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教师减负 为学生增福

2016-08-05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单凌燕

成才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口育人学校

■ 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 单凌燕

为教师减负为学生增福

■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单凌燕

编者按:孩子不是考试的机器,他们需要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今,“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这样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如何让教师快乐起来,并不是教师自己能左右的。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单凌燕校长勇于担当,提出了“只有善于减负的校长,才能培养快乐的教师”的理念,但她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智慧管理,为教师减负增福,最后让学生受益,全力打造出轻负高效的幸福校园。如何“减”、如何“增”,汉口辅仁小学的经验值得借鉴。

红烛,人梯,园丁,奉献……这几个字眼在传统观念里是教师职业的代名词。但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味要求教师无私奉献并非明智之举。教师群体的负担本来就不轻,有来自百姓诉求、政府监管、社会责任、教师待遇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还要兼顾学业质量、校园安全、教学研究、岗位责任等大大小小的指标。教师的职业价值感、幸福感不断被稀释,长此以往,不堪重负的教师不但不能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成长;不仅不能潜心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教育全局的发展。

汉口辅仁小学的历届校友不约而同地用三个词形容培育他们的老师——“朴实、扎实、踏实”。面对这样的教师群体,作为校长的我深深感到: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只有善于减负的校长,才能培养快乐的教师。学校是教师的“娘家”,作为“家”长,我与我的管理团队必须做好“为教师减负,为学生增福”的功课,打造一个目中有“人”的学校!

精简思想的行囊 提升教育海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次长程的攀登。当教师置身于各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口号中无所适从时,就像行囊里塞满了无用的装备,不堪重负,无力攀援。面对这样的情形,需要校长具备站在终点思考的价值领导力,帮助教师明确目标,砥砺前行。结合汉口辅仁的办学积淀,我们经过反复切磋,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作为全体教师思想和行动的核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都聚力到培养“守仁、朴雅、灵动、至善”的学生上。我们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看到“人”的发展方向。当老师们能站在培养怎样的人的高度思考实践,自然就扫除了繁冗的思想困扰,向着教育的制高点前行。汉口辅仁小学倡导教师做“明师”——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明晰的培养路径。当思想的行囊精简到这样的信念,相信“明师”终将成为名师。

教育是“慢”的艺术。打造学科素养高,兴趣特长明的“H”型教师课程培养计划也是我们为教师养心的好办法。教学之余,大家徜徉书香,品茶论道……流光中,老师们渐渐舍去工作压力,得到一手好字,半幅水墨与静、沉、稳的教育底气。本学期,我们将“H”型教师课程的重心转移到具备指导学生兴趣课程的能力。部分教师已经脱颖而出,带着孩子们玩转兴趣社团。在学校选择型课程中,他们主持的马良科幻社、缤纷泥塑坊、开心涂鸦苑、炫酷街舞班……受到孩子们的追捧,班班爆满,粉丝成群。当教师的自主成长植根于良好的文化氛围,工作虽重心境轻。老师教的教、学的学,不亦乐乎!课程成为纽带,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师生携手成为最好的自己。

减少课程数量 延伸课堂视域

学校育人靠课程。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学校课程门类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学会做减法。学校把课程重组作为激活学生智慧的强力“引擎”。

教师们寻找语文与品德学科中教学内容的交集,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人文素材重组,整合为完整的、独立的、相互交融的学习体系。没有了绝对的学科界限,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中表达更真实,收获更丰富。一节课同时达成了两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整合时间上1+1<2,效能上做到1+1>2。数学教师,则是本着“有的放矢,为真是取”的思想,在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寻找多中萃优的道路!走进课堂,六年级姚梨老师执教《比的应用》时,借鉴了“北师大版”多样的解决策略,学生思路开阔;四年级的杨娜老师在《笔算乘法》中,借鉴了“苏教版”的例题编写思路,由扶到放学生掌握了方法;三年级的吕韵老师在《认识分数》中,将三个版本有机融合,学生探究兴趣浓厚……这不是简单的教材叠加,而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程整合,减少了课程数量,减轻了教师负担。腾出手脚的教师,反而更关注学生是否从学习的课程中得到了发展,开始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

“一劳永逸”与“减负增效”一样,都是惹人喜欢的字眼。在“汉口辅仁”,微课就有这样的效应。对教师而言,选择学科“知识树”上的易错点、困惑点和兴趣点,精心准备并录制成微课,上传到校园平台就可永久保存,一劳永逸。对学生而言,在任何终端都可以自主选课,点击观课,挑战习课。他们只需登录学校平台,随时可以找到微课这个自主学习的伙伴,减负增效。目前,辅仁学盟共建共享近百节微课,将老师的智慧劳动效益最大化,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能最大化!这不正是朝着灵动自主的培养目标前行和探索吗?

