县L镇中心学校关于“特岗生管理情况的汇报”指出,L镇“作为边远乡镇,长期存在‘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现在则变成“进得来,留不住”的问题。自2006年至2011年,L镇共接收了33名支教生、特岗教师,至2012年仅留任7人,7人中又借调出去1人。”在四川省B县,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见过老师考公务员,你有见过公务员考老师吗?”正如B县教育局负责人所言,“我们教师呢,现在是一个弱势行业,它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行业,你从来没有看到过公务员来考教师,没有其他行业往教师行业里考,只有教师往其他行业跑。即使是同样的事业单位,教师也愿意去国土、人事啊,也是同样的事业单位,工资呢还没有教师高,但是教师为什么往那个地方跑啊?就是教师处于弱势地位,吸引不了人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太差。这是一个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待遇留人才是最好的,才能吸引人。”

有老师甚至调侃教师工资与打工者工资的对比,老师们在与周围其他体力劳动者相比时,认为还没有体力劳动者的工资高,这给每天都同样辛苦工作的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平等感。如河北省涞源县的一位张教师所言:“咱们这里没有吸引力。现在咱们这农村,咱们算是挺偏远的,咱们农村当小工的,现在一天都是100多,打工200多。老师呢?我每月2400,平均一天80元。”

笔者在湖北省某二本大学调研时,也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中得到了部分印证,该校大学毕业生“宁愿打工也不愿意去农村”,“宁愿当个很差的公务员(到很穷的地方干),也不愿意当老师”。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较低可见一斑。

第三,除了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低外,90后乡村教师对于所享受的津补贴状况也不甚满意。很多乡村教师都在“老少边穷”这样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方任教,有的甚至在边远高寒贫困地区任教,气候和交通状况较差,给乡村教师,尤其是90后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应该因地制宜给予较多的津补贴类型以及福利待遇,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现有津补贴类型不能满足乡村教师的工作需要,特别是乡村青年教师对于国家颁布执行的有关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不甚了解。33.66%的90后乡村教师认为在乡镇中心校、村小、教学点等学校任教的教师没有享受到津补贴待遇,47.57%的青年教师不了解有相关政策。乡村教师所享受的保障性福利待遇也较为不均衡。90后乡村教师享受的保障性待遇由多至少依次是医疗保险(26%)、养老保险(19.74%)、住房公积金(19.20%)、失业保险(11.65%)、工伤保险(10.57%)和生育保险(9.71%)。可以看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90后乡村教师享受最少的福利待遇(见表3)。

表3 学校的福利待遇情况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B县为例,该县贯彻实施了乡村教师高海拔补助政策,以补贴在海拔较高地区任教的老师,对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地区,所有行政人员和任课教均有高海拔补助,按照海拔高低的不同,发放不同标准的补贴,最高可达每人每月600元。如一位教师所诉说,“去年一个人拿了7200,一个月600。我们这里海拔高,有的地方300,有的400,海拔最高的高一点。”据老师们反映,高海拔补助政策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仅有高海拔补助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B县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不佳,很多乡村地区都离县城较远,交通也不甚便利,这就为乡村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交通费用负担。该县T镇的一位家住西昌的老师帮我们算了一笔帐,从中心校到西昌的交通费用,一次单程得需要100多块钱,如果两三个人一起拼车去西昌,也得40元到50元。往返学校的路费都要花费200元,这对于工资较低的乡村教师而言,的确是负担不轻。受访的一位家住西昌的女教师,两周回家一次,这样一个月仅是路费,都要花费1000多元,占据了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

(二)职业认同较高,工作压力多样

总体来看,多数90后乡村教师对乡村教师职业抱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尤其表现在教师职业幸福感较高、并能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其中,经常觉得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幸福的乡村教师接近70%(69.94%),认同“教师工作能使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乡村教师也超过70%(74.43%)。虽然90后乡村教师有着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但是对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不是非常理想,超过一半的(50.16%)的90后乡村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不满意(见表4)。以往研究表明,对于工作环境的不满意,主要源于交通不便、对网络和交往的需求难以满足、住房条件差、跨文化的挑战、婚恋的困境,以及待遇与社会地位较低[1]。在此,本文将不再阐述这一部分。

虽然90后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较高,但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量大、教学成绩评比、家庭经济负担、学生不好教和学生家长不重视这五个方面。家庭经济负担重在前文已有所阐述,笔者将着重分析另外四个方面的压力来源。

