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配合基础护理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疗效观察

2016-08-02季杰王艳威任绍林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101500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耳穴贴压便秘中风

季杰,王艳威,任绍林(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临床研究·

耳穴贴压配合基础护理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疗效观察

季杰,王艳威,任绍林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基础护理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基础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基础护理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主症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67.5%,对照组分别为37.5%和4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耳穴贴压;便秘;中风;中风并发症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 30%~60%[1],严重影响卒中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因此,对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治疗至关重要。笔者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基础护理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患者40例,并与单纯基础护理治疗4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患者均为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过程中脱落6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剔除4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最终完成80例,均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组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1±9)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0±10)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

1.2.2 便秘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及便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75岁,卒中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者;③同意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者;④脑卒中发病3 d以内,且入院前1星期排便正常者;⑤影像学诊断为脑卒中;⑥首次发生脑卒中;⑦意识清醒,无明显智障,听力无明显障碍,能够配合治疗者;⑧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①虚证便秘患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③合并耳聋、严重认知障碍以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病变,如重度心衰、肾衰、痴呆、癌症等,精神病患者;⑤对胶布过敏、不能配合治疗或观察期间需要禁食及留置胃管流质饮食者;⑥既往有慢性便秘病史者;⑦病情进行性加重者;⑧有动脉(静脉)溶栓指征,或已进行动脉(静脉)溶栓者;⑨已有明确肿瘤、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肿瘤、克隆氏病、结肠息肉、肠结核等);⑩有泄泻症状者,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泄泻诊断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①纳入后未按试验方案完成治疗的病例;②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③试验中自行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7)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活血通络、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

2.1 对照组

①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及其危害,使其重视排便及便意,有排便感立即如厕或床上排便;③指导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确保每日饮水1000~1500 mL,晨起空腹喝1杯温开水,多食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④入院后3 d未排便者,第4天给予开塞露辅助排便。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取一侧耳廓的直肠、大肠、便秘点、肺、三焦、交感[4]。采用 75%乙醇棉球消毒一侧耳廓,待干燥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血管钳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0.5 cm ×0.5 cm,安徽省天长市寿民灸具厂生产),准确地贴压在所选耳穴上,后用拇、食指按压至患者有热、胀、痛感为度。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压3 min,隔日贴压另一侧。

两组均治疗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主症(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性状、排便难度、腹部压痛)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详见表1。

表1 主症积分评定表

3.2 疗效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

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

好转:3 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未愈:症状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67.5%,对照组分别为37.5%和4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主症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1个疗程  4.63±1.69  3.75±1.331)2个疗程  3.18±1.22  2.23±1.391)对照组  40  1个疗程  4.60±1.19  4.50±1.81 2个疗程  3.63±1.17  3.38±1.73

4 讨论

脑卒中多起病急骤,其急性期病邪偏盛,病情危重,现代医学认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在卒中后产生的焦虑、悲观等心理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5];加之排便环境及方式的改变,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所产生。而中医学多认为是由于素体阳盛,肠胃积热,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导致阳明腑实所致[6-9]。如腑实持续存在,使病邪没有出路,形成的内生毒素累积体内,损伤脉络,还可使卒中病情加重[10]。据中医学“邪气盛则实”的理论,脑卒中急性期便秘以实证多见。关于治疗,金元时代张从正明确提出中腑用三化汤(枳实、厚朴、羌活)通下论治,其所创的三化汤为治中风腑实便秘的代表方。《中藏经》:“人病中风偏枯,在中则泻之……泻,谓通其塞也。”故通腑泄浊是脑卒中急性期实证便秘的首要法则[11-14]。而现代医学多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或口服泻剂治疗,虽可暂时通便,但因对肠黏膜的经常刺激,使其应变能力逐渐减弱,进而又加重便秘现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15]。中医学多采用口服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措施,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部分患者不耐受针刺疼痛及卒中后患者多存在饮水呛咳不能口服大量中药等因素而影响疗效。

