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溪市乙线桥生态改造建议

2016-08-06郭秋实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议

【摘 要】本文从乙线桥生态改造的历史意义论述了乙线桥生态改造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改造相关建议,并进行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为乙线桥生态改造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乙线桥;生态改造;建议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提高,本溪市在努力形成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乙线桥是日本侵略中国、中朝友谊的见证,它横跨太子河之上,经生态改造后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成为一道景观,从而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1.历史意义

沈丹铁路老乙线大桥于1939年日伪时期修建,1943年竣工,同年通车,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是日本为掠夺本溪市的资源而修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解放后1953年为经济发展又重新修整大桥,成为本溪市铁路运输线,为本溪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铁路产业技术的巨大改发而失去其运输功能,但作为侵华战争的实证、本溪发展的见证、本溪市民的记忆,具有保护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生态改造

乙线桥周边工业旧址整体保存较为良好,工业建筑特征明显,具有较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恢复再利用价值。以环保文化为主题,以工业旧址改造为内容,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为主导,形成以高品质山水景观休闲空间为生态基底,融合创意产业、文化体验、山水观光、环保教育等多功能复合于一体,融合传统地域文化、现代生态文化、创新产业文化的铁路新天地。

结合景观空间节点分析,可以得出:乙线桥自然被划分成为三个段落+三个节点的线性空间格局。

A段——品绿段

延续乙线桥线性空间,打造绿化+步行+绿化的横向空间结构营造纯粹、单一的线性景观通廊,引导视线直入太子河北岸山水空间;局部节点横向增加观景平台,引导视线延伸至新乙线桥弧形构架。

B段——听桥段

打破乙线桥的单一线性走向,打造曲线步行路径+斑坑状绿化,营造全开放式观景空间;拓宽横向空间,垂直方向增加朝向新乙线桥弧形廊架的观景空间

C段——观澜段

打破乙线桥的单一线性走向,通过曲线步行路径+斑坑状绿化,营造曲折自然的桥上漫步空间;拓宽桥的横向空间,更多在斜向方向增加朝向新乙线桥弧形廊架的观景空间;在部分节点,设置半廊以遮蔽不良视线方向。

3.效益分析

乙线桥生态改造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注重了太子河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

3.1社会效益

乙线桥的生态改造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大面积的公共生活和休闲游憩绿地,同时滨河路作为城市主干道,其周边的太子河绿化带也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提升了本溪市城市整体形象。

本溪是缺乏标志性的建筑及景观。乙线桥是日本侵略中国、中朝友谊的见证,横跨太子河之上,经生态改造后可形成标志性景观。乙线桥所处区域背景的大桥、河面、山体均是水平延展,乙线桥生态改造后,能与之良好呼应。既能饱觅本溪风光,又能亲近太子河,开展水上运动,还能品位乙线桥历史,体验创意活动。以此充分发挥太子河风光带的生态系统功能的服务作用,提升社会效益。

3.2环境效益

乙线桥生态改造后,不仅不会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且随着植物生产、氧量增加,水体及周边的环境质量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这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乙线桥改造后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太子河在城市的总体景观中,就像一种独特的天然调和剂,使城市更加秀美、温馨。宽阔的水面在改善周围小气候的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为城市提供开阔的空间和居民休闲嬉戏的场所;崎岖蜿蜒的内河河道如同城市中流动的血液,给城市以灵动之感,加之两岸完备的植物护坡体系和绿化带,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也为城市居民日常的休闲健身提供了条件。在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中,水同其他景观相得益彰的联系和配合,为不同季节景色添加了无穷的活力,给人以稳重和丰富的动感。水给景观赋予了生命,使之产生活力。

通过景观风光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内部的自然资源,大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3.3经济效益

3.3.1促进周边用地的综合开发。

乙线桥生态改造后将促进周边用地的综合开发,用于商务、办公、商业、餐饮等主要服务设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3.3.2促进周边土地的价值提升。

通过环境质量和景观的改善,带动该地区的地价、房租升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将有效提升地区的环境价值,对优化所在地的区域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城市的形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生存空间。

3.3.3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乙线桥生态改造不仅符合国家、市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规划、法规等规定,而且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等特色,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良好,将会大大提升周边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度和观赏性。乙线桥以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及景观、景点作为支撑,达到建设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促进本溪市旅游环境朝着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郭秋实,女,1987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为本溪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工程师。2篇论文入选中国遥感协会环境遥感分会优秀论文。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2013年被省人社厅评选为第七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选。

猜你喜欢

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开好首次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建议答复应该
“有联大家改”第十九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四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二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