表4 “总体工作环境满意度”选择情况{N(%)}

首先,工作量太大,是90后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周课时量在10节及以上的有228人,占全部90后乡村教师的71.03%,周课时量在20节及以上者有48人,占14.95%。任教科目在3门及以上者有76人,占23.68%。工作日期间,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者有88人,占27.41%;除正常上班时间外,在家里工作时间超过2小时的有71人,占22.12%。任教班级数在3个及以上者有84人,占到26.17%。所教班级规模超过50人者有42人,占13.08%(见表5)。

表5 “压力来源”选择情况{N(%)}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缺编现象,尤其表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2],音体美及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乏,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在这样的乡村教育生态环境中,新生代乡村教师就要承担起教学工作之外的事务性工作。调研发现,90后乡村教师担任的职务类型多样,除了学科任课教师外,青年教师还要担任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辅/后勤人员等在内的多个事务性职务,工作繁杂。其中,担任班主任的乡村教师占29.11%,也有一些90后乡村教师开始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干部角色,其中有4位担任校长/副校长职务(见表6)。

表6 乡村教师职务状况

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以特岗教师为主的新生代乡村教师在村小、教学点条件艰苦,一般实行包班制,还要承担学生营养餐等事务,工作量比较大。访谈中,一位青年教师告诉我们“这么多科目都是你一个人的,所以都不敢请假,请假的话一下子就断了。除备课、上课外,还要负责孩子们的营养餐和取暖工作,可以说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都要管,任务繁琐、负担重。”

其次,90后乡村教师也面临着以教学成绩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的压力。教学成绩评比方面的压力,主要因为很多学校为了谋求生源、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特别强调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规范来制约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行为,如教学成绩与绩效工资、晋升挂钩[3]。这样的教学评价制度也受到了一些90后乡村教师的怀疑,45.51%的乡村教师认为绩效工资没有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32.88%的教师认为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甚公平(见表7)。

新生代乡村教师,尤其是90后的乡村教师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刚入职的他们,非常想要将学到的最新的理念与方法引用到教学中。但当他们进入学校后,就遇到了以教学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压力,其迫切进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表7 “绩效工资制度满意度”选择情况{N(%)}

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受访的特岗教师认为,绩效工资考核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这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矛盾,素质教育并非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太过于单一。一位在村小任教的徐老师坦言:“你说要搞素质教育,最后呢,就以考试成绩来定(考核)分数。我没法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有时候,你去考虑素质教育呢,绩效工资就起不来。

学生不好教和家长不重视也给90后乡村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认为学生不好教和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教育问题的乡村教师分别占到14%和13.68%。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乡村生态下,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4]。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以及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愈发严重。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约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5],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并非“年迈体弱”,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部分祖父和祖母没有上过学[6]。由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责任就由家庭教育转向了学校教育,这无疑给乡村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90后乡村教师更显无力感。

虽然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已经成事实,但是乡村教师普遍认为在“学生不好教”和“家长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面的认识比较片面、绝对,甚至以偏概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且愿意学习的较少;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需要教师时刻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现象严重;在学生的学业期待方面,对学生不抱有过高的希望[7]。一位河南省N县的乡村教师坦言:“以前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知道学习。咱学校的学生好多都把学习当做一种消遣、打发时间、完成家长的任务!”

在家长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方面,一些乡村教师也存在着片面的看法,主要表现在认为“家长太浑,不明事理”、“仗势欺人、和老师对着干”、“只顾赚钱,不关心孩子”。他们认为,大部分家长都不配合学校工作,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导致学生不易管理。许多家长忙于“赚钱”,疏于对学生的教导和监督,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业上的指导。

(三)参与乡村建设较少,但有强烈的融入意愿

传统社会中,乡村教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与乡土社会之间有着亲密的互动关系,经常以知识精英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乡土社会的公共生活中,尤其是被邀请参加红白喜事、代写书信、主持乡村的公共事务。随着农村教师补充方式的变化,农村教师身份的村落性日益消弭,教师与村落之间的“默认一致关系”逐步被更为疏离的相互关系所取代[8]。主要表现在:仅有23.39%的90后乡村教师被当地村民邀请去调解各种民事纠纷,25.84%经常被邀请参加当地的各种红白喜事,18.85%经常被邀请为他们的孩子取名字,26.93%经常收到村民送的蔬菜和水果(见表8)。