减化活动头绪 助力灵动成长

2014年,学校正式启动“在农历的天空下”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何从千头万绪的德育活动中抽丝剥茧,使其精于心而简于行呢?盘点学校德育活动,合并萃优后,我们梳理出以下五条线索:

跟着节气知古今——高年级每个班负责一个节气,将节气农谚、来历、风俗习惯、相关的小故事制作成PPT分享给全校,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跟着节气学种植——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种植体验活动:谷雨点豆、清明植树、太空种子、一米园地……年年不重样,师生乐陶陶。

跟着节气来健身——春玩蹴鞠、夏滚铁环、秋跳长绳、冬练长跑,太极扇、转空竹、踢毽子……辅仁的孩子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跟着节气去远足——春季远足观植物,夏季远足亲子游,秋季远足忙采摘,冬季远足徒步行,真正让孩子们从开拓视野走向自立与成长。

跟着节气觅美食——清明时师生品茶香、冬至包饺子,中秋打月饼。就这样学着、吃着、品着传统美食与文化。

因为简单,教师明了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主旨;因为简明,老师把握德育活动的策略。久而久之,教师们携手家长创造性地开展班级个性化活动:班级植树、家长讲堂、亲子足球、班级美食节。学校活动育人,教师行为育人,家校互动育人,在守仁、朴雅、灵动、至善的路上,我们一定会培育出更好的孩子!

减省繁杂事务 增容管理智慧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专属之地。为了让教师潜心育人,学生自主成长,学校一次又一次在增与减、取与舍中选择了后者,通过增容管理智慧,推进平衡发展。

给会议“减肥”。学校每周举行一次校务会议囊括了教学、德育、教科研、后勤服务等工作,大家再层层传达,连同大大小小的部门会议,到了教师层面,已经不堪重负。针对这个一个问题,学校决定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能网络通知的不开会,不涉及大多数教师的会不开。必须召开的会议尽量合并多项议题,缩短会议时间。为了避免多数教师奔波,行政走校区接力会议,已成为汉口辅仁的会议常态。借助eclass平台,每周行政例会也焕然一新。我们一改部门工作常规汇报的旧颜,变为会前电子周报表备会,会上讨论难点问题,会后“爱思想”学习交流。各位干部提前在各终端分头呈送自己分管工作的周安排,开会时大家只需手持ipad便对学校一周工作一目了然。大家腾出手脚,热议重点问题;腾出时间,进行智慧分享,高效办公、分享智慧的新局面得以形成。

为活动减负。在琳琅满目的“荣誉超市”里,学校在取舍上态度审慎:符合学校条件和特质的活动,积极参加;与学校发展不太密切的活动,尽量婉拒;被商业气、世俗味裹挟着的活动,坚决止步。我们知道,学校的外在活动越少,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干扰就越少,校园中静心育人的元气就越浓。

为项目减负。如何减省繁杂事务的同时为学校品质增值呢?招募项目组是个好办法。微信平台推送项目招募单,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轻松报名。如此一来,为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成长的舞台;又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学校援疆项目活动、校歌比赛教师体检套餐,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获得第一手资料。

简简单单的学校 快快乐乐的师生

简单地说,学校就是要让教师“慧教”,学生“慧玩”。简简单单的学校更容易走出“慧教”“慧玩”的快乐师生。

在汉口辅仁小学,有的老师认为一个好老师,不是要为孩子做什么,而是要思考少做什么,不做什么。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爱的事。因此他们的作业一定要少,要在减负增效上动脑筋,还孩子一个“慧玩”的童年。

在汉口辅仁小学,有的老师因实验网上作业而受到欢迎,孩子们不仅喜欢这种现代化的作业方式,更享受即时反馈带来的成就感。老师在家里就可以接受网上作业的反馈数据,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在汉口辅仁小学,还有老师坚持带学生长跑,书写心灵日记……

在汉口辅仁小学,还有老师,记录孩子每天的童心妙语,伴随孩子成长……

在汉口辅仁小学,教师不是蜡烛,而是太阳,在温暖万物的同时又光辉自己,使自己成为光亮的创造者。

“用师者王”,当学校能敬重每一位教师,“教育减负”就能在以人为本、以心换心的教育生态中渐次达成!

责任编辑向保秀

猜你喜欢

汉口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汉口北》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