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34例中的应用

2016-08-03陈宝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

陈宝玲

广州市中西结合医院骨二区 ,广东 广州 510800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34例中的应用

陈宝玲

广州市中西结合医院骨二区 ,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以及畸形等4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患者恢复慢,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研究表明,对于全身情况良好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不仅效果良好,且关节功能恢复更快[1]。由于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围术期护理极为重要,在促进疗效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随着医学的发展,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融入了中医理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好。鉴于此,我院特对部分患者采用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3]。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过敏性体质及重度系统疾病。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3.18±3.39)岁;其中A1型27例,A2型7例。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73.43±3.27)岁;其中A1型28例,A2型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必要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常规止痛,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理论,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利用中医耳穴压豆疗法止痛、口服中药进行祛瘀生新、外敷中药、热庵包消肿及出院指导。具体如下:①穴位止痛:将一粒王不留行籽放于(0.5×0.5)cm2的胶带中间,在患者耳廓的神门穴、皮质下的交感穴及骨折周边的穴位进行按压,以出现酸胀感为度,1天5次,每次1至2分钟;②口服中药:早期给予患者加减桃红四物汤进行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中后期采用加减接骨丹进行接骨续筋、补益肝肾,1天1剂;③中药热奄包:药物组成:桑寄生、透骨草、赤芍、红花、桂枝、制草乌、独活、当归、制川乌、威灵仙、续断各30g,将其碾碎装入腰带,加热药袋并将其进行患肢外敷,以患者感觉舒适位度,1天2次。④出院指导:叮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节,以富含钙质的食物为主;患者坐位不能太低,切忌盘腿坐位,对于愈合不牢固的患者则应保持外展位,切忌内收;注意预防风寒感冒,加强患者关节功能的锻炼。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进行评分[4]。轻度疼痛:患者有轻微疼痛,能忍受,在0~3分之间;中度疼痛:疼痛较剧,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尚能忍受,在4~6分之间;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在7~10分之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应用Harris评分法[4]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包括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以及畸形4项,前两项评分越高越好,后两项评分越低越好。③患者离院前填写我院的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总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6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以及畸形等4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因为年纪大且常并发老年性、基础性疾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长,需长期卧床修养[5]。由于卧床时间久,患者常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在患者身体情况良好的前提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指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有序且严谨的护理计划,中医护理路径则是将中医理论应用于护理当中,以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以及畸形等4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中医护理路径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耳穴压豆止痛法效果良好,不仅镇痛明显,而且还能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改善血液循环和软组织痉挛的目的[7]。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常伴有肿胀淤血,在疾病早期给予桃红四物汤有利于养血活血,同时,还可扩张血管,发挥抗炎及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骨折早、中、后期均有不同的特征,口服和外敷中药通过内外结合,循序渐进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以及补益肝肾的目的。而中药热庵包中用到的桑寄生、透骨草及赤芍等药材,可利用热蒸气促使患者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使中药离子不断渗透至患者疼痛区域,通过温热作用获得温经通络和调和气血及祛湿驱寒的目的[8]。因此,患者疼痛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较快。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利用中医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处理,有利于改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与该护理措施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良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实用性强,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慧.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配合中西医特色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9):151-152.

[2]苏周伟,苏周伟.中医综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6):120-121.

[3]李芬,王晓芳.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护理效果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3):65-66.

[4]陈有芬,徐志文,沈晓震,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55-57.

[5]莫少媛,阮柳红.中医分期饮食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70-371.

[6]夏小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243-245.

[7]李小宁.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76-177.

[8]李朝银,汪永兰.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3):2897-2898.

作者简介:陈宝玲(1982-),女,广东花都人,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132-02

(收稿日期:2016.03.22)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神经外科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状况29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