表8 “社区支持”选择情况{N(%)}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乡村教师培养与招聘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中师被取消了,师专纷纷升格为师院,或改为综合大学[9],教师教育的办学层次相应地从中师、大专和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10]。中师教育取消后,我国乡村教师队伍长期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为缓解并解决这一问题,21世纪初开始我国开始颁布并实行一系列乡村教师队伍提升政策,尤其是2006年在中西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为乡村教育补充了大量的教师,极大的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以“特岗计划”为代表的新型招聘机制打破了“以县为主”的传统招聘机制,确立的“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新型招聘机制,不仅吸纳了合理的市场元素,面向全国范围招聘乡村教师,使招聘过程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也使得乡村教师的身份更具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的以本土本乡教师为主的地方性局限。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该县现有特岗教师7326名,占现有教师总数的47.6%[11],其中跨县任教的教师比例达到46.7%[12]。再以该县新发乡小学为例,该校曾任教的158名特岗教师中,本县教师仅有53名,占总数的33.5%。外县特岗教师主要来自威宁县周边的盘县、大方县、纳雍县、织金县等。再以该县村小为例,华沙小学的正式教师都是外来人,而原来在这类教学点,教师多数是本乡甚至本村人[13]。

在外来教师逐渐增多的乡村中,再加上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虽不如传统社会那样,但是90后乡村教师也在试图积极融入乡村社区生活,甚至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的建设者。调研数据显示,76.16%的90后乡村教师能够融入当地生活、73.92%的乡村教师与当地居民保持良好的关系、仅有20.4%认为与当地居民毫无共同语言,并有69.67%的乡村教师为了更好任教,正在积极学习本地的文化和语言,也有55.86%的乡村教师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活动中(见表9)。

表9 “乡村融入”选择情况{N(%)}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90后青年成长于我国现代化步伐快速迈进的时代,他们充分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丰裕,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进入了正在被快速城镇化所裹挟的乡村社会任教,他们进入乡村教师职业之后,面对的现实是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对乡村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会因为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工作压力而挫伤任教积极性;与传统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同,90后乡村教师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频繁,但也有意识主动融入乡村社会中。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设立乡村教师专项津补贴计划。应考虑乡村教师的任教环境偏远、艰苦的特点,对在边远农村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机会成本补偿,因地制宜设立多样化的津补贴。同时,应大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设立奖励乡村教师的奖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真正使乡村教师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

其次,大力改善乡村任教环境,满足乡村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我国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跟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以致于乡村学校的任教环境也不甚乐观,这也成为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制定出台住房、交通、卫生医疗、子女教育、网络与快递服务等一系列的配套方案。此外,应为90后乡村教师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加快休闲娱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避免乡村学校成为精神文化的夹心层。

再次,统筹城乡教师编制,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在编制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允许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灵活机动的创新地方教育政策,以缓解乡村教师编制不足的困境。比如,可以允许学校聘请已经退休的乡村教师或者教师家庭的配偶做生活教师,这样既可以减轻乡村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可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最后,完善顶层机制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教师招聘方案。在招聘考试前,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精细化的农村教师配置现状及需求分析的调研,以此形成“地方调研并申报、省级审核统筹、中央审批”的招聘名额确定制度,为制定合理的招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音体美、信息技术、生活教师等学科一定名额的倾斜,以切实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新蓉,王成龙,熊和妮. 中国新生代乡村教师调查[N]. 中国教师报,2015-09-09003.

[2]武晓伟,郑新蓉.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基于河北、云南、贵州三省的调查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2015(3):86.

[3]王成龙.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J]. 青年探索,2016(1):87.

[4]国家统计局. 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

[5]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6]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3):37-49.

[7]王成龙. 村小教师的刻板印象与再生产[D].北京师范大学,2014:31.

[8]王国明,杨赟悦. 从默认一致走向疏离:2001年前后的改革对教师与村落关系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1.

[9]顾明远. 尊师重教: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导引教师教育变革[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

[10]康丽.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教师节设立30年师资建设成果丰硕[N]. 中国教师报,2014-09-10002.

[11]杨赟悦. 我国边远农村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研究——以W县“特岗计划”为例[D].北京师范大学,2015:1.

[12]郑新蓉,杨赟悦.“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J]. 民族教育究,2015(1):61.

[1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状况基线调研报告[R].2012:71-71.

责任编辑周莹洁英文审校孟俊一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王成龙(1988-)男,河南商丘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农村教育;雷雅琦(1993-)女,河南邓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6)03-0137-09

An Empirical Study of Job Satisfaction of Post-90 Generation Rural Teachers

WANG Cheng-long1,LEI Ya-qi2

(1.2.Institute of Education Basic Theori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arries out an investigation on 321 rural teachers who were born after the 1990s with questionnaire method. It finds: female teachers are far more than male teachers; more than half of them are single teachers; they have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ost of them are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y have low wages but high cost of liv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very high but they have diverse work pressures; they are less involved in rural construction, but they also have a desir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ural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should greatly improve rural teachers’ salaries, establish special allowances and subsidies for rural teachers, improve teaching rural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life; plan authorized size as a whol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d encourage local innovation; do top-down design at the macro level and enact rural teacher recruitment program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Post-90 Generation; rural teacher; job situation; satisfaction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如何说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