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2016-08-06强彩虹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

【摘 要】大数据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同样对高校校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不利影响以及大数据能够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的帮助,希望能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高校学生工作

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使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先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越来越进步,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的规模、维度、类型都随之增长,于是,大数据的时代到来了。

一、什么是大数据

首先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在他们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将是一场信息风暴,这场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呢?美国IBM公司官网的解释是这样的:“Big data is being generated by everything around us at all times. Every digital process and social media exchange produces it. Systems, sensors and mobile devices transmit it. Big data is arriving from multiple sources at an alarming velocity, volume and variety. To extract meaningful value from big data, you need optimal processing power, analytics capabilities and skills”关于大数据的定义,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数据正在不断地产生,每个人都是数据的制造者,每个智能设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每个用户的网页浏览日志,以及每个人在网络社交媒体中上传的数据等等都是大数据的来源。

大数据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同样对高校校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在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的背景下,传统的对待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将不再适用。高校学生的思想与社会接轨越来越紧密,社会上的很多问题都直接导致学生的思想波动。所以,大数据浪潮的侵袭,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大挑战。

二、大数据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不利影响

1.信息不对称。

高校的管理者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方面远不如学生,因此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这将严重地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2.数据独裁——人类的隐私和自由受到威胁。

用户在淘宝、京东、亚马逊上购物,留下数据痕迹,这此数据则被利用并分析得知用户的购物习惯;用户在百度、谷歌搜索信息,这些数据也被记录下来,并分析得知用户浏览网页的习惯;微信、Facebook 使得我们的社交关系网暴露无遗。大数据使得我们的隐私和自由遭到了威胁,同时,还加剧了我们对数据的依赖。在当今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使用网络的群体之一就是高校学生,并且这个群体还很大,他们使用网络进行聊天、使用网络购物、利用网络查询信息或资料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会留下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可能被泄露并被他人掌握。同时,高校学生的很多资料都是数据化的。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个人隐私将会受到各方面的威胁,不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进行。

3.二次利用增强社会犯罪预防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数据的更加重要的用途并不仅仅是其基本用途,而是数据的二次使用。那些不够客观的数据或带有误导性的数据非常容易影响到人的思维,然而这样的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是我们无法预测的,但是这些风险问题将会对高校的学生工作产生影响。

4.数字鸿沟造成信息差距扩大。

数字鸿沟是怎样产生的呢?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其处的环境中使用和分析信息的差别。例如,阶层差异会产生数字鸿沟,据调查,在美国家庭中,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家庭中,有87%拥有电脑,68%的家庭上网,而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家庭中,只有7%有电脑,2%上网;年龄差异亦会产生数字鸿沟,在英国,15~24岁的人群中,有50%的人使用因特网,而这部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5%,超过64岁的人口中,每25人中只有1人上网。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互联网知识与应用的缺乏,仍然是造成不同群体之间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据调查,60%的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是由于不懂电脑或网络,30.8%的非网民是因为年龄太大或太小而不上网,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的比例为9.4%。”这种鸿沟会在原有数字鸿沟的基础上越来越深,形成很大的差别。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要不断地收集、挖掘和分析学生的数据信息。唯有如此,才能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推动作用,否则,学生信息数据的数字鸿沟将变得越来越深,最终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深入发展,高校校园信息技术处理及应用正在向大数据时代迈进,为高校学生工作利用大数据提供了条件。

三、大数据能够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帮助

大数据如果被应用到高校中,其作用将是不可量的。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1.完善学生信息管理,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业务非常繁杂,而辅导员本身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导致辅导员很难全面的、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更不可能及时到位地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这就使得学生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生信息。 “用户行为分析”能够帮助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习惯特点、消费水平、家庭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向。以此我们可以得知学生的需要是什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引导以及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工作质量。

2.强化高校学生工作的时效性。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对舆情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舆情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搜集、筛选和分析。大数据可以预测学生群体对于某件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关注点,并进行实时跟踪,如此,辅导员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能够进行有针对的引导和教育,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时效性。

3.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目前,学校各部门之间尚未实现信息的共享,因而只能从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教务处的教务管理系统主要是掌管学生的学籍信息和成绩,督导评估处掌管的教师评学体系也只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生处对学生进行的是综合素质评价等等,这些评价都仅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这些评价既准确又不准确,它并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客观全面地评价。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有线网络、WiFi、一卡通、门禁卡等等,来对学生进行校园定位,由此判断出学生进出的场所以及花费的时间,从而判断学生在学习、社团、运动等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将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A].新媒体思政,2014.5.

[2]程全伟.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A].新西部,2015.6.

[3]第37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简介:

强彩虹(1980-),女,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大数据信息
订阅信息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