耳穴贴压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不但可以避免针刺带来的疼痛,而且疗效安全可靠[16-19]。《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五脏六腑之精气均通过经脉汇集上注耳中,说明了耳与周身经络的内部联络关系。从现代医学生物全息律而言,耳含有全身信息,耳与全身各部位存在着生理学上的内在联系。采用耳穴贴压可以通过王不留行籽刺激耳穴而达到与针刺同样的治疗目的,既有促进肠道分泌的功能,又可促进肠蠕动,对肠道黏膜无不良刺激[20-23]。本研究采用基础护理为卒中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同时向卒中患者及家属宣教使其认识到卒中后便秘的危害性,并重视排便感及便意,缓解了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使其有排便感立即如厕或床上排便。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选取大肠穴、直肠穴、便秘点可增强肠蠕动,通调肠腑,下气通便;三焦穴可化气输精,促进运化;交感穴可调节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促进排便反射兴奋性,增强通便之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合以肺穴以增大肠行气通滞、疏导糟粕之效。耳穴贴压配合基础护理使患者腑气通调,大便通畅。刺激以上耳穴可以通腑泄浊以治疗便秘,而且无消化道副反应。

参考文献

[1] Krogh K, Christensen P, Laurberg S. Colorect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J]. Acta Neurol Scand, 2001,103(6):335-343.

[2]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4] 赵昕,刘晓燕.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89.

[5] 孙桂秋,张丕英.脑出血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4):65.

[6] 单丰.中风急性期便秘的中医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 (11):61.

[7] 李琰,王晓牛,孙盈辉,等.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临床分析[J].内科,2015,10(5):683-684.

[8] 姜楠,孟湧生.补肾健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8):73-74.

[9] 杨文祥,蒋冬玲,祝晓忠,等.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 30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634-3635.

[10] 刘健红.星蒌承气汤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31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7):23-24.

[11] 何於,顾鹏鹏,郭艳枫.通腑醒神胶囊配合中医护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9):113-115.

[12] 张彪,储浩然,龙小娜.针灸疗法对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3):414-417.

[13] 王经波,张卫.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2):81-83.

[14] 魏江山,杜位良.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3):41-42.

[15] 沈玉君,耿芙蓉.耳穴压豆治疗便秘6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20-21.

[16] 谭双,郑婵美.耳穴贴压结合针刺足三里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5,12(12):112-113.

[17] 邓霞,薛晓,彭果然,等.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0):955-957.

[18] 曹阳,张淼,王文君.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39-840.

[19] 郭华芳,王翔.耳穴贴压联合足三里按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8):739-741.

[20] 张少坡,张敏,赵娜,等.润肠生津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阴虚型功能性便秘8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2):1824-1826.

[21] 杨丽华,段培蓓,侯庆梅,等.耳穴贴压干预便秘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2):82-84.

[22] 吴锡芳,徐永萍.耳穴磁珠贴压联合推肠法改善胃癌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34-36.

[23] 周芝,蒋峰.耳穴贴压联合六磨汤治疗肠道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0):67-68.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3.0276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3-0276-03

收稿日期2015-09-06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课题(JJ2011-41)

作者简介:季杰(1978 - ),男,主治医师

通信作者:王艳威((1981 - ),女,主治医师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plus Basic Nursing for Constipation of Excessive Syndrome in Acute Stage of Stroke

JI Jie, WANG Yan-wei, REN Shao-lin.
Beijing Miyun District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1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plus basic nursing for constipation of excessive syndrome in acute stage of stroke. Method Ninety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of excessive syndrome in acute stage of stroke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plus basic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basic nursing alone. The major symptom scores were observe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2-treatment courses,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Respectively after 1 and 2 treatment cours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major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60.0% and 67.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1 and 2 treatment courses, versus 37.5% and 4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constipation of excessive syndrome in acute stage of stroke.

[Key words]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Constipation; Stroke; Stroke complications

猜你喜欢

耳穴贴压便秘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瑜伽结合耳穴贴压法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